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独立练习
12198000000009

第9章 交际独立,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第一节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总会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而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隔阂、摩擦和矛盾。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行为,因此我们要在交际中学会独立,摆正自己的位置,用平和宽容的心态来面对一切。

有这样一则故事:

人们听说有位大师用几十年的时间练就了一身移山大法,于是有人找到这位大师,央求他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说表演完了。众人大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说道:“事实上,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能够移山的方法就是‘不过来,我就过去’。”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换一个思路处理问题,可能会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象。也许正是一个不经意的角度的转换,就会让你在不经意间解决了问题。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能否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

有个摄影师,每次拍集体照都有睁眼的,有闭眼的。闭眼的看见照片,非常生气:“我90%以上的时间都睁着眼,你为什么偏让我照一幅没精打采的照片?这不是故意歪曲我的形象吗?”

就拍照而言,形象是头等大事,全靠修版也难,于是喊:“一!二!三!”但坚持了半天,恰巧又在“三”字上坚持不住了,上眼皮找下眼皮,又是作闭目状,真难办。

后来,摄影师换了一种思路,他请所有照相者全闭上眼,听他的口令,同样是喊“一,二,三”,在“三”字上一起睁眼,果然,照片冲洗出来一看,一个闭眼的也没有,全都显得神采奕奕,比本人平时更精神。

众人见了照片都非常高兴。

一个思路行不通,就要果断地换另一种思路,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化解困境。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你是否常常这样鼓励自己:“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有时候,这会使人陷入一种误区:一意孤行,一头撞南墙。因此,当你的努力迟迟得不到预期的业绩时,就要学会改变一下思路。

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世易时移,我们的思路也要跟着改变,才能赶上时代的潮流。当一条路走不通时,不要再一味“坚持”,而要学会变换思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只有勇于改变思路,我们的人生才能更美好。

独立悟语

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永远静止不前的,世易时移,我们的思路也要跟着改变,才能赶上时代的潮流。

)第二节 调转方向,反向前进也能成功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能够一直顺利地向前走,是智慧;若看到前方是绝路,主动转身给自己找到更好的出路,是大智慧。

从小他就腼腆内向,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一起玩,因为他什么也不会。每次考试,他都是倒数几名。老师不想让他回答问题,因为他总是羞涩地说不知道。大家都认为他是笨蛋。伙伴们嘲笑他,说他永远和失败在一起,是失败的难兄难弟。邻居们说,这个孩子将来注定一事无成。父母听到这样的话,暗暗为他担心。

他努力过,可是收效甚微,在学业方面取得的进步近乎为零。但是,他还是在不断加班加点苦读。每天,他醒来后都害怕上学,害怕被嘲笑。周末,他坐在自家的门前,看着草地上喜笑颜开的同伴们,感到自己的未来一片渺茫。

时间在一天天地流逝,而学校也在考虑劝他退学。

一次,他看到一个老人为了一张被老鼠咬坏的一美元钞票而痛哭不已。为了不让老人伤心,他悄悄回家将自己平时积攒的硬币换成了一张一美元的钞票,交给了老人,说,这是他用魔法变回来的。老人激动不已,说他是个善良聪明的孩子。

父亲知道这件事后,认为自己的孩子还不是个笨到家的人。接下来的这天,是他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一天。

父亲要带他出门,目的地是波士顿。他说,我们分头走,你先走,我们半个小时后会合。他听后,向前走去。途中几次回头却始终没有看到父亲的身影。可是等他到达目的地的时候,父亲已经先在那里了。他十分惊讶父亲是如何到达的。

父亲说,我是从反方向来的。

父亲说:“孩子,就像你学业不成功,并不代表你在其他方面不能成功,比如换一个方向,向相反的方向走,也许会成功的!”此时,他猛然醒悟。

随后,他看到很多人因为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而痛苦不已,就想假如自己用“魔法”帮助他们实现理想,即使是假的,但起码从精神上减轻了他们的痛苦。从此,他对魔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跟随一些魔术师学习魔术。

他克服心中的怯懦,为自己的梦想开始奋斗。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进行的努力受到了父母的鼓励。教他魔术的老师发现他在这方面具有很高的悟性,学东西很快,而且每次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创新。很快老师的技巧便被他学到了,他不得不换老师。就这样,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他换了四个魔术老师。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成功人士。

有人问他是怎么成功的,大卫·科波菲尔说,父亲告诉我,往相反的方向走也能成功。

人生很漫长,在前方没有出路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转身,因为在身后,我们同样可以续写更多更好更完美的篇章。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因为人们一旦形成了某种认知,就会习惯性地顺着思维定式去思考问题,习惯性地按老办法去处理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去解决问题,这是很多人都有的“难治之症”。这种人的共同特点是习惯于守旧,所思所行非书非经验不可,不敢越雷池一步。要使问题真正得以解决,往往要废除这种认知,将思维“反转”过来。

在当今社会,大多数企业都喊出了“换个方向就是第一”“做一条反方向游的鱼”的口号,因为人们发现,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单靠传统的思想与做法很难成功。所以,调转方向,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不失为一种求发展的良策。

不要以为机会总在前方等我们,有时候,恰恰是在我们最固执的时候,它跑到了我们的身后,在轻轻地拍我们的肩膀,只要你转个方向过去,就能看到它。

独立悟语

人生很漫长,在前方没有出路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转身,因为在身后,我们同样可以续写更多更好更完美的篇章。

)第三节 退让有限,空间无限

俗话说:“退一分是福,让一步海阔天高。”退让不是懦弱,不是胆怯,也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智慧。但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他们常把退让和失败、无能等一些带有贬义和消极色彩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带着这样的想法,他们处处与人竞争,时时不肯低头,结果到头来弄得自己疲惫不堪,也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而懂得退让的人,他们面对别人的伤害时,不会立刻发火或心生报复,而是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现实,对于这样的人,成功也总会眷顾他们。

一位成功人士说:“我只记得别人对我的好处,忘了别人对我的坏处。”退让是个积聚能量的过程,是成功的加速器。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办丧事之时,发兵攻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李开展了一场大战,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加之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攻打越国。

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勾践不同意,非要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开战。越军果然大败。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勾践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请伯在夫差面前讲好话。经过伯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大坟旁边的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了。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被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胆,然后问自己:“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以此鼓励生产。在他的努力之下,越国终于日益强大,最终打败了吴国。

有限的退让换来无限的空间,退一步,路会更宽。正是因为退让,勾践才有机会积蓄足够的力量,然后扭转大局。

退让不是从此以后就不再前进,相反,退是另一种方式的进。暂时退却,养精蓄锐,以待时机,这样的退后再进则会更快、更好、更有效、更有力。退是为了以后再进,忍住一时的欲望,暂时放弃某些有碍大局的目标,这是为了最后实现更大的成功。

退让是一种生存智慧,是一种成功智慧。生活里多一点退让,生命就会多一份幸福和快乐;奋斗路上多一点退让,成功本身就会多一份保障。

独立悟语

有限的退让,带来无限的空间,生活里多一点退让,生命就会多一份幸福和快乐,前行路上多一点退让,成功本身就会多一份保障。

)第四节 吃亏绝不亏,惜福才有福

没人愿意吃亏,但长辈总是这样告诫我们:“吃亏是福。”吃亏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自律和大度,是一种人格上的升华。吃亏,虽然意味着牺牲,但却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一种做人的风度。普通人在吃亏中变得成熟,聪明人在吃亏中埋下了智慧的种子。

小张坦言,在年轻的时候,自己也是不肯吃亏的。一旦吃了点亏,便会感到窝囊,要争这口气,便会耿耿于怀。尤其是自以为有理的时候,那是绝不相让的,大有“不获全胜,誓不收兵”的架势。现在他回忆起往事,也许是因为自己不能够宽容别人,而别人也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了。不愿意吃亏的他,反而吃了更多的亏。

残酷的现实逼着他去思索,终于使他顿悟,他开始努力地改变自己,从“不肯吃点亏”到“也能吃点小亏”,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即使真理在握,也可以作点非原则性的让步。办事情当然要讲理,但也要注意感情。小张慢慢悟出了“吃亏是福”的真谛。

古人云:“吃亏是福!”那何谓吃亏呢?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无所谓亏不亏的,自己过的日子自己知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吃亏,无非是自己作点谦让,作点牺牲。如果我们能够坦然处之,不去计较这些,在所谓的“吃亏”之后,我们得到的又是什么呢?我们得到了人们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宽厚与大度,还陶冶了自己的情操。这不分明都是“福”吗?

吃亏,虽然意味着舍弃与牺牲,但也不失为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况且,一个人如若不择手段地得到钱财,追名逐利,他在世上做人从容的同时也必将失去自己的尊严。贪心的人,总是费尽心思去算计别人,在其热情、仗义与关切的伪装背后,更多的是肆无忌惮地对别人的进攻与伤害。不怕吃亏的人,总是把别人往好处想,在其天真、看似迂腐、软弱的背后,是一个宽容的不设防的世界。

不怕吃亏的人,才会在一种平和自由的心境中感受到人生的幸福。世界上没有白占的便宜,爱占便宜者迟早要付出代价。在物质利益上不是锱铢必较而是宽宏大量,在名誉地位面前不是先声夺人而是先人后己,在人际交往中不是惟我独尊而是尊重他人,抬举他人。如此这般以吃亏为荣为乐,势必赢得人们的尊重和抬举。

任何一个有作为的人,都是在不断吃亏中成熟和成长起来的,并从而变得更加聪慧和睿智。倘若有谁一旦吃亏便愁肠百结,郁郁寡欢,甚至捶胸顿足,一蹶不振,受伤者只能是自己。这种伤害,服用任何宫廷秘方都无济于事,诊治的特效药方只有四个字——吃亏是福!因为吃亏一时,则可能安乐一世。

独立悟语

面对艰难的处境,吃亏是一种谋略,吃亏是福不是祸。正如古人所言,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是如果用让步的方法,你可以得到比企盼更多的东西。

)第五节 给他人情,得他人恩

如果一个人帮助了我们,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着帮助他;如果一个人送了我们一件生日礼物,我们也会努力提醒自己记住他的生日,届时也送他一件礼物;如果有人邀请我们参加了一个聚会,我们也会记得邀请他到我们的聚会上来……

人情是一笔银行存款,你存进去的多,能取出来的就多,存得少,能取出来的就少。如果你平时多储蓄“人情”,甚至不惜血本的投资,急用时就不至于犯难。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给人一份情,你会得到十份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一种德国特种兵的任务是,深入敌后去抓俘虏回来审讯。

当时打的是堑壕战,大队人马要想穿过两军对垒前沿的无人区,是十分困难的。但是一个士兵悄悄爬过去,溜进敌人的战壕,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了。参战双方都有这方面的特种兵,他们经常被派出去执行任务。

有一个德军特种兵以前曾多次成功地完成这样的任务,这次他又出发了。他很熟练地穿过两军之间的地域,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敌军战壕中。

一个落单的士兵正在吃东西,毫无戒备,一下子就被缴了械。他手中还举着刚才正在吃的面包,这时,他本能地把一些面包递给对面突然而降的敌人。这也许是他一生中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了。

面前的德国兵忽然被这个举动打动了,并导致了他奇特的行为——他没有抓这个敌军士兵回去,而是自己回去了,虽然他知道回去后上司会大发雷霆。

故事中的德国兵就是因为感受到了对方士兵对他的一种善意,所以才有了不会有负于人的行为。即使这善意中包含着一种恳求,但这毕竟是一种善意,是对方很自然地表达出来的,这才在一瞬间打动了他。他在心里觉得,无论如何不能把一个对自己好的人当俘虏抓回去,甚至要了他的命。

其实,有时给别人一些恩惠只是举手之劳,并不费多少力气,可是对别人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必要时他会全力报答你。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如坐跷跷板一样,有来有往,你给他一份人情,他会很自然地记住你,一旦有机会,就回报你。

独立悟语

人情是一笔银行存款,你存进去的多,能取出来的就多,存得少,能取出来的就少。

)第六节 把自己先放在低处

在我们身边,总有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无论到哪里都显得很强势,而且还会不失时机地彰显自己,仿佛自己是天之骄子、一代枭雄。他们无论干什么事情都风风火火,可结果却每每都是虎头蛇尾,轰轰烈烈没几日就偃旗息鼓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他们把自己摆得太高。做事心浮气躁,结果自然浮光掠影,一无所成。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要懂得自降身价,把心潜下来,诚心诚意,踏踏实实地走稳脚下的路,这样功到事自成。

刚刚大学毕业的乔治想要进入一家大型的机械公司,但是该公司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很高,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很难被录用。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愿意为该公司无偿提供劳动力,请求公司分派给他任何工作,他愿意不计任何报酬来完成。公司起初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但考虑到无需人工成本,也用不着操心,于是便分派他去打扫车间里的废铁屑。

之后的一年时间里,乔治勤勤恳恳地重复着这种简单又劳累的工作。为了糊口,下班后他还要去酒吧打工。这样虽然得到了老板及工人们的好感,但没有一个人提到录用他的问题。

有一个阶段,公司的许多订单纷纷被退回,理由均是产品质量有问题,为此公司将蒙受巨大的损失。公司董事会为了挽救危机,紧急召开会议,当会议进行到一大半还未见眉目时,乔治进入了会议室。

在会上,乔治把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且就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拿出了自己对产品的改造设计图。这个设计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来机械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已出现的弊病。总经理及董事们见到这个编外清洁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询问他的背景以及现状。乔治将自己的意图和盘托出,董事们一致决定,聘请乔治为公司负责生产技术问题的副总经理。

原来,乔治在做清洁工时,利用清洁工到处走动的特点,细心察看了整个公司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一一做了详细记录,发现了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并设计了解决办法。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搞设计,做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为最后的一展才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只有志向远大,才可能成为杰出人物。但要成为杰出人物,光是心高气盛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从最低级的事情做起。在你默默无闻不被人重视的时候,不妨试着暂时降低一下自己的物质目标、经济利益或事业野心,做好一个普通人的普通事,这样你的视野将更开阔,或许你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机会。

一位留美计算机博士学成后在美国找工作。因为有个吓人的博士头衔,求职的标准当然不能低。结果他连连碰壁,很多公司都没聘他。想来想去,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的身份去求职。

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来说是大材小用,但他仍然干得认认真真,一点儿也不马虎。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不是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的。这时他亮出了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相称的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提出一些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大学生要强,这时他亮出了他的硕士证书,老板见后又提升了他。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询”,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书。这时老板对他的业务水平已有了全面的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这位博士最后的职位,也就是他最初理想的目标。

很多人往往希望从一开始就引人注目,夸耀自己的学历、本事、才能,即使别人相信你,在形成心理定式之后,如果你稍有差错或失误,往往就会被人瞧不起。所以,聪明的人不会时时处处彰显自己,而是懂得把自己放在低处,等到时机成熟时再一鸣惊人。

独立悟语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要懂得自降身价,把心潜下来,诚心诚意,踏踏实实地走稳脚下的路,功到事自成。

)第七节 不争者,争天下

争与不争是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争者摩拳擦掌;不争者平淡处之。老子说:“只有无争,才能无忧。”利人就会得人,利物就会得物,利天下就能得天下。从来没有听说过,独恃私利的人能得大利。所以善利万民的人,如同水滋润万物而与万物无争,不求所得。所以不争的争,才是上争。

与人无争,与世无争,看似是一种消极的避世思想和无奈的做法,但实际上恰到好处的“与人无争”,是一种恬淡的心态,是一种知晓进退规则之后的释然,也是一种不急功近利的智慧。

王秀之,字伯奋,琅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他从小就深受家中明哲保身思想的影响。他的祖父王裕,曾任南朝刘宋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父亲王瓒之,曾任金紫光禄大夫。

王裕当官的时候,徐羡之、傅亮是朝中权臣,王裕却不与他们往来。后来,徐羡之、傅亮因权重被皇帝所杀,王裕没有受到牵连。王裕辞官后,隐居吴兴,给他的儿子王瓒之写信说:“我希望你处于与人无争无竞之地。”王瓒之遵循父亲的教导,虽然做到了工部尚书,却始终没有巴结过一个朝中权贵。

此外,父亲和祖父的影响、家庭的熏陶使王秀之也养成了一种不媚上、不贪利的品格。

南朝刘宋时,王秀之任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当时褚渊任吏部尚书,深受宋明帝的信任,百官也非常敬佩他。每次朝会,公卿官僚以及外国使节,无不对他延首目送。

褚渊看到王秀之气度优雅,神情秀逸,很是喜欢他,想让他成为自己的女婿。吏部尚书在当时专管官吏的考核、奖惩、提拔,权力很大。做吏部尚书的女婿,正是一般人求之不得的事。然而,王秀之却不肯为了升迁而违背家训,因此没有答应。于是,他长期只是担任下级官吏。

后来,王秀之做了太子洗马,桂阳王刘休范想征召他任司空从事中郎。当时正值明帝刚死,刘休范自认为是宗亲长者,想要争夺到辅佐大臣这个职位。可是辅佐大臣这个职位最终落入了他人的手中。刘休范心里满怀着怨恨,于是在自己的驻地里招募勇士,修缮器械,广罗士人,准备起兵反叛。

王秀之察觉到刘休范的反叛意图,他知道刘休范迟早要起兵造反,于是他就推脱说他自己有病,没有应召前往。

刘宋末年,王秀之担任晋平太守之职。晋平这块地盘很富裕,在这里当官的人可以得到很多好处,油水很多。可是王秀之在这里刚刚任职满一年,就对别人说:“这个地方很富饶,我已经在这里得到很多好处了。我所得到的俸禄已经足够了,怎么能够长久地停留在这里做官而妨碍国家招纳贤士呢?”于是他上表朝廷,请求让别人来代替自己,被人称为“恐富求归”的太守。

南朝萧齐时,王秀之担任太子中庶于、吏部郎,又出任义兴太守,迁职为侍中祭酒,后来又转任都官尚书。在他担任尚书时,他的顶头上司是王俭,但是王秀之从来没有与王俭过分亲密过。

身处尔虞我诈的官场之中,人人都想着如何快速晋升,王秀之却始终以一种无争的态度为官、处世。乍一看,他的做法与当时纷争不断的官场是如此的格格不入,但也正是这种不争与平和,才使他们祖父三代在“伴君如伴虎”的朝堂之上,长久地屹立不倒。与那些大起大落的人相比,王秀之一家无疑已经达到了“无人能与之争”的境地了。

为人处世,最难修炼的就是这种像王秀之一样的平和心态。事物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人为的痕迹太重,很容易事与愿违。王秀之的可贵之处在于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无论是做小官还是赴重任,他都不卑不亢,不媚上、不欺下,有道是“心底无私天地宽”。

与人无争者,心境坦然,得与不得的结果无异,在这种心态之下,反而会所获良多。不争,就是最强有力的争。

独立悟语

“与人无争”,是一种恬淡的心态,一种知晓进退规则之后的释然,也是一种不急功近利的智慧。

)第八节 容人之过,得人之心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得理不让人,就算无理也要争三分,总怕自己会吃亏;与之相反,还有一些人,真理在握也会让人三分,显得绰约温婉。前者,往往是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后者则具有一种天然的向心力。

楚庄王打了胜仗,设宴款待群臣。席间,庄王命最宠爱的妃子为参加宴会的人敬酒。这时,天色渐渐暗下来,大厅里开始燃起蜡烛。君臣猜拳行令,敬酒干杯,好不热闹。忽然,一阵狂风刮过,客厅内所有的蜡烛一下全被吹灭,整个大厅一片漆黑。庄王的美妃正在席间轮番敬酒,突然,黑暗中有一只手拉住了她的衣袖。对这突然发生的无礼行为,美妃不敢乱喊,一时又脱身不得,情急之下,顺手扯断了那个人帽子上的缨。对方手一松,美妃趁机挣脱,跑到楚庄王身边,向庄王诉说被人调戏的情形,并告诉了庄王,对方的帽缨已被扯断,只要点明蜡烛,检查帽缨就可以查出这个人是谁。

楚庄王听了宠妃的哭诉,很不以为然。他想,怎么能为了爱妃的贞节而使部属受到污辱呢?于是,庄王趁烛光还未点明,便在黑暗中高声说道:“今天宴会,请各位开怀畅饮,不必拘礼。为了尽兴,请大家都把自己的帽缨扯断,谁的帽缨不断谁就是没有喝好酒!”群臣哪知庄王的用意,为了讨得庄王欢心,纷纷把自己的帽缨扯断。等蜡烛重新点燃,所有赴宴人的帽缨都断了,根本就找不出那位调戏美妃的人。

就这样,酒宴上的一场尴尬局面化解于无形,大家都是尽兴而归,包括那个调戏庄王宠妃的人。

事后,楚庄王对王妃解释说:“酒后失态是人之常情,如果追查处理,反会伤了将士的心,使众人不欢而散。”

时隔不久,楚庄王借口郑国与晋国在鄢陵会盟,于第二年春天,倾全国之兵围攻郑国。战斗十分激烈,历时三个多月,发动了数次冲锋。在这场战斗中,有一名军官奋勇当先,与郑军交战斩杀敌人甚多,郑军闻之丧胆,只得投降。楚国取得胜利,在论功行赏之际,才得知奋勇杀敌的那名军官名叫唐狡,就是在酒宴上被美妃扯断帽缨的人,他此举正是感恩图报啊!

楚庄王的宽容,为他换来了战场上甘心为他抛头颅、洒热血的骁勇战将。试想当日若楚庄王若不将此事大而化小,当场把轻薄许姬的人揪出来,恐怕只会增添一个丑闻,于人于己都没有任何好处。宽容使他顾全了一位热血将军的颜面,也使他得到了一位勇士的忠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在别人犯错的时候,不但宽容谅解对方,还委以重任,往往能让对方感恩戴德,倾全力做事。

容人之过,释人之嫌,不但是一种为人的度量,同时也是一种生存的谋略。西方人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别人带来好处,自己也能从中收获付出的幸福感。容人之过,方能得人之心。

人犯了错之后,总是非常迫切地希望得到别人的宽容,给自己一次改过的机会。他一旦获得了别人的宽容和谅解,就会产生感恩图报的心理,以期通过自己加倍的改过表现来获得对方的认可。而且,人与人之间有一张复杂的关系网,只要牵动了其中一根线,这根线带来的影响立即会扩散开,使整个网都颤动起来。

惠及别人,最终受惠的还是自己,反之,伤害了别人,自己也会受到伤害。所以我们应该在别人犯错的时候,宽容别人,不要得理不饶人,给别人一次机会,这样自己也会收获很多。所以,不要抓住他人的错误或缺点不放,试着宽容大度一点。

独立悟语

容人之过,释人之嫌,不但是一种为人的度量,同时也是一种生存的谋略。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道理正是如此。

)第九节 让别人得意,让自己满意

每一个人都有自认为得意的地方,不管别人怎样看,在他自己看来,那都是很值得炫耀的一点。从对方得意的地方说起,这是办事速成的一条捷径。你如果了解并把握住对方得意的地方,并在交谈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提到它,在办事的过程当中会在无形之中成为一种有效的武器。

某偏僻小学破烂不堪,校长多次按规矩层层请示拨款事项,却始终没有结果。不得已之下,他决定向本市木材厂的厂长求援。校长之所以打算找该厂长,是因为这位厂长重视教育,曾捐款一万元发起成立“奖教基金会”。

遗憾的是,该厂经营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校长深感希望渺茫,但也只好“背水一战”了。于是,校长敲开了厂长办公室的门。

校长开门就夸:“厂长,我近日在省城开会听到教育界同仁对您的称赞,实是钦佩!今日途经贵公司,特来拜访。”

厂长:“不敢当!过奖了。”

校长又说:“厂长您真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人,首创‘奖教基金会’。不但在本市能实实在在地支持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您的思想影响很大。‘奖教基金会’由您始创,如今已由点到面,由本市到外市,甚至发展到全国许多地区,真可谓香飘万里……”

校长紧紧围绕厂长颇感得意之处,从各个方面予以充分肯定,谈得厂长满心欢喜。

此时,校长诉说了自己的“无能”和悔恨:“身为校长,明知校舍摇摇欲坠,危及着师生的生命安全,却毫无良策为学校排忧解难。要是教育界领导都能像厂长这样,支援教育,只要拨一万元钱就能卸下我心头的重石,可是至今申报十几次,仍不见分文。”

这时,厂长的脸上立刻起了微妙的变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校长,既然如此,你就不必再打报告求三拜四了,一万元钱我捐献给你们。”校长听完后,他紧紧握住厂长的手,感动万分。

这位校长可谓十分精明,他在了解对方的情况下,用美誉推崇的方式获得了募捐。首先,他对厂长远见卓识下首创“奖教基金会”的行为,给了充分的肯定和恰当的赞扬;其次,悲诉自己的“无能”和悔恨,让对方给予同情,从而深深地打动了对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称赞对方得意的地方,实际上就是对对方人生价值的肯定。

求他人办事,很多时候必须在他人身上细思量、狠下工夫,最好不要把你所要办的事情直接说出来,而是要从对方感兴趣的侧面入手。这是说服的要害所在,切中了要害,事情一定会大功告成。

某集团公司承包了一项建筑工程,在纽约建造一幢办公大厦,一切都照原定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在大厦接近完工阶段的时候,突然,负责供应大厦内部装饰的承包商宣称,由于情况变化,他无法如期交货。这样的话,整幢大厦都不能如期交工,公司将承受巨额罚金。

长途电话、争执、不愉快的会谈,全都没效果。于是集团公司公关部经理奉命前往华盛顿,当面说服承包商。

“你知道吗?在你们那个区,用你这个姓名的,只有你一个人。”经理先生走进承包商的办公室之后,立刻就这么说。

承包商有点吃惊:“不,我并不知道。”

“哦”,经理先生说,“今天早上,我下了火车之后,就查阅电话簿找你的地址,在市区的电话簿上,有你这个姓的,只有你一个人”。他很有兴趣地查阅着电话簿。

“嗯,这是一个很不平常的姓”,他骄傲地说,“我的家族是从荷兰移居华盛顿,几乎有二百年了”。

几分钟过去了,他继续说到他的家族及祖先。

当他说完之后,经理就恭维他拥有一家很大的工厂:“我从未见过这么庞大的工厂。”

“我花了一生的心血建立了这个事业”,承包商说,“你愿不愿意到工厂各处去参观一下?”

经理爽快地答应了。

在参观过程中,经理恭维他的组织制度健全。经理还对一些不寻常的机器表示赞赏,这位承包商就宣称是他发明的。他花了不少时间,向经理说明那些机器如何操作,以及它们的工作效率多么高。中午到了,他还坚持请经理吃中饭。

到这时为止,杰克一句话也没有提到此次访问的真正目的。

吃完中饭后,承包商说:“现在,我们谈谈正事吧。我知道你这次来的目的。我没有想到我们的相会竟是如此愉快。你可以带着我的保证回到纽约去,我保证你们所有的材料都将如期运到。”

这个经理还未开口要求,就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东西。

用赞扬他的方式开始,就好像牙医用麻醉剂一样,病人仍然要受钻牙之苦,但麻醉却能消除苦痛。要想改变一个人而不伤感情,不引起对方的憎恨,应该学会从称赞和满足对方开始。

独立悟语

称赞他人,实际上是对他人人生价值的肯定。当你肯定别人的价值,那么别人会感激你,赞同你。如此一来,受益的最终就是你了。

)第十节 留余地给别人,留退路给自己

常言道:“凡事留余地,日后好相逢。”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走极端,堵住自己的退路。特别在权衡得失时,务必要做到见好就收。无论对待怎样的人和事,都要以一种适度的心态对待。

在影视剧中,不给自己留余地的事例不胜枚举。剧中某些反面角色总是用尽一切手段满足自己的贪欲,欺压百姓、收受贿赂,即使已经富可敌国还是不满足。一旦他们在某天落马,没有哪个人会为他们说上一句求情的话,一方面是他们的罪恶不容饶恕,一方面是被他们欺压过的人已经对他们恨之入骨,谁还会为他们说什么好话?这就是做事不为自己留余地的下场,最终会众叛亲离。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相互的,你给别人不留一点余地的时候,其实你也把自己的退路都截断了。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宽厚待人,不要被一时的冲动蒙住了眼睛,做出令自己将来后悔的事情。

查尔斯·史考勃有一次经过他的钢铁厂。当时是中午休息时间,他看到几个人正在抽烟,而在他们的头上,正好有一块大招牌清清楚楚地写着“严禁吸烟”。如果史考勃指着那块牌子对他们说:“难道你们都是文盲吗?!”这样显然只会招致工人对他的逆反和憎恶。

史考勃没有那么做,相反,他朝那些人走去,友好地递给他们几根雪茄,说:“诸位,如果你们能到外面抽掉这些雪茄,那我真是感激不尽了。”吸烟的人这时立刻知道自己违犯了规定,于是把烟头掐灭,同时对史考勃产生了好感和敬佩之心。

给别人留余地,别人会心生感激,欣然接受你的意见。但是很多人说话、做事常常不给别人留余地,批驳就要体无完肤,打击就要置于死地,以此来显示“本事”或者解心头之恨。其实,退一步想,冤家宜解不宜结,何必把原本很小的事情弄得越来越大,让彼此之间的怨恨越结越深呢?

人生不会尽是得意,也不会尽是失意。得意之时心存仁慈,多帮助他人;失意之时也要不卑不亢,不放弃希望和尊严,这才是健康的人生态度。

独立悟语

很多事情都是相互的,你给别人不留一点余地的时候,其实你也把自己的退路都截断了。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宽厚待人,不要被一时的冲动蒙住了眼睛,做出令自己将来后悔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