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关节炎临床验方荟萃
12176300000006

第6章 类风湿关节炎 (2)

第3章 类风湿关节炎 (2)

治验:李某,男,53岁。曾患类风湿关节炎,经中西医治疗临床症状缓解3年,因劳累后又出现小关节对称性肿胀、疼痛,以掌指、近侧指间、腕、膝关节为主。关节不红,但自觉发热,胀痛,触之灼手,晨僵4小时,舌尖红,苔薄黄腻,脉滑有力。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辨证为湿热痹阻经脉,蕴结关节。治以清热除湿、凉血解毒、通络止痛法。处方:土茯苓60g,忍冬藤、生地黄各30g,防己、秦艽各20g,赤芍、牡丹皮、马鞭草各15g,甘草10g。述服药7剂,关节肿胀明显减轻,晨僵症状稍缓解,自觉受累关节发热减轻,但触之仍热,舌脉如前。前方加红藤30g,再进7剂,述肿胀已衰其大半,精神大增,自觉受累关节已无热感,肿痛已局限于双腕及近侧指间关节,触之稍热。药已中的,按前方出入调治2月,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化验血沉降至正常,类风湿因子转阴。

【经验体会】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关键在于能否迅速控制炎症,阻止或延缓关节的破坏。在临床上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发热,且热势与关节炎症的程度呈正比,关节局部可见红肿,触之灼手;或无发热,但关节局部红肿,有热感;或病变关节肿胀不红,但觉发热或触之觉热甚或灼手,炎症程度越重其灼热感也越明显,舌脉多呈湿热之象,可见有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辨析病因病机主要是风寒湿邪内侵,郁久化热,或外感湿热毒之邪,痹阻经隧骨骱,以致湿流关节,热灼筋脉所致。治疗法当清热除湿、凉血解毒、通络止痛,故方中以土茯苓、白花蛇舌草为君,其剂量可用至30~60g,取其解毒利湿、通利关节之功;生地黄、赤芍、马鞭草等助其凉血解毒;秦艽清湿热、止痹痛;桃仁善于活血通络。凡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以上见证,辨证为湿热或热毒型患者均可选用该方法治疗,以期尽快控制炎症。

【方剂来源】 应森林.清热解毒法治疗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26例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03,21(3):42

5.清养通痹汤

【药物组成】 金银花60g,蒲公英、薏苡仁、白芍、生地黄、红藤、忍冬藤各30g,蜂房、牡丹皮、赤芍各12g,土茯苓45g,石斛15g,豨莶草20g,细辛、甘草各10g。

【随症加减】 游走性关节痛酌加青风藤、络石藤、海风藤各15g;颞颌关节痛用白芷15g;肩关节疼痛用麻黄、桂枝各12g;胸锁关节疼痛用香附、延胡索各15g;痛在上肢加羌活12g,威灵仙15g;痛在下肢用独活15g,川牛膝16g;膝关节痛加全蝎6g;膝关节肿胀或有积液用猫爪草9g;四肢小关节痛加漏芦15g;踝关节肿胀疼痛用地龙12g,钻地风15g;病程久者加穿山甲6g,土鳖虫1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养阴活血通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6例,治愈6例,显效15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67%。

【经验体会】 清养通痹汤方中重用金银花、土茯苓清热解毒利湿通络为君;金银花味甘性寒,能清热解毒,功治一切风湿气,清络中风火湿热,性偏宣散,清热解毒而不伤胃,芳香透达而不遏邪;土茯苓甘淡性平,“利湿祛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本草正义》)。方中忍冬藤清热解毒、祛风通络,与金银花同出一木,加强清热通络除痹之力;蒲公英性味苦寒清热解毒、行气滞、散郁结,“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久服而无碍”(《本草新编》)。二药共为金银花之臣。

薏苡仁甘淡利湿、微寒清热,功能清热除痹,利湿健脾,《本经》言其“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为土茯苓之臣药;生地黄性寒味甘苦,功能滋养阴血润络通脉、清热凉血解毒,“主伤中、逐血痹……除寒热积聚、除痹”(《本经》);石斛味甘性平,《本经》谓其“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阴强,久服厚肠胃”,具有补阴虚除痹之功;白芍苦酸微寒,入肝脾经,具有补血敛阴、柔肝止痛之功效。此三味针对阴虚病机,亦为臣药。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蜂房解毒清热,善疗风毒痹痛;豨莶草能清热解毒、祛风湿、通经脉、止痹痛;牡丹皮清热凉血散瘀,善透血中内伏之热毒;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细辛辛温性烈,温通阴阳、解痹止痛,又可制他药寒凉。此六味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细辛用量古有“不过钱”之说,是指入散剂,方中用量10g,临床中未见任何副作用。全方清解、滋养、疏利、宣透并举,逐邪与养正同施,共奏清热解毒利湿、养阴活血通络之效。

【方剂来源】 鞠中斌.清养通痹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论要.四川中医,2003,19(4):171

三、慢 性 期

1.阳和汤

【药物组成】 熟地黄15g,肉桂3g,麻黄3g,鹿角胶10g,炮姜6g,甘草6g,白芥子6g。

【随症加减】 手腕疼痛加姜黄、防风、细辛活络止痛;腰酸怕冷加巴戟天、淫羊藿助阳;骨骼变形严重者加透骨草、寻骨风、自然铜;脊柱强直可加狗脊、杜仲、桑寄生。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4例,治愈6例,好转24例,无效4例。

治验:李某,女,46岁。患者1年前自感关节晨起活动不利,有僵硬感,半小时后逐渐缓解,两手指关节及腕关节疼痛,不红,怕冷畏寒,经化验,类风湿因子阳性,被诊为类风湿关节炎。舌淡,苔白,脉细,治拟温肾祛寒,活血通络,方用阳和汤加减。处方:熟地黄15g,桂枝10g,鹿角胶10g,麻黄3g,炮姜10g,炙甘草6g,姜黄10g,防风6g,巴戟天15g,淫羊藿15g,杜仲15g,鸡血藤30g,桑寄生15g,白芥子6g。服药1周后,腕关节肿略退,疼痛已止,服药2个月后,临床诸症均消失。

【经验体会】 阳和汤方出《外科全生集》,以主治阴疽、痰核、鹤膝风为主,方中熟地黄温补营血;鹿角胶填精补髓;强壮筋骨;炮姜、桂枝疏散寒凝,温通经脉;麻黄开腠理以达表;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寒痰,同上加用祛风化湿之药。手腕疼痛加姜黄、细辛,脊柱强直加狗脊、杜仲、桑寄生,下肢疼痛加独活等,以增强祛风湿之功。

【方剂来源】 陈有统.阳和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4例.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3,22(3):27

2.斑龙汤加减

【药物组成】 鹿角霜、菟丝子、茯苓、寻骨风、穿山龙、当归各30g,补骨脂20g,全蝎、土鳖虫各10g,蜈蚣2条,穿山甲、乌梢蛇各15g,青风藤、海风藤、雷公藤各12g。

【随症加减】 上肢关节为主加羌活20g,姜黄15g;手足麻木冰冷加川乌、草乌各6g,桂枝20g;腰膝关节为主加桑寄生30g,牛膝30g;项背为主加葛根25g,桂枝10g;关节变形,功能障碍加龟甲、白芍各30g;病久气虚加黄芪60g,白术20g;血瘀明显加三七6g,血竭2g,川芎15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2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补益肝肾,扶助正气,化瘀散结,通经活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75例,治愈10例(13.3%),显效33例(44.0%),有效27例(36.0%),无效5例(6.7%),总有效率为93.3%。

【经验体会】 根据中医“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肝主筋、其充在筋、其华在爪”的理论,拟定补益肝肾、化瘀散结、祛风通络为其治疗大法,重点选用血肉有情、善于走窜通关之品。方中熟地黄、菟丝子、补骨脂、鹿角霜、当归、茯苓等补益肝肾,调节和提高患者机体自身免疫功能,扶助正气,为机体康复奠定良好基础。选用全蝎、蜈蚣、穿山甲、乌梢蛇、土鳖虫等搜风逐瘀、驱毒排浊、消肿止痛之品,以期获得夺关斩将之功。选用寻骨风、雷公藤、青风藤、海风藤、穿山龙祛风散结,通经活络。全方合用,补益肝肾,扶助正气,化瘀散结,通经活络。

【方剂来源】 郑宏岭.斑龙汤加减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5例.四川中医,2002,20(8):31

3.痹通舒丸

【药物组成】 痹通舒方药组成:杜仲、桑寄生、淫羊藿、独活、羌活、乌梢蛇、地龙、蜈蚣、蚂蚁、防风、苍术、薏苡仁、老鹳草、虎杖、穿山龙、重楼、鸡血藤、雷公藤、赤芍、白芍、延胡索、制川乌、制草乌各10g。

【治疗方法】 100目筛,打水丸,早、午、晚饭后服9g。配合相应按推拿手法治疗。

【功效主治】 壮督追风,解毒消肿,燥湿散寒,温经通络,行瘀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51例,近期控制15例(29.41%),显效15例(29.41%),有效16例(31.37%),无效5例(9.8%),总有效46例(90.19%)。

治验:贺某,男,20岁。近半年全身酸楚不适,僵硬感,晨起甚,四肢关节疼痛,不以为然。昨天四肢关节红肿疼痛,夜间甚、拒按,早晨不能起床,口不能张,吞咽困难,畏寒,自测体温38℃。查患者形体适中,痛苦面容,两额有汗珠渗出,张口困难,语迟声音低,自己不能行动,四肢关节对称红肿,疼痛,拒按,活动受限。X线双手指,腕、踝、软组织滑膜肿胀,关节间隙较窄,骨质光滑,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系统规范服用痹通舒,配合推拿按摩恢复功能。经过1个完整疗程治疗,关节红肿,疼痛,晨僵消失,生活自理,整体功能正常,X线关节腔滑膜肿胀消失,整体功能正常。

【经验体会】 本病在治疗时在抓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规范治疗的同时,一定要遵循中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辨证施治治则。辅以推拿按摩,其手法可根据病情,应用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瘀者畅之,痛者通之,畅达经络,调畅气血,扶正固本,调动内在积极因素,增强自身免疫功能,克服单纯依靠药物治疗,共奏异曲同工之效。

【方剂来源】 张耀武.痹通舒丸辅以推拿按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1例疗效分析.内蒙古中医药,2005,(1):11

4.除湿通痹汤

【药物组成】 桑寄生、续断、黄芪各15g,当归9g,鸡血藤、独活各12g,秦艽、羌活、茯苓、川芎各10g。

【随症加减】 颈项部疼痛者加葛根,上肢疼痛者加桂枝、桑枝,腰背痛加狗脊、杜仲,下肢痛者加牛膝、木瓜,四肢末梢和远端关节之痹痛加用海风藤、忍冬藤,有热象去黄芪加石膏、黄柏、防己。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2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湿,通血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58例,临床治愈10.34%(6/58),显效39.66%(23/58),好转41.38%(24/58),无效8.62%(5/58),总有效率91.38%。

【经验体会】 肝主筋,肾主骨,筋骨依赖气血之濡养,气血不足则筋脉失养,骨髓失充,外邪乘虚侵袭致气血瘀滞发为痹证。因此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是本病发生的内因,风寒湿邪、瘀血、痰浊痹阻是外因。治疗上,以扶正祛邪并举的原则,采用补肝肾、益气血为主,祛风湿活血通络为辅的方法。基于以上原则,我们组成了除湿通痹汤。方中桑寄生、续断补肝肾、强筋骨,黄芪、川芎、当归、鸡血藤补气养血活血;独活、秦艽、羌活祛一身之湿,茯苓健脾利湿。诸药合用,共奏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湿、通络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除湿通痹汤组成药物有抗关节炎、解热、镇痛、改善关节局部血液循环作用,一些药物如黄芪、当归具有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

【方剂来源】 黄烈生.除湿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8例.四川中医,2001,19(11):40

5.痹通饮

【药物组成】 土茯苓30g,豨莶草30g,威灵仙20g,麻黄10g,附子10g,细辛10g,忍冬藤15g,牛膝12g,鸡血藤20g,川芎12g,黄芪15g,马钱子0.5g(研末冲服),乌梢蛇1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25天为1个疗程。休息5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功效主治】 补益肝肾,通络除痹。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54例,治愈7例,显效23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