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新中国外交谈判
12237700000024

第24章 毛泽东对富尔说:美国america--渔翁fisherman!(4)

他早年在法国留学多年,对法国的社会生活与政治格局甚为熟悉。这次来到瑞士出席日内瓦会议,日内瓦在瑞士的法语地区,可以看到当天巴黎出版的报纸,收听法语广播。这使精通法文的周恩来对法国目前的政局及与印支战争的关系、法美两国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了解得更为透彻。

当时,法国政府在对印支战争问题上有三派:反对继续进行战争的主要人物有代表北非派利益的海外领土部部长让·季诺、负责欧洲事务的前国务秘书弗朗索瓦·密特朗和国民议会财政委员会主席孟戴斯·弗朗斯等;主张继续进行战争的主要人物有代表东方汇理银行利益的总理拉尼埃、外长皮杜尔和国防部部长普利文等;支持建立欧洲防务集团同时又代表东方汇理银行利益的副总理雷诺和财政部部长富尔介于前两者之间,既主张以增加美援和扩充南越保大政权军队来维持战争,也不反对以国际谈判方式结束战争。

周恩来洞察了拉尼埃政府参加谈判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结束印支战争,而是以参与谈判来应付国内要求和平的强烈呼吁,并给美国施加压力以求得更为优惠的美援条件。周恩来明察这一点,仍然积极与拉尼埃政府的代表皮杜尔外长周旋谈判,即使谈不成也要让对方破坏谈判的意图暴露于天下。由于周恩来的主动,拉尼埃政府故意拖延谈判妄图在美国增援下维持战争的两面派政策日益暴露,这就激起了法国社会舆论的强烈不满和主和派的猛烈抨击,在奠边府惨败后,这个内阁于6月12日下台。

周恩来通过传媒及助手等渠道,很快就了解了孟戴斯·弗朗斯其人的情况。弗朗斯现年仅47岁,二战时在法国内阁投降后设法越过海峡逃至伦敦,参加了“自由法国”的空军部队,其表现出的理财能力获得戴高乐的赏识,后来在戴高乐流亡政府中先后担任财政部部长和国民经济部部长。战后,弗朗斯经常严厉批评历届政府在经济、印支战争和北非问题上所奉行的政策。弗朗斯是个激进的社会党人,在宣誓就职时庄严许诺:要是在四个星期内不能结束印支战争,其内阁就自动辞职。真可见其决心之大!

孟戴斯·弗朗斯把恢复印度支那和平作为其内阁存在的前提,因而其对尽快与越南方面直接谈判结束印度支那战争持积极的态度。但是,由于法国的政治结构极其脆弱,新内阁的处境也十分困难。一方面,美国对孟戴斯·弗朗斯政府与越方要进行直接谈判结束印支战事十分不悦,表示了不信任之态度。另一方面,拉尼埃、皮杜尔等主战派人物下台后,以反对派面目出现,攻击孟戴斯·弗朗斯将由于停战而损害美国与法国的关系,使法国获得的美援减少。他们的目的是拖过孟戴斯·弗朗斯许诺的期限,迫使其政府辞职下台。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天主教派的舒曼或者皮杜尔会重新上台,印支战争将会从此扩大。

周恩来对中国代表团成员宦乡与法国代表团秘书科罗德·谢松接触后的汇报很感兴趣。那天很晚了,他还找宦乡来了解情况。他获知谢松是个正直的法国人,渴望实现和平。谢松曾经诚恳地对宦乡说:法国现在所处的地位就像在天平的中心。法国希望能站在中间,这对欧洲和亚洲都是有利的。要是孟戴斯·弗朗斯被迫下台,天平就要歪了,整个世界政治力量的均衡就会变化。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作为一个法国人,我憎恨看见这样的结果。

周恩来很欣赏谢松所说的这句话:法国就像处在天平的中心。

周恩来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正确地估计到了孟戴斯·弗朗斯政府的特点及其所面临的微妙局面,决定对孟戴斯·弗朗斯实行“拉一把”的策略。他决定推迟访问印度日期而与孟戴斯·弗朗斯会见。为此,他于6月21日在万花岭别墅宴请了越南代表范文同、老挝代表冯·萨纳尼空和柬埔寨代表泰普潘,借此介绍印支三国的这三个首席代表认识和建立联系。周恩来对他们指出:孟戴斯·弗朗斯主张停战是要以和平口号来团结资产阶级议会各党派的多数,但他与皮杜尔是不同的,如果印支停战,他的内阁就能支持下去。因此我们在策略上应该拉他一把,以求得停战。宴会后,周恩来还邀请印支三国代表在别墅观看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对孟戴斯“拉一把”的策略,使他同意与这位法国新总理见面。

周恩来一开始就用法语说话,在会谈中处于主动的地位

车到伯尔尼已是23日下午。周恩来偕同代表团的李克农、宦乡和章文晋在中国驻瑞士公使冯铉陪同下,驱车抵达在伯尔尼的法国驻瑞士大使馆,受到法国总理兼外长孟戴斯·弗朗斯、驻瑞大使肖维尔和法国外交部官员吉勒马兹的热烈欢迎。孟戴斯·弗朗斯也是当天从巴黎赶来的,先乘飞机至法瑞边境某机场,然后再换车过境来伯尔尼。法国驻瑞士使馆环境幽雅、绿树掩映;在此秘密会晤,确实比较适合。

孟戴斯·弗朗斯说:“欢迎欢迎。我对这次会见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迅速实现而特别感到高兴,并对总理先生为此推迟了访问印度的行期表示感谢。”

周恩来说:“我也很高兴在短期回国之前得以见到法国总理兼外长。相信两国领导人早日见面,交换意见,对推进在日内瓦召开的会议是有好处的。”

这次会晤,尽管是秘密进行的,也应该算为中法两国总理在历史上的第一次会面。尽管双方都带着翻译,周恩来一开始就用法语说话,在后来几个小时的谈话中也经常用法语,使得这次会晤不仅显得友善与亲切,还使周恩来在会谈中处于一种十分有利的地位。

在会见前,孟戴斯·弗朗斯一直有所担心:此次是法方为解决印支问题有求于新中国,中方一定会讨价还价,周恩来肯定会向法国提出承认新中国及其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的具体要求。见面之后,出乎其意料的是,周恩来主要是询问法国新政府关于实现印度支那停战的方案,并且表明:在印度支那的问题上,我们的条件就是和平,就是反对美国干涉,不让美国把战争国际化,反对美国在印度支那建立军事基地。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条件。解决印度支那问题,首先是要停战,但军事和政治是联系的,现在讨论军事问题,以后还要讨论政治问题。通过选举达到统一,确立国内制度,这只能由越南人民自己解决,我们不能干涉;老挝、柬埔寨也一样。周恩来很希望法、越双方在直接接触中早日达成协议。

孟戴斯·弗朗斯对周恩来顿时产生了好感,觉得周很通情达理。孟戴斯表示赞同周恩来的主张,并说在主要观点上双方意见是接近的。法方赞同“先军事,后政治”的解决步骤,第一步应集中精力解决停战,包括军事集结区的问题。他回巴黎后将立即同法国远征军司令埃利将军会谈,并准备给在日内瓦的法方军事代表以明确指示。孟戴斯·弗朗斯希望周恩来运用其影响,推动越、法谈判的进程。

周恩来热心地介绍了前一天晚上他和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代表共进晚餐的情况。

周恩来一行于当晚赶回日内瓦。

事后,孟戴斯·弗朗斯回忆说:“周恩来是我所见过的最聪明的人,具有世界级政治家的胸襟与才能。有你所能想象的敏捷和妥切的思虑。”

周恩来对弗朗斯也有同样的好感,他曾对人说:“孟戴斯·弗朗斯对政治很熟悉,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

周恩来回到日内瓦的次日,6月24日,成功地安排法国总理孟戴斯·弗朗斯与越南代表范文同在日内瓦见面了,并说:“你们双边谈判一定不要受任何人的干扰。”

法、越双方在日内瓦一个秘密处所直接谈判时,周恩来于这天乘坐印度国航星座式飞机“孟加拉公主”号飞往新德里。

卷十八 毛泽东对富尔说:美国america--渔翁fisherman!

富尔从罗湖桥进入“铁幕中国”时,有一点儿莫名的紧张/ 富尔说:毛泽东让我们警惕美国“渔翁得利”,讲得太妙了

[1957年5月19日-6月1日,罗湖桥-北京]

富尔从罗湖桥进入“铁幕中国”时,有一点儿莫名的紧张

已经看见罗湖桥海关上飘扬的五星红旗了。过了罗湖桥,就是西方报纸中所常说到的“毛泽东的人民中国”或是“铁幕后的共党中国”了。埃德加·富尔的心情,可以说是在惊奇之中还稍带有一点儿莫名的紧张。

这是1957年5月下旬末的一天,法国前总理富尔夫妇,应中国外交学会张奚若会长的邀请到中国访问。在那个冷战时代里,西方人士要进入中国大都是经香港从宝安(现深圳)罗湖桥入境,乘火车到广州,再转乘飞机或特快列车去北京。

路经香港时,富尔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本人主张法国应该面对现实,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个英国朋友半开玩笑地对他说:“富尔先生,据我了解,在进入铁幕中国的西方大国政治家中,你是最重量级的人物。”

富尔回答说:“前两年你们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率代表团访华,那才堪称是重量级呢,还把西方各大报震了一下。而我只是以私人身份,观光旅行而已。”

英国朋友笑着回敬:“我们艾德礼先生只是担任过英政府一届首相,你可是堂堂法国政府的两任总理呢。”

富尔是进入新中国的第一位法国重要国务活动家,在法国政坛上是个地位很特殊的人物。他是激进社会党人,资历深、地位高,是个政坛“不倒翁”似的角色。在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内阁“走马灯” 的年月里,他出任过两届政府总理。在1952年1月,原任内阁因财政问题而下台时,他第一次出任总理,可是刚上任40天,就在党派矛盾、经济事务和外交问题的困扰下辞职。在1955年2月5日,签订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的孟戴斯·弗朗斯内阁,终于因阿尔及利亚殖民领地问题而下台,又由富尔第二次出任总理组阁。他这次担任总理时间约一年,因无法妥善处理日趋紧张棘手的阿尔及利亚问题也于1956年1月底下台。

如果说,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中英两国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实现了中英两国“半建交”,这对法国朝野是一个很大的震动。因周恩来总理与孟戴斯·弗朗斯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中的友好会晤,从而导致中法两国之间在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有了发展,中法两国代表也曾在日内瓦进行接触,商讨建立两国政府间“联系渠道”事宜。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政府为了进一步改善中法关系,曾经做出过一些姿态,例如1954年“十一”国庆节前夕,周恩来曾指示中国驻外使馆致函法国各驻在国大使,邀请他们出席中国使馆的国庆招待会。但是,法国政府的外交部亚澳司在研究邀请函时认为:“中国首次向我们驻外使节发来这种邀请,不应被视做中国政府对我们的好感或愿意缓和的表示,这不过是一种策略,其目的是影响法国舆论,通过讨好法国来分化西方阵营,有意侮辱台湾,并使法美关系处于难堪。” 因此,法国外交部向其驻外使节发出指令,除个别例外,不得参加中国使馆的国庆招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