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人体营养手册
12480000000033

第33章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3)

对于成人来说,有时候一天吃很少的东西,有时候一顿可以吃两天的东西,这就是最容易肥胖的饮食原因。许多调查表明,体重超标越多的人,饮食越是混乱。他们往往是饥一顿饱一顿,或者是平日饿着自己很少吃东西,一吃起来就无法控制撑得要命。研究也发现,长期陷于饥饿——暴食循环中的人减肥最难。

有时候吃得很少,进食又不定时间,那么你的身体就会经常处于恐慌之中,它不知道什么时候有能量供应。既然经常挨饿,没有安全感,它就会切换入一种节省能量的状态,而且着急把吃的东西赶快存起来。这样,吃一点东西就容易合成脂肪,然后很快感觉饥饿,还想再吃。对减肥的人来说,这真是最糟糕的状态了。

如果每餐都定时定量,你的身体就会非常安心,它知道到了时候就会有足够的能量供应,就不着急合成脂肪储存起来。这样,人也就不那么容易胖。

小贴士

喜欢吃零食,喜欢不定时地喝高能量饮料,都是不好的习惯,因为它们都会让你不知不觉地增加很多能量供应,最终储存起来变成脂肪。

“食宜细缓,不可粗速”

常言说“病从口入”,在当前讲究时间效率的时代,有些人往往在进餐时狼吞虎咽……这其实非常不利于自身的健康。那么,为什么细嚼慢咽的道理何在呢?

“细嚼慢咽”这一古老的成语有着很深的科学道理,咀嚼是帮助摄食及消化的重要环节,原因如下:

细嚼慢咽有利于牙齿与牙周组织的健康。

细嚼慢咽直接影响胃肠的功能。

进食时缓嚼慢咽,能使唾液大量分泌,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助消化,大量唾液与食物混合、溶解、相互作用,可以促进机体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分泌性抗体可杀菌解毒,唾液具有使致癌物质转化为无毒的神奇作用,可以改变食物中的有毒物质的化学结构,而起到解毒作用。亚硝胺、黄曲霉毒素、3,4-苯并芘及烷化剂、烟油,鱼和海味的焦糊物等均容易导致诱发细胞破坏性突变,而它们一遇到唾液,在30秒钟内其毒性即可完全丧失。

经常多次的咀嚼还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其原因是,咀嚼是接受大脑的指挥,同时又不断地给大脑以刺激。

据调查,不善于咀嚼的人到了老年时期容易患老年痴呆症。

所以说,细嚼慢咽就等于为我们身体提供了第一条健康防线,可以防治多种疾病。

“食宜细缓,不可粗速”,古人提醒我们要细嚼慢咽,《养病庸言》一书中也说:“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医说》中记述说:“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嚼令细”。

小贴士

如果是病人,每口饭最好咀嚼50次再吞咽下,非常有利于机体康复。

吃饭时不宜工作和娱乐

不少上班族喜欢对着电脑屏幕吃饭,号称吃饭工作、娱乐两不误。其实,吃饭尽量还是专心地吃。

吃饭时不专心,有多种危害:

一是饮食无味。食物的色、香、味、形,能够通过人的感观器官,产生条件反射,从而增进人的食欲,使人体获得足够的营养素。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吃饭的同时又看书又看报,或者观看电视,其主要注意力肯定不在饭菜上,因而再好的饭菜也品不出味道来。常常可以看到有的人吃过饭后竞不知所吃的都是什么东西,更不用说仔细品出饭菜的滋味了。长此以往会造成食欲不振。

二是脑胃争血。吃饭时,身体动员了所有有关的消化器官参与对食物的咀嚼、接收和消化,尤其是胃,这时正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大部分血液都在流向胃部,以便随时为它提供能量和营养。可是,如果又说又笑,大脑兴奋,就会将相当一部分血液吸引到大脑,形成体内脑与胃争血的局面。这种竞争的结果,会导致食物的消化吸收率降低,并诱发肠胃系统的疾病。

三是易出危险。吃饭时只顾得谈话,很可能会无意中将一些不该吃的东西误入口中,从而造成危险。比如吃进鱼刺、骨头、热饭烫伤口腔粘膜等。

四是容易吃多,导致肥胖。看报看电视易使饮食时间过长,不知不觉吃多了,就容易导致肥胖。

此外,吃饭谈事,进食速度太快、将工作压力和不良心情带进吃饭中、时间过长的宴请等,这些不良的进食方式不仅会引起胃炎和肠炎,还会引发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

因此,在吃饭时,应该全神贯注地吃。有什么话可以吃过饭后再说,有什么工作可以饭后再做,切不可边吃边说,边吃边工作边娱乐,更不可大说大笑。即使10分钟的工作餐也可以吃得很从容,关键是要一心一意地吃,不说话,不想事。 不要把“谈事”带到吃饭中,吃饭就是吃饭,以健康为重。

最理想的进食模式是,在吃饭前做5次到10次深呼吸,使心情完全放松,抛开所有与饮食无关的思维,把精力集中到食物上,然后心情愉悦、细嚼慢咽地专心吃饭。以此方式进食,人的消化系统和代谢吸收系统都处于最佳状态。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坚持在每餐前认真地做祷告竟可以减肥,因为做祷告使人在进餐前进入了一种“平和快乐模式”,将人体调整到健康进餐状态。

小贴士

膳后也不宜立即用脑。进食后,胃部消化需要集中血液。听听轻音乐,休息一会儿最为合适。若吃完就用脑,血液流向头部,胃肠血少,容易影响消化。

吃饭时应保持轻松的心情

进餐时,应保持轻松的心情,方能使胃液分泌旺盛,促进肠胃的蠕动,而一家团圆享受晚餐,或与熟稔的朋友、情人一起进餐,气氛融洽,消化功能便能良好;如果单独一人进餐,尤其是一边看报一边吃,或是一边想着尚未完成的工作,或是在烦恼、气愤等情形下进食,容易产生紧张,并引起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紧张对消化器官所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它能使胃肠的血管收缩,阻碍其活动,并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对胃而言,这是相当危险的事。

胃壁所分泌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胃液素等物质,能消化蛋白质。从实验中显示,如果把导管伸入胃中取出胃液,并倒在盘中的牛排上,过不了几分钟,牛肉就会被消化溶解掉。然而,胃液的消化能力既然如此高,何以不会把胃溶化掉呢?这是因为胃壁上的粘膜会不断分泌粘液,以保护胃壁免于遭受胃液的侵蚀。

情绪紧张时,通过胃壁的血管便会收缩,血液循环变慢,粘液的分泌也较慢,而胃液的分泌却并未减少,因而易导致胃壁穿透,造成胃溃疡。胃溃疡有些是经年累月造成的,也有的是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的,一旦有突发情况,例如知道生意对象给的是空头支票时,有人便会因此意外打击而突然胃穿孔,此种情况一般称为“突发性溃疡”,往往在不到10秒的时间内发生。

当然,不可能一个人单独吃饭一次,胃就穿孔一次,但若经年累月地养成习惯并持续下去,则胃溃疡的发生几率必会大增。

所以吃饭时,最好和家人、朋友、同事等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如果办不到,则可一边进食、一边听音乐,总之,尽量使自己在轻松的心情下进食。

多人同吃宜分菜就餐

在我们中国到处盛行大桌餐。不论是家庭用餐,还是宴会酒席,都是大桌餐。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饮食习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纠正这种大桌餐的旧习,共同倡导、采用分餐制。

大桌餐不卫生

首先,许多人同在一桌上吃饭,每个人都要涉及所有的莱碟。这就给病菌制造了一个传染疾病的条件。每个人都可能将自己体内的病菌传给他人,同时又从别人那里传染种种病菌,相互间形成交叉感染,这是一种很不卫生的做法。据统计,全世界有乙肝病毒携带者2亿,其中中国占1亿,这与大桌共餐的习惯不无关系。

倡议分餐制

在国外,绝大多数场合下,都是采用分餐式,每人一份餐饭,其中包括所有的主食和各种副食,任你从容食用。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针对中国会餐制的问题,会餐制的就餐习惯应改掉,应提倡实行分餐制。当然,在有些餐馆,在进餐的方式上,近年来也有很大改进,会餐制改为了菜上桌后由看台的服务员依次向每位客人分菜就餐,进而又提倡“每人美”的进餐方式,即由厨房的厨师们将菜按人分成小份,由服务员直接将菜向每位客人依次奉上,这就进一步体现了文明和高雅,令客人十分满意!

还有,采用公筷、公勺也可以视为一种比较好的折衷策略。

另外,在就餐时应注意少说话、小声说话。

非典过后,北京、黑龙江省、江苏、上海、河南、河北、福建、云南、山西等省向省内饭店业推行多种形式的分餐制,中国烹饪协会和中国饭店协会就分别发布了《餐饮业分餐制经营服务规范》和《餐饮业分餐制设施条件与服务规范》。附和者本来就不多,加之时间过去得久了,已经采纳分餐制的还是不要继续为了面子问题而倒退回去,没有坚定地采用分餐制的朋友,看到本文以后希望能够为推动中国的分餐制做出自己的努力,毕竟,这是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饭前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意思是说,吃饭之后适当的活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益于健康。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事实。但饭后立即运动,特别是饭后的剧烈运动,非但不能活“九十九”,还会因为运动量的增加,对健康带来多种危害。为什么这么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