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新中国外交谈判
12237700000040

第40章 独特的“加拿大方式”绽开了报春花(5)

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三卷1970-1978》一书,对双方原提出的公报文字作了记述:

中方建议的公报草案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根据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决定自×年×月×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拿大政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上述立场表示尊重,不奉行所谓“两个中国”或“一个中国、一个台湾”的政策,因此,决定断绝同蒋介石集团的一切关系。加拿大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加两国政府商定在六个月之内互派大使,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惯例,在各自首都为对方的建馆及其执行任务提供一切必要的协助。

但是,加方要求在公报中体现加方的立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不涉及领土范围。加方提出在建交公报中的表述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拿大注意到这一立场,然而认为不宜对中国领土的界限表示任何意见。

加方还主张,将中加双方在谈判中表述各自立场的纪要作为公报的补充文件。

王栋大使看了加方方案,表示说:贵方方案中,没有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方案中对领土的意见,中方都是不能接受的。

玛格尔说:对公报,加方建议仿效中法建交时所采取的方式,即只提双方决定建立外交关系和定期任命大使。

玛格尔经请示渥太华之后,不再坚持其主张,但仍在公报文字上做文章,将台湾问题说成是领土界限问题,提出公报仍要有“承认而不涉及领土范围”等字句。

王栋经过反复辩理,争取了加方在公报中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打掉了加方建议中的不伦不类的“领土界限”的提法,并拒绝搞内容庞杂的会谈纪要作为公报之附件。同时,经过请示北京,也适当照顾了加方的实际处境。这样,经过反复磋商,双方对公报的立场逐渐靠拢,终于在9月17日在加拿大使馆举行的第14轮谈判中达成了建交协议。这个时候,离1970年第25届联大开幕尚有一个星期。按联合国的章程规定,每年9月下旬的第一个星期二,是每年联合国大会开幕的日子。

经双方请示国内,20天之后,10月7日,在中国大使馆举行的最后一轮谈判中,双方共同确定了建交公报文本。双方都很高兴,王栋大使提议说:双方一年多来的辛劳终于有了成果,应该干杯庆贺。于是,主人打开了茅台酒,在茅台的郁香弥漫之中,欢笑声与杯盏交错声传出屋外。

10月10日,中加建交公报签字仪式在加拿大使馆进行。中国方面由王栋大使,加拿大方面由玛格尔大使,代表各自政府在中国-加拿大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上签字。

建交公报主要内容分为四段:

1.自1970年10月13日起,两国政府互相承认并决定两国之间建立外交关系。

2.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割的一部分,加拿大政府注意到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

3.加拿大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

4.两国在建交后的六个月内互派大使。

在以上四段中,关键段落是第二段和第三段。其中第二段中“加拿大政府注意到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尤其是“注意到”就是加拿大方面提出方案的原有的措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加拿大方式”。中方既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也照顾到加方的情况。

签字之后,玛格尔兴高采烈,吩咐端上了鲑鱼、牛排和奥卡纳冈名产加国葡萄酒。鲑鱼是加拿大西海岸班府产的,牛肉是加拿大西部草原上最棒的艾伯塔牛,美味令人销魂。

玛格尔大使在与王栋干杯时,笑得很甜地说:“为了在北京听回音壁,干!”

10月13日,双方同时在各自首都公布建交公报。

中加建交公布之时,第25届联合国大会正在纽约进行。不久,联大投票表决阿尔巴尼亚等18国联合向大会提出的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加拿大的做法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震动,促进了好几个处于犹豫状况的国家与中国建交,投票赞成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赞成票为51票,反对票为49票,在历次表决这一提案的过程中,这一年赞成票第一次超过反对票。赞成票虽然超过反对票达2票,但因属所谓“重要问题”,其赞成票不足2/3而未能通过;但是,这对美国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已经是一个沉重打击。1970年的联大表决,预示着中国代表权问题已经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当时,掌声从联合国会议大厅四方响起,犹如波涛汹涌,持续很久。

中加建交,被称誉为70年代的“报春花”。加拿大是重要的发达国家,又是美国的近邻。加拿大与中国建交,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大突破。此后,许多西方国家仿效“加拿大方式”,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紧接着是--

11月6日,意大利与中国建交;

12月15日,智利与中国建交;

进入1971年,5月28日,奥地利与中国建交;

8月4日,土耳其与中国建交。

同时,还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引起连锁反应,一个又一个国家谋求与中国建交或发展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高潮。这就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特鲁多苦心准备了访华礼物:白求恩大夫的遗物

1973年10月金秋,特鲁多以总理身份访问中国。周恩来总理亲自到首都机场迎接。

特鲁多总理是偕结婚不久的年轻夫人玛格丽特来访的。车队驶入京城西郊绿荫浓郁、环境优雅的园林之中,来到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宫殿。当特鲁多夫妇被主人引进钓鱼台18号楼下榻时,周恩来说:“这是清朝乾隆皇帝钓鱼时所住的宫殿,去年尼克松总统访问北京,就住在这栋楼里。”

特鲁多笑着打趣说:“承认中国我比他早走了一步,但是访问北京,他比我赶早了一步。”

周恩来笑着说:“不能说他比你早,总理阁下已经是第三次访问中国了。”

特鲁多为这次访华,做了精心的准备。

特别是为准备赠送给中国人民的礼物,费尽了心思。送什么呢?特鲁多为此召开过专门会议,搜集来的建议五花八门,然后进行筛选。有的说,中国有久远古老的文明,我们就送加拿大印第安人的艺术品面具或者图腾柱;有的说中国移民在加拿大铁路建设中做出过巨大贡献,送一座表现华工茹苦含辛修铁路的造型铜雕;有的说送加拿大特产,例如世界闻名的艾伯塔牛、北美麋鹿或者北极灰熊;还有的建议赠送在加拿大博物馆珍藏的一两件中国古文物;还有多年卖小麦给中国的西部农场主们,愿意捐款买几台拖拉机等农用先进机械送给中国农民……

据说,这些建议数不胜数,有数十份之多。对大部分建议,特鲁多都没有表示什么意见,但是将加拿大珍藏的中国古文物回赠北京的建议,他一听说后立即表示反对,他懂得中国的近代史,从中国流失到国外的文物,不是偷的就是抢的,以此作为礼物,搞不好会伤害中国人的感情,使自尊心很强的中国人受到侮辱。

后来决定送的礼物的契机是这样的。

夏普外长告诉他,听说不久前,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举行的一次礼仪活动,其中给各国外交官猜的中国灯谜中,有这样一条:在这个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加拿大人。熟悉历史的人猜是加拿大自治领政府首任首相约翰·麦克唐纳,爱看电影的人猜是著名影星萨瑟兰,也有人猜是现任总理特鲁多。最后是刚随父母移居法国的一个中国小学生猜对了,是白求恩!当时,在场的一个加拿大驻法外交官说:在加拿大,没有什么人知道白求恩是什么人。但是,出谜语的中国大使馆职员解释说:诺尔曼·白求恩大夫在中国家喻户晓,连中国的中小学教科书上都在讲白求恩的故事,8亿中国人,至少有6亿人知道,理所当然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加拿大人。

特鲁多听了这件事陷入了沉思,回忆起他从政前,率领法语地区的文化代表团访华时,在中国各地考察访问,所到之处,人们一听说他们来自加拿大,脸上就会出现发自内心的真诚亲切的笑容,就会得到格外热情的款待。“白求恩”的名字可以成为在中国受到亲人般款待的通行证。特鲁多想,美国人曾经将自己视为共产党人而不准入境,而一个真正的加拿大共产党员却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生了根。他作为总理,在选择礼物时思考着中国与加拿大两国间的相互了解存在着两个巨大的反差:其一,来自安大略省的白求恩在中国几乎无人不晓,而在加拿大就没有多少人知道白求恩是何许人;广大中国人对加拿大这个北美国家的了解除了白求恩之外,就知之甚少了,而在加拿大各地有关中国、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的出版物却经常能看得到。

特鲁多深知白求恩名字的奥妙,它是联系加中两国的精神纽带。他让人到安大略省白求恩的老家去了解,获知白求恩生前在家乡尚留有一批遗物。特鲁多很高兴,觉得找到了访华时赠送给中国人民的最好的礼物:白求恩生前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后来,加拿大外交部还将白求恩的故居辟为纪念馆。

周恩来很感谢特鲁多所赠送的这些珍贵礼物。

10月13日,在特鲁多举行的告别宴会上,周恩来对特鲁多说:加拿大在1970年承认了中国,在70年代北美是第一个;中加建交推动了一系列欧洲的西方国家采取同样的行动。周恩来还指出,加拿大与中国建交并在联合国大会上投票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