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蒙古帝国
1191100000018

第18章 除西夏 (2)

[1]《新五代史》卷七十四,《四夷附录第三》。

尽管对回鹘人的态度很恶劣,党项人却十分谨慎地处理着与后唐、后晋、后汉等沙陀政权,与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07年建立的辽国,以及与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建立的宋朝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

得益于党项首领出色的外交能力,在五代相继灰飞烟灭之后,党项人的势力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进一步加强。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拓跋思恭家族的后人李彝兴去世,朝廷授之以“夏王”的谥号。

李彝兴之所以能得到宋太祖器重,是因为他充分把握住了机会。

在宋朝初年,天下仍处于混乱之中。北汉仍然对中原虎视眈眈,睿宗刘钧(沙陀人)勾结代州(今太原西北)北面沙陀各部入侵麟州(今陕西神木北)。李彝兴派党项军联合宋军进行抵御,并击退了北汉军队的进攻。

据史载,为了讨宋太祖欢心,李彝兴还向宋朝献马三百匹。宋太祖十分高兴,于是召来党项使者问道:“你们的主帅腹围有多大?”使者回答说:“李彝兴腰腹甚大。”太祖说:“你们的主帅真是有福之人!”于是赏赐给李彝兴一条玉带。

尽管宋太祖已经在公元963年4月下诏,“禁止泾州(今甘肃泾州)、原州(今宁夏固原)、邠州(今陕西彬县)、庆州(今甘肃庆阳一带)等州补蕃人为边镇将”,即禁止非汉人担任这几个边境州的守将,但是,在李彝兴去世后,太祖仍然任命了他的儿子李光叡执掌夏州的军政大权。

公元978年,李光叡去世,其子李继筠嗣位。两年后,李继筠又去世。由于李继筠的儿子年幼,他弟弟李继捧接掌权杖。此时,党项平夏部内已存在两股势力:以李继捧为首的能够容忍或支持汉化的势力,以及以李继捧的堂弟李继迁为首的反对汉化的势力。

公元981年,李继迁阴谋叛乱。在宋朝官员的帮助下,李继迁叛乱失败,携部下逃到夏州东北方牧场。次年,李继捧向宋朝称臣,并将夏州、绥州、银州、宥州(今陕西靖边县东)献给宋太宗。

公元983年某月某日,夏州知州尹宪与都巡检曹光宝夜袭李继迁,“斩首五百级,焚四百余帐”,并俘获了李继迁的母亲与妻子,但是,李继迁与他的弟弟却躲过一劫。[1]

此时,李继迁年仅20岁。但他是一位有勇有谋的人物。通过与党项南山部联姻,并利用党项各部之间以及党项各部与宋朝的矛盾,李继迁的力量逐渐壮大。然后,他又与辽国王族建立了联姻关系。公元989年,辽国将义成公主嫁给李继迁,并在次年将他册封为“夏国王”。在辽国的支持下,李继迁部曾多次入侵宋朝,并与宋军及李继捧部较量,双方各有胜负。

公元991年10月,李继捧归顺辽国,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侍中,封为西平王。

公元994年,李继迁突然献马谢罪,又派弟弟李廷信献马和骆驼。于是,宋太宗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两年后,李继迁抢夺了宋朝的40万石粮草。“太宗闻之怒”,亲自部署各将讨伐,但没有取得实质性胜利。

公元998年,宋太宗去世,其子赵恒即位,是为真宗。宋真宗即位后不久,李继迁再次上表归顺。真宗显然没有经得起政治考验,他犯下了最愚蠢的一个错误:非但委任李继迁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还委任他为夏州、银州、绥州、宥州、静州等州的观察使、处置使等职务。

但李继迁很快就反叛,并于公元1001年攻破定州、怀远、永州、清远等战略要地。次年,再攻陷灵州。1003年,李继迁在灵州建都。正在专心应对辽国的宋真宗派人与李继迁议和,并将河西鄂尔多斯银州、夏州等五州割让给他。于是,宋朝

[1]《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外国列传一·夏国上》。

丧失了这块可以牧养战马的战略要地。

正是在这一年,李继迁去世,其子李德明即位,并延续与辽交好的政策。公元1004年,辽国封李德明为西平王,六年后,再册封他为“夏国王”。但是,随着党项人实力的增强,其对辽国的态度逐渐强硬。为了争夺回鹘和吐蕃人手中的甘州(今甘肃张掖)、沙州(今敦煌)和凉州(今甘肃武威),党项人与辽国人的矛盾逐渐加深。但是,双方通过联姻的方式缓解了矛盾。

在公元1028年和1032年,党项先后攻克了甘州和凉州。1032年,李德明去世,28岁的儿子李元昊即位。在此前一年,辽国将兴平公主下嫁李元昊。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4.内忧外患

大约从11世纪70年代开始,沙州已经处于西夏的统治之下。到了12世纪30年代,西夏还进而占领了青唐地区(今西宁)。在割让鄂尔多斯五州给西夏后,青唐已成为宋朝战马的重要来源地。正因为掌握了宋朝需要的战略资源,在与宋朝的贸易往来中,党项人占据了优势地位。

在李元昊治下,西夏颁行了自己的文字,在此之前,党项人只能“候草木记岁”。[1]李元昊还进行了军事与行政改革。重要的措施包括:推行文官、武官分开任命的制度,笼络汉族精英担任文职,武职则由党项豪族担任;在全国划定12块军事区域,分别设立12个监军司进行管辖,以提高军事和行政效率;规定15岁至60

[1]《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上,《西域列传上》。

岁的男性都有服兵役的义务。这些措施无疑有助于提升国力。

根据《宋史》的记载,在李元昊统治的鼎盛时期,西夏兵力已达50万之众。这些兵力主要用来保卫边境和内部战略要地。比如,在黄河以北设7万兵力以防备辽国,在黄河以南洪州、盐州等地设5万兵力防备宋军,在甘州设3万兵力防备吐蕃和回鹘,在灵州、兴庆府设数万兵力作为镇守。

公元1044年,西夏打败入侵的辽军。得知消息后,宋朝于当年冬天与西夏达成和约,承认西夏政权,并“赐对衣、黄金带、银鞍勒马、银二万两、绢二万匹、茶三万斤……金涂银印,方二寸一分,文曰‘夏国主印’”[1]。

公元1048年,李元昊去世,长子李谅祚即位时年仅1岁,于是国政由外戚操控。1061年,14岁的夏国主李谅祚致信宋仁宗,“言慕中国衣冠”,即表示喜欢中原汉族文化。尽管皇太后极力拥护党项礼仪,年轻的西夏国主却依然故我。这表明西夏亲汉派力量有所增长。

但是,公元1067年发生的事件,对西夏亲汉派是个打击。这一年,宋朝的边疆守将夺取了绥州,导致西夏与宋朝之间矛盾升温。与此同时,因为辽国对吐蕃更有兴趣,其与西夏的关系逐渐冷却。

公元1068年,李谅祚去世,其子李秉常即位。李秉常即位时只有7岁,其母梁太后摄政。西夏与宋朝继续交恶。在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双方进行了多次攻防战。

为了与依赖党项武将的母亲梁太后抗衡,成年之后的李秉常与汉族官员越走越近。公元1081年4月,陕西籍的将军李清劝说李秉常将河南以南土地归还给宋朝。梁太后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诛杀了李清,并夺去了李秉常的政权。于是,宋神宗趁

[1]《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外国列传一·夏国上》。

着西夏内乱的机会,以李秉常被囚禁为借口,大举征讨西夏。

根据《宋史》的记载,从公元1068年至1082年,宋朝一共从西夏夺回米脂、吴保、义合等6个地区,但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仅在灵州、永乐两地的战役中,官军、熟羌、义保战死者达到60万,花掉的钱、粟、银、绢等物资更是不可胜计。“帝(指宋神宗)临朝痛悼,而夏人亦困弊”。于是,双方达成了和解。

公元1085年,宋神宗去世,其子赵煦即位,是为哲宗。次年6月,西夏请求宋朝归还兰州、米脂等地。尽管宋朝很多官员表示反对,哲宗还是听取了苏彻、司马光、文彦博等人的意见,口头答应了西夏的请求。不过,哲宗实际上并没有将这些地区归还。一个月后,年仅25岁的西夏国主李秉常去世,将皇位留给了3岁的儿子李乾顺,其母梁氏摄政,依然与宋朝或战或和。

从公元1088年3月开始,西夏加大入侵宋朝的力度。公元1091年9月,“(西夏)围麟府三日,杀掠不计,鄜延都监李仪等尽没”。在此之后,宋朝开始对西夏进行了反攻,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攻克了天都、会州等地,扩大了在青海的势力范围。1099年闰九月,宋朝攻克青唐,并将青唐改名为鄯州。此后30年,宋朝一直与吐蕃和西夏争夺青海地区控制权。

面对宋朝的攻势,西夏想借助辽国的力量进行抵御。据《辽史》载,西夏曾在大安八年(公元1093年)6月、寿隆三年(公元1097年)6月、寿隆四年(公元1098年)6月多次请求辽国增援。从结果上看,辽国显然没能给宋朝施加足够压力。1104年,辽国将成安公主嫁给李乾顺。

公元1125年和1127年,辽国和北宋政权灭亡后,西夏处于金国的威胁下。至于金夏两国关系,下一章将有详述。

由于李乾顺长期在位(1086—1139年),其子李仁孝也在位长久(1140—1193年在位),西夏政局得以稳定下来。李仁孝去世后,其子李纯佑即位(1193—1206

年在位),他的继任者是李安全(1206—1211年在位)。从李纯佑执政的末年开始,西夏处于蒙古的威胁之下。

5.执杀国主

公元1205年对西夏的胜利,加快了蒙古诸部的统一进程。次年,成吉思汗召集诸王群臣,在斡难河之源树起了“九游白旗”,登基成为蒙古帝国皇帝,“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