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货币
12400100000023

第23章 为什么穷人忙存钱,富人忙贷款?

原世界银行副行长林逸夫曾说:“在中国是穷人忙着存钱,富人忙着贷款。”他为什么这样说,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呢?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理财专家曾拿出一张图给大家看,图上指出社会由 80%的穷人(所谓的中下底层)及 20%的富人组成,80%的穷人拥有 20%的社会财富,另外 20%的富人拥有 80%的社会财富,大部分穷人因为手头紧张,不敢乱花钱,第一件事就是把节省下来的钱放进银行以图保值或不备之需,而大部分富人不仅把手头的钱都拿去投资,还从银行贷款去投资,因为他们知道银行利息基本跑不过 CPI,更知道借鸡生蛋多重要。所以事实上,穷人存钱,富人却忙着向银行贷款挣钱。

存钱者穷、借钱者富的例子在身边还不少。曾有一个人,他住在深圳南山,一天他出门去买东西,路遇一推销楼盘的,上写南山某楼盘,零首付。那年刚好非典,许多人惶恐不可终日,那人想,反正也不花钱,就算得非典一命呜呼了,那笔账也挂了,也无所谓信用好不好了,一口气零首付三套,房子们拿来后,换了三把锁,连地板砖都没铺,租了出去,他当时以租供贷,每套房补贴不过一两百,这几年把三套房卖出去,还了欠银行的钱,赚了两百万不止。用他自己的话说:“又不用自己的钱,用银行的钱,怕什么?!”

但是还有另外一对夫妻,他俩都是工薪阶级,一块钱恨不得掰成三半花,家里不到节假日见不到荤菜或水果,几年不会在外吃一餐饭,娘111 家都很少回,怕花路费,十几年前就存钱买房,钱越来越不值钱,房价越来越高,同档次的房价从当年三万变成了现在的近三十万才能买下来,住房梦越来越远,去年彻底死了心,申请了廉租房,现在只指望儿子有出息,以后帮他们买新房住了。这就是只会存钱不会理财的家庭!那些老实巴交,一辈子循规蹈矩不敢借银行一分钱,只往银行存钱的人,大多不是穷人就是工薪阶层,不欠一分外债的穷人很多,但从不贷款的富人却没有几个。

但是把钱存到银行的穷人们,在通货膨胀的今天恐怕也无法解决货币贬值的问题。受负利率打击最大的是城乡的老年人,尤其是城市的退休者和将近退休的就业者。在一般人的生命周期中,储蓄率最高的时期大约是 40岁左右,但是储蓄余额占终生收入比例最高的时期是临近退休。今天城乡居民的预期寿命显著提高了。按现在一般企业的退休年龄,一个人一生大约 1/3将在退休以后度过。这意味着,个人储蓄的平均寿命可以达到 30年左右。

在过去 20多年,中国出现了好几次负利率时期,每一次都对储蓄形成了严重的侵害,更形成了对储蓄信心的打击。现在的中青年收入者,在存钱的时候不能不考虑未来 30-50年将会碰到多少次劫难。

今天的情况是“富人借穷人的钱”。银行储蓄的那扇门总是对穷人和富人同样敞开的,基本能做到一视同仁;但是贷款那扇门通常只对富人敞开,这包括有形财产的富有者和权力的富有者。穷人去存款,富人忙贷款。金融资源的分配不均,两极分化,同样体现在普通储户身上。越富的人越有信用获得资金,变得越来越富,而普通居民因为没有担保和信用记录,想融资创业和发展,便只会招来银行的白眼。这种金融资源的“冰火两重天”,是制度的不公和程序的歧视,将加剧社会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

就在 2011年银根紧缩、小微企业贷款陷入困境的时候,以五大国有银行为首的中国银行业却交出了一份令人羡慕的成绩单。与银行业利润大幅增长相反的是,在政府和监管部门连续数年督促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背景下,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旧未能得到根本性缓解。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调查报告》显示,90%以上的受调查民营中小企业表示,实际上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全国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在过去 3年中有 62.3%的融资来自民间借贷。一位银行客户经理坦言:“放一笔 50万元的贷款给中小企业和放一笔 5亿元的贷款给大企业,成本是一样的。谁不喜欢发展大客户呢?”即使是银行对中小企业所定的贷款利率比大企业要高,但因为大企业贷款量大,银行从中可以获得的绝对收益要高很多。

事实上,造成目前金融资源分配不均的根本原因是由我国金融体制所决定的,国有银行目前居于金融业的主导地位,金融资源的占有、分配高度集中。目前,在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额中,中、农、工、建、交五家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超过一半,国有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合起来占新增贷款的比例经常在 80%以上。

而 2012年启动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将“草根金融”逐步引入金融体系,无疑是对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而积极构建和发展草根金融体系,全面提高城乡基层金融的整体服务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只有建立起分层次的金融体系,才能更好地为小客户和实体经济服务。

现在中国银行业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大量设立金融机构,降低金融业的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设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即使发生一些风险,按照中国金融业的现状,我们也有承担这种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