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
1284100000032

第32章

建国六十余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历经艰辛和曲折,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历史成就,但是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和要求尚有距离。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全面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需要不断完善。时至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虽然已经建成,但按照“门类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和谐和体例科学”的要求,立法还存在不足。法律在具有稳定、规范和明确的品格同时,也存在“时滞”的缺陷,法律从颁布之日起,就已在某种意义上落后于不断变化的时代,法律的规范性、确定性决定了它不可避免的“僵硬”弊端。尤其是,目前中国已进入改革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形势的新情况新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迫切需要法律制度建设予以回应和调整,特别是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生态文明等领域的立法工作急切需要进一步加强。这就要求在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法律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遵循法律自身的发展规律,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适应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法律与社会生活及时有效对接,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坚实的前提条件和稳固基础。

宪法和法律实施需要不断加强。有法可依是实现法治的首要环节,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之后,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则成为了最重要的环节。没有法律实施,再完美的法律制度也仅是空中楼阁而已,因此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就成为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点和关键。由此,在完善各项法律制度的同时,需要不断建立健全法律解释、备案审查、法律法规清理等工作机制,以保障法律制度能够实现有效实施。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有历史与现实、政治与法律的双重依据。而中国共产党自身也要针对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善于运用法律来管理国家和社会。由于政府是国家最主要的政治权力机关,拥有远比其他权力机关更大的社会管理权能,由此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核心和基础,而法治政府又是实现依法行政的前提和保障。依法行政一方面要求行政机关遵循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正公开、有效监督等原则依法行使职权,同时也要注重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正当权利,从而规范调整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关系。

保障社会公正的司法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司法制度是指国家体系中司法机关及其他的司法性组织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组织与活动的原则以及工作制度等方面规范的总称。中国的司法制度是以法院审判为核心,包括侦查、检察、审判、监狱、司法行政管理、人民调解、律师、公证、国家赔偿等制度的一整套纠纷裁决机制。中共十七大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目前,司法制度建设与这个要求尚有一定距离,尤其是近年来频发的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司法改革已成为时下整个社会的强烈期待。司法公正是司法制度的灵魂和生命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因此回应民众期待、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成为重大而迫切的任务。

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尚需加强。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律的各种心理、观点、知识和理论的总称,它既包括低层次的法律意识,也包括高层次的法律思想体系。法律意识对人们对法律的尊重与遵守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对法律一无所知的人是不可能尊重和服从法律的,要提高全社会依法办事的水平,一方面需要提高全体公务人员依法执政的水平,另一方面必须提高相应主体的法律意识水平,从而使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得到切实提高。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尤其是要在全社会摒弃人治传统,弘扬法治观念。人治是一种依靠领导人或统治者的意志和能力来管理国家和社会、处理公共事务的治国方式。总体而言,法治优于人治,因为法治所依赖的法律比人治所依赖的领导人的智慧和才能,更具有确定性、稳定性,更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有序发展和长治久安,更能够保障民主、自由、人权等现代价值理念的实现。中国的人治传统历史悠久,比法治观念诞生和成长的历史更为久远,新中国建立六十余年来法治发展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已经充分证明,摒弃人治传统,普及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知识,弘扬法律观念,养成守法氛围,需要坚定不移地常抓不懈。

总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样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也会不断取得进步,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