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求】
1.掌握胎癥的鉴別与治疗,妊娠胞阻、恶阻、妊娠腹痛的证治。
2.熟悉妊娠胎动不安的证治。
3.了解妇人妊娠病,的诊断与调治及妊娠水肿与小便难的证治。
自妊娠病开始以后的三篇,论述妇人妊娠、产后、杂病的病脉证治,是我国最早的妇科治疗学记载。而妊娠病是常见的妇产科疾病,不仅影响孕妇的健康,还可妨碍胎元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堕胎、小产。因此,妊娠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故仲景以专篇讨论的形式,将其列为妇人病的首篇。
本篇专论妇女妊娠期间常见疾病的证治。内容涉及妊娠的诊断与调治、胎癥的鉴别及治疗,以及妊娠腹痛、胞阻、恶阻、妊娠小便难、妊娠水肿、胎动不安等病证的诊断和治疗。由于妊娠腹痛在孕期很常见,若腹痛不已,反复发作或合并下血,则可能损伤胎元,致胎动不安,甚或堕胎、小产,故本篇作为重点论述。内容虽然不多,但是提出了常见妊娠病的治法和方药,更重要的是起到了治疗妊娠病的源头和规范作用,一直影响着后世。
本篇对妊娠病的调治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重视肝脾。二是宗“有故无殒”、“急则治标”之旨,治病不拘于有孕,用药不避附子、半夏、川芎,针刺选用关元穴等。三是勿忘有孕,如用附子、半夏时,十分重视配伍。
一、妊娠的诊断与调治(桂枝汤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師曰:婦人得平脈,除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方見下利中。於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1)
[参考原文]
產後風績之數十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悶,乾嘔,汗出,雖久,陽旦證續在耳,可舆陽旦湯。即桂枝湯,方見下利中。(妇人产后病脉证治·8)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论述早期妊娠的诊断与调治。
语译
老师说:诊得妇人脉象,两手寸关部位平和如常人,唯有尺部脉略细软无力,呕不能食,但不恶寒发热,这是怀孕,治疗用桂枝汤。按一般妊娠的规律,在六十日内当有上述脉证出现,假如治疗不当,病情迁延一月未解,反而呕吐加剧,又增泄泻,则应随证施治,杜绝病根,不得拘泥于桂枝汤。
阐释
已婚育龄期妇女,停经以后,诊得平和无病之脉,唯尺部略显弱象,并见口渴、不能食等症,而无外感寒热的表现,这是妊娠的反应,即《素问·腹中论》篇所谓“身有病而无邪脉也”。由于妊娠两个月左右,胎元初结,经血渐蓄,归胞养胎,胎气不盛,所以阴脉小弱。孕后经血不泻,冲脉之气较盛,可引起孕妇体内的阴阳气血一时失调。若素体胃气虚弱,逢冲脉之气上逆,遂致脾胃失和,故不能食。胃气上逆,则呕逆。故尤怡在“其人渴”之后云“一作呕亦通”。阴血不足,血失濡养,亦可口渴。此为妊娠早期胃气虚弱,阴阳失调的表现,故用桂枝汤调阴阳,和脾胃,平冲逆,则诸症可除。本条所描述的妊娠反应,后世又称作“恶阻”,但若症状不重,则可不必服药;若症状较重,则可用后面妊娠恶阻治疗方药。
因妊娠反应多出现在怀孕6~10周之间,故原文说:“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在此期间给予恰当的治疗和调护,反应便可逐渐消失。如果诊疗失误,在妊娠三月时,妄施吐、下法者,应暂停服药,以饮食调养为主;或随证治之,以绝其病根;若误治损伤了胎元,则可能导致胎动,甚至堕胎。故曰“则绝之”。
【原文解析】
[主要脉症]
妊娠早期不能食,口渴但饮水不多,或恶心呕吐,神疲体倦,舌淡红、苔薄白润,脉象滑利和缓。
[病机]
胃气虚弱,阴阳失调。
[治法]
调阴阳,和脾胃,平冲逆。
[主方]
桂枝湯方
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生薑三兩甘草(炙)二兩大棗十二枚
[主方分析]
方中桂枝辛温,温经通阳,疏风散寒;芍药酸苦微寒,敛阴和营,二者等量相配,一辛一酸,一散一敛,一开一合,于和营中有调卫散邪之功,调和营卫。因脾胃为营卫生化之本,故又用生姜、大枣益脾和胃;炙甘草补中气且调和诸药,与桂枝、生姜等辛味药相合,辛甘化阳,可增强温阳之力;与芍药等酸味药相配,酸甘化阴,能增强益阴之力。诸药相伍,不仅能外调营卫,而且内和脾胃,滋阴和阳。外证得之,解肌祛邪;内证得之,调脾胃,和阴阳。
[注意事项]
(1)使用本方时,当注意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为1∶1。
(2)一服后若病解,则不必尽服。
(3)服桂枝汤后“饮热粥”,助益胃气。
(4)药后当“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以防损伤胃气,变生他证,这些实与西医学中的淡食、素食等法相似。
(5)药后可有微汗,但不可大汗,以防伤阴损阳。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1)临证加减
①对妊娠反应较重者,可加陈皮、砂仁、法夏、竹茹和胃降逆止呕。
②兼气虚者,可加党参、黄芪、白术益气健脾安胎。
③治滑胎兼血虚者,可加当归、阿胶、熟地养血安胎。
④肾虚不固者可加杜仲、菟丝子、桑寄生补肾安胎。
⑤有胎热者,可加黄芩清热安胎。
(2)运用范围可用于妇科滑胎、妊娠癃闭、乳汁自溢、经期及产后感冒、产后自汗或盗汗、痛经、妊娠腹痛;呼吸系统之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消化系统之胃溃疡、慢性肠炎等;循环系统之心律不齐、高血压、低血压等;运动系统之肌肉劳损、腰椎病等;内分泌系统的自汗、盗汗、失眠、健忘、遗精、滑精等属本方证机者。
[医案举例]
王某,女,24岁,社员。1971年6月初诊。妊娠月余,呕吐频频数天,饮食甚少,2周后,神疲体怠,在当地求治于中医数人,服中药10余剂,乏效。继在某地区医院接受西医治疗,住院3天,静脉点滴葡萄糖、维生素C、林格液,以及口服维生素E等药,仍呕吐不止,故邀余诊。患者主诉“呕恶冲心难忍”。近几天来阵阵腹痛。诊其面色不华,精神不安,语声无力,舌苔舌质无明显变化,脉象弦数,小便黄,大便干。细询之,病人言:对冷热饮食均无食欲,强食之则食入即吐,不食亦觉“胎气上攻心口”。余索病家所服之中药方数首视之,为小半夏加茯苓、黄连温胆汤、丁香柿蒂汤等。余思,前医不效,应归咎于冲气上逆,非降逆平冲,不能止呕。遂书方:
桂枝、芍药各10克,竹茹、生姜各9克,大枣3枚,炙甘草3克。
暂投1剂,以探消息。5天后,病人来告:服1剂后,自觉心中安定,呕吐有所减轻。自照原方连用3剂,现呕吐已止,腹痛除,胎气安。
[裴永清.桂枝汤治妊娠恶阻.新中医,1984(4):12]
二、胎癥的鉴别与治疗(桂枝茯苓丸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婶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勤在臍上者,爲癥痼害。妊娠六月勤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斷三月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肯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2)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论述胎与癥的鉴别及瘕病漏下的治疗。
语译
妇人素有癥积之病,月经停止不到三月,又下血淋漓不止,觉得胎动在脐上,这是癥病为害。怀孕六个月时发现胎动,且在受孕前三个月月经正常,这是胎。停经前月经失调,时有下血,停经后三月又下紫黑晦暗的瘀血。其所以下血不止,是癥病未除的缘故,应当去其癥病,用桂枝茯苓丸主治。
阐释
本条可分为三段理解,第一段为:“妇人宿有癥病”至“为癥痼害”,此段描述妇女素有癥病史,停经不到三个月,漏下不止,并觉脐上似有胎动。其实这不是真正胎动,而是癥积作祟,故曰“为癥痼害”。
本条第二段从“妊娠六月动者”至“后段三月虾也”,乃属插笔,指出正常妊娠的特点,一般胎动俱在怀孕18~20周出现,而且此时胎动部位在脐下,不在脐上。如果怀孕六个月感觉胎动,停经前三个月,月经通利,期、色、质、量均正常,受孕后胞宫亦按月增大,按之柔软不痛,这才确属胎孕。若前三个月,经水异常,后三个月又经闭不行,胞宫也未按月增大,复见漏下不止,这是瘕痼造成的。
本条第三段即条文最后部分,继述癥病下血的治疗。宿有癥积,血瘀气滞,所以经水异常,渐至经停。瘀血内阻,血不归经,又可漏下不止。此时瘕积不去,漏下难止,故当消瘀化癥,使瘀去血止,当用桂枝茯苓丸治疗。
【原文解析】
[主要脉症]
素有癥病史,常见小腹疼痛,或有包块;经行异常,闭经数月又漏下不止;停经不到三个月,便觉脐上有跳动感,但胞宫未按月增大;舌质紫暗或边尖有瘀点,脉涩。
[病机]
宿有癥积,血瘀湿滞。
[治法]
活血化瘀,兼渗水湿,缓消瘕瘕。
[主方]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藥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崃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主方分析]
方中桂枝、芍药通调血脉,牡丹皮、桃仁活血化瘀,茯苓渗湿利水。本方体现了治血兼治水(湿)的治法特点。既日癥病,便知为痼疾,瘀积日久,往往阻遏气机,妨碍津液代谢,由此继发水湿停聚,所以本书《水气病脉证并治》篇有“血分”之称。故治疗时不仅要活血化瘀,还应兼以渗利水湿。临床治疗瘕积痼疾时,尤当注意。
从本方制剂特点与服药剂量可知,治疗癥瘕痼疾,宜用丸剂缓消。因癥积为有形痼疾,短期难除。若用汤剂,既恐药力偏急,久服伤正,又虑服之不便,难以坚持,故宜选择丸剂。
[注意事项]
(1)方后注指出的服药量,提示本方用于癥病漏下不止时,药量宜轻,以免量大力猛,导致崩中,因本方毕竟属于化瘀消癥之剂。
(2)需注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免耗伤气血。
(3)肾虚妊娠下血者禁用。
[比较鉴别]
瘕病与妊娠二者均可见停经、腹内觉跳动的表现,但一为疾病,一为正常,临床当明辨。
瘢病与妊娠的区别证名癜病妊娠胎动时间停经不到3月出现“胎动”停经4~5月出现“胎动”胎动部位肚脐上停经4月,胎动在肚脐下约2指;停经5月,胎动部位约平肚脐;停经6月,胎动在肚脐上约1指胞宫大小不按月增大按月增大停经前表现常见小腹疼痛,或有包块;经行异常,闭经数月又漏下不止;舌质紫暗或边尖有瘀点,脉涩停经前月经通利,期、量、色、质均正常,舌象正常,脉象滑利和缓病机宿有瘕积,兼渗水湿,血瘀湿滞气血充盛,肾气充和
此外,如果结合现代医学B超检查,可辅助诊断。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1)临证加减
①子宫肌瘤,常加三棱、莪术、鳖甲、牡蛎等。
②输卵管或卵巢囊肿,常加香附、泽兰、刘寄奴、甲珠等加强消瘕散结作用。
③慢性盆腔炎或伴积液、慢性附件炎,常加泽泻、益母草、薏苡仁、生黄芪、冬瓜子等活血利湿。
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加血竭、淫羊藿、川楝子、延胡索、夏枯草散结止痛。
⑤产后尿潴留,加木通、泽泻淡渗利湿。
⑥陈旧性子官外孕、输卵管阻塞及其引起的不孕,常加莪术、王不留行、贯仲、丹参、皂刺、路路通、金银花、连翘、土茯苓等化瘀通络。
(2)运用范围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炎或伴积液、慢性附件炎、附件炎性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产后尿潴留、陈旧性子宫外孕、输卵管阻塞及其引起的不孕、输卵管妊娠、宫外孕、人流后恶露不尽、痛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经期综合征、盆腔瘀血综合征、闭经、习惯性流产、子宫直肠窝积液、前列腺肥大及其引起的尿潴留、面部黄褐斑、冠心病心绞痛等。
[医案举例]
刘某,女,30岁,已婚,农民,1998年12月16日初诊。右下腹疼痛反复半年余,加重10余天,疼痛拒按,面色晦黯,肌肤乏润,头昏乏力,月经淋漓不净,舌质淡红、边有瘀点,脉沉涩。B超示:右侧输卵管炎性包块8.0厘米×3.3厘米。治拟活血散结,破瘀消癥佐以益气,予桂枝茯苓丸加味。处方:
桂枝10克,云苓15克,牡丹皮6克,桃仁6克,赤芍10克,红藤20克,黄芪20克,刘寄奴10克,玄胡6克,甲珠5克。
每日1剂,连服1个月后,自觉右侧下腹疼痛明显减轻,精神较佳,面转红润,于1999年1月25日经净后B超复查,示:右侧附件炎性包块约4.2厘米×2.8厘米,续守原方法服用1个月,右下腹痛完全消失,经期正常。于1999年2月23日经净后B超复查,提示:子宫附件正常。
[江南.桂枝茯苓丸加味治附件炎性包块98例.江西中医药,2000(4):25]
三、证治
(一)腹痛
1.阳虚寒盛(附子汤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婶人懷娠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臟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温其臟。方未见。(3)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论述妊娠阳虚寒盛腹痛的证治。
语译
妇人怀孕六七个月时,出现脉弦、发热、胎气更胀,小腹疼痛而寒冷,如扇冷风人腹之状,其所以如此,是由于子脏开的缘故,当用附子汤温暖其子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