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暗香一缕识女人
11975900000019

第19章 花儿也会说话(5)

紫薇,树身光滑,无皮,北方人称它连猴子也爬不上去,故名猴刺脱。也因枝干光滑,用手抓树身时,树叶都会颤动,像是怕痒的样子,故名痒痒树。紫薇花6瓣,色有红、紫、淡红、白等。花瓣呈圆形,边缘皱缩状,基部具长爪。紫薇多紫色。此外,白色的称银薇,红色的称红薇,花色紫带蓝焰的称翠薇。其他还有各种变种。

紫薇花的花期特别长,6~10月,最长的紫薇花达139天,故有“千日紫”之称。宋代杨万里有句:“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常放半年花。”明代薛蕙诗亦云:“紫薇开最久,烂漫十旬期。”在夏日炎炎里,观赏紫薇花,更显得美丽异常。白居易也有情深意长的赞美:“独占菲芳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唐代,紫薇花是最受人欢迎的花卉之一,官名也取紫薇便可知其一般。据《唐书百官志》记载:“开元元年,改中书省曰紫薇省,中书令曰紫薇令。”紫薇树龄也长,如今昆明黑龙潭的两株古紫薇相传植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依然似蟠龙虬曲。一般紫薇在百年以上就更多了。同时,紫薇生命力强,既喜阳,又耐阴;既耐旱,又耐涝。据现代科学测试表明,它对氟化氢、氯气和二氧化硫的抗性强,又有很强的吸滞粉尘的能力。

正由于紫薇花色艳丽、枝条优美、花瓣松柔、花形朦胧,所以一直为人们所珍爱,如今安阳、徐州、襄樊、信阳、咸阳、自贡等城市,都以紫薇作为市花。

霸王别姬虞美人虞美人,又称丽春花、玉美人、蝴蝶、满园春。

虞美人花瓣4枚,圆形,花色缤纷,有粉红、紫红、洋红、朱红和白色等,有的具有斑纹。

以“虞美人”命名此花,有一个优美的传说。据《碧鸡漫志》所述的实在是非常感人:虞美人名起于项籍兮之歌。项羽爱妾虞姬,当汉军垓下把项羽围困,四面楚歌时,项羽自知大势已去,高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恋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即自刎。霸王别姬的悲壮场面,一直是艺术塑造的对象,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虞姬,就把此花称为虞美人。

凡歌咏虞美人的诗词,也总爱涉及霸王别姬的故事。如明代易幼学咏《虞美人》云:“霸业将衰汉业兴,佳人玉帐醉难醒。可怜血染原头草,直至如今舞不停。”正因为此花伴随着如此悲壮的传说,所以欣赏此花时也就增添了一份情趣,由此也产生了“通灵”说。《益州草木记》记载:“雅州名山县出虞美人草,花叶两相对,人或近之,即向人而俯,如为唱虞美人曲,则此草相应而舞,他曲则否。”此说在《贾氏谈录》中也谈及:

“大叶相对,歌唱虞美人曲,则两叶如人拊掌之状,颇中节。”实应是虞美人翠茎纤柔,因风而动所致。

买断春光石竹花石竹,又称洛阳花、竹节花、绣竹。

石竹花瓣5出,色彩丰富,有红、粉红、白、紫红等,娇艳夺目。花瓣前端有浅裂成锯齿状。花瓣内侧有深色斑纹和疏生须毛。石竹品种甚多,同属有300种,著名的有羽瓣石竹、锦团石竹等。

石竹花茎叶似竹,故名。石竹花质如丝绒,花朵繁密,色彩鲜艳,可谓是:“真竹乃不花,尔独艳暮春。”石竹原产于我国,分布面广,中部和北部都栽种。它也是古老花卉,在唐代时便已广泛种植。最著名的有陆龟蒙的《石竹花咏》,有句云:“买断春光是此花。”石竹花妩媚动人,古人常以此点缀饰物,如将此花绘作图案“绣罗衣”。李白有诗云:“石竹绣罗衣”;王安石也有句:“已向美人衣上绣,更留佳客赋婵娟,麝香眠后露檀匀,绣在罗衣色未真。”痴女相思秋海棠秋海棠,又称八月春、断肠花、相思草。

秋海棠为相思花,相传它是古代女子“洒泪”、“喷血”处长出的鲜花,因而特别富有相思的情感。《采兰杂志》云:古时候,有位女子思念自己心上人,因很久不能相见,常在北墙下伤心地哭泣,泪水滴在土中,不久就生长出一枝草来,并开出淡红色的鲜花。这便是秋海棠。

秋海棠具有外柔内刚的秉性,是女性坚强斗志的象征。清代末年的女革命家秋瑾寄情于秋海棠,它不借助春光而在秋风中怒放,不仰人鼻息,而敢同黑暗势力作斗争。秋瑾为此赋诗寓志:“栽植思条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平地千寻凌霄花凌霄花,又称紫葳、陵苕、女葳、武葳、瞿麦、鬼目。

凌霄花花开一枝10余朵,形如牵牛,花冠漏斗状,5瓣,花色赭黄、红朱。另一种花冠较小,呈鲜红色的是美国凌霄。

凌霄花是凌云壮志的象征。宋代贾昌朝作《凌霄花》有云:“披云似有凌云志,向日宁无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然而,凌霄花的高攀凌云,还在于它善于借助大树。这正如郭沫若所歌云:“人们叫我们是凌霄,有夸大,我们是蟠着大树的南枝向上爬”,“凌霄不是我们,是我们的东家”。所以苍松与凌霄花的组合,才是最常见的理想画面。

相传也有的凌霄花是竖立成树的,《花史》中记载,富家人郑公的宅中,有一株凌霄花,虽然没有任何的攀附,但却生长得十分茁壮,并且很快成长为数寻高的大树。时人叹谓:“是花岂非草木中豪杰乎所谓不待文王而犹兴者也。”这则体现了另一种意义。

嫣然含笑倾国貌含笑,又称白含笑、含笑梅、寒霄、香蕉花。

含笑花单生,花小直立,乳黄色或乳白色,6瓣,肉质,瓣缘带有紫晕色,香气浓郁。含笑花有大小两种,小含笑香气尤酷烈,一年四季有花,夏季花朵更盛。

此花取名含笑,取其花状。《草花谱》曰:“花如兰,含笑花开常不满,若含笑然。”此道出了花名的由来。

含笑花,含情脉脉。古人有诗云:“深情厚意知多少,尽在嫣然一笑中。”含笑花既具有倾国佳人的美色,却又不骄矜。正如宋代许仲启诗云:“一枝不用千金买,雨洗风吹却粲然。”含笑花的香味具有香蕉味,故称香蕉花。花含芳香油,可供入药和熏茶。

在历来的文人眼里,含笑是美丽、纯贞女子的象征。歌颂含笑的诗中最著名的有宋代李纲的《含笑花赋》:“默凝神而不语,独含笑于春空,其笑伊何,粲兮巧倩;洞户初启,曲栏乍见。惊邻女之窥墙,疑宠姬之教战,鄙娇姿之龋齿,谢啼妆之半面。态有余情,忽焉改观;国色无敌,秀色可餐。抱贞洁之雅致,舒婉娈之欢颜。宁解颐而启齿,方堕珥而欹冠。苞温润以如玉,吐芬芳其若兰。俯者如羞,仰者如喜,晌日嫣然,临风莞尔。”李纲的这首赋,将含笑比作少女,美丽、庄重、纯贞高洁便是花语的体现。

佛国天香曼陀罗曼陀罗,又称凤茄儿、山茄儿、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

曼陀罗花冠漏斗形,长6-10厘米,6瓣,白色。朝开夜合,8月间开花。

曼陀罗广布于世界温、热带地区。同属有白花曼陀罗,原产印度,花冠长14-17厘米。红花曼陀罗,原产于秘鲁,长20-25厘米。

曼陀罗的传说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相传与佛与道两家都有关系。道家北斗有陀罗者,手执此花,故得名;佛家《法华经》谈及,佛说法时,天下曼陀罗花雨,于是就有了此花。曼陀罗即梵语的译音。

宋代陈与义有《曼陀罗》诗,云:“我固殊不俗,翠蕤敷玉房。秋风不敢吹,谓是天上香。

烟迷金钱萝,露醉木蕖妆。同时不同调,晓月照低昂。”开怀畅饮聚八仙聚八仙,又称紫阳花。

聚八仙花有正花和假花之分,即是由许多密集其中的细小正花和环绕四周的八朵假花组成,故称聚八仙。

聚八仙与琼花十分相似。据《广陵志》记载:宋代有一个叫孙冕的人,曾专程去扬州观看琼花,看了以后却不以为然,认为琼花不只是扬州才有,并派人四出查寻。最后得到的回音是:“山中甚多,但岁苦樵斧野烧,故木不能大,而花不能盛,遂不为人所贵。”于是孙冕作诗云:“可怜遐僻地,常化燎原灰。”所谓被樵斧野烧的并不是琼花,而正是聚八仙。

聚八仙,象征了八仙聚会的故事。对此宋代洪适有诗云:“圆整装花蕊,周遭列饮仙。”描绘了此花仿佛是八仙围聚在一起畅饮的情景。欣赏聚八仙花,人们也就自然地联想起八仙的故事。

数枝红蓼醉清秋红蓼,又称水荭、东方蓼、荭草。

红蓼,花色淡红或白,分布于全国各地,生长在塘边、湖畔。

红蓼枝叶放纵,古人称之为“游龙”。关于红蓼的最早记载见于《诗经·郑风》。先秦时期,红蓼是一种食品,《礼记·内则》中谈及:“脍秋用蓼”,“鹑羹鸡羹驾酿之蓼”。《吴越春秋》记载:越王被吴灭后,立志报仇,他曾“苦思劳心,夜以接日,卧则攻之以蓼。”红蓼也是寄托思念之物。汉景帝的儿子刘发,封为长沙定王,为思念其故母,在长沙筑高台遥望母亲坟,并在宫殿中建立蓼园,以示对母亲的思念。此见于《述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