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
13359600000034

第34章 忠告十认识自己的愚蠢才能利用市场的愚蠢(2)

巴菲特在美国航空公司这个项目上的投资,是对自己打击最深的一次。很多公开场合,他都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省的教训。

在1989年,伯克希尔又购入价值3.58亿美元的美国航空公司优先股。对伯克希尔而言,投资资本密集和劳力密集的航空工业,是相当不寻常的举动。巴菲特说:我们之所以乐意投资美国航空公司的优先股,是因为我们对Ed Colodny的管理深具信心。还有就是我看好航空公司的前景与优势。

巴菲特认为他投资的是美国航空公司的高级证券,而非一家普通的营运良好的公司。其实,巴菲特的想法是要让那些富有名声的东西来为股东们获利。

但是这一次巴菲特的策略与原先的预期背道而驰,基于种种因素,美国航空公司在动荡不安的航空界急遽萎缩,伯克希尔的这项投资在错误的跑道上无法转回。美国航空公司不断暴露出种种问题,1988年到1994年,大约亏损了三十亿美元。巴菲特为此对自己的愚蠢行为进行了检讨。在给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学生演讲时,他甚至规劝大家绝对不要投资航空业,并分析说这个行业成本过高且生产过剩,应该是全世界最差的投资标的之一。

1996年,伯克希尔宣布将退出美国航空公司,并希望该公司能够回购自家的股票,而由于事情反反复复,所以没有成功。最终,伯克希尔还是没有放弃持股。

美国航空公司在美国东部成立之初被称为Allegheny航空公司,谐音Agony 航空公司。巴菲特投资美国航空公司时,该公司股价每股约五十美元。巴菲特的投资约占该公司股份的12%,每年伯克希尔可以取得9.25%的优惠股息。

在巴菲特看来,优先股是一种安全的赌博方式。1991年以后,美国航空公司可以用比当初购买价格一千美元高出一百美元的价格,赎回优先股,伯克希尔在1999年前就将股票加以转换,并将剩余的优先股以每股一千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在1998年赎回这批股票。按照常理,如果巴菲特输了,可以获得9%的优惠股息;如果他赢了,就可以拥有美国航空公司很大的股份。巴菲特在伯克希尔1991年的年会上坦率地说:“这次我所犯的错误是,没有料到航空业价格竞争如此激烈,同时,对意外情况缺乏充分的论证。当然,由于中东情势紧张,成本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当然,巴菲特这次没有考虑周到是航空业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在这之前的1989年,航空公司飞机出事,导致了两名乘客死亡。之后的1991年和1992年,航空公司又灾难不断,相继发生撞机事件和坠毁事件,每年造成数十名乘客丧生。

美国航空公司与皮尔德蒙合并之后,情况仍未得到好转,偶尔的盈利也只是昙花一现。当然其他的航空公司也都是焦头烂额,美国航空公司的董事长柯洛德尼在1989年的年报上写道:“……美国航空公司每况愈下,公司已经裁员七千名,相当于14%的员工。同时,飞机的订单也予以延后,服务内容要做到更改,班机数目也要裁减,公司甚至需要靠卖飞机来发薪水。”

1991年,巴菲特将投资美国航空公司称为不可抗力的错误,并且声明说:“我们在和一个信用不良的公司打交道。”

这次的投资教训一直影响着巴菲特,以致每每有人提到带轮子的投资时都让他难以表述。他曾经多次希望出售美国航空公司的股票,但是都没有实现。而这一直被巴菲特的朋友们认为是一次最不聪明的投资。

但是,为什么在错误之后,巴菲特还是没有出售股份?他还希望得到什么回报吗?不错,巴菲特认为,这么多年都等过了,那么,说不定在我出售了股份后,恰好股票会升值呢?

果然不假,在1998年,美国航空逐渐偿清负债,累积现金之后,就开始大规模回购普通股,以致巴菲特终于变成了赢家。美国航空公司情况好转,表示要赎回伯克希尔价值3.58亿美元的优先股,将之转换为924万股普通股,价值约为6.6亿美元。

但是,巴菲特始终承认投资美国航空公司是重大的投资失误。巴菲特先是在自己身上认识到对投资市场欠乏周密考虑所带来的影响,在检讨自身的同时,也利用市场的不足之处,化险为夷。实际上,他在反省自己的同时,也是在接近成功。他把一种教训转换成一种经验,使自己在投资市场中更加成熟、自信。

3.有时成功的投资需要按兵不动

在我从事投资工作的35年里,没有发现人们向价值投资靠拢的迹象。似乎人性中有一些消极因素,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巴菲特

当人们把巴菲特尊崇为“股神”、“圣贤”、“投资奇才”,媒体的赞誉铺满报端的时候,巴菲特却诙谐地戏称:“如果我出生在几千年前,我很有可能沦为凶猛动物口中的美餐。因为一个风光的人也是面临最大风险的人。”

然而巴菲特没有被光环击倒,他断然拒绝了几届总统请他出任政府财长的邀请,一直以来,巴菲特远离华尔街繁华的市场,住在民风淳朴的奥马哈市。他怀揣着自己永恒的恋旧情节,把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阅读、思考和“分配资金”上。巴菲特的这种心态的确是一个投资天才的特性,而他的冷静、平和、稳定,更适合浮躁的投资市场。

皮特在午餐的间隙询问巴菲特,是不是他的性格帮助他在投资上取得的成功。

巴菲特却反问道:“可是,这个世界上像我这样性格的人很多啊。难道他们的性格就没有帮助他们成功?”

他接着强调说:“投资市场犹如战场,好的性格只是成功者其中的一个因素。我觉得投资更多的是需要战术。比如说,成功的投资常常需要按兵不动。”

尽管巴菲特多次戏谑地说,投资可口可乐只是自己对这种饮料的无限钟爱,但是,所有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更钟爱的是可口可乐给他带来的巨大利润。

不过,他投资可口可乐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遇到了很多的风险。而在整个市场难以把握的情况下,正是由于他一直按兵不动,所以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可口可乐在与百事可乐的竞争中,双方都拼下血本,进行大力宣传和营销,引发了股票下跌事件。可口可乐是否能够占据上风,还是未知数。很多投资人在这个时候,纷纷抛出手中持有的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在股价降到最低点的时候,伯克希尔公司很多管理人员认为等待是没有希望的,于是建议抛售可口可乐的股票。巴菲特听说后,一笑了之,不予理睬。

1993年4月2日,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为了更好地同那些普通品牌香烟展开竞争,宣布将其万宝路牌香烟降价20%,在这个“万宝路星期五”公告发布之后,随即引起市场的反弹,包括可口可乐在内的一些著名股票的价格纷纷走低。但巴菲特的做法却与众不同,他悄悄以每份1.50美元的价钱签订了购买300万股可口可乐股票的看跌期权合约。然后,按兵不动地等待消息。根据这个合约,他需要等待八个多月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巴菲特同意以每股大约35美元的价格买入300万股的可口可乐股票。如果股票价格跌至每股35美元以下,不管到时市场价格有多么地低,他都不能以高于公开市场的价格买进可口可乐股票。由于这笔类似赌博的资金庞大,伯克希尔公司的不少高层管理人为此捏了一把冷汗。大家常常想与他探讨一下这件事情未来的应付办法。可是,巴菲特像浑然不觉一样,闭口不再谈可口可乐股票的事情了。以后的日子,一直是按兵不动,淡定超然。直到这些期权如期履行,巴菲特由此赚得了750万美元。

1998年夏天,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暴跌。像过去一样,巴菲特坚持握住这只股票而不卖掉,并把公司庆典用的饮料指定为可口可乐。他告诉《纽约时报》(1998年11月1日):“某个国家在某一时期总会出现一些暂时性的小问题,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你畅想10年或15年之后的事情——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只喝可口可乐。”

巴菲特在可口可乐股票的沉浮上,一直坚持按兵不动的方略。不被市场的沉浮而左右,不被纷乱的变动所扰乱,从而获得了投资的成功。然而,当美国很多投资者突然发现可乐很受欢迎,再去跟风投资可口可乐的时候,已经不足以获取高利了。

按兵不动,以静制动,这种方法在战场、商场上经常被使用。这需要决策人有良好的心态——清醒、坚定、自信,不被外界的观点所左右。由于巴菲特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投资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巴菲特的忠告

按兵不动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都是缘于指挥者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4.正确把握投资的时机和环境

商学院重视复杂的过程而忽视简单的过程,但是简单的过程却更有效。

——巴菲特

把握宏观经济环境对巴菲特来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执著,而是审慎投资的哲理。从实际情况来看,巴菲特确实能正确把握市场走向的成功者。他善于在股市中寻找突发机遇,在股市动荡的时候把握有利的投资时机,利用股票的时间差获得最大的利润。

皮特在就餐时告诉巴菲特,很多人对他当初的投资都不理解,只是在最后获利时才发现他的过人之处,而且皮特还表示他不理解巴菲特为什么能投资成功。巴菲特对他说:“孩子,其实那很简单,正确把握投资的时机和环境就可以。”

巴菲特强调,市场的主流偏向越厉害,市场的动荡也会越厉害,而其影响也会越大,时间也会越长,如果投资者能够很好地把握市场盛衰转变的时机,按照计划去认真地选择投资,那么,动荡的市场也会带给你很好的机遇。

巴菲特在回答投资者的询问时诚恳地告诉他们:“对于我们投资人来讲,任何股票都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是否赚钱完全在于我们购买的时机,甚至可以说,那些下跌中的股票并不都是不能够投资的股票,有很多股票的下跌其实都是由一些外部原因造成的。如果你在适合的时机和环境下进行了投资,那么你就会获得可观的收益。”

巴菲特于1983年和1984年间,不动声色地购入价值1.39亿美元的华盛顿公共电力供应系统所发行的债券(Wpp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