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
13359600000021

第21章 忠告六正确评估一只股票的内在价值(1)

1.一定要选择拥有最优秀的管理团队的上市公司

成功地投资于公开募股的公司的艺术,与成功收购子公司的艺术没有什么差别。在那种情况下,你仅仅需要以合情合理的价格,收购有出色经济状况和能干、诚实的管理人员的公司。

——巴菲特

巴菲特在和子女们谈起投资方面的事情时,经常会提醒子女在选股时一定要选择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的上市公司。由此不难看出,巴菲特对一个企业的管理层素质的重视程度。

其实,巴菲特之所以在选择股票投资时如此看重企业的管理层素质,不仅是由于优秀的管理者能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利益回报,还因为品质和能力低劣的管理者会给企业和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更可怕的是,虽然大多数企业对普通员工的考核标准非常清晰明确,但是对管理人员的业绩几乎不存在衡量的标准,即使存在也大多模糊不清,执行力度很差。而且一般来讲,企业的管理层变动频繁也是不利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的。这就让那些不称职的管理者往往比普通员工更容易保住工作。而这也就意味着糟糕的经理人实际上很难被撤换掉,而企业及其投资者则不得不因此而长期遭受损失。

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他与很多知名企业的优秀管理人员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甚至培养出了深厚的友谊。因为在巴菲特看来,与自己敬佩、信任的经理人合作,是成功投资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当然,巴菲特绝不会天真地认为只要与优秀的经理人合作就能确保投资的成功。但是他却坚信,只有对那些有着优秀管理层的优秀企业进行投资,获得良好投资回报的几率才能得到大幅度地提升。他常常对自己的员工说:“在投资时,我们所寻找的不仅是那些一流的公司,同时还必须是其中那些拥有一流管理水平的公司。尽管二流的纺织厂或百货公司并不会仅仅因为它出色的管理水平而突然跻身于一流企业的行列,但是坚持尽可能地与品质优秀、能力卓越的经理人合作的原则,最终必定能取得辉煌的成就。”相反,对于那些不具备优秀品质的经理人,不管对方的企业发展前景有多大的吸引力,巴菲特也绝对不会与他们合作。

选择拥有优秀管理层的企业进行投资,是巴菲特的重要原则之一。这一原则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投资收益。纵观巴菲特投资的那些优秀企业,无一不是拥有着非常优秀的管理层。出类拔萃的管理能力、优秀的品德、一切以股东的利益为出发点是这些优秀经理人的共同特点。在巴菲特看来,他投资优秀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很大程度上是这些优秀的经理人为他带来的。

在数十年的投资实践中,巴菲特深刻地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家企业能否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甚至加强自己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管理层的管理人员是否具有优秀的品质和出众的能力。而且,相对于其他有价证券而言,企业管理层的素质对股票的影响更为巨大。以债券为例,由于债券的利息率的期限是固定的,因此其利率与发行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没有太大的联系。而股票是一种所有者权益凭证,票息完全取决于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而上市公司的利润高低又与其管理层的品质与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实,这就是巴菲特在选择股票投资时对企业管理层的重要作用持肯定态度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巴菲特的这一观点从管理学研究上已经得到了证实。著名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在长达十四年的研究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企业管理层的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对企业的内在价值和持续竞争优势造成影响。他说:“一个企业领导人最重大的决策不是‘做什么’、‘如何做’,而是‘谁去做’。企业能否在长期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并不在于策略本身,而在于制定策略的‘人’。”

巴菲特的忠告

投资选择的最主要工作就是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及将来的运营业绩作出预测和估计。尽管未来是不确定的,但是企业的实际价值和持续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而企业的管理层素质又会对其价值和竞争优势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选择股票进行投资时,与那些人品高尚、能力出众的优秀管理者进行长期合作,是成功投资的重要原则之一。

2.高成长性是上市公司的超级内在价值

买普通股的时候,我们像在购买一家私营公司那样着手整个交易。我们着眼于这家公司的经营前景,负责运作公司的人员,以及我们必须支付的价格。

——巴菲特

1963年,巴菲特突然将目光投向了一家与他以往的投资对象截然不同的公司——美国捷运公司。这家公司不仅没有工厂,甚至连像样的固定资产都没有,那到底是什么价值引起了巴菲特的浓厚兴趣呢?当谈及此事时,巴菲特的大儿子霍华德就充满疑问地向父亲求证。巴菲特非常平静地对他说道:“孩子,我看中的正是它的高成长性,这一超级内在价值。”

自“阿波罗”号登月以来,美国人的思想中就涌动着一股引领世界潮流、迈向未来的热潮。而捷运公司率先推出的金融卡无疑是这种思潮的最佳代表。人们广泛使用捷运卡在便利店或者饭店付账。而且,当时在中产阶级中一度掀起乘飞机商务旅行的热潮,而捷运公司的旅行支票也代替了现金。到1963年,捷运卡在其问世以来的短短5年之内,在美国境内的用户就已经超过1000万人。

正当世人开始普遍看好捷运公司的发展前景时,命运却与它开了个巨大的玩笑——公司位于新泽西州巴约纳的一家仓库接受了一批由联合原油精炼公司提供的罐装油,并且开出了收据,而不久后,联合原油精炼公司倒闭,其债权人纷纷登门索要捷运公司仓库中存储的这批罐装油。然而,大部分油罐中装的竟然都是海水。直到这时,捷运公司才发现自己受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捷运公司造成的损失高达1.5亿美元,使它濒临破产。

1963年11月22日,捷运公司的股票价格从每股60美元跌至每股56.5美元,重新开盘后又继续跌至每股49.5美元。于是,“捷运公司可能因无力偿债而倒闭”的谣言就在华尔街盛传开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直暗中关注捷运公司的巴菲特开始行动起来。他在家乡奥玛哈所有的便利店和餐厅转了一圈,一边与店主或收银员攀谈,一边观察顾客付款的情况,他发现几乎全部的顾客都仍然在使用捷运卡付账。随即,他又调查了奥玛哈的银行和旅行社,了解到人们几乎全都还在使用捷运公司的旅行支票进行商务旅行和旅游的支付。这些调查让巴菲特了解到了华尔街的金融投资者并不了解的情况——美国捷运公司的市场并没有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巨额负债的灾难中受到影响,依然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到1964年,美国捷运公司的股票价格跌至每股35美元,华尔街的证券商们依然在争先恐后地抛售。而等待已久的巴菲特此时则决定出手了——他拿出了自己资产的1/4用于购买捷运公司的股票。事实上,一旦这笔投资失败,巴菲特就很有可能背负潜在的巨额债务,其多年积累的财富与名誉也会在顷刻之间付之东流。然而,巴菲特对捷运公司的成长潜力很有信心,他坚信捷运公司在其稳固的市场基础上具有广阔的未来发展前景。而事实也正如他所料——在巴菲特的巨额投资的帮助下,捷运公司很快摆脱了困境,业务发展蒸蒸日上,到现在,捷运卡不仅成为了美国最普及的支付工具,而且捷运公司的业务市场还广泛地拓展到了世界各地。

无疑,巴菲特从对捷运公司的投资中收获到了巨大的利益回报——他于1964年以每股35美元购入的捷运公司股票到1967年时已经涨到每股180美元。然而,巴菲特并没有抛出捷运公司的股票,而是坚持长期持有其10%的股票份额。因为他依然坚信:捷运公司的超级内在价值还会使得这一企业具有很强的成长性,而持有其股票就意味着自己将来会获得巨大的收益。

独到的投资眼光和辉煌的投资成就,让巴菲特在投资界赢得了“股神”的称号。自他掌管伯克希尔·哈撒韦以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价值增长了3600多倍,在全球资金最雄厚的100名企业中名列第13位。然而,巴菲特在几十年的投资实践中,并没有任何复杂的投资策略和华丽的投资技巧,他所有的收益基本上都来自于他长期投资的为数不多的几家优质企业。事实上,巴菲特所投资的企业通常都具有上升趋势极强的年增长率,而这无疑是因为他善于挖掘企业的超级内在价值——高成长性。

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在投资时倾向于长期持股。不过,巴菲特之所以会这样做,一方面是由于他在选股时就十分看好投资对象的高成长性,坚信其选择投资的企业能够给自己带来长期稳定的丰厚收益;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所投资的企业也确实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年复一年为他带来越来越多的利润回报。面对如此优秀的投资对象,谁又能将它们拒之门外呢?

在投资时,巴菲特对华尔街的传言从不在意,总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对股票发行企业的业务发展空间进行分析研究,力求发掘出尚未被他人发现或重视的超级内在价值——企业的成长性。他总是这样告诉自己的员工:“我们的兴趣不是股票本身,而应当是发行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潜在价值。投资分析时,一定要展望企业的远景。”

具体来说,巴菲特所认为的优秀成长型企业须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企业要具有“特许权”,即其生产的产品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商品形式的价值。

第二,企业经营者应讲诚信,将股东的利益放在首位。巴菲特一直敬重那些全面真实披露公司财务状况的管理者,特别敬重那些不利用公认会计准则来隐瞒、包装企业业绩的管理者。比如,巴菲特对GEICO投入大量资金,主要是因为他相当地信赖这个公司的经营者。

第三,企业的资本支出少,拥有充足的现金流量。对于那些资产收益率固定的公司,巴菲特是非常排斥的,他认为它会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侵蚀。

第四,企业要有稳健的财务、较高的经营效率和良好的收益。通常,巴菲特投资的企业均有较高的毛利率。

第五,企业要有稳定的经营历史。对于正在解决某些难题或者由于以前计划不成功而改变经营方向的公司,巴菲特是不会投资的。

巴菲特从不投资那些短期内可能成长惊人,长期内却风险巨大的企业,因此他从不投资高科技企业。

巴菲特的忠告

研究我们过去对于公司和普通股的投资时,你会看到我们偏爱那些不太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公司和产业。原因很简单:在进行两者中的任何一种投资时,我们寻找那些我们相信在以后10年或20年的时间里拥有巨大竞争力的企业。至于那些迅速转变产业环境的企业,它可能会提供巨大的成功机会,但是它排除了我们寻找的可能性。

3.企业的内在价值决定着股票的价格

计算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没有什么公式可以利用,你必须了解这个企业。如果你在一生中能够发现3个优秀企业,你将非常富有;如果公司的业绩和管理人员都不错,那么报价就不那么重要,而假如你有大量的内部消息和100万美元,一年之内你就会一文不名。

——巴菲特

埃利奥特·吉尔德最先提出了价值投资这一理论,而《投资价值理论》是由约翰·B·威廉斯所著,在这一著作中他给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计算内在价值的公式——股票的内在价值等于日后所获得的全部股息的现值,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提到了“贴现”。

在1934年的时候,由戴维·多德和巴菲特的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两人所合著的《证券分析》这一著作中,把“贴现”这一理论正式推向了广大的投资者。在当时,很多的股票投资人都利用这一理论而赚取了巨额的财富。除了被华尔街广大投资者称为“股神”的巴菲特在这一理论中受益最大之外,还有约翰·乃夫、皮特·普瑞斯、马里奥·加百利等等。可以说,当时所有在美国华尔街谋职的证券分析家都成了这一理论的实践者或是忠实的信奉者,而价值投资这一行业或许就是因此而诞生的。

巴菲特运用价值投资这一方法时,往往看重的是投资对象本身。如果某公司的内在价值很高,那么就说明其公司的股息及其增长率很大。换言之,即某公司的股票如果长期处于低于其内在价值的时候,投资者应该马上买入此股票;如果说这一公司的股票价格远远高于其内在价值的话,那么持有此股票的投资者就应该立马卖出此股票。所以,在进行股票投资的时候,投资者没有必要太在意整个股市的波动或者是个股的价格涨跌,只需要多花些时间和精力收集其上市公司的基本信息、发展前景与财务状况等方面的资料即可。因为,一家公司到底能赚取到多少利润是影响投资者收益的关键。此外,还有三个方面是需要投资者特别注意的,那就是增长率、派息额、持续时间。

在进行股票投资之前,投资者应该细致地评估所要投资的股票的投资价值。当某一股票处在最佳投资价值时段时,投资者就要毫不犹豫地介入。如果在这期间你稍稍有些犹豫不决,可能这样的投资时机就会与你擦肩而过,即便后来你对该股票投资了,也很有可能会使你的投资收益大打折扣。其实,股票的投资价值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比如公司的业绩、经营、行业行势的发展趋势、宏观经济等等。也就是说,投资价值往往是随着这些因素的转变而不断发生变化的。所以,投资者要通过准确地评估股票的投资价值来进行股票投资。投资大师巴菲特就是以这些可能影响股票投资价值的因素,作为分析、评估股票内在价值的重要依据的。

公司的基本面情况是巴菲特在投资股票时非常注重的一个方面,同时,还有一点是他一直以来都很坚持的,那就是数字分析代替不了公司研究。像一些让人难以看懂其财务报表的公司,向来是巴菲特敬而远之的对象。在他看来,这样的公司是不具备投资价值的。很显然,连财务报表都整得让人看不懂,那么,投资者还怎么能将这一财务报表作为依据对其进行投资呢?

“我利用最简单的经济理论,实现了最伟大的经济投资。在我的办公室里没有电脑、计算器,甚至就连通常的股价即时信息都没有,对于重计算轻基本面的定量分析方法我是不屑一顾的。”这是巴菲特对小儿子皮特所说过的一段话。从这一段话中,投资者就可以看出巴菲特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对股票内在价值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