书城两性关系为您的婚姻点亮一盏灯
11622800000032

第32章 换一个角度“对待”丈夫

中国古代对妻子的最高赞誉莫过于“贤内助”。

古往今来,类似于夫唱妇随,丈夫在外觅功名,妻子在家赡养公婆、抚养儿女的故事,都是被当作美满婚姻的典范来传颂的。而一个成功的男子,也往往把家有贤妻看作是人生中可遇不可求的难得幸事。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贤内助”确实为家庭和婚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究其本身,毕竟是和妇女社会地位低下连在一起的。因为没有独立的人格和社会地位,妇女不得不把生活的圈子局限于家庭之中,把操持家务作为“专门”职业,而其对社会的贡献也只能通过丈夫间接地得到实现。

如今,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得到了独立。在事业追求和夫妻关系中,妻子如果仍一味去追求那种传统的“贤内助”模式,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甚至人为地拉开了同丈夫的距离,进而为自己造成痛苦。

在夫妻关系中,事业与家庭难以兼顾的问题,恐怕是无数有事业心的夫妻最感苦恼的。但不管怎么说,做妻子的一方如果一味做出牺牲,就等于潜伏下了与丈夫思想上拉大距离的危险,甚至会导致感情破裂。

其实男子,尤其是一些层次较高的男子,他更愿意与妻子并肩前进。人生在世,虽然有着多种多样的追求,但事业有成和婚姻美满,则是每一位男人的两个重要目标。因为生命有限,而追求的目标又多,因此需要加以选择并不断适当调整,以保证最终目标得以实现。对事业的追求有时不是个人力量所能胜任的,在这种情况下,男人们往往希望自己的妻子是最理想的合作者。

对妻子来讲,面对事业和家庭这一人生的两大追求,似乎不论怎样选择都难完美。其实不然,如果你换一个角度“对待”丈夫,也许便能“柳暗花明”。

马克思的妻子燕妮不但是能干的家庭主妇,还是马克思的得力助手和秘书。她是马克思著作的第一位读者,而且还对许多重大事件和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意见,为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带来了不少有益的启迪。《共产党宣言》的手稿中,就有几行字出自她的手笔。马克思的许多字迹难辨的文稿,都是由燕妮整理誉清的。她还凭着自己的丰富知识,帮助丈夫校对清样,代写信件,把这些琐碎而又艰巨的工作,处理得井然有序,让马克思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他的著述和革命活动。

毋须讳言,凭燕妮的学识才干,完全能够独自做出一番事业,但为马克思当助手做出的贡献则更大。对这种选择,恐怕没有人称之为“牺牲”。

因此,妻子在对待有事业心的丈夫时,不可单单强调家务、生活等方面的辅助,更多的应是把丈夫的事业视作自己的事业,并参与其中,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