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货币
12400100000038

第38章 亚洲金融危机与索罗斯有什么关系?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亚洲人记住了一个名字“乔治 .索罗斯”,美国著名投资家。他直接参与甚至是制造了这次轰动世界的金融危机,给亚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有人曾说,索罗斯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是否真的是如此呢?

1990年代初期,当西方发达国家正处于经济衰退的过程中,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却出现奇迹般的增长,当亚洲仍沉迷于泡沫经济的狂热和兴奋之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经济体制的漏洞和可能存在的隐患,但是有人却注意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南亚各国经济过热的迹象更加突出,虽然中央银行采取不断提高银行利率的方法来降低通货膨胀率,但这种方法也为投机提供了机会,银行本身也加入投机者的行列。这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各国银行的短期外债剧增,一旦外国游资迅速流走各国金融市场,将会导致令人痛苦不堪的大幅震荡。其中,问题以泰国最为严重,因为当时泰国在东南亚各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最高。索罗斯的机会来了。

以泰铢为例,在泰铢没有贬值之前,索罗斯通过各种渠道借了大量泰铢,借来后兑换成美元(以 1美元 =24泰铢的价格),当借到一定数量后,通过他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泰国与美国的实际经济状况,发表演说或其他媒体进行宣传,引起拥有泰铢的人们在市场上抛售泰铢,泰国政府为了保持泰铢币值的稳定,则要用大量的外汇储备来购买这些被国际炒家抛出来的泰铢,这样供求才能平衡。当泰国用光了储备还不能维持泰铢稳定后,则只能是任由这些炒家们大肆抛售,泰铢贬值。到这时,索罗斯就抛美元,购泰铢,进行偿还之前的债务,从中获取借时与还时的差价:如果当时的汇率是 1美元 =45泰铢,那么索罗斯 1美元就可以赚 21泰铢。而对于泰国来说,泰铢大幅贬值,人们手中的财富就会凭空缩水很多,外资大量撤离,很多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经济陷入瘫痪,随之而来的是政治波动。

抛售泰铢,金融大鳄初显威

1996年,泰国由于经常项目逆差迅速扩大、经济形势恶化,泰铢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为了维持钉住制度(即保证泰铢和美元汇率的稳定),泰国中央银行通过增加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力度来保持泰铢稳定,这为国际投机资本提供了可乘之机。1997年年初,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索罗斯携其量子基金开始大量抛售泰铢,泰国外汇市场立刻波涛汹涌、动荡不安。泰铢一路下滑,泰国政府动用了 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 150亿美元的国际贷款在外汇市场上购买抛售的泰铢,企图力挽狂澜,维持泰铢的币值。但这区区 450亿美元的资金相对于无量级的国际游资来说,犹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泰铢贬值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屡创新低,至 1997年 8月 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 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终于失守。泰国金融危机的爆发,给那些依赖外国资金进行生产并用泰铢偿还外债的泰国企业带来灭顶之灾,挤垮了银行 56家,泰铢贬值 60%,股票市场狂泻70%,泰国人民的资产大为缩水。

横扫东南亚,金融大鳄露本色

继泰铢失守,菲律宾比索、新加坡币、印尼盾,都成了索罗斯的狙击目标,尽管各个政府都采取了诸如提高利率等政策,无奈在索罗斯强大的攻击力下,各国政府均感力不从心,只能相继放弃了抵抗,任由国际炒家们大肆抛售本国货币,以致其大幅贬值。1997年 7月 11日,菲央行宣布允许菲律宾比索在更阔的幅度内波动,一时间,比索贬值惨不忍睹,比索保卫战全面失守。印尼盾失控,股市崩盘,经济动乱引发了国内民众的不满,发生了大规模的暴动,而印尼总统苏哈托也只能在危机中黯然下台。

进军香港,国际炒家终铩羽

东南亚连续得手,让索罗斯一路高歌猛进,且意犹未尽,1997年 8月 15日,索罗斯用同样的方法开始攻击港币,并利用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大肆做空港币。他的做法是,先在股票期货市场大量买进一些股183 票,买入远期美元,卖空远期港元,造成美元未来要升值、港元要贬值的声势。待香港特区政府为对付港元受到狙击而采取措施大幅提高利息时,股票市场开始受影响出现一定的萧条,人们忧虑利率大升拖低股市与楼市,这时投机者便趁势大沽期指,令期指大跳水。于是,股票市场上人心惶惶,恐慌性地抛售股票,炒家就可平掉淡仓而获取丰厚的利润。简言之,投机者虽然在港元汇价上无功而返,甚至小损,但在期指市场上却能狠捞一笔。

香港特区政府旋即投入外汇储备保卫港币。一是动用庞大的外汇储备吸纳港元,二是调高利息并抽紧银根。一番对攻之后,港股在连续下跌中止住脚步并开始强劲反弹。1997年 8月 28日,香港股市当日总成交金额达 790亿港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在中国内地庞大外汇储备的支持下,这场较量以香港金管局的取胜而告终。

索罗斯走了,留下的却是满目疮痍的东南亚,一片衰败。回顾一下当时一些报道,就可以清晰地知道这场危机给各国人民所带来的危害。危机之前,泰国一个小业主回忆说:“好像我们挺有钱,以至于每个人都着手准备去买奔驰。”他们热衷于海滨别墅、瑞士欧米茄、法国XO、德国奔驰、日本松下。像美国人一样,他们每年也潇洒地安排去欧洲旅行;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当你在曼谷郊外碰见一个乡下主妇,甚至街头叫卖的小贩,说不定就是股票大军的一员。“钱来得太容易了”,那时候,他们会以这么一种调侃的语气说。可是当时,泰国人目瞪口呆地瞧着索罗斯从他们手里抢走原本属于他们的一切:家庭轿车被警察拖走、失业开始困扰自己、浪漫的欧洲之旅只好取消、孩子也只好转到便宜的公立学校……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这个家伙(指索罗斯)来到我们的国家,一夜之间,使我们全国人民十几年的奋斗化为乌有。”泰国一银行行长差旺说:“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瞧着索罗斯这流氓强盗剥夺我们曾经拥有的财富,我们只想说,你不就是要钱吗?”对所有的东南亚人来说,他们过去曾拥有的一大笔财富瞬间化为乌有,萨马特电讯公司总裁查奴瓦斯特说:“曼谷人甚至还没来得及享受荣华,汽车刚下生产线,房子新刷的油漆还没有干。但他们已经失去了一切。”印尼音乐家邦尼勒古马赫为买一幢梦中花园而奋斗了 30年,正准备迁入时,风暴来了,他不得不退掉它。他说:“一个为吃饭而忧的时代,一个需要省吃俭用的时代已不可避免,但曾经沧海的感觉,让他们仍沉浸在富有的回味中。”

危机过后,最需要的是深深的反思。是索罗斯一手导演了这场金融危机吗?这场危机爆发的原因究竟在哪里?目前,经济学界讨论很多,其中不乏一些阴谋论。但有一点是比较一致的,即这场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还在于东南亚各国不合理的发展模式,给国际炒家们发挥的空间。用句比较粗俗的话就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即使没有索罗斯,也会有其他国际炒家的出现,或者东南亚各国的经济会自动爆发危机,挤掉泡沫,重新调整。虽说如此,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炒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聚集大量的资本,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这就是游资的本性。另外,亚洲各国的外汇政策不合理,东南亚各国在战后靠大量吸引外资而发展。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另一方面,又想扩大金融自由化,而且过于激进,这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可以自由流动,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而且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且多为中短期债务,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本币的贬值导致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状况进一步恶化,触发大面积的银行业危机,一旦银行信贷崩溃,经济崩溃随之而来。

如果再深入地探究原因,是东南亚过度外向型的发展模式导致了这次金融危机。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但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切不可揠苗助长。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发展过度依赖银行信贷,而且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铤而走险,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持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银行的风险敞口很大,金融系统非常薄弱,一旦经济发展受阻,就是银行业大面积的不良贷款,而且会引起外资的大量出逃,这时候,外币相对升值,本币相对贬值。只要国际炒家稍微一炒,金融体系就崩溃了。这就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加强自身金融体系建设,合理引进外资,防范系统性风险,不给一些揣有不良动机的投机分子留下任何机会。第八章 金融“危”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