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人体营养手册
12480000000004

第4章 选食要安全卫生(4)

未经过处理或只经过1~2次盐渍处理的鲜海蜇忌食用。

小心蜂蜜中毒

食用秋后采制的生蜂蜜(养蜂人在蜂房旁现采现卖的“生蜜”)容易发生蜂蜜中毒。为什么呢?选购蜂密时应注意些什么?

入秋以后,绝大部分无毒植物花期已过,有毒植物则正是开花季节。此时蜜蜂若采集有毒植物的花粉酿成蜜,多会混进有毒物质——生物碱。人们吃了这种含有毒素又未进行加工处理的生蜜,一般会出现这样几种症状:过敏,气喘,皮肤出现斑疹或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也可能造成人的精神烦躁,易怒,还会影响睡眠。所以,在在购买时蜂蜜时要注意:

需要了解该蜜的产地与采收季节,以免误食中毒。

食用时要先熬开成熟蜜,尤其是老年人和婴幼儿,因胃肠功能较弱,肝脏解毒能力差,更不宜食用秋后生蜂蜜。

小心霉变甘蔗中毒

霉变甘蔗中毒是指食用了保存不当而霉变的甘蔗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常发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初春季节。霉变甘蔗质软,瓤部比正常甘蔗色深,呈浅棕色,闻之有轻度霉味。从霉变甘蔗中可分离出真菌,称为甘蔗节菱孢霉。其毒素为3—硝基丙酸,是一种神经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那么,不小心吃了霉变甘蔗后会出现什么中毒症状?如何防治?

中毒症状

潜伏期短,最短仅十几分钟,中毒症状最初为一时性消化道功能紊乱,恶心、呕吐、腹疼、腹泻、黑便,随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昏、头疼、眼黑和复视。重者可出现阵发性抽搐;抽搐时四肢强直,屈曲内旋,手呈鸡爪状,眼球向上偏向凝视,瞳孔散大,继而进入昏迷。患者可死于呼吸衰竭,幸存者则留下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导致终生残废。

防治方法

目前尚无特殊治疗,在发生中毒后尽快洗胃、灌肠以排除毒物,并对症治疗。预防措施包括:

甘蔗必须成熟后收割,因不成熟的甘蔗容易霉变;

甘蔗应随割随卖,不要存放;

甘蔗在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霉变,存放时间不要过长,并定期对甘蔗进行感官检查,已霉变的甘蔗禁止出售;

不买不吃霉变甘蔗。

去除海鲜毒素的方法

虾类、蟹类、贝类、鱼类等海鲜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饮食,然而,这些食物中大多存在寄生虫和致病菌等有害成分。那么,常见海鲜中都含有哪些有害万分?如何去除海鲜中的有害成分?

海鲜中的有害成分

海鲜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热性比较强,80℃以上才能杀灭。

除了水中带来的细菌之外,海鲜中还可能存在寄生虫卵以及加工带来的病菌和病毒污染。

乌鱼、黄鱼、带鱼、海蟹等海鲜容易被嗜盐菌污染。

部分贝类海鲜中多含有麻痹性毒素,严重的可引起急性中毒,如织纹螺中毒。

死贝类所含的病菌毒素更多。贝类本身带菌量比较高,蛋白质分解又很快,一旦死去便大量繁殖病菌、产生毒素,同时其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败。

不新鲜的贝类还会产生较多的胺类和自由基,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由于人们过分追求其味道的鲜美,容易烹调不够充分,最终导致病从口入。食用这些不洁的海鲜,就会产生中毒反应,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

如何去除有害成分

在烹调海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定要反复地清洗干净;

烹调时最好放一些醋,可有效地杀灭嗜盐菌;

一定要把海鲜煮熟烧透后再吃,一般来说,在沸水中煮4~5分钟才算彻底杀菌。

腐烂蔬菜中毒的急救

蔬菜腐烂后,硝酸盐含量会明显增加,在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变成亚硝酸盐。吃大量腐烂菜后,亚硝酸盐被吸收入血,使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它能阻碍氧的运送,使人缺氧中毒。如果发生中毒情况,该如何急救?

中毒症状

轻者3小时发生头晕、耳鸣、眼黑、无力、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腹痛、腹泻、皮下,指甲变紫。

重者发生惊厥、昏迷窒息,呼吸循环衰竭而死。

急救方法

一般卧床休息1~3天可恢复。

中度者可立即催吐,针刺或导引人中、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输液和吸氧同时进行。

美蓝(亚甲蓝)是抢救亚硝酸雪上加霜中毒的等效药。1%美蓝溶液5~10ml/次,稀释于25%葡萄糖液20~40ml,在10~15分钟内静脉点滴完。如2小时后效果不明显,可照样再注射1次。可口服1%溶液15~25ml,每4小时1次。

所以,冬天储存蔬菜时,例如大白菜,不要在常温下堆放。

腐烂后的蔬菜要毫不吝惜地丢掉。

有效去除果蔬残留农药的方法

农业部数据显示,我国农药年用量达80~00万吨,其中使用在农作物、果树、花卉等的化学农药约占95%,虽保证了丰收,但污染了环境,给健康带来了威胁。那么,怎样清除这些污染呢?

浸泡法。在清水中浸泡30分钟,约可减少30%农药。

分解法。清洗后用盐或食用碱加入水中(浓度为10克/1000毫升水),泡5~1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后烹饪。

加热法。清洗后在沸水中焯2~3分钟。

去皮法,有皮菜应削皮。

贮存减毒法,农药随时间推移可分解。可将南瓜、冬瓜等存放10~15天。

细菌性性食物中毒后怎么办?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吃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夏季,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病菌繁殖快,食物极易腐败,再加上人的消化道抗病能力减弱,又喜食生冷食物,故易发生食物中毒。那么,发生细菌性中毒后该怎么办?

常见的细菌性中毒有: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此菌主要污染动物性食品,人吃了这种食物后,细菌在人的肠道内大量生长繁殖,并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感染,一般食后12— 24小时发生呕吐、腹痛、腹泻,有黄绿色水样便,有时带浓血,多数病人发烧在38℃以上,重者甚至抽搐昏迷。引起中毒的食物大多是肉类和蛋类,而且有大量沙门氏菌污染的肉、蛋常常没有变色、变味,很容易被忽视。另外,由于鸡感染此菌,而鸡蛋受污染,因此,未煎熟的荷包蛋和冲食蛋花汤也可引起感染。

副溶血性孤菌食物中毒。这种菌又称嗜盐菌,在海水和盐腌的食品上生存。人吃了被该菌污染的食物后, 9—20小时内就可发病,临床表现为呕吐、腹痛、频繁腹泻,一般为水样或血样便,部分病人有畏寒发烧,呈脱水现象。据调查,此中毒多是吃了被嗜盐菌污染的未煮熟煮透的咸肉、海产品等引起的。也可能是被盛过鱼虾的容器或切过生鱼的刀板污染而引起的。

葡萄球菌毒素中毒。这种致病菌分布甚广,如空气、水、土壤、不洁乳类和淀粉中,以及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化浓性皮肤病的人带有此菌。食物污染后很快产生肠毒素,这种毒素能耐高温,在 100℃的条件下 60分钟才能杀灭。吃了带有肠毒素的食物, 2— 4小时就可发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剧烈反复呕吐、上腹疼痛、腹泻,但体温正常,多数人在 1— 2天即可痊愈。致病食物多为含蛋白质和淀粉比较丰富的食物,如肉类制品、剩米饭、糯米饭、熏鱼、乳及乳制品冷饮等。

肉毒杆菌毒素中毒。此菌的芽孢很耐热,在土壤、淤泥、粪便中可生存。它污染食物后,在不透空气的条件下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这种毒素毒性很强,可以侵入中枢神经,中毒后没有胃肠道症状,而是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吞咽困难,直至呼吸肌麻痹引起死亡。能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污染的罐头食品、豆浆、臭豆腐、腊肠等,患病后必须进医院救治。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根本措施是把好“病从口入”关,搞好饮食卫生。食物要新鲜、干净,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和病死的畜禽肉。

剩饭和鱼、肉、蛋等食品,吃的必须蒸熟煮透。

凉拌菜一定要洗净。

生肉、熟肉要分类存放和加工,隔日变味的饭菜均不能食用。

中毒催吐后,如胃内容物已呕完仍恶心呕吐不止,可用生姜汁l匙加糖冲服,以止呕吐。

生大蒜4至5瓣,每天生吃2至3次。

多吃些醋、姜等。

几天内尽量少吃油腻食物。

防治儿童铅中毒

人体含铅量较少时,不会影响健康,只有血中的铅含量达到一定量是才能造成铅中毒,铅中毒多发于婴幼儿,通常与含铅食品、玩具、图书、化妆品、杀虫剂及汽车尾气等有关。体内堆积了大量铅后,可影响血液、神经系统、肾脏等各器官,还有可能侵害骨髓,严重者会引发脑水肿、颅内水肿等并发症。那么,如何通过饮食来解毒呢?

防治

定期筛查,早发现,早期干预。

不用含铅的器皿。

不吃含铅食物。食品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铅的污染,爆米花、松花蛋等食品含铅量是非常高的。

铅中毒可通过吃瘦肉、肝、乳制品、豆制品、新鲜蔬菜等含维生素多的食物来预防。

补充钙、铁、锌可减少铅的危害。铅与钙、铁、锌的矿物元素在肠道吸收过程于同一部位的转运蛋白相结合,因而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提高膳食中的钙、铁、锌含量可降低铅的吸收。

口服驱铅药。

儿童铅中毒的国际诊断标准

目前,儿童铅中毒的诊断和分级主要依照血铅水平:

Ⅰ、血铅<100微克/升,相对安全(已有胚胎发育毒性,孕妇易流产);

Ⅱ、血铅100--199微克/升,血红素代谢受影响,神经传导速度下降;

Ⅲ、血铅200--499微克/升,铁锌钙代谢受影响,出现缺钙、缺锌、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可有免疫力低下、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智商水平下降或体格生长迟缓等症状;

Ⅳ、血铅500--699微克/升,可出现性格多变、易激怒、多动症、攻击性行为、运动失调、视力和听力下降、不明原因腹痛、贫血和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

Ⅴ、血铅≥700微克/升,可导致肾功能损害、铅性脑病(头痛、惊厥、昏迷等)甚至死亡。

对于Ⅱ以下铅中毒儿童,以健康教育,环境干预和特殊饮食调衡为主。Ⅱ--Ⅲ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以国家认定驱铅食品做驱铅治疗,才能使铅中毒儿童尽快康复。Ⅳ--Ⅴ应在于48小时内复查血铅,如获证实,应立即予以驱铅治疗,同时进行染铅原因的追查与干预。

注:世界发达国家儿童血铅<60微克/升为相对安全,国际血铅诊断标准≥100微克/升为铅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