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13373100000106

第106章 四字鉴略(7)

武则天统治期间,把狄仁杰任命为地官侍郎和凤阁鸾台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他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当时武氏家族权势非常强大,但狄仁杰从不迁就。武则天曾准备立她侄子梁王武三思为太子,继承她的帝位。狄仁杰据理力争,最终打消了她立武三思的想法,而召回唐中宗为太子,为恢复唐朝打下根基。狄仁杰还擅长发现和推举人才,推荐张柬之等十几个人担任要职,后来历史证明,这些人全都是正直有为的贤才。徐有功和杜景俭都当过刑事官员,秉公执法,为政宽恕。当时一起担任审案的还有来俊臣、侯思止两个出名的酷吏,他们罗织罪名、大兴刑狱、残害无辜,受其迫害者多达数千家。徐、杜二人经常在审案中为受害者平冤。因此有句谚语说:“遇徐杜者生,遇来侯者死。”

柬之五王卒返唐绪

【解析】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她所宠信的佞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把守宫门,不准大臣进宫朝见。当时担任宰相的张柬之当机立断,联合敬晖、桓彦范、崔玄、袁恕己等共五人迎立太子庐陵王为帝(即唐中宗),率领羽林军强行斩关入宫,杀死张易之、张昌宗,拥立中宗复帝位,把武则天迁到上阳宫。十一个月后,武则天病故,享年八十二岁。张柬之等五位大臣,由于恢复中宗帝位有功,都被赐封为郡王。

睿开玄宗励精求治

姚崇宋璟张说九龄

【解析】

唐中宗是个软弱无能的皇帝,复位之后,大权很快落到他的妻子韦皇后手中。她一心想学武则天当女皇,并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横行无忌。最后,韦后索性毒害中宗,立其十六岁的儿子李重茂为帝,韦后则听政。这时唐睿宗被封为相王,被韦氏党羽和安乐公主所妒忌。韦氏想要谋杀睿宗,睿宗的儿子临淄王李隆基敏锐果敢,带领精兵突入宫中,斩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及其党羽,扶持睿宗复位,把李重茂贬为襄王、房州刺史。睿宗复位两年后便把皇位让给儿子李隆基。李隆基当上皇帝后,励精求治,改革弊政,先后任用姚崇、宋憬、张说、张九龄等为相,唐朝政治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由于唐玄宗这时的年号为开元,因此史学家把这一段时间称为“开元之治”,与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相提并论。

怀慎坐镇韩休守正

几致太平允称炽盛

【解析】

玄宗开元年间,还有卢怀慎和韩休,也都是著名宰相。卢怀慎是位清廉俭朴的大臣,生活清贫。他尽管贵为宰相,然而他的妻子依旧穿着粗布衣服,他家住的地方十分简陋,每遇风雨,他只能拿张草席来遮挡。他的俸禄和皇上赐赏的粮食,大部分都被他拿出来救济穷苦的亲戚和百姓。他担任宰相时,自知才能比不上姚崇,一切政务都听从姚崇裁断,因此有人把他称为“伴食宰相”,只是坐镇的宰相之位罢了。韩休待人耿直、不惧权势,时常直谏玄宗。有一次玄宗下旨要把万年县一个县尉放逐到岭南去。韩休拒绝执行,他说:“一个小小县尉犯了一点错误,就流放他,那么朝中大奸大恶的人,更应先流放。”他指出金吾大将军程伯献的种种不法行为,说:“如果不流放程伯献,韩休绝不执行流放万年县尉的圣旨。”最后,玄宗终究没能让韩休屈服。韩休经常规谏玄宗多勤政、少游宴。玄宗打猎或游宴歌舞稍有过度,韩休必上书规谏。因为有这些贤相的辅佐帮助,玄宗即位后的二十多年,整个国家都繁荣昌盛。

天宝以后宵人秉权

林甫腹剑吉网罗钳

【解析】

唐朝宰相不是一人专任,而是由数人共同任此职务,共同执政。韩休和张九龄过世后,李林甫便成为宰相行列中资历最老、权势最重的宰相。李林甫善于耍弄权术、阴险毒辣,他为了加强自己的地位,用各种手段打击排挤不归顺他的人。表面上对人友善,讲话比蜜还甜,背地里却暗加陷害,手段狠毒,因此人们形容李林甫为“口蜜腹剑”。吉温、罗希奭都是他的亲信,多次制造冤罪,诬陷了许多人,凡被他们罗织罪名的,没一个能逃脱殃祸。因此人们把它称为“罗钳吉网”。李林甫对玄宗阿谀奉承,让玄宗逐渐沉溺酒色玩乐之中,朝中大权完全落入李林甫等佞臣手中。唐玄宗又把年号改为“天宝”。唐朝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艳妃乱政失国奔窜

【解析】

唐玄宗晚年,特别宠幸贵妃杨玉环。杨贵妃一家人由此而得势,她的几个姐妹,都被赐封为国夫人,堂兄杨国忠更是炙手可热,继李林甫为相,贿赂公行,结党营私。北方少数民族出身的将帅安禄山,他设法走杨氏门路,做了杨贵妃的干儿子,取得玄宗的信赖,得以身兼北方三镇节度使要职。之后安禄山与杨国忠发生矛盾,于天宝十四年(755年)起兵反叛,以讨杨国忠为名,率精兵十五万,自范阳(今北京)南下,第二年攻占洛阳,在洛阳称皇帝,国号大燕。不久,破潼关,攻破唐朝京都长安。唐玄宗携带杨贵妃、杨国忠等一批朝官,匆忙向西蜀逃亡。走到马嵬坡(今陕西兴平西),随驾将士不愿前行,要求杀死祸国殃民的宰相杨国忠和杨贵妃。他们把杨国忠杀死之后,又逼玄宗交出杨贵妃,把她缢死在一座庙内。玄宗留下太子李亨负责征讨安禄山,自己则带了一帮人逃窜到西蜀去了。

皇子肃宗灵武收兵

子仪光弼克复二京

【解析】

唐玄宗逃往西蜀之后,他的儿子李亨也西逃至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北)。他自立为帝,尊奉玄宗为太上皇,任命他的儿子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郭子仪、李光弼先后担任副元帅。调派国内兵马,又和少数民族回纥(he)借兵,平息安禄山叛乱。此时安禄山叛军发生内讧,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所杀,同时安禄山的重要将帅史思明,也和安庆绪分裂,带兵割据于范阳。郭子仪趁机挥兵东下,李光弼也从太原进攻。不久,便攻克了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安庆绪逃向邺郡(今河南安阳)。肃宗返回长安,玄宗也自西蜀回来,被肃宗安排在兴庆宫居住。

惜无远谋专任辅国

朝恩观军节度擅立

【解析】

宦官李辅国在灵武时,曾经劝谏肃宗即帝位,由于拥立有功,回到西京长安以后,权势日益增大,直升至兵部尚书。另一个宦官鱼朝恩被任命为观军容宣尉使,去前线监督郭子仪、李光弼等。郭子仪被鱼朝恩陷害,免去官职。各节度使人心溃散。史思明趁机占领东都洛阳,李光弼带部下渡过黄河,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境内)。其余节度使由于痛恨宦官当权,逐渐各自为政,不听从中央号令。

代宗平乱能诛三宦

将任番戎藩镇为患

【解析】

公元762年,太上皇唐玄宗与皇帝唐肃宗相继去世。太子李豫即唐代宗继位。唐代宗是被李辅国、程元振拥立为帝的。为了表示褒奖,他把李辅国任命为司空兼中书令,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式当宰相的宦官。然而他不甘愿当宦官的傀儡,于是巧妙地利用程元振和李辅国争权的时机,先派人刺杀李辅国,又把程元振免官放逐,最后又逼鱼朝恩自尽,铲除了三个窃取国家大权的宦官。这时史朝义叛军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安禄山、史思明的一些老部下,不甘愿屈从史朝义,纷纷倒戈,投降唐朝。史朝义越来越孤立,最后兵败自尽。自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到763年史朝义自尽,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安史之乱”尽管平息下来,然而集地方军政大权于一身的节度使,坐镇一方,不听从中央号令。藩镇割据的局势越来越严重。

吐蕃入寇中原咸忧

郭公免胄回纥方休

【解析】

曾经担任朔方节度使的铁勒族人仆固怀恩,本是郭子仪的部将,之后叛变唐朝,常引吐蕃和回纥军队入侵内地掠夺。公元765年,仆固怀恩纠集吐蕃、回纥军三十万人进犯,京师震动。朝廷派郭子仪率兵往前线增援退敌。郭子仪抵达前线,得知怀恩突发急病而死,吐蕃和回纥双方争领导权出现纠纷。郭子仪过去征讨安禄山时曾向回纥借兵,同回纥领袖交情深厚,便派一员部将前去劝回纥退兵。回纥领袖听了后非常诧异,说:“仆固怀恩说郭令公已去世,皇帝也死了,中原无主,骗我们出兵。假如郭令公还在,我们绝不敢反叛。”但愿能见郭子仪一面。郭子仪便决定亲自去回纥营寨相见。为了表示诚信,他仅带了几个随从。到了回纥营门,他拿下头盔恺甲,放下武器,昂然前行。回纥领袖和各部酋长一看到郭子仪,就拜伏于地,说是上了仆固怀恩的当。郭子仪把他们扶起,一起入帐饮酒。结盟叙旧,打算合兵夹击吐蕃。吐蕃得知消息后,连夜退兵逃离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郭子仪单骑退回纥”。

德宗初政闻风仰慕

后用卢杞奸邪流祸

【解析】

唐德宗即位后,曾决心改革朝政,压制藩镇势力,做个贤明国君。所以人们对他曾寄予很大希望。不久,他任命卢杞为相。卢杞相貌丑陋,皮肤青黑,能言善辩。他做宰相后,排挤诬陷反对他的大臣。著名的书法家,道德高尚、正直敢言的太师颜真卿,特别让他害怕。后来淮南节度使李希烈反叛,卢杞明知李希烈凶残暴虐,却花言巧语说必须有一位极高威望的大臣去宣抚劝谕,才能让李希烈归附朝廷,便举荐颜真卿前去招降。结果,颜真卿被李希烈杀害。后来,大将李怀光上书揭发卢杞罪行,德宗不得已才把卢祀贬出京城。此时,各地节度使争相割据,朝廷政令毫无用处。德宗为了压制藩镇势力,削减将领兵权,任用了两个宦官统领禁军。此先例一开,禁军统帅成为宦官的专利。

顺宗喑疾传子开泰

宪宗英武克平淮蔡

【解析】

唐顺宗患有风疾,行动不便,而且失音沙哑。虽然这样,他即位以后,任用王叔文、王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十人担当要职,进行改革,贬去贪官京兆尹李实,罢去扰民的宫市,后来又谋划夺取宦官的兵权。宦官以他身体不好为借口,逼他禅位给太子李纯。改革宣告失败。宪宗李纯是位比较贤明的帝王。他即位后暂时妥协于根深蒂固的宦官势力,集中力量对付藩镇。他起初整顿了江淮财政,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又利用藩镇之间的矛盾,先后平定几处叛乱。尤其是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割据蔡州(今河南汝南),到处焚烧抢掠,祸害非常大。宪宗任用宰相裴度督师,以李愬为大将,前往征讨。李愬策划先擒获吴元济几员大将,规劝他们归降,又以他们为前导,趁大雪夜袭蔡州,活捉吴元济。这就是著名的“李愬雪夜袭蔡州”。

李绛裴度吉甫黄裳

唐之威令几于复张

【解析】

唐宪宗相继任用杜黄裳、李绛、裴度、李吉甫这些力主削弱藩镇权势的人为宰相,平息了几处藩镇叛乱。尤其是平息蔡州吴元济后,河北藩镇大为恐惧,纷纷表示要归顺朝廷,唐代藩镇割据的局面暂时宣告结束。可惜宪宗晚年太过迷信佛教,企求长生不老,最终被宦官杀死。朝廷又形成了宦官专政的情势。

穆宗蒙业牛李相倾

河朔再失不可复兴

【解析】

唐穆宗被宦官拥立为皇帝,只好任由宦官摆布,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朝廷内部,宰相牛僧孺同另一派领袖李德裕由于政见不同,互相倾轧。这场党派之争,从穆宗开始,持续了近四十年。史书上称之为“牛李党争”。各地藩镇见到朝廷腐败,大臣互相攻讦,逐渐不听从中央号令,各自为政,再行割据。河朔节度使依次背叛,割据一方。河朔之地再次脱离了唐朝的掌控。

敬宗初立优纳贤臣

继比群小弑于克明

【解析】

敬宗即位以后,几次因谗言调离朝廷的裴度,再次被任用为宰相。然而这时宦官势力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敬宗只好在其摆布下嬉戏玩乐。宝历(敬宗年号)二年冬的一个夜晚,宦官刘克明和陪同敬宗打毬的军官苏佐明等,因为受敬宗责打而怀恨在心,趁陪同敬宗夜饮之机,突然灭去殿上烛火,把敬宗当场缢死,随后,又假传敬宗遗诏,以绛王李悟进宫摄政。刘克明想把当权的宦官都换成自己人,震怒了有兵权实力的宦官王守澄等人。于是王守澄等迎立江王李涵入宫即位,调派左右神策军、飞龙军讨伐贼党,刘克明等被诛杀,绛王也死在乱军当中。江王李涵改名李昂,遂即帝位。

文宗嗣位优柔少断

宦官专政甘露生变

【解析】

唐文宗尽管是被宦官拥立即位的,但是他十分痛恨宦官专权,对朝中牛、李两派激烈党争也非常反感。因此,他相继排斥了牛、李两派的几个高官,又利用宦官内部的派系矛盾,让人把王守澄毒死。最后,又和宰相李训、节度使郑注等密谋,以左金吾卫内的石榴树上天降甘露为名,引诱掌权宦官仇士良等前往参观,然后伏兵把他们一网打尽。结果仇士良等发现伏兵,立刻退走,劫帝还宫,点禁兵逮杀李训等人,株连达千余人。郑注自凤翔带兵进京,中途听到李训已败,连忙退兵,被监军太监张仲清杀害。史书把这一事件为“甘露之变”。自此以后,文宗实际上已被宦官软禁。

武宗敏达委任智勇

克取太原惜年不永

【解析】

唐文宗过世后,宦官仇士良又拥立敬宗的弟弟颍王李炎即位。唐武宗李炎亲眼目睹宦官的凶暴残忍,表面对仇士良很恭顺,实际上非常憎恶。不久,仇士良病死,武宗下旨抄没仇士良家产,对宦官势力有一定压制。他又任用支持压制宦官势力和削减藩镇割据的李德裕为相,相继击败企图割据上党(今山西长治)、泽州(今山西晋城)一带的刘稹,又平息了河东都将杨弁在太原的叛乱,对藩镇势力进行了强有力的打击。与此同时,对于一度泛滥无秩的佛教也进行了整顿,拆除一些滥建的佛寺,勒令僧尼还俗达二十六万余人之多。可惜唐武宗年仅三十三岁时就病逝了。

宣宗明察称小太宗

懿宗骄奢僖宗幼冲

【解析】

武宗病危时,宦官专权拥立武宗的叔父光王李忱为皇太叔。武宗过世后继位,即唐宣宗。宣武比武宗年纪还要大一些,即位时已经三十七岁,多年担任藩王,让他能用旁观者身份观察朝廷政势,头脑比较清醒。他即位后,罢免了李德裕的宰相一职,结束了存在多年的牛李党争。又平定了几处藩镇叛乱;抚慰有功于唐室的回纥部落领袖,加以册封;趁吐蕃内乱之机,收复了被吐蕃占据的秦、原、沙、瓜等州,一时名威大振,被人称之为“小太宗”。晚年时,宣宗迷信道士、企求长生不老,于是步唐穆宗的后尘,吃“长生药”中毒而亡。他的儿子懿宗继位,是个酒色皇帝,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四十一岁时过世。懿宗十二岁的儿子继位,唐朝国势已衰落到随时可能崩溃的地步了。

委任令孜盗起莫支

【解析】

唐僖宗当皇帝时还是个小孩子,整天嬉戏游玩,朝政都托付给田令孜去处理,并把田称为“阿父”。此时,广大百姓受宦官、藩镇层层剥削压迫,民不聊生,于是揭竿而起。在河南长垣首先爆发了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很快聚众数万。第二年,曹州(今山东菏泽)人黄巢也起兵响应,势力迅速增强,全国震动。公元878年,王仙芝战死于黄梅(今属湖北),黄巢被推为起义军首领,自号冲天大将军,统军南征,自山东、河南出发,一直打到广州,然后又回师北上,返回河南,打算问罪于长安。

克用殉国黄巢乃夷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