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译
使用汗法以后(病仍不解),又用烧针再发其汗,导致寒邪从烧针处侵入,引起针刺处周围红肿像果核,必然会发奔豚,气从少腹部上冲至心胸部,治疗时在红肿的针刺处灸一壮,再用桂枝加桂汤内服。
阐释
某病发汗后,复用烧针令其汗,由心阴受伤导致心阳受损,外寒趁虚从针孔而入,不仅针孔处核起而赤,而且由于心火不能下济肾水,导致肾的寒水之气内盛,引动冲气上逆至心。治疗当内外兼施,灸药结合。既灸其核上各一壮,以温经散寒;又内服桂枝加桂汤以调和阴阳,平冲降逆。
【原文解析】
[主要脉症]
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发作欲死,四末欠温,腰膝酸软,恶寒,每遇寒邪与动气诱发,或因发汗过多,或误用温灸而发,舌淡,苔白润,脉浮缓,病久则沉迟。
[病机]
汗后感寒,心阳虚而寒水凌心。
[治法]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主方]
桂枝加桂湯方
桂枝五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主方分析]
方中桂枝汤调和脾胃以建中气,重用桂枝,乃温上焦心阳,上焦心阳得温,则下焦阴气上冲递减;芍药止腹痛;甘草、大枣和胃以缓急迫;生姜健胃降逆。诸味相协,以奏温阳散寒,降逆平冲,调和营卫之效。
[注意事项]
方中桂枝用量必须大于白芍。阴虚气逆者慎用。
[比较鉴别]
桂枝加桂汤证与苓桂甘枣汤证、奔豚汤证的鉴别方名鉴别桂枝加桂汤苓桂甘枣汤奔豚汤寒热寒寒热病类肾气奔豚(已发)肾气奔豚(将发)肝气奔豚病因汗后感寒,心阳虚而肾气凌心发汗后,心阳不足,肾中水气凌心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上逆症状气从少腹起上冲心胸,甚则上冲咽喉,发作欲死脐下悸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治法温阳(心。肾)散寒,降逆平冲,驱寒外达降冲下气,通阳制水疏肝清热,降逆止痛。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1)本方用于外感头痛、头晕耳鸣、神经症、慢性。肾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膈肌痉挛等,症见奔豚气之证候,其人自觉心胸不适而发生结代脉、心憋闷、窒息等症状者。本方亦可用于硬皮病、雷诺病、冻疮、脑外伤综合征等。
(2)临证加减硬皮病、雷诺症、冻疮等病,用本方加肉桂,即桂枝10克,肉桂5克(后下),白芍10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5枚。伴有气虚血瘀者,加黄芪、当归、川芎、红花、桃仁,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络;里寒甚者,加制附子,以温阳散寒;表寒者,加麻黄,以加强温散表寒;脾胃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畅中;少腹气滞者,加乌药、小茴香,以加强调气消胀。
[医案举例]
张某,男,48岁。1989年1月26日初诊。患者自觉少腹有气上冲两胁,达咽喉已半年。自述1976年地震时,担惊受怕,露宿街头。数月后自觉咽部堵塞感,中上腹疼痛不适,嘈杂。曾接受上消化道造影、食管拉网、钡灌肠等检查均未见异常。1988年夏,因巨款被骗,惊恐气愤倍增,症状逐日加重,发作时间与部位均不固定,自觉有气自脐左(比右明显)上冲心窝部、两胁,直达咽喉,伴心烦意乱,肠鸣,二便正常,夜卧不安,喜暖怕凉。查体: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胃镜二次均为“浅表性胃炎”,病理报告:轻度慢性胃炎。幽门弯曲菌尿素酶试验阴性。胃电图示:节律不太规则,波幅高低不等。1989年1月16日入院,诊为胃功能紊乱。服用维生素B1、谷维素、胃舒平、丹栀逍遥散、乐得胃等药10天,症状未见好转。接诊时,症如上述,患者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弦。诊断为奔豚气。证属肝气郁结,引动肾中寒气夹水饮上冲。治宜疏肝,通阳,化饮,降逆。方用桂枝加桂汤。处方:桂枝18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水煎服。6剂后奔豚气未发作,诸症好转。继服18剂,腹痛及少腹之气上冲消失,饮食睡眠正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杨学贞.桂枝加桂汤加减治疗奔豚气.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1(3):55]
三、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發汗後,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3)
[白话语释]
提要
论述阳虚饮停欲作奔豚的证治。
语译
用汗法后,脐下跳动,是奔豚将要发生的预兆,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治。
阐释
某病不当汗而汗之,或当汗而过汗之,像肾气奔豚之成一样,皆可由心阴虚导致心阳虚。上虚不能制下,心火无以下济肾水,水动于下,无有出路,不仅造成脐下悸,而将引动冲气上逆。以苓桂草枣汤,通阳降逆,培土制水,以防奔豚之作。
【原文解析】
[主要脉症]
脐下悸动,欲作奔豚,剑突下及下腹痛,伴恶心和头痛,甚则昏厥伴肢冷倦怠,有恐怖惊吓感,肌肉瞤动,小便不利,或有心悸,舌淡苔白滑,脉弦或弦滑。
[病机]
阳虚饮停,欲作奔豚。
[治法]
通阳降逆,培土制水。
[主方]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
茯苓半斤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五枚桂枝四兩
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藥,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甘溯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主方分析]
重用茯苓利水宁心,以伐肾邪,治水邪上逆;桂枝助心阳,而降冲逆;桂苓尚能交通心肾,以疗脐下悸。炙甘草温中扶虚;大枣健脾益阴津。四味相协,培土制水与利水而不伤津。先煎茯苓者,取其力始胜,对利水之功更为有力。
甘澜水,《金匮玉函经》作“甘烂水”,又名“劳水”。杓(sháo)扬,使水分子集团减小,通透性加大,以其“速诸药下行”,且助草枣培土。后世有人解释:“甘澜水是好米泔水”即淘米水,含有多种水溶性维生素,亦可借用之。
[注意事项]
阴虚而有水气者慎用。
[比较鉴别]
苓桂甘枣汤与苓桂术甘汤都可治疗水气证。苓桂术甘汤所主水气证是脾虚不能制水,病以心下逆满等为特点,治在健脾利水;而苓桂甘枣汤所主水气证是肾虚不能主水,病以脐下悸动等为特点,治在温肾利水,是其不同。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本方可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心源性水肿、特发性水肿、慢性盆腔炎、慢性胃炎、胃扩张、慢性结肠炎、神经性心悸、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癔症、更年期综合征、眩晕、不完全性肠梗阻、慢性肠狭窄等见本方证机者。
[医案举例]
郭某,男,56岁。患奔豚气证,发作时气从少腹往上冲逆,至心胸则悸烦不安,胸满憋气,呼吸不利、头身出汗。每日发作两三次。切其脉沉弦无力,视其舌质淡而苔水滑,问其小便则称甚少,而又有排尿不尽之感。治以茯苓30克,桂枝12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嘱患者以大盆贮水,以杓扬水,水面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用以煮药。患者服两剂,小便通畅而“奔豚”不作。转方又用桂枝10克,炙甘草6克。以扶心阳,其病得愈。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