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为您的婚姻点亮一盏灯
11622800000008

第8章 爱,就是给予

小说《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曾对林道静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是我的。”完全道出了他的资产阶级的爱情观,把女人当作自己的附属品。他要从爱人那里得到一切,包括肉体在内,但从没想过,自己应该给爱人些什么,因此,他认为“你是我的”。

确实,在社会生活中,有的人像余永泽一样,把夫妻关系看作是从对方那里获得什么。这完全错了,恰恰相反,一些幸福美满的夫妻生活告诉我们:夫妻之间,是向对方奉献,不是索取。爱情意味着给予。

像余永泽那样的人,他们从爱人身上只知道索取,绝不想给予,或者,只要求妻子为自己服务,从未想到为妻子做点什么事。这样的夫妻关系,是不能和睦相处,牢固长久的。因为被索取者得不到满足,索取者,也总不会满足。

在生活中,确实有些人,他们把夫妻关系看成了主从关系,妻子是从丈夫的。接着而来的就是“你給我……”。常听到一些做丈夫的说:“你给我做饭了没有?”“你给我把衣服洗过了吗?”“娶你是为了给我生孩子!”诸如众多的“你给软……”

本来,夫妻都是家庭的一个成员,男女结婚,是双方的需要,不只是妻子需要丈夫,丈夫也需要妻子,只有夫妻两人互相需要、互相支持和给予,才能表现出夫妻的平等关系。

那种只讲“你给我……”的人,除了受“男为主,女为从”的封建思想影响外,再有就是私字当头,只为自己着想,从不想想别人需要什么。恩爱夫妻间的“我爱你”,不应该是一句空话,它有其具体的内容。真正的爱情,是夫妻双方对生活需求做出的正确评价——把爱人的康乐放在第一位,并为之做出努力。

只有无私的信念,才能使夫妻双方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他们常想:我所做的,对他(她)来说重要吗?与他(她)的利益是否冲突?他们认为,美满夫妻生活与二人之间的关系并非建立在“你为我做些什么”之上,而应该说是“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在爱情中,我们所寻求的,就是把自己全部贡献给对方的幸福,而这正是感情上的给予。

有人说:爱情的温度计是以无私为水银柱的,这句话很有道理。

夫妻两人,如果都是以私字作共处的基础,就难以相容。比如,发了工资,先为自己做几件好衣服;自己想吃什么就买什么;自己想去公园就让丈夫去陪,而丈夫想去看戏,自己却不愿同往……这样,夫妻两人,就会在许许多多家庭琐事上产生分歧,因为你只知道从家庭中为自己索取,并不懂得如何给家庭和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做出自己的奉献。

曲啸同志,一家六口人,五个姓。这是历史的悲剧留下的一个具体事实。但是,怎样才能把这样一个充满了伤痕的家庭,变成一个幸福的家庭,把夫妻间的痛苦的历史,改变成幸福美满的现实?曲啸同志的方法是:“心底无私天地宽。”曲啸的无私,主要表现在他的给予精神上。他给全家人,包括妻子在内,以团结、幸福和欢乐。这就是使这个家庭成为美满家庭的缘故。他曾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他本人,不但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奉献,同时,也在家庭和夫妻之间,做出了他最高尚最富有牺牲的奉献。

在日常生活中,在同志们相处中,都会厌恶和痛恨那些极端自私自利的人,因为自私者,要伤害和侵犯别人的正当权益。爱情也是一样,夫妻两人一个是自私的人,他(她)就会连爱人的利益都要侵占,要求夫妻间“惟我中心”,表明了浓厚的“自我观念”。这样,伤害别人的利益,必定导致伤害别人的心,对方会想:他(她)是一个只想着自己的人,我是不会从他(她)身上得到什么的。慢慢就会对夫妻间的爱情失去向往和信心,同时也失去维系爱情关系的感情基础。林道静就是从余永泽那里,感觉到连做一个中国人的尊严也难以保留了,何况自身的安全,更不会得到他的保护。所以,她毅然决然地同他分开了。

给予,可分为物质的、生活的和精神上的三个方面。但就夫妻间的给予,主要的应是精神上的给予。当然,也有物质上的。比如,列宁的夫人,为支持丈夫的革命事业,而卖掉了心爱之物;许广平为支持鲁迅写作,卖掉了衣服,买参考书。这些从表面上看,是物质的,但从内涵的实质来看,仍是包括了精神的给予,而且主要是精神上的给予。

有的给予是精神和物质结合的,有的就单是精神的,其作用力却远远超过物质的。

1937年卢沟桥的炮火给文明的中国蒙上了战乱的尘埃。当时,老舍先生正偕妻子胡絜青,到济南应聘齐鲁大学任教。他立下了舍身报国的决心,便决定离开学校去过流亡的生涯。妻子和三个幼儿、还有80老母怎么办?胡絜青表示:千斤重担一人挑,成全了老舍报国之志。她说:“你放心走吧,我一定坚强地活下去,教书挣钱把孩子带大,给老太太送终。反正我还是教学生认咱们中国字,绝不能给你丢脸!……”老舍连声叫着:“青、青……”不知说句什么感激的话,从此,天各一方,一别五年。

后来,老舍在给友人的一封信里写到他夫人时说:“我想念我的妻与儿女,我觉得太对不起他们,可是在无可奈何之中,我感谢她,我必须拼命地去做事,好对得起她。由悬念而自励,一个有欠摩登的妇女,是怎样地能够帮助像我这样的人哪!困难期间,男女间的关系,是含泪相誓,各个尊重,为国效劳。”

胡絜青给了老舍以巨大的感情和精神上的奉献。要不是夫人如此给予他的支持,老舍的事业,也许不会有如此的成就。她精神的给予,不但使他丢掉悬念,专心致志地去从事革命工作,而且使他“由悬念而自励”,因此,老舍感叹:“一个有欠摩登的妇女,是怎样地能够帮助像我这样的人哪!”妻子的这种无私的给予,使他鼓起了更大的生活勇气“为国效劳”。

给予,不一定是重重奖赏,也不一定天天买什么对方喜欢的东西,主要是从生活细节中,在感情上给予。一般说来,人们对物质不是那么苛求的,而对精神的要求则是迫切的。

夫妻间的给予,要以真诚为内核。没有互相之间的真诚,就谈不到给予,所以,夫妻之间真诚相待,就是对对方的奉献。精神上的给予,更能体现无私的奉献。

因此说,夫妻之间,更需要精神上的给予和支持。精神变物质,其力无穷。

品质高尚的人,视给予为快乐。夫妻间会有这样的体会。你只从爱情中获得自身的需要与满足,并不一定是蕞大的幸福,而同时,又使对方生活得到幸福和满足,你才感到更幸福,像是做了一件大好事那样,心里有一种充实感。当爱人喜欢一件什么衣服,又买不到,而你出差到外地却给买了回来,你会感到异常的安慰。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对夫妻,家庭过日子,谁也不过问账目。男方开支后,就给岳母寄些款去;女方开支后,就给公婆寄些款去,几年时间,互相都没有讲,后来,还是两家老人道破了此事,夫妻俩都很受感动。他们共同的感觉就是:自己为爱人做了一件好事。

还有一对夫妻,妻子星期日去参加电大考试,天气太热,丈夫带着汽水,守候在考场院内。每考完一科,丈夫就送上汽水,一直守候了半天。两科都考完了,丈夫问妻子“考得如何?”妻子说自我感觉良好。”丈夫这时心里感到异常的满足,他说:“好像我得了100分。”是的,他的妻子可能从心里给他打了个100分。

这样的实例,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少见的。在这些生活细事上,夫妻之间在进行着神圣的互相给予。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爱一个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为他的幸福而高兴,并且乐意做一切为他的幸福所必须的事情。”

给予,在夫妻间是互相的。你在互相给予中,你也有接受。这种接受,不单是为了向对方索取,而是为了让对方也有给予的机会。只有互相给予,才是美的。单方面的给予,易于走向极端,一方只是给予,一方老是接受,给予者会产生反感;接受者变得贪得无厌,最终都感到乏味,双方都会怀疑自身的价值,并希望尽快结束这种不平等的爱。莎士比亚说得好: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淼;我的爱情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是富有,因为这两者都是没有穷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