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痛风奇效良方
12164800000017

第17章 缓解期内服方 (12)

第二章 缓解期内服方 (12)

痛风克汤

【药物组成】防己15g,薏苡仁20g,车前子10g,萆薢10g,秦艽10g,栀子10g,川牛膝10g,山慈菇10g,威灵仙10g,地龙10g,乌梢蛇10g。

【治疗方法】每日1剂,首煎加水400ml,煎取150ml,2煎加水300ml,取汁150ml,两煎混合,分2次口服。

【功效主治】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4例。治愈14例,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18%。

【经验心得】方中防己、蚕沙、薏苡仁、萆薢、土茯苓、车前子清热利湿化浊;用栀子、连翘、山慈菇清热散结消肿;用威灵仙、川牛膝、秦艽、地龙、乌梢蛇祛风胜湿通络止痛。俾湿热祛,经络畅,则病向愈矣。药理研究证明:土茯苓、晚蚕沙、萆薢具有降低血尿酸作用;车前子、薏苡仁能促进尿酸排泄;地龙可抑制尿酸生成;山慈菇中含有秋水仙碱,对控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殊效。

【方剂出处】毛以林,等痛风克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4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杂志,1999,15(4):16

痛风宁方

【药物组成】生大黄10g,黄柏10g,陈皮10g,茯苓30g,薏苡仁30g,车前子30g,猪苓12g,苍术10g,川芎12g,牛膝10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清热祛湿,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80例。服用中药5剂后,169例症状消失,血尿酸含量正常,11例症状减轻,改用其他疗法治愈。随访1~2年,81例复发(45.0%)。

【经验心得】本病为过食肥甘厚味,内蕴湿热之邪,湿热下注引起下肢关节红、肿、热、痛的结果。本方以生大黄、黄柏清热毒;茯苓、薏苡仁、车前子、猪苓、苍术健脾、利湿、消肿;陈皮行气,调和诸药;川芎活血通络;牛膝活血,引药下行。诸药合用,可达清热毒、祛湿邪、消肿止痛之效。服用本方会出现大便稀溏、小便多的现象。

【方剂出处】倪军清利湿热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80例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1,7(5):310

痛风方1

【药物组成】急性患者采用自拟痛风Ⅰ号方,方药组成:金雀根30g,土茯苓30g,薏苡仁30g,苍术15g,马鞭草30g,益母草30g,豨莶草30g,威灵仙15g,炒牛膝15g,何首乌15g。缓解期患者采用自拟痛风Ⅱ号方,方药组成:炙黄芪25g,党参25g,何首乌15g,生地黄30g,茯苓15g,金钱草30g,杜仲15g,桑寄生15g,金雀根30g。

【治疗方法】急性期用药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时间5~21d不等。同时配合凉血消肿的自制药膏(主要成分:紫草,车前子等)。每日换药1次。慢性期用药30d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2例。显效(局部关节红、肿、热、痛消失,活动如常,血尿酸明显降低或正常)16例;有效(局部红肿基本消失,热痛消退好转,活动改善,血尿酸有所下降)14例;无效(症状和血尿酸无明显改善)2例,总有效率93.7%。

治验:患者,男,48岁。平素嗜烟酒,喜食海鲜,有痛风性关节炎病史5年。今年开始发作频繁,就诊时见左、右足第1跖趾关节足背红肿疼痛,同时伴有腰酸乏力。体检:右足第1跖趾关节、跖跗关节明显肿大,皮色红,压痛(+)。左足第1跖趾关节肿大,压痛(+),皮色焮红;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血尿酸514μmol/L。辨证: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治则:健脾利湿,化瘀消肿。处方:金雀根30g,威灵仙30g,炒薏苡仁30g,苍术15g,马鞭草30g,益母草30g,豨莶草30g,炒牛膝15g,土茯苓30g,何首乌15g,制大黄9g,杜仲15g。水煎服,每日1剂,配合膏药外敷。12d后,两足第1跖趾关节及右足背红肿基本消退,行走如常。复查血尿酸370μmol/L。继续服用健脾护肾祛浊的痛风Ⅱ号方30剂,后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经验心得】痛风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嗜食膏粱厚味,脾胃运化失常,造成脾胃气虚,内湿致痹。气血因此郁积、凝滞,阻于脉络。导致关节红肿、畸形,湿积入脏,久而损肾。方中苍术、薏苡仁、土茯苓可健脾胃,化湿浊;金雀根补气行血,加之牛膝、益母草、马鞭草活血祛瘀而使通血脉之功更显;用金钱草、豨莶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诸药合用可加速尿酸的排泄,关节红肿的消退。缓解期采用黄芪、党参、何首乌、生地黄、杜仲等可以健脾护肾祛浊,以固根本,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复发。

【方剂出处】荣晓华痛风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2例山东中医杂志,2000,19(7):405

痛风方2

【药物组成】临床辨证分为3型:①湿热下注,气滞血瘀型。本型多见于急性期,受损关节红肿、疼痛,周边皮肤发红发热,组织肿胀,全身发热,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尖红、苔黄厚,脉数而有力。治宜清热解毒,化瘀祛湿,用痛风1号方,药物组成:茜草20g,泽兰20g,赤芍30g,金银花30g,玄参30g,两头尖20g,金果兰10g,大黄9g,甘草6g。②血瘀型。受损关节发紫发暗,疼痛肿胀减轻,组织发硬加重,遇寒加重,舌质紫暗,脉弦数。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痛风2号方,药物组成:茜草20g,泽兰20g,赤芍30g,桃仁15g,红花15g,水蛭15g,防己20g,大黄6g,甘草6g。③脾虚血瘀型。本型多见于慢性期,久病反复发作的患者,面色黄白,体质虚弱,关节疼痛较轻,肌肉僵硬较重,脉多细数,舌多质淡苔薄白。治宜补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络,用痛风3号方,药物组成:黄芪20g,党参20g,茯苓30g,茜草20g,泽兰20g,赤芍30g,仙茅15g,淫羊藿15g,甘草6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5d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70例。治愈88例,显效50例,有效28例,无效4例。

【经验心得】本病属于中医“痹证”、“中风历节”之范畴。本病最早见于《格致余论》。这一病名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的痛风及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主要为人体正气不足,阴阳失调,湿热痰瘀等病理产物聚积体内,流滞经络;复因饮食劳倦、房事不节,复感受外邪,内外合邪,气血凝滞不行而发。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运不健,湿痰内生化热,阻滞经络,以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或病久失治,邪气入里,伤及脾肾,以致脾肾阳虚,寒湿阻滞,气血凝滞不通而致,故方中茜草、泽兰、金银花、玄参活血化瘀,祛湿通络为君,金果兰、两头尖有祛湿清热之功,助君药祛湿之不足为臣药,大黄走而不守,既能活血化瘀又能清利湿热,并能荡涤肠道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瘀重者加桃仁、红花、水蛭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功,湿重偏热者加土茯苓,湿重偏寒者加防己,脾虚者减少具有清热祛湿药物的剂量,加重黄芪、党参、茯苓的用量以健脾益气。慢性迁延性肾虚者减少苦寒药物,增加固肾温阳的仙茅、淫羊藿,同时增加健脾和胃助运化的白术。

【方剂出处】刘辉,等痛风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70例临床观察河南中医,2005,25(10):59

痛风汤1

【药物组成】五加皮、半枫荷、薏苡仁各30g,木瓜20g,防己、川牛膝各15g,甘草5g。

【随症加减】热痹基本方加秦艽、豨莶草、宽筋藤;风寒湿痹基本方加海风藤、千斤拔、白花蛇;关节痛甚加入地金牛;身热加钩藤、青天葵。

【治疗方法】每天1剂,水煎,复渣再煎,两次煎液混匀分2次温服。

【功效主治】强筋健骨,通利关节。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78例。治愈62例(79.5%),有效12例(15.4%),无效4例(5.1%),总有效率94.9%。

治验:何某,男,65岁。右踝、足背部肿痛2周,发热1d。起病前曾在外院诊治,诊断为痛风,予别嘌醇治疗,自觉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查体:体温38℃,右踝关节及第1跖趾关节红肿、局部灼热,痛不可近,活动受限。舌红、苔黄白相间,脉滑数。查血尿酸670μmol/L。诊断:痛风。中医诊断:痹证(热痹)。治宜祛风除湿清热。处方:五加皮、半枫荷、薏苡仁、豨莶草、宽筋藤各30g,青天葵、钩藤、秦艽、防己、川牛膝各15g,木瓜20g,甘草5g。3剂,每天1剂,药渣复煎,两次煎液兑匀分2次温服。二诊热退,体温36.8℃,右踝、足背部肿痛明显减轻。上方减青天葵、钩藤。连服1周,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血尿酸已正常。

【经验心得】方中重用五加皮,本品辛能散风,苦能燥湿,温能祛寒,所以有祛风湿、止痹痛的功效,为君药。重用之,实为本方之妙。若应用常量,其效亦微。虽重用其量,据临床观察亦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而所含的挥发油4甲基水杨醛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半枫荷、木瓜助五加皮祛风除湿之功,且兼有强筋健骨作用,为臣药。取薏苡仁、防己利水消肿止痛之效,以除关节肿痛之苦。药理研究表明,薏苡仁、防己均有抗炎、镇痛、解热的作用。更以川牛膝载药下行,直达病所,共奏强筋健骨,通利关节之用,皆为佐药。甘草为使,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各药相合,祛风湿,利关节,强筋骨,止痹痛。

【方剂出处】刘辉明痛风汤治疗痛风78例临床观察新中医,2000,32(2):19

痛风汤2

【药物组成】痛风汤Ⅰ号(急性期):土茯苓30~50g,蚕沙15~25g,忍冬藤20~30g,红花5~10g,川牛膝12~15g,萆薢12~15g,泽兰10~12g,赤芍10~15g,牡丹皮12~15g,延胡索12~20g,山慈菇15~20g,生薏苡仁20~30g,苍术10~12g,黄柏10~12g,威灵仙12~15g。

痛风汤Ⅱ号(慢性期、高尿酸血症期):土茯苓20~30g,蚕沙15g,怀牛膝15g,萆薢10~12g,炒薏苡仁30g,白术12~15g,生黄芪30g,防己15g,桑寄生15~25g,丹参15~18g,云苓15g,党参12~15g,炙甘草5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5例。治愈12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29%。

【经验心得】急则治其标,清热利湿,通络化瘀,投以痛风汤Ⅰ号方治疗;缓则治其本,健脾利湿,通络活血,投以痛风汤Ⅱ号方治疗。方中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入胃、肝经,有利湿、解毒、滑利关节之功效,为主药;蚕沙、萆薢、薏苡仁、苍术、黄柏、忍冬藤、山慈菇清热利湿解毒;川牛膝、红花、赤芍、牡丹皮、延胡索、泽兰凉血化瘀止痛;黄芪、白术、党参、云苓、甘草健脾益气,使脾之运化有司。故临床用之,疗效满意。

【方剂出处】时慧君痛风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5例疗效观察湖南中医杂志,2007,23(2):24

痛风汤3

【药物组成】当归15g,秦艽15g,秦皮15g,豨莶草30g,威灵仙15g,羌活10g,防风15g,升麻10g,葛根30g,苍术15g,土茯苓15g,苦参10g,茵陈15g,薏苡仁30g,车前子15g,甘草15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30d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泄浊,通络蠲痹。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2例。治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100%。

治验:李某,男。双侧踝关节、趾关节反复红、肿、热、痛2年,再发2年。患者2年来双侧踝关节及趾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曾在多家医院检查治疗,确诊为痛风,曾服用秋水仙碱及别嘌醇,因不良反应太大而停用。诊时症见双踝关节、趾关节红、肿,局部有灼热感,疼痛拒按,不能行走,伴发热恶寒,烦躁,口干苦,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查血尿酸526μmol/L。中医诊断:痹证,证属热痹(湿热浊毒瘀阻);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治以清热解毒,利湿泄浊,通络蠲痹。方用痛风汤。处方:当归15g,秦艽15g,秦皮15g,豨莶草30g,威灵仙15g,羌活10g,防风15g,升麻10g,葛根30g,苍术15g,土茯苓15g,苦参10g,茵陈15g,薏苡仁30g,车前子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3d后复诊,患者双踝关节及趾关节红、肿、热、痛等症基本消失,能自行来诊,守上方服30剂,诸症悉除,复查血尿酸328μmol/L,嘱忌饮酒及忌食含高嘌呤食物,随访1年。未复发。

【经验心得】方中针对痛风性关节炎关节局部的急性炎症疼痛,选用豨莶草、威灵仙、羌活、防风、秦艽等通络蠲痹止痛,结合现代药理选用秦皮、车前子等增加尿酸排泄,改善体内环境,根据中医辨证选用苦参、土茯苓、升麻等清热解毒利湿,薏苡仁健脾渗湿除痹,诸药共奏清热解毒、利湿泄浊、通络蠲痹之功。药中病机,从而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缓解急性关节炎症状。

【方剂出处】张俐,等痛风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临床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1,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