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中华家训4
12043200000009

第9章 切不可凡事不恒,屡责不改

【原文】

孙男国藩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七月初五日发第九号信,内言六月廿四日后,孙与岱云意欲送家眷回南,至七月初一谋之于神,乃决计不送。初五日发信后,至初八日,九弟仍思南归,其意仍坚,不可挽回,与孙商量,孙即不复劝阻。

九弟自从去年四月父亲归时,即有思归之意。至九月间,则归心似箭。孙苦苦细问,终不明言其所以然。年少无知,大抵厌常而喜新。未到京则想京,既到京则想家,在所不免。孙于去年决不许他归,严责曲劝,千言万语,弟亦深以为然。几及两月,乃决计不归。今年正月病中又思归,孙即不敢复留矣。三月复原后,弟又自言不归。四五六月,读书习字,一切如常。至六月底,因孙有送家眷之说,而弟之归兴又发。

清代竹刻笔筒孙见其意,是为远离膝下,思归尽服事之劳。且逆夷滋扰,外间讹言可畏。虽明知蕞尔螳臂,不足以当车辙,而九弟既非在外服官,即宜在家承欢,非同有职位者,闻警而告假,使人笑其无胆,骂其无义也。且归心既动,若强留在此,则心如悬旌,不能读书,徒废时日。兼此数层,故孙比即定计,打发他回,不复禁阻。

父亲出京后,孙未尝按期改文,未尝讲书,未能按期点诗文,此孙之过,无所逃罪者也。读文作文,全不用心,凡事无恒,屡责不改,此九弟之过也。好与弟谈伦常,讲品行,使之扩见识,立远志,目前已颇识为学之次第,将来有路可循,此孙堪对祖父者也。待兄甚敬,待侄辈甚慈,循规蹈矩,一切匪彝慆淫之事毫不敢近,举止大方,性情挚厚,此弟之好处也。弟有最坏之处,在于不知艰苦。年纪本轻,又未尝辛苦,宜其不知,再过几年,应该知道。

九弟约计可于九月半到家。孙恐家中骇异,疑兄弟或有嫌隙,致生忧虑,故将在京、出京情形述其梗概。至琐细之故,九弟到家详述,使堂上大人知孙兄弟绝无纤介之隙也。

孙身体如常,惟常耳鸣,不解何故。孙妇及曾孙兄妹二人皆好。丫环因其年已长,其人太蠢,已与媒婆兑换一个,彼此不找一钱。此婢名双喜,天津人,年十三岁,貌比春梅更陋,而略聪明,寓中男仆皆如故。

同县谢果堂先生,为其子捐盐大使,王道隆捐府经历,黄鉴之子捐典史,以外无人。

孙在京一切自宜谨慎,伏望堂上大人放心。孙谨禀。

【译文】

孙男国藩跪禀祖父大人万福金安:

七月五日寄出第九封家信,里面提到六月二十四日后,孙儿和岱云准备送家眷回南方老家,等到七月一日请了神占了卦,就决定先不送家眷回来了。五日寄出信后,到八日九弟还是想回南方老家,态度很坚定,已经不可挽留。九弟与孙儿商议这件事,孙儿也就不再阻拦。

九弟自从去年四月父亲离开京城回老家时,就想着要回去。到九月里,可以说是归心似箭。孙儿再三询问,九弟始终不愿说明是什么原因。年少无知的孩子,可能多数是喜新厌旧,没有到京城的时候想来京城,到了京城又想回家,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孙儿在去年坚决不允许他回南方去,严厉批评,好言相劝,千言万语,弟弟也深感到是这样,闹了将近两个月,就决定不回家了。四、五、六月读书写字,一切和平常一样。到六月底,由于孙儿有送家眷回老家的想法,弟弟又起了回家的念头。

曾国藩手札孙儿猜想他的想法,是由于远离父母膝下,想回家尽一份孝心。再说英夷骚扰,外面的传言非常可怕。虽然明知道小小螳螂不足以挡车辙,可九弟又不是在外做官,最好是在家承欢膝下。不像在京为官的人,听见战事就请假回家,让人讥笑没有胆量,骂其不讲仁义。何况回家的心情迫切,倘若勉强留在这里,心也是静不下来,书又读不进去,白白浪费时光。考虑到这几层意思,孙儿也下定决心,送他回家,不再劝阻他。

父亲离开京城后,孙没有按时批阅九弟的文章,也没有讲书或按期点评诗文,这是孙儿的过错,是没法推卸的。读书作文都不用心,什么事都没恒心,多次教育都不改悔,这是九弟的过错。孙儿喜欢和弟弟一起谈伦常、讲品行,让他增长见识,立下远大的志向,如今已基本上明白做学问的步骤,将来也知道将怎样去求知,这是孙儿堪对祖父大人的地方。对兄长很尊重,对侄儿晚辈很仁爱,循规蹈矩,老老实实,一切乱七八糟的事情都不去沾边儿,落落大方,性情挚厚,这是九弟的优点。弟弟最大的缺点,在于不知艰苦。年纪本来还小,又没吃过苦,现在不懂也是情有可原的,再过几年,就应该懂了。

九弟大约在九月中旬可到家,孙怕家中吃惊,以为我们兄弟有什么不和,以致产生担忧,因此将九弟在京和离京的情况,大概向家中叙述一下。其余一些具体事情,九弟到家后再详细述说。写这封信是为了让堂上老人知道孙儿兄弟之间绝没有半点不和。

孙儿身体和以前一样,只是经常耳鸣,不知是什么缘故。孙妻和两个孩子都好,因为丫环年龄已经大了,人又太愚笨,已和媒婆说好换一个,相互不找一钱。新来的丫环名叫双喜,天津人,年龄十三岁。容貌比春梅更丑陋,但人稍聪慧些。家中男仆和以前一样。

同县谢果堂先生为他的儿子捐盐大使,王道隆捐府经历,黄鉴的儿子捐典史,除此之外再没有别人了。

孙在京城任何事都会小心谨慎,恭请堂上大人放心。孙谨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