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货币
12400100000044

第44章 明天,靠什么支付我们的养老金?

“人活着,钱没了”,未富先老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极大的隐患和挑战。近年来各方面的研究都表明,中国老龄化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一个国家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 10%,或 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于7%,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或老年型国家阶段。据统计,截至 2011年底中国 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到 1.85亿,占人口总量的13.7%,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将达到 2.21亿。

而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2011年以后的 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2040年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 28%左右。在这 30年里,中国开始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到 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到 2039年,我国将出现不足两个纳税人供养一个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这被称为“老龄社会危机时点”。然而,在这场关注老龄化的浪潮中,争议最大也是最直接的,当然是养老金“钱”这个问题。

但是,全球经济就业方式的彻底改变,也给养老金体系带来了诸多压力。比如全球妇女就业人数剧增,而同时离婚率也在大量增长,这导致了此前为不间断工作的全职人员设计的养老金体系已经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另外,再加上各国预算赤字的增大,以及此前金融风暴对经济的213 重击,许多国家的养老金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尤其是对于那些高税收、高福利、低生育率的欧洲国家来说,以前享有丰富福利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

随着全球老龄化规模迅速膨胀,各国采取了包括加大养老金投资力度、为老年人提供就业机会、提高退休年龄等多种措施,力求解决维持老年人生存的养老金短缺的严重问题。

韩国的养老保障制度是“国民年金制度”,参保对象为 18岁以上的国民。参保人员须按一定比例交付保险金,缴费满 10年以上者,满 60岁时就可以开始领取“老龄年金”。“国民年金”由韩国国家养老金服务公司(NPS)掌管,该公司拥有资产约 314万亿韩元。为确保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每月能按计划领取养老金,NPS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国民年金”升值,进入资本市场是 NPS投资组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NPS是目前韩国资本市场规模最大的固定收入投资机构,但韩国资本市场规模限制了 NPS在国内的投资机会,2010年底韩国股市上市公司总市值刚刚超过 1000万亿韩元。NPS已计划在 10年内将海外投资比例提高到30%。韩国国民的养老金已经伸到了海外市场。

日本国民养老金的缴费率目前仅为60%,从 2011财年开始,现收现付的日本养老金体系将出现 2.5万亿日元的缺口。为改善老年人生存状况,日本社会提出一个新口号:“让老年人加油!”目前日本各城市“银色人才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总计有上千家,政府部门给予该机构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秋田贞夫是东京葛饰区“银色人才中心”的事务长,他介绍说,6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身体健康、有劳动意愿,每年缴纳 2000日元会费即可成为会员,中心负责给老人介绍工作。该中心目前有 3000多名会员,年龄多在 60-70岁。

美国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多层次退休金支付模式,采取政府“社会保障退休金”与企业“私人退休金”相结合的措施,同时鼓励个人购买储蓄性保险。政府“社会保障退休金”由企业和雇员按雇员工资的一定比例强制性缴纳,该保险项目目前覆盖了大约 95%的职工。养老保险基金采用现收现付模式,即在职人员交纳的社会保障税,提供给退休人员领取养老保险金。企业和个人缴费记录达到 10年、退休人员年满 65周岁以上,才能领取养老保险金。金融危机爆发后,平均退休年龄提高到了 67岁。

随着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美国领取养老保险金的人数在逐年增加,而纳税人口却在减少,供需缺口越来越大,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面临严峻的挑战。美国政府统计数据显示,未来 20年内,65岁以上符合享受联邦医疗保险的人数,将从 2010年的 470万增长到 800万;67岁以上符合享受联邦养老金的人数,将从目前的 440万增长到 730万。这两项花费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将从 2010年的 8.4%增长到 11.2%。养老金收支失衡已让美国财政负债持续上升,把美国联邦社会保险推到濒临破产的边缘。

那么应当如何面对老龄化带给我们国家的养老金不足问题呢?一方面,解决养老问题要最大限度地把政府、企业、个人能力和市场融资都利用起来。在一些西方国家,国民年金水平在过去很高,但最近二三十年有所下降。从全球趋势来看,养老金制度也在趋向国民年金低保化,因为不这样的话,政府也负担不起。最好的养老金制度安排就是用“中央统筹国民基础养老金”来克服贫困,用“个人储蓄养老金”来改善生活的制度结构。个人账户养老金需要制度化、市场化、全民化。

首先,中央统筹国民基础养老金,可以通过养老社会保障税的方式筹集资金,然后在全国建立预算,按照各地消费支出的固定比例发放,发给所有法定退休的老人。从法律上不排除任何人,但是可以鼓励那些高收入者放弃自己的养老金。建立中央统筹国民基础养老金,要逐步降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退休金的支付水平,在未来二十多年中,争取与国民基础养老金对接,将退休金变成基础养老金。从操作上来讲,应该从现在开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建立个人职业养老金账户,单位和个人都要缴费。而从退休开始,个人账户也要支付养老金,也可能只支付 1个百分点,替代率不用太高。但随着退休金的下降,用职业年金来补充,用财务缓冲的方式,使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也变成基础养老金。

然后再与现在的城乡政府养老补贴、企业职工的基础养老金三者进行对接,成为国民基础养老金。这样,使公务员、事业单位建立的职业年金和现在的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企业年金全部合并为个人账户。要争取让前台动静不要太大,后台财务平稳对接,这样的制度才是养老金制度走向科学、公平最好的办法。

另一方面,我们所有人工作一辈子不可能只为了吃饭,那样的人生就太灰暗了。所以要建设第二个制度,叫做个人储蓄养老金,让所有人在一生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储蓄养老,比如有两套房子,其中一套用于养老。

建立个人储蓄养老金有几个条件:一是要有“税优”待遇,就是延期征税。养老储蓄不能当期征税,因为养老金账户的钱要等到退休以后才使用,不能算当期收入,不能征收当期收入所得税,我们把这个叫老年红利。二是缴税标准。企业应拿出一部分钱存入职工个人账户,可以叫做职业年金。三是养老金托管。这要保证养老金的产权不转移,养老金投资最关键的是产权保护和受托人,要让养老金的财产是独立的。独立就意味着政府不能随便将养老金纳入财政使用,这是公共基金。四是养老金也可以买股票、基金、债券,但要做好组合,分散风险。五是控制通胀。如果通货膨胀严重,不仅我们的当前低收入生活受到影响,养老金也会贬值。

因此,养老金必须加快改革。改革拖得时间越长,养老金负债就会越大,人们积累的机会就越短,一旦到了老龄高峰期,就会出现老龄危机。中国政府和老百姓都要学会让养老金走出货币化,进入资本化。货币化的养老金只能让我们拿到少量的钱,然后用这些钱去换取生活物品,短期的问题解决了,但将来的问题怎么办?所以,养老金不仅要货币化,更要资本化,才能让老百姓拥有不贬值的养老财富。一是养老货币,二是养老资产,“货币 +资产”才能形成养老的财富。中国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但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政府要学习,要创新,老百姓也要学习。

除了上述措施外,发挥商业养老保险也是一种渠道。可以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构的作用,进一步落实保险资金运用政策和实质性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健全完善养老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