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特种部队之美国篇
1336700000016

第16章 激怒行动

第160航空作战团的首次秘密行动,为1983年10月24日美军入侵格瑞那达的“激怒行动”。此次战役中,第160航空作战团几乎出动所有的直升机,除以AH-6 攻击直升机负责海豹部队第4队登陆前的滩头战斗侦察外,更以AH-6伴随UH-60(当时仍未启用MH-60特战衍生型)运输特战部队(三角洲第1队及海豹第6队)对内陆目标展开空中突袭。 虽然亦为突袭行动,但“激怒行动”的规模绝非应采秘密型态特战部队应有的作战态势,因而造成出乎意料的战火洗炼。6时15分黎明初晓,l队由AH-6伴随掩护的UH-60直升机,以低空高速的飞行编队扑向内陆目标,不料正巧经过早已严阵以待的地面防空火网,主要是俄制ZSU-23型23mm自走防空机炮;编队虽然立即散开,但成群连串的弹雨却无情的射向机群,当下就摧毁1架UH-60直升机,另外 7架虽避过劫难,但也严重受创。

格林纳达的“激怒行动”,原打算以精锐特战部队的闪电突袭战法完成战术目标,以宣扬当时里根政府执行区域安全任务的决心,但显然美国三军各特战部队都还不适于秘密行动以外的正式军事行动。第160航空作战团的机群损失严重,三角洲及海豹特战部队也未能顺利执行任务;更甚者,负责主力攻击的游骑兵部队,更遭受比原先预期更大的损伤。战争毕竟是现实残酷的,美军各特战部队的战术运用,显然仍不适用于如“激怒行动”般的正式军事行动,因而在开战后不到24小时内,联合特战司令部就决定全面撤出所有特战部队。

游轮人质营救行动

第160航空作战团(及其他美军特战部队)为世人所熟知的一次公开行动,为1985年10月间发生的游轮人质营救行动。1985年10 月5日,巴勒斯坦恐怖份子劫持了意大利籍游轮Archille Lauro号;当获知船上大部分人质为美国公民后,美国立即出动特战部队准备展开人质营救行动。第160航空作战团的MH-6J及MH- 60直升机群,立即运往西西里西格里拉海军航空基地部署,海豹特战部队也待命准备展开对游轮的水下突袭,三角洲特战部队则准备在游轮靠岸或人质被移往陆地的情况下,展开突袭营救行动。

由于人质中尚有多国公民,美方无法独断专行,另因意大利政府的坚持,美军特战部队的突袭行动一直被压在谈判优先之后;冗长延宕的谈判交涉过程中,游轮终于驶向埃及,并由埃及政府同意提供飞机,供恐怖份子逃往突尼斯。由于劫船过程中,恐怖份子曾冷血的枪杀1名美国公民,并将尸体抛入海中,美国就决定一待人质脱离恐怖份子掌握后,即截下恐怖份子接受司法审判。当恐怖份子飞离埃及领空后,美军出动F-14战机于地中海上空,成功拦截埃及航空的波音737喷射客机,并迫使其降落西格里拉基地,接受三角洲及海豹特战队员的“迎接”。

中东波斯湾地区的行动

根据未证实的报导,第160航空作战团于1980年代中叶开始,就涉入两伊之间的战争,虽然大部分任务一般是侦察在黎巴嫩地区遭伊朗挟持之美国人质的行踪,但由于长期和伊朗恐怖主义对抗,因而逐渐演变成反伊朗政府的秘密颠覆行动。根据以色列及阿拉伯国家情报组织的监听,美国在西奈沙漠中的活动相当频繁,而直升机的部署与运用,亦显示第160航空作战团及特战部队的存在。

而各国对美军特战部队秘密涉入中东情势的怀疑,于1985年一次意外事件中获得证实。1985 年12月 12日,1架由西奈沙漠飞返美国的包租喷射客机,于纽芬兰(Newfoundland,加拿大东部一大岛)甘达尔(Gander)机场降落加油,再起飞后不久即坠毁,机上248名乘客(清一色为美军第101 空降师及第 160特遣队现役军人1 全数罹难。事后调查报告虽宣称为机翼结冰导致意外失事,但多疑好事者却一再要求美、加两国,再度针对其他原因:如恐怖分子的炸弹攻击进行深入调查。无论失事原因为何,该次空难事件至少向世人揭露了美军特战部队部署在中东地区的事实。

两伊战争末期进入波斯湾油轮大战时,美国的态度显然较偏向伊拉克。两伊相互争战数年后,为破坏对方经济命脉,转而开始攻击彼此的原油产输设施,及攻击对方海上航行的油轮;伊拉克出动幻象战机发射飞鱼飞弹攻击伊朗油轮与设施,相对的,伊朗则以海上快艇攻击伊拉克的原油产制设施。由于海上战火可能波及欧美国家的重要石油来源,美国藉此名义开始对伊朗实施海上攻击行动。

由于伊朗利用遍布近海的钻油平台,作为海上联络与攻击的基地,攻击伊朗海上钻油平台便成为第160航空作战团的主要任务。为顺利执行攻击任务,第160航空作战团的AH-6J特别进行“打带跑”及海上迫降(伊朗在钻油平台上皆布置兵力)的求生训练;MH-60也演练搭载海豹特战部队或其他特战人员,准备对伊朗钻油平台进行突袭。事实证明,事前的周详演练,对任务遂行有绝对的助益,第160航空作战团对伊朗钻油平台的攻击行动相当成功,数十座伊朗钻油平台被美军特战部队悉数摧毁,第160航空作战团的AH-6J还直接以机上火力摧毁数座钻油平台。

入侵巴拿马

当仍为特遣队编制时,第160特遣队最大的部署行动,为1989年12月美军入侵巴拿马的“正义入侵行动”。该行动美军出动超过4000名以上的特战部队,当然第160特遣队也不可避免的参与。

巴拿马入侵行动中,第160特遣队的AH/MH-6J充份发挥机动渗透与攻击的能力;渗透任务中,AH/ MH-6J搭载特战小组,执行营救美国人质与搜捕巴拿马强人诺瑞加的行动;虽然实力悬殊,但支持诺瑞加的军方部队却也是不容忽视的对手。整个战事中,2架AH-6及1架MH-6直升机被敌火摧毁,地面特战部队也遭受相当损失。

海湾战争的部署

近代最大一次战争——海湾战争,为美军自越战后最大规模的部署。而当时已随美国特战司令部成立,而扩编成团级编制的第160特战航空团,也全力支援美军的整体部署行动。

自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开始,美军随即展开“沙漠之盾”行动的积极防御及增补集结。当时部署在波斯湾地区的现有地面兵力,仅为第5航空特战群的绿扁帽部队及第160特战航空团第3营;为避免伊拉克部队持续进犯沙乌地阿拉伯,第160特战航空团第3营的直升机群,载运着绿扁帽部队忙碌且紧张的在沙、科边境布雷,并沿着沙国防御线甚至深入伊拉克境内侦察伊军的行动与部署。

伊军自侵占科威特后,并未占着战略先机而进一步阻绝美军(及联合国部队)的增援行动,使联军得以利用数个月的时间从容增补与部署。到1991年1月16日联军开始发动“沙漠风暴”行动的空袭时,第160特战航空团已从事侦搜、运补等防御性任务多时,且早已磨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准备参加正式战斗。

根据未经证实的消息,联军总指挥官史瓦兹科夫中将,或许是想要恢复美国传统兵力自越战后低迷的士气,或是有鉴于近代美军特战部队运用泰半不顺的状况,并未考量运用早已积蓄多时的特战部队战力;幸赖USSOCOM指挥官史丁纳准将的力荐,才于沙漠风暴行动中为特战部队争取到表现机会,由第160特战航空团配合第75游骑兵团,深入伊拉克西部地域执行搜索与摧毁任务。

为配合沙漠风暴整体作战行动,第160特战航空团于沙漠中精研隐密渗透战术。而这次作战除夜间渗透外,白昼的正式战斗也势将难以避免。因此如何在沙尘环境中实施高速低空飞行,以规避伊军地面防空火网的截击,就成为沙漠风暴行动前反覆训练的重点。

一般直升机低飞的高度约为91.5m(300ft)左右,但在伊军配置有先进俄制防空武器的威胁下,第160特战航空团的飞行员们不断把飞行高度降低,日复一日的勤练,从白昼到夜暗;当沙漠风暴行动正式展开前,第160特战航空团各种机型的驾驶员,都已能如施行外科手术般精确的实施离地7.6m(25ft)超低空高速飞行。

众所皆知,海湾战争实际上可说是美军试验各型新式精准打击武器的试验场。空袭作战开始前,美军还相当顾忌伊军的防空武力,先制攻击行动都是以伊军的雷达指挥控制系统为主要攻击目标。空军的行动成果虽然辉煌,但许多伊军机动防空系统,则有赖第160特战航空团的战斗搜索与摧毁能力。

为搜索与摧毁布置于战区前缘后方广大地域的伊军机动防空系统,第160特战航空团机群沿着已遭联军摧毁的伊军前线防空缺口进入,机动搜寻伊军独立目标并加以摧毁。AH-6J虽小,但精准强悍的攻击火力,再一次受到实战验证;而MH-60的长程飞行能力,搭载着地面特战人员,伴随着AH/ MH-6J的进袭,也证实为相当成功的战术。在此战术下,MH-60所搭载的特战人员,除验证战果外,还担负保护第160航空团飞机的任务。

除了空中机动打击任务外,第160特战航空团还负责地面敌情侦搜与友军部队机动输运任务。沙漠风暴空袭行动执行后不久,伊军重装部队开始沿着连接伊科边境的8号公路撤退;第160特战航空团的MH-60载着能操阿拉伯语的第5空降特战群,于前进观测位置即时侦察伊军动向。此侦察行动奠定随后地面战斗的顺利执行。地面战斗开始时,各主要伊军部队无论撤退或掩护部队,都受到联军陆、空无情的追击而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