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人体营养手册
12480000000027

第27章 烹出营养(5)

海藻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含有60多种营养成分,几乎不含脂肪。含有大量纤维素、褐藻酸等。可预防白血病、抑制病毒、抗癌、强身益智、减肥。那么,烹制海藻类时都有哪些搭配宜忌呢?

海藻宜与猪肉搭配。猪瘦肉、海藻煮汤服食,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功效,可辅助治疗淋巴结核、淋巴结肿大等病症。

海藻宜与佛手搭配。佛手、海藻、粳米煮熟食用,能够疏肝清热。

海藻不宜与咖啡搭配。咖啡与海藻同食会降低人体对钙的吸收。

小贴士

胃寒,胃冷者慎食海藻类。

要养生 吃花生

花生具有“长生果”“养心丸”的美称,要保护心血管请吃花生,要预防糖尿病请吃花生,要防治皮肤病请吃花生。

要保护心血管请吃花生。花生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E、叶酸、铜、镁、锌、铁、硒、碘等元素,食用花生可以显著降低血液中7%~25%的总胆固醇和10%~33%的“坏”胆固醇水平,特别是叶酸可减少患冠心病的风险。

要预防糖尿病请吃花生。花生中的血糖指数远低于主要谷类食物的血糖指数,是拥有最低血糖指数的食物。研究证实,经常食用花生可降低Ⅱ型糖尿病发病率。

要防治皮肤病请吃花生。维生素B2是我国居民平日膳食中较为缺乏的维生素之一。而花生中富含维生素B2,多吃些花生能补充日常膳食中维生素B2之不足,有助于防治唇裂、眼睛发红发痒、脂溢性皮炎等多种疾病。

小贴士

花生的红外衣对治疗血小板减少有效,但老年人吃了容易促进血栓形成,引起心肌梗塞和脑中风发生,所以吃花生米,注意剥去它的红外衣。

为什么说花生最宜水煮?

在日常生活中,花生的吃法多种多样,可生食,也可油炸、炒、煮,在诸多吃法中,以水煮为最佳。为什么这么说呢?

水煮花生保留了花生中原有的植物活性化合物,如植物固醇、皂角甙、白藜芦醇、抗氧化剂等,对防止营养不良,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病、肥胖具有显著作用。

水煮花生可以降低黄曲霉菌的含量。花生是最容易感染黄曲霉菌的农作物,黄曲霉菌毒素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尤其是黄曲霉菌毒素B1,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它的理化性质相当稳定,在人体内不能降解,只能沉积在肝细胞中。当黄曲霉菌毒素沉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力,便会引起肝脏的损伤,甚至诱发肝癌。而黄曲霉菌毒素有水溶性,如果先用流动的水浸泡、漂洗,再用干净水煮熟,经过这样的过程,花生所污染的黄曲霉菌毒素基本上能溶到水里去,从这一点来讲,吃煮熟的花生相对来说较为安全,也易于消化吸收。

小贴士

一般外观呈黄绿色的花生是受黄曲霉菌毒素污染最严重的,所以在煮花生前,要剔除这样的花生。

动物性脂肪的首选——鱼

动物性脂肪来自肉、鱼肝油、骨髓、蛋黄等食物,以肥猪肉中脂肪含量最高(90.8%)。动物性食物主要提供饱和脂肪酸,但鱼类例外,内含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对于心脏方面疾病的患者,如果想摄入动物性脂肪,应多吃些鱼。

美国心脏协会的建议是,所有的成年人一周至少要吃两顿鱼,特别是比较肥的鱼,例如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鲱鱼、鲭鱼、鳟鱼。对冠心病病人,建议每天摄入约1克的EPA+DHA,最好是由吃鱼摄入,也可考虑服用鱼油胶囊。

小贴士

鱼油胶囊属于保健品,其质量难以保证,而且摄入过多,有引起出血的危险,所以服用鱼油胶囊,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如何烹出营养

我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挑选各种富含营养的食物,可是却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食物中的营养素,经过烹调加工,往往会有所损失。那么如何通过烹调减少这种损失呢?

温度。并非温度越高营养丧失越多。现已证实,烹饪时温度66度,菠菜中维生素C损失90%,而在95度时,仅损失18%。原因是50~65度分解维生素的酶更加活跃,而在70度以上,这种酶就受到抑制,维生素就不再被破坏了。

时间。烹饪时间越长,营养损失越多。因此,菜汤中营养多,不宜倒掉。猪肉经过慢火煮1~2个小时,其中的饱和脂肪酸减少30%~50%,不饱和脂肪酸成倍增加。

水量。不喝汤的菜水应少加,否则,营养就倒掉了。

用具。铝锅释放铝,破坏维生素,还易致痴呆。烹饪选用铁制或不锈钢锅为好。存放未加添加剂的菜肉鸡鱼,以玻璃容器或瓷器为好。

方法。蒸破坏性大,短时间用水炖比较理想,如洋葱、菠菜用大火短时煸炒就有益。粮食中的豆类则应火候足,小火长时间煮,以保证吸收。

如何“锁住”食物中的营养

在烹调的过程中,食物中的一些营养会随之流失,那么,如何烹调,才能更好地锁住食物中的营养呢?

先焯后炒:菠菜、苋菜等蔬菜含草酸多,要先焯一下再炒,可去掉一些草酸。避免草酸与钙结合,形成人体无法利用的草酸钙。

强强联合:豆腐富含钙,鱼富含维生素D,鱼头炖豆腐,强强联合,通过维生素D让钙留在体内。

想着用醋:炒豆芽菜,点醋;炖排骨,点醋;做小酥鱼,也要点醋,因为醋有助于钙的吸收利用。

如何“锁住”维生素C

维生素C既怕高温,又怕碱,还会溶在水中悄悄地溜走。那么,如何才能“锁住”维生素C呢?

先洗后切:蔬菜摘干净了,先洗,再切。切完就别再浸泡。切好后也不要放置太久,应该现炒现切。

想着用醋:维生素C喜欢酸性环境,所以烹调时应该适当地放点醋。

急火快炒:蔬菜中当属柿子椒的维生素C含量最多。椐《食物成分表》“食物经过烹调后维生素含量的保存率”:柿子椒,切成粒,用油炒1分钟,维生素C的保存率为78%。可别小看这78%,炒过的柿子椒仍含有维生素C56毫克(每100克)。

如何“锁住”维生素B1

维生素B1被称为健脑维生素。因为大脑惟一能够利用的能源是葡萄糖,而五谷杂粮要被消化成葡萄糖,就不能缺少维生素B1。那么,在烹调中如何“锁住”维生素B1呢?

米饭别捞:营养学家曾提供了这样的测查结果:稻米,用捞饭的办法,维生素B1的保存率仅为33%;用碗蒸的办法,维生素B1的保存率为62%。可见,吃捞饭,维生素B1大多溜到米汤中去了。

面食别炸:营养学家也提供了这样的测查结果:标准面粉,炸成油条,维生素B1的保存率为0;制成烙饼,维生素B1的保存率为79%。

粗粮细做:粗粮含维生素B1比较丰富,但很难消化。如鲜玉米棒子,或煮、或蒸、或烤,都鲜嫩可口。如果用礤床把鲜玉米粒礤成糊状,再制成饼,那就好消化多了。

如何“锁住”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

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是两种抗氧化剂,有助于提高人体的抵抗力。生吃胡萝卜、番茄,或榨汁,都会白白浪费了这两种抗氧化物。那么,如何才能利用烹调“锁住”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呢?

这两种物质“喜油”,也就是只有溶解在脂肪里才能被人体利用。所以,西红柿炒鸡蛋、胡萝卜炖牛肉,等等,都是一种“巧烹调”。

十二种健康的烹调习惯

生活当中,有一些健康的烹调习惯需要我们养成,但我们却未必知道,未必能够做到,现例举出来,希望对您能够有所提示。

少加盐和味精。吸取过量的盐份和味精对身体绝无好处。可考虑用香料、调味醋、柑橘汁来取代盐。将大蒜和洋葱粉(不是蒜盐和葱盐)加进肉类和汤中,味道亦不错。

宜蒸不宜炒。选择既能保持味道及颜色又能保留营养的烹调方式吧。用蒸的方法烹调蔬菜,但可避免长时间烹调及高温破坏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