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风与政府建设
12009300000034

第34章 公务员素质、行政伦理与政风建设(1)

政风与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

金太军

在政风建设中,作为政府公共行政活动主体的国家公务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要把执政为民的基本原则落到实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加强公务员的思想道德建设。

一、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政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之一,具有其他手段所无可替代的作用。

1.加强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是由思想道德的功能决定的首先,在公务员的整体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公务员,才会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才会有比较健康的心理。

其次,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具有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公务员,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才会自觉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三,同法律、制度约束相比,思想道德约束具有固本治心功能。思想道德的约束是发自内心的、自觉的约束,可以从根本上防患于未然,是公务员遵纪守法的基础和保障。

第四,思想道德教育具有警醒救治功能。强有力的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可以帮助广大公务员在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另一方面让那些犯了错误的同志及时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从而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2.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由国家公务员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从对群众的影响看,我国的公务员是由国家通过一定法定程序任用的,他们在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过程中代表着国家、行使着行政权。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广大群众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其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对整个社会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对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影响极大。因此要端正社会风气,首先要端正政风;要端正民风,首先要端正“官”风。

我国公务员队伍中党员占大多数,尤其是在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领导班子中,党员所占比例更大。因而,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贯彻落实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要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3.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由于在公有制内部塑造多个利益主体,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因而社会道德必然出现多样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交换产生双面效应。

其正面效应是产生有利于社会化、现代化生产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当弘扬的一面。另一方面,市场交换中又会产生拜金主义、利己主义,非正当竞争中的欺诈行为和假冒伪劣等负面效应,人际关系容易市场关系化、商品化,渗入党内生活和政务活动,就会成为导致公务员腐化堕落的诱发因素。故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坚持用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对广大公务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对公务员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抵制由市场经济自身弱点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努力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公务员思想道德和政风建设的若干对策

近年来在公务员队伍的建设上存在着一种偏差,即重视公务员的制度建设,而忽视公务员的思想道德建设,这种“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不仅严重影响了公务员队伍整体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政风建设的成效,而且也严重制约了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公务员制度的实施。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领导,从人力、财力和制度等方面保证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落实

要做到五个到位:一是思想到位。各级党委和政府班子对加强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的认识要统一,对其重要性要形成共识。

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帮助公务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促进本地区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坚决克服思想道德建设软指标的思想,杜绝“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的倾向。二是要机构队伍到位。加强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必须要有一个权威的机构,一支精干的队伍。这是保证此项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点。各级党委应按照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要求,成立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努力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门类齐全、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思想道德建设队伍。三是投入到位。各级政府必须在财政支出中给其一定比例,以便为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必要物质条件。四是工作力度到位。就是年初要把具体化、量化的公务员队伍思想道德建设内容,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列入两个文明整体目标之中,平时多出主意、想办法,适时组织落实、加强督查,年终按照相应的细则进行严格考核,认真加以兑现。上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下级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开展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的实绩和本领,作为对其使用和奖惩的基本依据之一。五是制度要到位。当前关键是要健全和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党内生活制度、公务员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个人收入汇报制度和家庭财产登记制度,并认真加以执行。

2.注重实效,从内容和形式上保证公务员队伍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落实

首先要规范思想道德教育内容。重点应加强以下几方面教育:一是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这是保持公务员队伍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要按照十六大的要求,进步用邓小平理论来武装公务员队伍,在广大公务员中牢固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二是坚持党的宗旨教育。就是要深入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在广大公务员中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强调先进性和高标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真正做到廉洁奉公,执政为民。三是坚持艰苦创业精神教育。要在公务员队伍中大力倡导创业精神,使他们更好地继承党的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中华民族的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四是坚持行政道德教育。要使广大公务员自觉做到掌权为公、用权为民、遵纪守法、依法行政。

其次,要不断寻求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的好形式。当前可以采取和利用的形式有:一是党校和行政学院的培训、轮训,二是机关的政治学习,三是党员的“三会一课”,四是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五是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教育,六是知识竞赛、集体参观的教育,七是典型引导。

3.勇于探索,从加强法制建设和拓宽监督渠道上来保证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落实

当代一些实行公务员制度时间较长的国家,如美国、英国等,他们一方面对公务员行为规范作出明确规定,另一方面还制定了“政府道德法”。我们应借鉴他们这方面的经验,从而加快我国公务员思想道德方面的法制建设,以便管而有法、奖有标准、罚有依据。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发挥党组织、人大、政协、专门监督机关、人民群众和其他方面的监督作用,促进各级行政人员更好地身体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更好地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现阶段应尤其重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要继续保持现有的一些好的做法,如聘请党风党纪监督员和特邀监察员、政务公开、民主评议领导干部、领导干部述职、评选“十佳公仆”等的同时,应进一步创新出更多更好的群众监督形式。要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按照规定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根据调查核实结果,对违纪的公务员要坚决给予纪律处分,对触犯法律的坚决送交司法机关处罚。

(作者单位:南京师大行政管理系)

内化和提高行政官员素质

刘祖云

新时期,行政官员应该内化和提高什么素质?

关于素质的分类研究,目前学界众说纷坛,不同的理论视角其结论大相径庭。本文对素质划分的理论约定是:从公共行政学的角度,探讨与行政作风具有密切联系的行政官员的素质。如果把素质划分为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习养素质的话,那么本文所探讨的素质,主要涉及的是后天习养素质,它更加强调其社会性和可塑性的特点。因此,像身体、心理、审美及其他的素质要素虽然是行政官员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它们与行政作风的关系不是非常密切,所以本文不予探讨。

古今中外,不论什么阶级、不论哪个国家、不论何种制度都把“德才兼备”作为选拔和任用官员的基本准则。今天,这一用人的基本准则也同样适应公共行政官员。德才兼备是对行政官员素质的原则要求,对于这个原则要求需要作具体、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从素质角度看,德才兼备涉及了两方面的素质,可以将其概括为德性素质和才能素质。

一、德性素质

从公共行政学的角度看,行政官员负有维护公共利益的使命,因此,其德非常重要。孔子就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者,素质之帅也。德才兼备中的“德”

应该是广义的,从内容上看,它应该包含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三个方面。当前,我国行政官员的德性素质暴露出思想素质“浅”、政治素质“空”和道德素质“弱”的倾向性问题。

因此,提高行政官员的德性素质刻不容缓。

第一,思想素质。核心地表现为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及生命存在的意义,这一问题在公共行政官员身上尤为重要。目前,政府公共权力中的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力寻租、权力滥用等异化现象,与行政官员浅薄的人生信念、一心为己的人生价值取向具有密切联系。从公共行政学角度视之,行政官员的思想素质具体表现为行政信念、行政价值和行政理想等观念性内容。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行政官员的这些观念性认识有趋向低级化的倾向,即“浅”的表现,他们仅仅把行政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当然,我们不否认公共行政作为一种职业的谋生功能,但这不应该是其唯一的功能。从理论上看,公共行政的最高信念、价值和理想却在于实现公共利益、推动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行政官员只有在追求最高层次的行政价值与理想的过程中以实现低级的谋生功台能时,其行为才是合理和合法的。如果行政官员只把行政信念和理想定位在谋生和个人幸福上,无疑是对公共行政事业的背叛和亵渎。因此,对于行政官员来说,形成以天下为公的行政信念、追求维护公共利益的行政价值、实现对社会有效管理的行政理想是提高其思想素质的主要内容。

第二,政治素质。行政与政治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政治素质对于行政官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德性素质之一。这也正是江泽民“三讲”中强调“讲政治”的理论意蕴。政治素质是指行政官员为了实现本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必须达到的政治要求,它包括:

其一,明确的政治立场。我国的国体决定了行政官员的政治立场必须是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其二,坚定的政治方向。在整个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公共行政的政治方向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三,鲜明的政治观点。行政官员必须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治理论和政治观点。在当前,我们某些行政官员的政治素质有“空”的表现,“讲政治”只是空泛的政治口号和理论注解。在实际的行政过程中,官员缺少应有的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等政治素质。比如,在现实中,有的行政官员不是恪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是站在部门利益、集团利益、地区利益乃至个人利益的立场上,甚至有的站在“黑恶势力”的立场上危害公众利益;或站在外国资本家利益的立场上侵害国家利益。在整个社会“弱政治、重经济”的氛围中,行政官员必须要“讲政治”,这是方向的问题,不可小视。

第三,道德素质。行政官员由于掌管着公共权力,其社会使命和职责更重大。于是,社会对“官德”的要求会更高。从“官德”的内容看,可分为基本官德和崇高官德两个层次,前者是基本的道德要求,后者是更高的道德要求。综观古今中外的官德要求,并结合当代中国的官德之实,应该把建立“忠、勤、廉、诚”的“四德”作为对官员的基本道德要求,而崇高官德的建立须以此为基础。“忠”是为官之根本,它是指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具体体现为忠诚地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最高政治决策和大政方针。“勤”是为官之保障,民勤则家兴、业勤则事成、官勤则国盛,这是千古不变的遗训。“廉”是为官之灵魂,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为官清廉是行政官员率先垂范,取信于民的基本前提。“诚”是为官之基础,它要求行政官员在执行公务时实事求是、以诚信待人,从而做到不媚上、不欺下、不浮夸。当前,在“重才轻德”的官员选拔中,官员的道德素质有“弱”的倾向。在现实中,不忠、不勤、不廉、不诚的否定性官德并不鲜见。

二、才能素质

德才兼备的“才”字是指行政官员的业务能力、管理素质与法律素养的总称。不过,应该强调的是官员的这些才能素质是以相应的知识为基础的。新时期,对于行政官员才能素质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其业务能力方面,还应该包括管理素质与法律素养,这是时代发展对行政官员的新要求。当前,行政官员才能素质中的倾向性问题是:业务知识“旧”、管理知识“少”、法律知识“缺”。因此,行政官员的才能素质需要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