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一生的发展都离不开事业,没有事业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有人说,职场如战场,星云大师教导我们要用“随顺因缘”的求职观适应环境、减轻压力;以“良性竞争”取代以抢夺为目的的“动物性竞争”;以佛陀的“调琴论”保持不松不紧的生活平衡感。这样,职场就不再是战场,而是实现梦想的舞台。
主动去寻找工作中的乐趣
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脸上挂着大大的微笑,好运及幸福就会自动来敲门。
——星云大师
一个人的心态,往往影响着他对事物的看法,以及他的行为。同样是半杯水,乐观的人会说:“太好了,还有半杯水。”而悲观的人则会说:“太糟糕了,只剩下半杯水了。”星云大师认为对待工作,应该用乐观的态度,时刻保持着喜悦的心情,才更容易得到成功,因为成功偏爱乐观的人。
乐观者与悲观者对问题的考虑方向和思考角度不同,决定了当面对工作中的挫折时,所采取的态度也不同,这会直接影响到事情的结果。面对难题,我们是采取积极的方式去解决还是用消极的方式去对待?俗话说:“一笑解千愁。”喜悦的心情能够消除心理疲劳,放松神经,减轻日常工作中积累的重重压力。
一位清朝的县令大人,认为自己身为百姓的父母官,就一定要肩负起责任,这无形中给他增加了许多压力,使他整天愁眉不展,郁郁寡欢,到了夜里也不能安然入睡。因为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县令大人只好找到当地有名的郎中为自己医治。
郎中细心地为县令大人把脉后,便一本正经地告诉县令大人:“大人,您的身体没什么大碍,只是稍有些月经不调。”县令大人听后哈哈大笑,说:“我乃一名男子,怎么会患月经不调呢?你这简直是谬论。”说完就回到了自己的县衙中。
每当县令大人想到郎中说的话,就觉得滑稽可笑,还把此事当作笑话讲给其他人听,然后与他人一起笑声不止。没过多久,县令大人发现自己之前生病的症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消失了,他这才明白,原来郎中是故意这样说的,为的是让自己宽心,所谓宽心病自去。“果然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啊!”县令大人由衷地赞叹道。
心情愉悦,即便是工作中出现了难题,也不会为此心烦意乱,而是心态平和地去接受工作中的挑战。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那些在工作中总是怨声连连、愁眉苦脸的人,反而更容易遇到难题。因为哪怕只是出现了一个微小的问题,都会被他们的消极情绪无限放大,导致工作热情降低。没有了热情,怎么能提起精神对待工作呢?更不要说找到成功的道路。
相反,那些总是在工作中保持喜悦心态的人,他们很少会遇到令人挠头的难题,因为再大的难题,在他们眼中都有解决方法。既然有解决的方法,为什么还要因此而烦恼呢?有人认为,自己的工作枯燥乏味,根本没有乐趣可言。工作中的乐趣不会主动找我们,需要我们主动去找它们。快乐并不难,只要心里面想着快乐,绝大部分人都能够如愿以偿。就像上文中的县令大人,他总是想起让他发笑的事情,所以心情总是很愉悦。
因此,不要把工作当作苦役,而要当作乐趣来对待,把工作当消遣,这样就算是再苦的工作,也能够从中体会到快乐。而且,怀着喜悦的心情,更容易让我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积累人脉,获得好人缘,这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有一个年轻人,天生性情冷淡,对人少言寡语,甚少露出笑容,即便是和他结婚多年的妻子,也很少见他笑。在公司中,他能力突出,但是朋友却很少,在同事眼中,他就像一个冷血动物,长了一张没有表情的脸。
后来,年轻人所在的公司为了扩展业务,需要对员工进行集体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在上班期间要面带微笑。刚开始,年轻人很难适应内心不愉快,却要强装欢笑的样子,因此每一次他都会受到导师的批评。如果培训的成绩不理想,将直接影响到自己升职。于是,年轻人开始寻找让自己发自内心快乐的方法。每天早晨到了公司,他都会主动向人问好,不管是前台的服务小姐,还是乘电梯时,遇到的其他楼层的陌生人。他发现,每个人都会对他露出一个友好的笑容,那笑容让他顿时心情很愉快。当导师再次要求他们露出笑容时,年轻人就会想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开心事,这样笑容也不知不觉地自然了很多。
培训结束后,年轻人的成绩十分优异,成了升职的第一人选。而每天面带微笑,也成了他的习惯,他已经能够从想到开心事才能微笑,到任何时候都能面带微笑,即便是遇到棘手的问题,也能迅速让自己的情绪从烦恼转变为喜悦。除了事业上的丰收,年轻人在公司的人缘也越来越好,每一年“先进工作者”的称号,他都以最高票数获得。
可见,心情会改变一个人的形象,心情好了,笑容自然就多一点,笑容多了,在人们心中,他就变成了善意的信使。
少说慎言,不能不思之
少说话,多学习。说得越多,说明你学习越不够,因为你说的很多话,别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深刻,只是你不学习,不知道而已。
——星云大师引净空法师语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对于职场人士而言,往往因为说了不该说的话而得罪人,影响了自己的前程。因此如何说话,怎样说话,成了一门值得深究的学问。星云大师说:“对于好言者来说,沉默是金,慎言养量,不能不思之。”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乡野,年少时依靠给人放牛或是给有钱人家做长工过活。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的心志,使他在风云际会之时,夺得了天下,成就霸业。
曾经和朱元璋一起成长的伙伴听说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寻到皇宫中,请求拜见朱元璋。恰逢朱元璋也很想念曾经的故友,便将其请入宫内。此人一见皇帝,立即行大礼,高呼:“吾皇万岁!”接着便说:“当年草民随皇上扫荡芦州府,大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兵,多亏菜将军!”朱元璋听后,十分高兴,回想起年少时一起玩耍的情景,一时感慨万千,重重赏赐了这名故友。
此事被当年和朱元璋一起放牛的人听说,他也跑到了皇宫拜见朱元璋。见到朱元璋后,他便手舞足蹈地在皇宫中说起来:“皇上您还记得吗?当年我和您一起给别人放牛,有一次咱们躲在芦苇荡中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吃,还没等豆子煮熟,大家就疯抢起来,还把煮豆子的瓦罐打碎了,豆子全都撒在了地上。当时您光顾着抢豆子吃,结果不小心把草根吞下,卡住了喉咙,还是我急中生智,让您吞下一把青菜,才救了您的命啊!”
说完,此人心想自己曾经救了皇帝的命,他一定会奖赏自己更多的金银财宝。却没想到自己的话,让当时已经身为九五之尊的朱元璋在文武百官面前丢尽了颜面,朱元璋只好装作不认识他,连忙叫人把他拖出去斩首示众。
会说话的人,往往可以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平步青云,例如金庸笔下的韦小宝,身无长物,全靠一张巧嘴逢凶化吉,笼络人心。但对于不会说话的人,多嘴多舌往往就成了引火烧身的祸端所在。
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有时候我们自认为没有说过分的话语,却伤害了身边的人。尤其是在处处充满着竞争的职场中,一旦因为话语中伤了他人,就等于为自己埋下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影响自己的发展。因此,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少说慎言。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国家的军政权力依旧掌握在宣太后和穰侯手中,昭襄王身在其位,却没有实权。这时,范雎赶到了秦国,他先上书禀明昭襄王自己有能力使秦国强大,并在言语中隐隐透露出能够帮助昭襄王取得实权。
于是,昭襄王召范雎进宫。在召见那天,范雎故意在宫门外四处乱转,看到昭襄王驾到,既不规避,也不叩拜。侍从看到后,立刻喝令其回避,范雎却十分大胆地当着昭襄王的面大声说:“秦国哪有什么大王,只有宣太后和穰侯!”
此话说到了昭襄王的心坎里,他知道此人便是范雎,有些不安地将范雎迎进宫殿内,然后客气地说:“早该去拜访先生,但是政务缠身,每天都要请示太后,所以才拖到现在,还望先生不要介意,多多给予教诲。”
但此时范雎却一言不发,像没有听见昭襄王的话一样,左顾右盼。宫殿中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大臣们都不知道如何是好。昭襄王猜想是人太多了,使范雎有些不便,便屏退左右后,再次问范雎:“先生有何赐教?”
这次范雎开了口,却只是连说了两个“是”字,便再没有下文。过了一会儿,昭襄王再次请教范雎,范雎仍旧说:“是,是。”如此反复几次后,昭襄王以为是自己诚意不够,便跪在地上,对范雎说:“先生为何不肯赐教于我呢?”
范雎这才跪拜道:“臣不敢如此。”接着滔滔不绝地说出了自己的计策,也就是著名的“远交近攻”,并针对太后、穰侯独揽大权,架空昭襄王一事提出了应对的方案。昭襄王仔细听后,大赞范雎出了妙计,马上任命范雎为自己的顾问,几年后又提升范雎为秦国宰相。后来还效仿齐桓公对待管仲的方法,称范雎为“父”。
范雎用沉默的方式,引起了昭襄王的重视,可谓是大勇大智。就像佛教中的维摩居士在不二法门的辩论会上一言不发,令文殊菩萨十分佩服,称赞其为“一默一声雷”。
但需要注意的是,言辞简单,并不是完全不说话,或者不管任何情况下都言辞简单;而是要我们在该说话的时候说话,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不该说话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小心言多必失。
低调做人,在不知不觉中施展才华
做人要低姿态,做事要高水平。
——星云大师
在职场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人,自以为功劳很大,一副高高在上、扬扬得意的样子,他们常常是办公室中最让人无法忍受的一类人。俗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
一个十分有名的猎手约了朋友一起到山上的树林中打猎,这座山中有许多飞禽走兽,是打猎的好去处。
猎手和朋友一边沿着山路向上攀登,一边寻找可以捕杀的猎物。山中的猴子看到猎手一群人后,纷纷找地方躲起来。却有一只猴子例外,它不但不逃走,反而一直跟随着猎手,从一棵树上跳到另外一棵树上,好像故意要引起猎手的注意。
其中一个人见到此状,忍不住想要拿这只猴子助助兴,于是拉满弓,将箭射向了远处,心想,这猴子看到射箭了,一定会吓得仓皇而逃。没想到猴子却突然朝着射出箭的地方跑去,把射出的箭接住了。一干人等十分惊奇,也觉得很有意思,便纷纷拿出弓箭来射,均被猴子找了回来。最后,猴子手中握着箭,摇晃着脑袋,向一群猎手炫耀着,似乎很得意的样子。
这让猎手十分生气,猴子的行为似乎在嘲笑自己,于是与朋友们商量好,一起向猴子的方向放箭,结果猴子来不及躲闪,被箭射死了。猎手出了闷气,看着躺在地上浑身是血的猴子,又有些惋惜,说道:“这本是一只很有灵性的猴子,遗憾的是它不知道收敛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猴子代表了职场中那些锋芒太露的人,因为不懂得收敛,遭到了怨恨与妒忌,树立了很多敌人。历史上,这样居功自傲的人不在少数,其中《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就是一个代表。败走麦城可以说是他目中无人、结怨众多的必然结果。
当初吕蒙得知镇守荆州的人是大将军关羽,心中有几分忌惮,不敢轻举妄动,企图用装病的方法暂时获得心理上的安宁。这时,陆逊献上一个计谋,即要吕蒙继续装病,然后把兵权交给他人,以此来降低关羽的防范之心。
当吕蒙抱恙将兵权交与陆逊的消息传到关羽耳中时,关羽果然上当,遂起了轻敌之心,放松了警惕。吕蒙便趁机让士兵扮作商人,偷偷潜入烽火台,迅速攻下了荆州。此时关羽才知道自己已经中计,为了挽回战局,重振旗鼓准备南下收复江陵。却没想到自己的部队早已被吕蒙、陆逊的大兵分化瓦解。眼看着兵力越来越少,关羽想到了向驻守上庸的刘封求救。刘封是刘备认的义子,当时关羽为此很不高兴,一直没有给刘封好脸色。刘封怀恨在心,这一次关羽有难,刘封正好等到了报复的机会,于是拒不出兵。
在既没有兵力,又没有增援的情况下,关羽败走麦城,打了历史上著名的败仗。除了刘封,关羽得罪的人不在少数,例如,曾为儿子求婚的孙权、名将马超,还有老将黄忠。正是因为他盛气凌人,树敌众多,才把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那些自以为很了不起的人,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愚蠢之人。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树大招风”的道理,他们不会处处显示自己的能耐,越是关键时刻,越会小心隐藏自己的锋芒,在不知不觉中施展才华。
当年大司马刘秀率领王霸、冯异等人攻打邯郸,平息叛乱擒拿王朗,冯异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让战士们保持战斗力,他曾连夜为夜宿河北饶阳地区的大军筹措粮草,亲自熬煮稀饭,为战士们驱寒解乏。
大军行至南宫时,滂沱大雨从天而降,士兵们都被雨水淋湿,冻得瑟瑟发抖。冯异四处奔波,找来枯木,架起柴火,供士兵们取暖烘衣。一路上士兵们既没有挨饿也没有受冻,士气大增,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最终刘秀大军得以凯旋。
当大家都坐在一起讨论功劳时,冯异却远离人群,坐在树下聚精会神地研究《孙子兵法》。刘秀明白冯异功不可没,称赞他“功勋难估,当为头功”。对于如此封赏,冯异一再推脱,实在推脱不掉后,便将封赏让给了手下的一名偏将,这令偏将十分感动。刘秀见冯异不愿意要封赏,十分欣赏他淡泊名利的做法,遂又奖赏给他许多金银珠宝。冯异却将这些金银珠宝分给了在这次战役中表现优秀的士兵。
冯异的做法人人都看在眼里,所有的士兵都对他钦佩不已。因此,无论冯异做什么,士兵们都积极地响应,绝对拥护,从未有人故意刁难他。
星云大师说,做人还是低调好,只宜做了不说。低调做人才能够以平常心对待人世间的纷纷攘攘,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做人的智慧。
不要只做好人,更要做有用人
一个人,天生两只手,就是要做事;生来一双脚,就是要走路;甚至眼睛要看、耳朵要听、嘴巴要讲话,天赋予我们的本能,如果不用,人岂不是成为废物了吗?
——星云大师
每个人都愿意做好人,因为好人能够被人歌颂,受到他人的赞美。有的人慈悲为怀,净做善事;有的人勤劳勇敢,敢做敢当,从不偷奸取巧;还有的人明辨是非,宽宏大量,与人为善……
而星云大师认为,还有一种没用的好人,他们从不作奸犯科,恪守本分默默做事,却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们要做好人,但是不能做没用的好人。
在国清寺中,有一个做杂役的和尚,叫拾得,此人行为举止颇为与众不同。一日,拾得正在清扫寺院,寺主从他身边经过,问道:“拾得,你究竟姓什么?”拾得听到寺主问话,放下笤帚,恭敬地站在一旁,却不回答。因为拾得认为,人的姓名,不过是一个记号而已,只有悟到佛性,才是自己的真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