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可怕传染病:欧元闹剧
12426200000011

第11章 拯救欧元大作战(2)

如果想使迈进财政联盟的步伐起作用,我们的援助计划就要从修补缺失的民主入手。但是一定存在许多道路,好政府能把坏政府约束住,而且这并不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新联邦超级政府。荷兰建议各国派一名专员去布鲁塞尔,他们有权基于法律的判断,对各国过度的财政预算做出否决。默克尔也提到会给予欧洲法院以裁决良好行为的权利。这些都是大动作--而且并没有犯错--只是这些步骤涉及条约的变更,因此还需要兜售给选民(意指用策略得到选民的支持)。但是要说欧洲合众国的想法,那还来日方长。

现在,特别是欧元区之外的国家可能仍然对这一切很紧张。替代方案可能不仅仅是共同货币的瓦解,还有共同市场和整个欧洲项目的崩溃。欧元已到了无人受益的紧要关头--默克尔需要站出来向德国人说些什么。2010年之前的18个月中,他们在苦苦支撑--账单也已攀升。到头来,信心和信誉并未挽回。支持冒进国家的欧洲央行可能并不欢迎德国人,但让欧元沦落为辅币显然更加糟糕。默克尔女士,清楚地向你的选民说出来吧!

欧洲的防火墙

急需采取大规模的行动,德国若不应战,危机前景堪忧

【标签】债务 紧缩 掩饰 信誉 防火墙

欧元危机来势汹汹、势不可挡,以致援助会谈都加剧了恐慌。投资者已经嗅出,欧洲领导人看起来并不愿做足够的努力。然而,要是政客们不能迅速采取行动,说服世界他们维护欧元的决心远超市场对前景的悲观预测,单一货币--欧元将面临瓦解。鉴于信贷限额混乱和外界对行动的呼吁,这已不仅仅是欧元的风险了,欧盟的未来和世界经济的健康都会受到威胁。

我们如此依赖争吵不休的欧洲政客的领导,他们却依旧在低估所面临的问题,这不得不发人深思。但是目前止住恶性循环的唯一途径还有赖于这帮政客采取的高度团结的集体行动,欧元区政府应采取一连串的财政政策以规避危机,欧元的管理也应立足于坚实的基础之上。

这个代价将是巨大的。没几个人会希望大规模干预金融市场或者将国家主权让渡给欧洲。很多人也不希望欧元区17国和欧盟其他10国分歧被拉大,只是目前其他备选方案更加糟糕。而这恰是默克尔急需向其国民解释清楚的真相。

一个营救方案必须尽快做到以下四件事情。第一,搞清楚哪些欧洲政府是流动性过差,哪些是资不抵债。给流动性差的以足够的支援,资不抵债的则要求其债务重组。第二,要力挺欧洲银行,确保他们能够经受得住主权债务违约。第三,转变欧元区宏观经济政策,由一味地削减财政预算向制定增长议程转变。最后,开始设计一个全新的体系,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混乱。

第四步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来完成,因为这包含诸多新条约,并且还要获得议会和选民的同意。其他三步则需以明确的目标赶紧(比如在周末,那时股市刚好闭市)决定。欧洲各政府和欧洲央行应携手行动,结束目前疲软的政府财政、脆弱的银行、对低增长忧虑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

目前欧元区的应对过多地依赖于两个举措:紧缩和掩饰。急剧削减预算赤字成为了首选--因此税赋增加,开支削减。但这集体一致的巨大财政紧缩只会弄巧成拙,使原本衰弱的经济陷入到衰退中,这又会增加市场对政府债务和欧洲银行的担忧。而且仅靠削减预算并未解决危机的真凶--信誉的丧失。

意大利和西班牙遭受打击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财政突然恶化,而是因为投资者担心他们有可能被迫违约。投资者信心的丧失应归咎于掩饰。欧洲领导人曾一再否认希腊资不抵债(那时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事实),他们没能将其和有偿还能力而只是流动性短缺的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区分开来,借口是希腊债务重组可能引发传染。而事实上,这个否认不可避免地对有偿还能力政府的承诺构成了破坏。

不同于紧缩和掩饰,对信誉的挽救应从经济增长和不可避免的严重的债务重组着手。欧洲必须对各国分属线的哪端(意指是资不抵债还是流动性过差)给出诚实的判断。希腊,毫无疑问是资不抵债,这就应该按规矩确定下来,虽然这对他们来说很艰难。2011年7月峰会上所达成的最近一次纾困希腊协议,由于计划并不完整,那就应该抛弃,并且重新制定。但是其他欧元成员国(照目前的数字显示,葡萄牙还处在有偿还能力的阵营)理应动用全方位的金融火力来抵御危机。所有深陷麻烦的经济体,不管是有偿还能力的还是没有偿还能力的,都需要一个结构改革和自由化的新方案。腾出服务业和高知行业,对公司私有化,裁撤官僚机构,推迟退休年龄,这些举措会给经济重新增长创造条件--这也是减少债务的最好途径

怎样才能避免危机传染呢?单单一个希腊的违约就会威胁到很多银行,不仅仅是希腊的。2011年9月市场将矛头指向的了法国的银行,而他们手中持有南欧国家的债务。此外,有偿还能力的国家也需要喘息空间来推动改革。这就意味着要同时赞同两条措施:一个支撑欧洲银行的计划,这可能需要数月时间才能付诸实施;另一个是给有偿债能力政府以支持的坚决承诺,而这个承诺需要马上做出。

对欧洲银行的注资必须以适当的重压考验为参照基础(当前就应把希腊可能出现的主权债务违约考虑在内)。有些银行可能还可以从股市上募集资金,但最为脆弱的银行还是需要政府的帮助。像德国、荷兰这些核心国家尚有充足的资金来照看自家的银行,但边缘政府可能就需要欧元区的资金支援了。理想的情况来自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它提供了自2011年7月峰会以来最为有用的修补工作。但是它所建立的一支欧元区银行基金和一个欧元区银行决议授权也同样有意义,这是更为长期的制度建设的一部分。然而,欧洲央行还是能给予银行以帮助的,只要银行需要,它就能给出提供无限流动性的承诺,而不是目前随时滚动的六个月。

如果欧洲各国不能给有偿债能力的政府筑起一道防火墙,那所有上面提到的举措想法都将不能发挥作用。这就意味着要撑起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光西班牙和意大利就够2.5万亿欧元,如果市场又突然对比利时或法国产生恐慌,那该怎么办?有些人认为应该建立一个欧洲国债系统,这个系统能使每个国家的债务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支持保障。但为阻止高消费国家恣意挥霍其他国家人民金钱的政治监督机制可得花上数年才能理清--而时间恰是欧元区国家不能等的。问题的答案只能有赖于建立一个能够在这个范围内重拾大家业已丧失信心的机构。

欧洲央行必须宣布,它会给所有具备偿债能力国家的主权债务以支持,并准备好动用无限的资源来抵御市场恐慌。这也和欧洲央行的目标相一致--确保欧元区这个整体内价格和金融的稳定。只要危机过后各国政府还有偿债能力,银行出售国债支持市场,那就不等于政府债务货币化。现如今,在这个经济衰退的世界中,欧洲央行买上几万亿欧的国债并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即便这样,这还是重大的一步。欧洲央行的德国官员以辞职抗议目前有限的国债购买举措。他们不仅担心这个机构太过年轻,以致容易丧失信誉,而且担心虽然这个机构是独立的,但由于不是选举出来的,所以会受政治决策的牵连--特别是宣布某个政府资不抵债,将其剥离出该组织。这两个更为长期的风险的确存在,但他们远没制止溃败重要。如果欧洲央行严谨的货币顽固抵御政策导致了某个国家的违约,比如说意大利,还有全球的萧条,那么这就毫无意义了。

打破欧元区

离开的门槛虽高,但去意已决的国家还是可以跨越

【标签】货币 政府债券 货币转换 资金外流 法律

加入欧元成员的初衷是为了生存下去。欧洲货币联盟本被期盼能够对冲击汇率机制的这类投机攻击免疫,汇率机制为货币联盟前采取的机制。人们从1992-1993年间得到的教训是,当外汇市场过分偏爱两种货币中的一种,即使对两种货币间汇率机制盯住最有力的官方保护也会被打破。在欧元区,没有一个国家的货币会被迫贬值,因为他们没有可贬值的货币。

2010年剑拔弩张的欧元区债券市场表明,市场有其它方法挑起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争端。联合售出政府债券已经逼迫希腊以及如今的爱尔兰从欧盟其它成员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寻求紧急贷款。葡萄牙也将很快加入希腊和爱尔兰,进入“重症监护室”。市场注视着西班牙,危机正在波及到世界第三大国债市场意大利。

因此,欧元发行而催发的政府债券收益率趋同势头已被大幅逆转。欧元本身也是可逆的,一个或者更多的国家可能会恢复使用之前的本国货币,这些不再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样的代价高昂,给离开和留守欧元区的国家都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冲击。但是,尽管出逃的门槛很高,但并非不可逾越。

打破欧元区的概念提出了至少三个问题:第一,为何有国家想离开?第二,放弃欧元的国家怎样能成功转为新的货币?第三,究竟是呆在欧元区里好?还是离开好?--也许,这个问题最重要。

想要离开的主要原因是重新获得加入欧元区而丧失的货币独立性,以及建立适应自身经济状况的货币政策。这点无论对于强国还是弱国都适用。德国人可能希望德意志联邦银行重新掌权。诚然,德国不希望冒险把其流动资金额度公开于不景气的国外银行,由此带来长久的通货膨胀,或者购买政府债权,对政治独立性造成威胁。考虑到德国经济实力,它将会在短时间内提高利率。

那么,应该怎样做?引入一种新的货币将很困难,但并非不可能。政府可以只是制定一项法律,规定公务员工资,福利金以及政府债务今后都将以一种新的货币支付,以官方固定利率兑换。此法律将同样规定私企工资,抵押,股票价格,银行贷款及其他金融交易也用新货币结算。

货币转换必须迅速和彻底,以限制金融混乱。银行存款将必须同银行透支和抵押在同样时间以同样的利率转换,使银行债务和资产价值保持一致。

中央银行将必须很快发行新的纸币和硬币。它也将设定利率,可能要通货膨胀目标这样的北极星来指引利率。无论官方利率怎样变化,新的货币都将很快找到相对于欧元和其他货币的市场水准。人们期待新的德国马克能够升值,对抗已经弃用的欧元;新的德拉克马或爱尔兰币将会以比官方货币转换利率低得多的价格进行交易。这实际上是一种贬值。

转用欧元的进程顺利,但是,它是数年来国家间周密计划和合作的结果。反过来将会混乱地多。只是脱离欧元就会导致经济不景气的国家中银行竞赛,因为储户会争先恐后把存款移至国外,以避免被迫转换货币。如果德国要退出欧元区,它将面对一场国内资金流动。

为了避免这样的资金外流,想要离开欧元区的弱国将不得不对银行提款额度设置上限,以及采取其他资本控制的方式,甚至可能对出国旅行加以限制。这可能对于一体化程度如此高的欧洲没有作用。即使发挥了作用,它也将会限制贸易资金流动,从而抑制经济发展。它也将会切断国外信贷,因为国外公司和银行将担心它们的钱会被套牢。贸易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至少在短时间内情况如此。

脱离欧元区的国家也将准备迎接法律上的挑战。无论在经济强国或弱国,货币变化都将给国内外的生意和储户带来灾难性的损失。货币被强制兑换之前没来得及从银行中提出存款的储户,对于银行支付贬值的货币将心存不满。

持有欧元计价的经济不景气国家政府债券的国外银行和退休基金也将遭受债务违约的影响,它们也将提起诉讼。如果起草的货币兑换法律完善,并能保证该国法律凌驾于欧洲法律之上,那么主权国家有可能赢得法律大战。但是,欧洲国家情况至少意味着费用高昂的法律大战会拖延很久。

一直以来,寻找用贬值货币代替欧元的政府,很少可以依赖债券收益为政府运行提供资金。但是,不管怎样,这样的国家很长时间以来被隔离于资本市场之外。未来货币独立将会带来新的选择。在制定货币转换法律的准备阶段,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可以用作货物和服务交易的小额借条,支付包含工资的一些账单。这些将会形成一种原始货币,可以用折扣价格和仍在流通的欧元进行交易--预期即将到来的货币贬值价格。随着欧元存款流向国外,货币供应将会迅速萎缩,这种纸币将很容易被接受。

去意已决的国家可以放弃欧元,重新建立自己的货币。对一个主权国家,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真正逆转的。但是,即使意志最为坚决的,最为强大的国家也不能完全控制由强制货币转换带来的金融和社会混乱。对于德国来说,抛弃欧元,寻求更好的货币和财政稳定的做法是个令人奇怪的决定。它首先需要忍受很长一段时间的金融无序状态。

这样做值得吗?

欧元区外围国家数年来遭受经济紧缩,欧元区中心国家遭受高失业率,它们更难相信如果它们离开欧元区,情况会变的更为糟糕。货币贬值将会使他们不需要降低失业者重回工作岗位的工资(尽管它将不会解决无力经济竞争后的经济衰弱问题)。银行经营混乱,高额的资金成本,社会混乱似乎在今天没有那么令人害怕,一些国家早已经受制于此。目前来看,解决这些问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欧元面临着危险。打破单一货币付出的代价巨大,接踵而至的混乱以及揭丑使欧盟和它单一市场的生存陷入困境。但是,由于相信欧盟不可能崩溃,欧元市场的主宰者总是中断需要统一欧盟成员国的重要措施。考虑到离开可能发生的灾难性混乱,国家选择离开欧盟可能是个错误。但是,错误产生于压力,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成员国开始考虑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