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13373100000103

第103章 四字鉴略(4)

优柔寡断忠良废斥

【解析】

汉元帝即位后,任用一批儒士担当要职。然而他也同宣帝一样宠信宦官,依赖外戚。宦官私恭、石显当了中书令,专权跋扈,魏郡太守京房,由于弹劾石显的违法行为,反遭石显反咬一口,下狱诛灭。甚至于元帝的老师萧望之,也被私恭、石显陷害,在狱中自尽。外戚史高担任大司马领尚书事,与宦官互相串通,专擅朝政。百姓则由于赋税加重,流离失所,西汉政权自此开始衰落。弘恭病死后,石显独掌大权。直到成帝时,外戚王凤势力兴起,石显才逐步失势,被黜官放归故里,途中忧惧而病死。

成帝耽色王侯专恣

匡衡刘向谏若罔知

【解析】

汉成帝是个沉迷于酒色的皇帝,所有国家大事,都交给妻舅王凤掌管。王凤担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王家兄弟五人都被封为侯爵,外戚专权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与此同时王官贵族争相奢侈享乐,兼并土地,农民大量流离失所,国家陷入重重危机。丞相匡衡和皇族刘向上奏劝谏,元帝竟毫不知觉醒。

追至哀平王莽伪恭

篡十七载光武兴戎

【解析】

元帝皇后娘家权势最大的时候是在汉元帝和成帝时期,一家人中有九人封侯,五人担当大司马。王家子弟争相奢侈,只有王皇后的侄子王莽和他们不一样。王莽生活节俭、虚心守礼,深受好评。成帝时被封为新都侯,担任大司马。哀帝即位,王莽被黜职,赶回封地。因为王莽向来有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不少人为他说好话,于是过了两年,他又被召回朝内任职。哀帝去世后,王莽扶持九岁的汉平帝即位,亲自辅政。后又毒死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帝,王莽自称“假皇帝”,临朝听政。公元9年废去孺子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从刘邦称帝起,到王莽代汉止,前后共两百一十年,传承十二帝。因为其都长安,在东汉都洛阳的西边,所以被后人称为“西汉”,又称“前汉”。南阳人刘秀在反王莽起义中逐步扩张自己的势力,于公元25年在河北继汉称帝,年号“建武”。史上称之为“东汉”。

恢廓大度芟刈群雄

崇儒礼贤俊义奋庸

【解析】

公元23年,王莽将帅王寻、王邑带军四十二万人,与绿林军在昆阳交战(今河南叶县北),刘秀带领精兵三千人突入王莽军中,杀死王寻,莽军溃败。不久,王莽政权覆灭。后来起义军发生内乱,刘被杀,刘秀就成为这支部队的领袖。他宽宏大量,善于团结利用西汉贵族力量,力量迅速强大,终于铲平群雄,建立了东汉政权。

伏湛循良卓茂行谊

马援大才宋弘重义

【解析】

伏湛生于世代名儒家庭,博学多识,有很多弟子;卓茂虽是个小县令,但是勤于政事,用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方法,使境内大治。光武帝刘秀听闻他们的声名,便诏请入朝,破格提拔,委以重任。马援深得刘秀信任,战功显赫,成为一代名将。宋弘本在王莽部下担当要职,光武帝得知他很有才干,委以要职,还准备把湖阳公主许配给他。宋弘不愿背叛自己的原配妻子,说:“糟糠之妻不下堂!”所以,人们都很敬仰宋弘的品德义气。

刘昆郭伋杜诗张堪

一时郡守允称兴贤

建武永平吏事深刻

【解析】

光武帝刘秀任用了一批很有才能的官员来治理国家。这些官员清明廉正、执法严格,重视发展地方经济,使百姓富裕起来。刘昆、郭伋、杜诗、张堪都是著名的廉官。例如杜诗担任南阳太守时,当地百姓就有歌谣唱道:“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召父,即西汉宣帝时的南阳太守召信臣。他们非常爱护百姓,百姓也把他们当做父母一样地爱戴。之后,就把地方主管官员称作父母官,就是自召信臣、杜诗开始的。光武帝的年号为“建武”,他的儿子汉明帝刘庄年号“永平”。建武、永平年间,是东汉吏治最鼎盛的一段时期。

郭后废易马援谗隙

中兴之美史臣致惜

【解析】

刘秀北征到真定时,娶当地贵族之女郭圣通为妻。光武称帝后,立她为贵人,生皇子刘强。之后被立为皇后。后来光武帝宠幸著名美女阴丽华,把做了十六年皇后的郭后无故废去,另立阴丽华为皇后。因为母亲被废,所以太子刘强自请退居藩国,改封号为东海王。马援南征北伐,立下赫赫战功,虽年过花甲,仍旧率兵出征,之后在南征时病死在军中。有人趁机诬陷他,把马援南征时拉回的一车树种,说成是搜刮来的奇珍异宝。光武帝震怒,不加查证,就把马援的新息侯印收回。吓得马援的妻子连马援灵柩也不敢运回原籍安葬。后人评论光武帝,认为他废郭后、贬马援这两件事做得不对,是美中不足。

明帝幸学三老五更

执经问难冠带环门

【解析】

汉明帝是位喜好读书学习的国君,每年都要到学宫祭祀行礼。依据《礼记》记载,早在周文王时,就设置有“三老、五更”的职位,由年纪高、职务高的退休官员担任。天子把他们当作父兄一样奉养起来,以为示范,向天下传扬敬老尊贤的风气。明帝到学宫举行养老礼,以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祭礼结束后,明帝又亲自登坛讲读经书,众儒生提出疑难问题请求解答。每遇这种场合,由于不能进入学宫,只能站在门外倾听的官员士绅数不胜数。

云台纪勋二十八人

元功邓禹迄于刘隆

【解析】

永平三年(公元60年),汉明帝命人在皇宫内的云台上,画了二十八位将帅的肖像,用以表彰他们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中兴汉朝的功绩,合称为“云台二十八将”。依功劳大小顺序排列,邓禹功绩最大,排在首位,刘隆是最后一位。

刘平善政班超立功

【解析】

刘平是个非常讲义气的人,王莽末期天下大乱,他带母逃亡,为了保全他死去兄弟的后代,他宁愿带侄女逃走而舍弃自己的儿子。郡守孙萌被叛军围困,他冒死护卫、身受十处创伤。后来他们担任全椒长(相当于县令),在政策上有所恩惠,牢狱中没有一个囚犯。班超年轻时本是靠给别人抄书、挣些钱来养母。有一天,他突然把笔扔到地上,叹息说:“大丈夫要像张骞那样立功异域,岂能久事笔砚间乎?”于是参加军队,留下了“投笔从戎”的成语典故。后来,他带领三十六骑出使鄯善,鄯善王非常热情周到地接待了他。不久,匈奴也派了使臣带领数百人的军队来到鄯善,鄯善王担心得罪匈奴,便对班超冷淡起来。班超探知原因后,与部下趁黑夜突击匈奴营寨,乘风纵火,斩匈奴使者及随员三十余人,其余的都被烧死。鄯善王得知后大为震惊,深服班超的勇猛。后来班超又多次带军平定莎车、龟(qiu)兹、焉耆(qi)贵族叛乱,做了三十多年的西域都护。

惊戎廉范拜井耿恭

【解析】

廉范担任云中太守时,遭到五千多匈奴兵的进犯。廉范手下只有数百名士兵,只好坚守城池,派人求救兵。到了夜晚,他令手下士兵,每人点上两三支火把,来回游动。匈奴看到城中火把大增,以为是汉朝救兵到达,便担心起来,打算天亮后退走。廉范带兵于黎明时发起突袭,匈奴大败逃窜。耿恭长期带兵在西北同匈奴作战,相传他在疏勒(今属新疆)与匈奴交战,没水可喝,军士打井也没有打出水来。于是耿恭很恭敬地拜跪祈祷,清澈的井水立刻从井中涌出。

肃宗宽厚惜少刚德

宠任窦宪用启外戚

【解析】

汉章帝即位后,以仁厚的态度待人治国,但缺乏刚毅果断。他曾想把几位舅父封为侯爵,母亲马太后不同意。马太后去世后,章帝宠爱窦皇后,便对她哥哥窦宪加以重用。窦宪仗着妹妹为皇后,胡作非为,人人惧怕。有一次他看中了沁水公主的一所园田,就用极低的价钱强行买走。后来章帝知道此事,指责窦宪,让他把园田归还给公主,但并没有治窦宪的罪,使窦宪仍旧我行我素,毫无顾忌。

和殇安懿顺用阉宦

冲质不禄无庸多责

【解析】

汉和帝即位时年仅九岁,由窦太后垂帘听政,外戚窦宪遂即掌握大权。窦太后去世,和帝亲政,担心窦宪权势太大,便利用宦官把窦宪收捕,逼他自尽。从此以后,宦官势力迅速膨胀。之后的几个皇帝,都生活在外戚和宦官争权的夹缝中,没有什么作为。汉顺帝原本是安帝太子,他的母亲李妃,被闫皇后害死,太子本人也被诬陷而废为济阴王。安帝死后,闫皇后与其弟闫显立北乡侯刘懿为帝。刘懿夭亡,宦官孙程等人趁机拥济阴王刘保即帝位,捕杀闫显及其兄弟闫耀、闫晏等,并把闫太后禁在离宫。顺帝即位后,孙程等都因功被封为侯。顺帝死后,他两岁的儿子刘炳即汉冲帝继位。第二年正月也死了。大将军梁冀又立渤海孝王刘鸿年仅八岁的儿子刘缵为帝,即汉质帝,第二年被梁冀毒死。这两个小皇帝在位都不到一年,同样也是受害者,就不须责难他们了。

时有数贤俱擅美名

南阳朱季毛义郑均

【解析】

从汉章帝到汉顺帝年间,朱晖、毛义、郑均等品德崇高、为官清廉的人,受到人们的称颂。南阳遭遇大灾荒,一石米涨到千文钱。家居的朱晖,散尽全部家当,买米周济同族和乡里穷困百姓,自己却是布衣蔬食。毛义、郑均同朱晖一样,好仁重义,辞官回乡后,过着节俭的平民生活,对人谦恭有礼,经常仗义资助贫困人家,深受百姓拥戴。汉章帝曾下诏书表彰他们。

杨震清节黄宪量深

【解析】

杨震的清正廉洁是远近闻名的。他在赴任太守途中,住在驿馆,夜里有个县令悄悄地来看他,要送给他十斤黄金。那人说“没人知道,您收下吧!”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没人知道呢?”于是拒绝了那个人。黄宪是个博学精深、品德崇高的人,当时一些著名学者,对他都非常仰慕。说黄宪的胸襟像汹涌的波涛一样清澈宽广,不可估量。陈蕃曾说过:“一个月没见黄宪,则鄙吝的念头就会又从心里萌发出来了。”之后,陈蕃当了高官,叹息说:“这位置应该是黄宪的。可惜他早逝,假如还在,我绝不敢接任这个职位啊!”

虞诩增灶张纲埋轮

【解析】

朝廷命虞诩为武都太守,去讨伐羌胡,稳定边疆。羌胡首领获知消息后,派了数千兵马在半路拦截。虞诩得到消息,便连夜疾走,把羌胡的兵马远远甩在后面。他采取增灶之计,在宿营造饭的地方多垒加了好几倍的灶火。羌胡追兵来到后,数了一下灶火,非常惊讶,以为大兵来到,便心怀惧怕,不敢追击。虞诩便安全抵达了武都。张纲担任御史时,被朝廷派到各地巡察地方官吏,准备依法惩办一批腐败官吏。其他的官员都乘车出发了,张纲却命随从用土把车轮埋起来,大喊说:“现在豺狼当道,何必去打狐狸?”于是便上书弹劾大将军梁冀的违法行为,整个朝廷为之震惊。

桓帝不君李杜下狱

【解析】

公元146年,大将军梁冀把汉质帝毒死,迎立只有十五岁的刘志为帝,即汉桓帝,由梁太后听政,梁冀辅政,汉桓帝成为有名无权的傀儡。大臣李固、杜乔由于反对梁冀,被迫害而死。

梁冀虽殄五侯肆毒

贤人忠愤卒成党锢

【解析】

汉桓帝成人后,不甘愿做梁冀的傀儡,等到梁太后、梁皇后去世之后,桓帝便和宦官单超等密谋,带兵围攻梁冀府第,把他的大将军印收回、逼他自尽,并没收他的全部家产。单超等五人由于除梁冀有功,所以都被封为侯爵,号称“五侯”。他们得势后,飞扬跋扈、贪赃枉法,祸害比梁冀更为严重。当时著名文人李膺、郭泰等联合起来,抨击宦官集团。宦官反倒诬赖他们诋毁朝廷,把李膺、郭泰等两百余人逮捕下狱。史书把这一事件称为“党锢之祸”。

颍川四长荀氏八龙

范滂揽辔李膺高风

【解析】

荀淑、韩韶、钟皓、陈寔四人,都曾经担任过县令,又皆是颍川郡(今河南许昌一带)人,品德崇高、博学精深、名满一时,所以,被合称为“颍川四长”。荀淑有八个儿子,全都是非常有才华的人才,人们把他们称为“荀氏八龙”。范滂是位清廉的官员。冀州遭到灾荒,民不聊生,引起暴动。朝廷指派他为清诏使,把他派到冀州按察。范滂坐上马车准备出发,手持马缰绳,仰望长空,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大志。冀州的一些贪官污吏听说范滂即将到来,吓得扔下官印逃离了。李膺是一个博学多识的文武全才,声名远扬。他被罢官在家援学,徒弟和学生多达千余人。很多文人以能见李膺一面为荣,传扬有“李元礼天下模楷”的名言,把能见到李膺称作“跳龙门”。

崔寔政论刘宠一钱

【解析】

崔寔擅长评论时政,年轻时著有《政论》,很有影响,所以被征召到朝廷做官。刘宠是一个为官清廉的人。他当会稽太守时,禁止官员骚扰百姓,废除繁重的赋税,严查各种不法行为,结果地方大治。之后他离任时,有几个住在山区从来没来过城镇的老农民特意带了一百钱来给刘宠饯行,诉说刘宠到任后,农民生活稳定的变化,非要让刘宠把钱收下。刘宠没办法谢绝,只好选出一文钱收下,作为纪念。路经钱塘江时,就把收下的一文钱投入江中,以表示不取百姓分文之意。

陈蕃下榻刘宽蒲鞭

【解析】

陈蕃当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的时候,平时不招待宾客,只有对当地很有才识的隐士徐稚非常敬重,特别制了一张床,以供徐稚来时休息之用,徐稚走后,陈蕃便把这张床挂起来。刘宽是宽厚之人,他当南阳太守时,常把蒲草做成的鞭子作为刑具。手下官吏犯了错误,就拿这个鞭子鞭笞,只是象征性地让他们受一下鞭笞之辱而已。史书把它称之为“蒲鞭示辱”。

党人议起狱系名贤

宦寺擅权流毒缙绅

忠臣义士骈首就戮

【解析】

汉桓帝去世后,窦太后和外戚大将军窦武等迎立章帝的玄孙刘宏为帝,即汉灵帝。公元168年,窦武和陈蕃等大臣,密谋除掉专权的宦官曹节、王甫等人。岂料机密泄露,曹节等人假传圣旨,把窦武、陈蕃等抓了起来,处死在狱中。和窦、陈有关联的官员门生,名士李膺、范滂、杜密等都被捕入狱,接连被杀。流徙和囚禁的多达六七百人。历史上把这事件称为“党锢之祸”。

乃召外兵以定王国

虺蜴虽除虎狼入室

【解析】

大将军窦武被杀后,由灵帝何皇后的兄长何进担任大将军。这时,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黄巾起义”,天下大乱,但是在朝廷内部,外戚同宦官争权夺利愈演愈烈。公元189年灵帝去世,何太后摄政,立灵帝的儿子刘辩为皇帝。为了诛除宦官,大将军何进下令召拥有重兵的并州(今山西太原)牧董卓,率兵进京诛杀宦官。宦官得知何进召外兵的消息,并引诱何进入宫,把何进杀死,一时朝中大乱。宦官张让等,劫持皇帝和皇帝的弟弟陈留王逃到城外。董卓大兵当时已到达洛阳,就杀掉宦官,迎皇帝回宫。董卓非常富有野心,由于诛杀宦官有功,拥兵自重,自命为丞相,起初废去刘辩的帝位,旋即又把刘辩及其母何太后毒害,另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东汉政权前除毒虫,后引虎狼,所以由此迅速走向衰落。

献生不辰乾纲替陵

黄巾四起宇内靡宁

【解析】

汉献帝这个皇帝做的实在不是时候,权臣完全剥夺了君权。加上国内连年灾荒,繁重的赋税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百姓要生存,终于在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为首的兄弟三人,分别是张角、张梁、张宝,号称天公将军、地公将军、人公将军,都用黄巾裹着头,因此称为黄巾军。各地方官员为了保障自身利益,也趁机施行割据,各自为政,并互相征伐,夺取领地。东汉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董卓既诛曹瞒肆凶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