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汉末之争霸天下
13274400000018

第18章 孙坚来助

长社城外,波才因杨良等人劫粮失败后,还全军覆没吐血晕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波才悠悠醒了过来,向帐内的亲卫询问自己晕倒后发生的事,那亲卫道:“大帅晕倒后,何曼渠帅便命小人将大帅扶上床上歇息,军士们在何曼渠帅的安抚下也都稳住了军心,现在大帅醒了那我等也放心了”。波才听了亲卫的话后没有做声,只是在那发愣。亲卫见波才发愣,以为波才在想破汉军的对策,便不打搅波才走了出去。

那亲卫出帐后来到何曼的营帐道:“何渠帅,我家大帅已经醒过来了,现在正在思考破敌之策,请何渠帅放心”。

何曼听亲卫说波才苏醒了,便对那亲卫道:“大帅既然已经醒转过来了,那我便去看忘一下大帅”。说着让亲卫在前面先去告诉波才。

不一会,何曼来道到波才的营帐之内,见波才果真醒了过来便对波才道:“大帅醒了就好,底下的兄弟们现在可以放心了”。

波才看了何曼一眼问道;“何渠帅,我军现在的粮草还能维持几天”?

何曼听到波才问粮草的事情说道:“唉,大帅有所不知,我军粮草只够维持三天了,三天后我们便无粮了,刚才听大帅的亲卫说大帅在想破敌之策,不知大帅可有良策破敌”?

波才道:“破敌之策倒是没有,既然我们粮草只有三天的量,那两日后与汉军决战,成败在此一战,这两日让弟兄们都吃饱,事已至此我们便豁出去一战。”

何曼闻言便下去安排了,波才独自一人呆在营帐里自言自语道:“虽然胜算渺茫,但是现3如今也无路可走了,希望能替天公将军争取一些时间吧!唉。

此时,汉军军营里,皇甫嵩在帅帐里聚将商议打败波才的方法,传令兵进入帅帐道黄巾派人来下战书,皇甫嵩命将人带进来。

不一会,一个身着布甲的黄巾使者被带了进来,皇甫嵩道:“波才叫你来下什么战书?”黄巾使者说:“我家大帅邀皇甫将军两日后与长社城动的开阔地带决战,不知皇甫将军敢接战书否”?说着将一封书信递向皇甫嵩。

皇甫嵩冷哼一声道;“哼,回去告诉波才,战书我皇甫嵩接了,两日后战场上见。”说罢让人将使者送出军营。

将使者送走后,皇甫嵩向众将道:“诸位觉得波才此时约我决战是何意”?

韩宁闻言起身道:“将军,那波才此时邀我军决战无非是他粮草已尽,与我军决战不过是想做最后的挣扎罢了,将军只需两日后击败波才,长社的黄巾便再无法做任何的抵抗”。

皇甫嵩道:“韩将军所言正合吾意,只是那波才既然邀我军决战,想必他已经有了对策,不知诸位将军可否有良策献上,助我击败波才?”

韩宁见皇甫嵩嘴上这么说,眼睛却一直盯着自己,好像知道自己一定有良策似得,韩宁被看得浑身发毛只得再次起身道;“末将到是有一策可以大败波才”。

皇甫嵩见韩宁起身献计追问道:“韩将军,计将安出?”

韩宁却没有先说出计谋,而是反问道:“不知我军共有多少人马”?

皇甫嵩道:“韩将军问这个干嘛?我军现有兵马五万三千人,连上韩将军带来的合计共有五万八千人马”。

韩宁用右手摸了摸下巴自言自语道:“黄巾军现在有近十万兵马,几乎是我们的一倍,这计谋不好施展啊,若是再有个一两万人就万无一失了”。

就在韩宁为难之际,传令兵进帐报道:“启禀皇甫将军,营外来了一只军马,为首之人自称是孙坚孙文台,领兵前来助阵”。

韩宁一听又来了援军,而且还是有江东猛虎之称的孙坚孙文台,不由的喜不自胜,历史记载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也,是东汉末年的军阀之一,也是后来江东小霸王孙策,三国之一吴国吴王孙权之父,因其每逢冲锋陷阵时身先士卒,武艺高强,世人称其为江东猛虎。让韩宁高兴的不是孙坚这个人,而是孙坚带来的人马,于是韩宁问那传令兵道:“孙坚带来了多少兵马?”

那传令兵看了一眼皇甫嵩,见他点头示意自己回答,于是开口道:“启禀将军,具体多少人马小人不清楚,不过据小人观察孙将军带来的人马不低于五千人”。

韩宁闻言道:“不低于五千人,虽然还是不够,不过只要将十面埋伏改为四面埋伏也能击败波才了”。

皇甫嵩见韩宁在那自言自语,于是对传令兵道:“将孙将军请进来吧”。传令兵闻言退出了军帐,不一会便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韩宁也被这阵脚步声打断了思路,于是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进帐的入口,只见从外面走进来几个人,为首一人生得虎背狼腰,一看便是勇武之人,若不是眼中偶尔闪过一丝智慧的光线,皇甫嵩等人怕会以为这人是个有勇无谋之士,此人身后还跟着四员大将,一人手提一杆铁脊长矛,一人手握双刀,一人倒提一把长刀,最后一人手提双鞭,韩宁一看这四人便猜出是孙坚麾下的四大将,使铁脊长矛的是程普,拿双鞭的是黄盖,拿长刀的是韩德,最后使双刀的是祖茂。

看着孙坚身后的四人韩宁也是十分羡慕,要知道除了祖茂在诸侯讨伐董卓时身亡外,其余三人都是吴国建立的赫赫功臣,特别是程普和黄盖,前者担任过东吴的副都督,要知道东吴的都督可是周瑜,程普能任副都督除了资格老之外,军事能力也颇为不凡。

至于黄盖,黄盖在赤壁之战时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周瑜苦肉计的主角就是他,在后世还留下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歇后语。

不过韩宁看了看自己身后的众将,在历史上关羽,颜良,文丑,李典,乃至潘凤都是有名的人物,当然有的是褒,有的是贬,将这些念头从脑海中赶出去后,韩宁终于将他的计策告诉了皇甫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