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
13110900000008

第8章 明清民间宗教的神灵谱系(4)

从《佛说皇极金丹九莲正信皈真宝卷》中所展现的神灵谱系看,其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其首先“志心皈命礼”的三尊佛安养极乐宫无量寿圆像日光佛、九莲净居宫清静身真空普光佛、三极玉清宫弥陀主一气天真佛,都是未来佛的化身,都代表了弥陀佛掌教世界,前来拯救受难的九十六亿皇胎儿女。无量寿佛即是弥陀佛,因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阿弥陀佛所处的净土即为安养国,又称安乐国,极乐国关于弥陀净土,可参见康僧铠译《无量寿经》(二卷),《中华大藏经》第9册,第589页。;而九莲净居宫清静身普光佛也是弥陀佛的化身,因为在明清民间宗教信仰思想中,还有将过去、现在、未来比喻做三莲、五莲、九莲的说法。例如在前述之《皇极金丹九莲还乡宝卷》中就有:“黄阳会里三莲位”、“灵山掌教五莲位”、“同续当来九叶莲”之说,这里的“三莲”、“五莲”、“九莲”就是分别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普静如来钥匙通天宝卷》中亦有相似之说,其曰:四嘱咐,善男女,回心向善,三世佛,轮流转,掌立乾坤。

无极化,燃灯佛,九劫立世,三莲叶,四字佛,丈二金身。

太极化,释迦佛,一十八劫,五叶莲,六字佛,丈六金身。

皇极化,弥勒佛,八十一劫,九叶莲,十字佛,丈八金身。《普静如来钥匙通天宝卷》(日据抄本),《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4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770页。在另一部宝卷《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中也说道:“古真天,本无二,一性圆明,有金公,空王殿,巍巍不动。九莲池,无生母,盼望儿童,在东土,爱财色,贪尘妄想。怎躲他,无常鬼,地府阎君,今遇着,古弥陀,通传大道。”《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6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143页。可见,在明清民间宗教的信仰中,三莲、五莲、九莲是分别与过去、现在、未来相对应的。因为未来代表着美好的理想世界,在那里居住着的无生老母正等待着与“返乡”的九十六亿皇胎儿女团聚,因此,九莲也代表着最高的阶位,是最后获得道行圆满的标志。所以,在上述《佛说皇极金丹九莲正信皈真宝卷》所展现的神灵谱系中,九莲净居宫清静身普光佛无疑就是代表了弥陀佛的化身;那么,这里的三极玉清宫弥陀主一气天真佛,当然也是弥陀佛的化身了。只是,这里将弥陀佛所居住的安养国,变成了三极玉清宫。三极,即是前述之“无极、太极、皇极”三极的第三极——皇极。这里的玉清宫,显然是来自于道教的“三清信仰”。在道教中,三清分别指玉清、上清、太清,分别为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所居之地,玉清之境因而是道教之最高、最胜之境。《佛说皇极金丹九莲正信皈真宝卷》在此将其定为弥陀的居住之地,也表现出了对弥陀的尊崇和礼敬。

第三层级,则是一个庞大的万神团队。虽然,他们都被冠以佛、菩萨以及金刚、罗汉的名号,但其内容却是非常的庞杂和广博。其中吸收了包括儒、释、道等在内的三教九流的人物、神祇,如有佛教中的众多佛、菩萨、罗汉和达摩、禅宗诸派及少林等神灵、人物,甚至连诸如摩尼宝珠、雷音灌顶等法物及其仪式等都一并收于帐下,统统赋予了佛的名号。如在《销释接续莲宗宝卷》中说:无极圣祖在家乡都斗太皇宫中敬请古佛无生,莲台坐定,敬请九莲天五晶宫圆通教主、观音老母同来,商议着谁来置世。观音母答曰,待我请七佛同来治世。母掐定玉诀,手持玉篆灵符,用真气一口吹在虚空,乃是飞符请圣。敬请西方教主阿弥陀佛驾道圆光同来治世,敬请玉清宫中先天老子同来治世,敬请大罗三天无当老祖同来治世,敬请灵山会上法中王佛同来治世,敬请净土宫中无量天真古佛同来治世,敬请雪山顶上孔雀明王佛同来治世,敬请极乐宫中消灾延寿药师尊佛同来治世。《销释接续莲宗宝卷》,《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5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484-485页。这里所敬请的七佛中,除了玉清宫中先天老子、大罗三天无当老祖、净土宫中无量天真古佛三佛取自道教外,其余四佛都源于佛教,其中还包括了藏传佛教(雪山顶上孔雀明王),并且都冠以“王佛”或“尊佛”之敬称,其包容性和尊崇性可见一斑。其后又说道: 临济老祖掌法门,徒子法孙起法名。一字一辈传法演,寂照普通道圆明。曹洞老祖立教宗,昼夜参禅悟明心。祖道兴隆传法眼,男女皈一续禅宗。少林老祖掌法门,摇山晃海一步功。打出山门通线路,习文演武祖为尊。云门老祖立禅宗,赵州吃茶运修行。参透清风共明月,画饼充饥是何人。雪峰老祖传修行,木人开山一步功。开关展窍当人现,劈破昆山现圆明。《销释接续莲宗宝卷》,《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5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512页。其中的临济、曹洞、云门均为佛教禅宗之派别,而少林更是中国佛教的重要代表之一,而赵州、雪峰亦是禅宗的著名禅师,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佛教对明清民间宗教的影响。也有的宝卷将佛教“六道轮回”之地狱的思想吸收利用,以广为流传的《目连救母》的故事,将地狱中的所谓“十殿阎王”也遵奉为神,以警告人们要精进修行,求得日后一旦进入地狱,能够获得他们的庇佑,从而得以免受或少受刀割油煎之苦,尽早转生。《佛说利生了义宝卷》曰:造罪如山受罪难,目连救母到无间,饶你神通多广大,十八地狱受周全。目连僧,听见他,各狱来报,报道者,尽都是,推诿之情。又是愁,又是怒,又是烦恼,想亲娘,不得见,泪似泉倾。少不得,亲自去,各狱寻找,好共歹,死共活,要见娘身。第一位,秦广王,将人碾捣,第二位,楚江王,铁磨生魂,第三位,宋帝王,刀山剑树,第四位,五关王,锯解分身,第五位,泰山王,业镜来照,第六位,平等王,火熬油罉,第七位,都市王,铁床坑火,第八位,转轮王,送入寒冰,第九位,阎罗王,割舌打髓,第十位,变成王,蛇狗吞人,十八层,地狱苦,堪堪游尽……《佛说利生了义宝卷》,《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5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410-411页关于目连救母的故事出自佛教经典《盂兰盆经》,是讲述佛陀的大弟子目连拯救亡母出地狱的事。“目连”原名为“大目犍连”,略称为“目连”。《盂兰盆经》为西晋竺法护译。经中叙述目连始得六通后,想要度化父母以报哺育之恩,却发现亡母生于饿鬼道中。目连盛饭奉母,但食物尚未入口便化成火炭,其母不能得食。目连哀痛,于是乞求佛陀。佛陀告诉目连,其母罪根深结,非一人之力所能拯救,应仗十方众僧之力方能救度。于是教他在七月十五僧自恣日,为父母供养十方大德众僧,以此大功德解脱其母饿鬼之苦。随着佛教的传入及其不断的社会化进程《盂兰盆经》的基本思想就是以供僧的功德救度已亡故之父母。由于该经强调孝道思想,所以颇受国人重视。梁武帝于大同四年(538)七月十五日,在同泰寺举办第一次盂兰盆会。到唐代,盂兰盆会便广泛地在民间流行,直至今日。随着盂兰盆会的盛行,目连救母的故事便广泛地在民间流传开来。,早在唐代的变文中,就广为唱诵和流传,因而在社会中,具有广泛而又深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其中之地狱所展现出来的种种骇人听闻的血腥的场面,更是使人毛骨悚然、胆战心惊,因而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将地狱之阎罗纳入其神灵谱系,也显现出了明清民间宗教力图整合和提升流布于基层民众中之通俗思想的良苦用心。

而将道教中的天尊、帝君诸路神仙以及金斗璇玑、玉鼎炼一等概念与修炼方式也兼容并蓄,同样也一并尊称为佛。除了本文所举之两部经卷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外,在《林子三教正宗统论》中有:“老子清尼氏赞:其一,金台玉局绕彤云,上有真人称老君。八十一化长生诀,五千余言不朽文。其二,弥罗万梵列诸天,太上酋居元始前,自本自根自造化,真常得性道自然。其三,有物混成天地先,起乎虚无体自然,不雕不琢守其朴,为无为兮玄更玄。其四,杳杳冥冥开众妙,恍恍惚惚保真窍,敛之潜藏一粒中,放之弥漫六合表。其五,数不得限命不拘,翱翔天外鹤为舆,身中自有一天地,造化天地体太虚。其六,道在混元无始先,总司玄妙统万灵,函关西出青牛驾,神沼舟成别有天。其七,浮空结炁凝真容,变现神通不可穷,曾托胎于玄妙女,复寄迹为河上公。”《林子三教正宗统论》,《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4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169页。这显然是将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及其《道德经》进行了神化。而在《护国佑民伏魔宝卷》中,则是重点地赞颂了“关老爷”的神通,其中有“关爷神通大,号为武安王,天下救黎民,北京保君王”《护国佑民伏魔宝卷》,《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5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8页。的说法,其中《关老爷转凡成圣品第四》以《山坡羊》的曲牌接着说: 山坡羊

关老爷转凡成圣,普天下人人共敬事,老爷神通有感,把当今叫得应,万岁爷御敕封,一年年累就功于皇家,安邦定国,降四方不敢动。一来也是万岁洪福,二来是关爷神通,大众耳听,六国不乱天下宁,大众耳听,国泰民安正好行。

关老爷神通广大,邪魔在那各不怕,因为他实心答,本有玉帝敕封下也,是他因果种就耿直,神不恋荣华长长时。慧眼遥观见天下乱如麻,听咱破苗卛,把倭贼杀,听咱挡邪魔不犯中华。

关老爷广大神通,指山山崩,指水水灭,呼风风来,唤雨雨至,上管天兵,中管神兵,下管阴兵,三界都招讨,协天都元帅相伴。菩萨金身,护佛金相,凡圣双修,从授师罗点化也。得皇天圣道,采天地骨髓,佛祖命脉,日精月华,风中有广,按定五气,炼得行神入妙与道合真。行者如风,坐者如钟,立者如松,睡者如弓,具四微意,天得亮,地得清,人得养,物得增。《护国佑民伏魔宝卷》,《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5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8页。同时,也有儒教中的孔子、孟子等人物及如穷理尽性、正大光明等。如在《钥匙经》中就这样说道:点绛唇

明天地人行魂和魄,生于玄妙,日月天是地玄黄,诸众生几个知因。古弥陀能玄妙,讲三教,万法俱通,能除他诸邪杂祖,是妖魔胆战心惊。凭着我降魔大杵,有护法韦陀跟随。讲天地玄中妙理,九经书乎之千文,上大人可知礼也。孔乙己,两小生,化三千,七十二,八九子,佳作而仁。孔夫子,投凡下世。曾子曰,万玄道,又日新,又月明道。唐明皇,昔是贤人,又有他古之大学,坐朝问道,夕死可也。中庸名贤集,但行好事,剖八卦易经,开通有诗经,并合理性,杂字内日月星辰,白文论语,孟子有宝鉴,明心细细行,天为人生于在世,住中国历代安民。《钥匙经》,《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4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868页。在这里,不但将儒家的几位创始人物孔子、曾子、孟子引入教门,列入其神灵谱系之中,而且连唐明皇也被尊奉为神。另外在《众喜粗言宝卷》中也有:初分天地,先立俗教,后到周时才有老君、夫子、释迦三教,所以俗家之道,是伏羲、神农、黄帝、唐虞,夏商始传周公文武、项橐,项橐传孔子,孔子传曾子,曾子传子思,而现中庸隐流于子上,子上传孟子,后绝其真,故将允执之法,率性之传、一贯之通,一理之合、一定之玄、一虑之得,都变万事入世之论,所以夫子心中不安,化性光度世,于大明万历季间,续传儒门性道,以得六祖单传。《众喜粗言宝卷》,见谭松林主编《中国秘密社会》(第三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85页。显然,这是在极力宣扬“儒门性道”的民间宗教教派,因而在其经卷中,将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之教与伏羲、神农、黄帝、唐虞及文武周公相续起来,从而认为其所传之教就是“天地初分”时的“俗教”。明清时期,像这样以突出儒教之思想,进而将孔孟神化为特色的教派还有很多,如“空圣临凡号儒童,千贤万圣紧随跟,子路颜回传书信,曾子孟子讲三乘,三千徒众传法客,七十二贤考修行,不住升堂常说法,行住坐卧转法轮”等《龙华宝经》,《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5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718页。 。

除了上述儒、释、道之神佛外,还有包括了天神地祇、民间杂祀、历史人物的四方上下、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六爻八卦、五岳四渎、龙王河神、城隍土地、天宫地狱等几乎囊括了世间一切的、以及所有能够想象到的方方面面,并给他们全部打上了佛或菩萨的尊号,而进行虔诚的顶礼膜拜。在这一层级中,尽管“佛”名众多,但从《佛说皇极金丹九莲正信皈真宝卷》和《龙华忏》所展现的神灵谱系来看,其且排列并非杂乱而颇显整齐有序,其实,这并不表明在这一层级的诸佛中,存在什么地位高低的等级秩序。相反,他们之所以被排列于这一层级中,表明每个佛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在无生老母——这一最高主神领导下的战将罢了,因而其所起的作用是共同的。其之所以有前后次序的差异,只不过是造经者们思维的“方便”而已。因此,如果说,弥陀佛(在此为弥陀佛,而在其他经卷中或为弥勒佛、或二者皆是)是作为无生老母任命的元帅的话,那么,诸佛们则无疑为元帅麾下的诸路将军。同时,亦有众多的菩萨亦被排列于其间,他们虽然与众佛名号不同,但却起着辅助和补充的作用。

§§§第三节 明清民间宗教神灵谱系的思想内涵及其特质

通过以上对明清民间宗教信仰世界中的神灵谱系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基本上是一个呈金字塔形的三级结构(见图1-1),即:无生老母→三佛(燃灯、释迦、弥勒(或弥陀)→众多佛、菩萨(包括三教九流、十方上下、事件人物等等)。其中,无生老母为最高主神,位于金字塔的顶部,其下是三位主佛,即过去佛燃灯、现在佛释迦及未来佛弥勒(或弥陀),他们位于金字塔神谱的中部,而处于金字塔底层的则是众多的神佛、菩萨等。显然,他们占了整个神灵系谱的绝大部分,构成了神谱金字塔的主体。在这一层级结构中,尽管也有等级次序的分别与不同,如无生老母就是最高级的主神,接着为三佛,最后是众多的神佛。但接下来的三佛与后面的大多数神佛,并不存在必然的隶属关系,有时甚至是处于同一层级,只是其在宝卷中出现的次序要在其他神佛之前而已,并且由于“三佛应劫”体系的关系,他们因而被强调到了较为重要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