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计大智慧职场大学问
13500500000014

第14章 职场应酬心计学——酒桌当中玄机多(1)

应酬,就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沟通艺术,是在生活中处事待人的重要技巧。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每个人都少不了出去应酬。因为在应酬的场合,我们能获得很多的机会。

酒桌上的人不都是朋友

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那就是以酒搭桥,很容易建立起自己的“关系网”。

俗话说得好:“赌博把感情赌薄了,喝酒把感情喝厚了。”“酒是万能胶,越喝越要好。”人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和“生、死、耳、目、口、鼻”六欲,而酒却是七情六欲的中介之一。

酒逢知己干杯少。在酒桌上容易“拉关系”,容易结交知心朋友的原因,就在于酒中自有真情在。

一是说“酒后方能吐真言”,一下子把人们之间的感情距离缩小了,借助酒的力量,忘掉陌生,忘掉忧愁,忘掉忌讳,把平日里不敢说、不想说、不直说的话,一吐为快。

二是增进彼此之间深层次的了解,加深感情,推心置腹,肝胆相照。

三是以酒会友,举杯畅饮,彼此谈心,互为知己,加深友谊。酒能够促进人们交往的友谊,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管仲和鲍叔牙的“管鲍之交”,蔺相如和廉颇的“刎颈之交”,孔融和祢衡的“忘年之交”,刘备、关羽、张飞的“患难之交”等,都是以酒作为媒介,把他们之间的友谊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饮酒交友,交友再饮酒,这已是当今社会交友的一种途径。香醇的美酒不仅为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而且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就像酒能溶解许多有机物那样,杯中之酒也能溶解人们各种各样的动机,而这些动机都是来自于人的各种各样的需求,需求又是有机体和环境的某种不平稳所产生的一种欠缺感。人在需要没有获得满足时,内心会受到一种欠缺感的压力,如饥渴时的难受,失败时的痛苦,问题不能解决时的迷惑等,这种欠缺状态化为活动的动力就是动机,而追求心理平衡时所预想的具体结果便是目标。

以饮酒为手段所进行的交际,也是一种摸清各人需要,掌握各人动机,从而进行心理控制以达到目的的心理分析过程。

人在社会中都需要别人的帮助,需要交朋友,希望从朋友那里得到欢乐与安慰,也愿意把自己的欢乐与朋友分享。怀着这种心情饮酒时,气氛一般比较活跃,形式不太拘泥,谈话内容也不拘一格,举止随和自由。

古人饮酒很讲究席位和座次,尊者为上,荣者居高。现今用圆桌代替方桌,形式上已不拘泥于座次,但从心理投射中仍可发现谁是中心人物。

有些人很乐意在这些场合露面,他们不一定是贪图美味佳肴,而是出自被他人赞誉和被尊重的需要。凡是求誉心切的人,通常总是以一股热情取悦于人,口若悬河,哗众取宠,甚至违心地顺着谈话内容转,这种人很善于迎合环境,似乎处处不落俗套,显得机警有余,偶尔技高一筹,却又显得言过其实或矫揉造作。由于自我防卫机制较强,他们对别人的话似乎很敏感。

相比之下,需求不太强的人却显得坦然、求实、我行我素。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别人,实事求是地肯定别人的成就,给人以赞誉,这样会给“关系场”带来良好的效果。酒筵上的捧场并不是真正的赞誉,它虽然迎合于某些人的心理需要,却助长了这些人沽名钓誉的恶习,而捧场者本人也等于扮演着小丑的角色。

常言道:“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那些处于饮酒活动中心位置的人,往往是手中有权的人,围绕着他的常是一片恭维逢迎之词。权力欲望强烈的人,并不把饮酒当做平等交际,而是当做扩大范围、施加权力影响的一种机会,发号施令的习惯使得他连饮酒的局势也力图左右。

对于某些伤害意图十分隐蔽的人,首先要从各种背景上分析对方的需要,再将几种需要的控制办法交替使用,慢慢摸清对方是否具有伤害意图,最后采取恰当的对策。

古人云:“酒者,能益人,亦能损人。”这既说明酒对人体的作用,也是说饮酒与交际关系的至理名言。我们应该避其损,扬其益,让饮酒在交际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当然,通过设酒筵去交朋友是不值得提倡的,现实中许多至交就不是通过饮酒而结上的,更不应去交什么“酒肉朋友”,这些都是应当十分注意的。

学会成为应酬中的“交际红人”

应酬,就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沟通艺术,是在生活中处事待人的重要技巧。现今社会中,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每个人都少不了出去应酬。因为在应酬的场合,我们能获得很多的机会。例如:有的人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和他们懂得应酬、善于应酬有很大的关系。相反,那些不懂应酬、不善于应酬,在应酬场合不是心理紧张就是说话语无伦次的人,是很难把握住应酬场上的机会的;还有些人尽管在应酬场上很放得开,然而却仍然是不会应酬,以为应酬就是简单的吃吃喝喝,以至于交不到“高质量”的朋友,最多也只能跟一些稀松平常的酒肉朋友为伍。

那么,什么样才是会应酬?又怎么样才能学会应酬呢?这一方面要掌握一定的交际技巧,另一方面还要懂一点应酬心理。懂点应酬心理学,能给你的人际交往抹上一剂润滑剂。我们这里说的应酬心理学,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交际心理学。具体来讲,就是说我们在交际场上,在应酬场合要学会察言观色,要善于发现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红人”,然后再采取相应的交际技巧和交际策略与之拉关系,建立长久联系甚至交朋友。当然,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这个过程需要应用大量的交际技巧和心理策略,这种本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学会的,需要我们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学习,从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做起。

1.应酬场合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一个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在应酬上,如果第一印象不好的话,要挽回则需要做很大的努力,因此要特别注意第一印象。那么怎样才能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呢?交际专家认为,要有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要注意服装。有人也许会有异议:“服装哪会成为问题?应酬的内容最重要。”你看见一个成年人穿了一件皱巴巴的衬衫,你会有不好的印象吗?你看某人穿的长裤松松垮垮,你会有不好看之感吗?如果你的答复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就不能不正视现实。留意你的服装吧,这并不是叫你穿上最流行、最时髦的衣服,只是请你穿得使人觉得有整齐、清洁之感,至于衣服是新、是旧,质料是好、是坏,都不成问题。

美国有许多家大公司对所属雇员的装扮都有“规格”,所谓“规格”,自然不是指定要穿得怎么好看或指定衣料,而是“观感”的“水准”。

不只在美国如此,其实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一样。泰国有一家保险公司的外勤员向公司报告,当他们向农民进行劝说工作时,穿得整齐比穿得不好,在业绩上相差甚多。可见农民们本身虽然穿得不好,但对穿得整齐的人,总是较有信赖感的。

所以,不要过分嘲笑“先敬罗衣后敬人”这种社会风习。我们进行应酬时,应该重视一下现实,要推己及人,不然的话便会遭受一些不必要的失败。

2.要善于巧妙地运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代替语言,借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广义言之,肢体语言也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内;狭义言之,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说到由肢体表达情绪时,我们自然会想到很多惯用动作的含义,诸如鼓掌表示兴奋,顿足代表生气,搓手表示焦虑,垂头代表沮丧,摊手表示无奈,捶胸代表痛苦。当事人以此等肢体动作表达情绪时,别人也可由之辨识出当事人所要表达的心境。身体语言同自然语言一样,都是传播信息的一种工具。在应酬场合,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合理、科学地运用肢体语言,有助于我们在应酬场合处于有利地位。

3.学会恭维,恭维是应酬的第一手段

人性的弱点决定了人是最禁不住恭维的动物。爱听恭维话是人的天性,虚荣心是人性的特点。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恭维话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即使事后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恭维话,却还是没法抹去心中的那份喜悦。所以,在这个社会上,会说恭维话的人肯定比较吃香,办事顺利也就顺理成章了。因此,如果我们想在应酬场合做“交际红人”,不妨学学如何巧妙、适当地恭维别人。

人的一生,除了红白喜事,总还免不了朋友应酬,请客送礼当然必不可少。要知道,请客送礼是一把刀的两个锋面,缺一不可,所以百姓有言:“人情是把锯,有来也有去。”应酬场上有这样一句话:“请客送礼好办事。”这就是告诉我们,身处应酬场合,有时候适当地请请客、送送礼,也是很有好处的。当然,这并不是提倡行贿受贿.我们这里所说的请客送礼要控制在人情交际范围之内。应该注意的是,“请客送礼”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其中的奥妙的确不少。例如,如果自己请客的话,首先就要选择自己所请的对象和弄清楚请客的花费。同样,人家请你的客时,你也要先弄明白他的真正用心。这里面有很多学问,有关人际交往,有关人类学和心理学,需要我们慢慢揣摩、应用。

非同凡响的请客之道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我们也经常邀请别人吃饭。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请客吃饭也需要技巧,请客吃饭也需要懂点心理学呢?有的人甚至可能会有一点纳闷:吃饭是为了充饥,请客吃饭是为了应酬,和心理学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还要懂点心理学呢?其实不然。

在日常交际之中,我们为什么要请客吃饭呢?请客吃饭完全是有目的的行为。我们之所以要请客吃饭,是因为我们懂得:许多没有达成的协议可以在饭桌上达成;许多合同细节上的争议可以通过吃饭解决;许多没有谈成的业务,可以通过一顿饭来谈成……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目的性,所以我们在请客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懂一点心理学,要在请客吃饭的过程中揣摩对方的心理,想尽一切办法迎合对方,让对方满意,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把我们的事情办成。否则的话,如果我们不懂请客吃饭的心理学,虽然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去请客吃饭的,最后很可能会因为忽略一些小细节而影响我们办成大事情。

李琳来到新单位已经半年多了,虽然工作很努力,业绩也非常明显,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却没有升职或者涨薪。李琳也知道,按照公司的制度,虽然自己还不够升职的资格,但是自己的工资是早就应该涨一涨了。最后,李琳想,可能是因为公司这一段时间的业务比较忙,部门经理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情况。想到这里,李琳决定找个机会请部门经理吃个饭,顺便把自己的情况向部门经理反映一下,或许就可以解决。

李琳说到做到。就在那个周末,李琳下班的时候在公司门口制造了一个“巧遇部门经理”的情景,其实是李琳故意在公司门口等部门经理的。

李琳非常热情地向部门经理提出了“一起吃顿饭”的建议,但是部门经理杨小姐好像不是很领情,表情不是很好,偶尔还皱皱眉头。李琳心想,既然已经提出来了,就一定要坚持,自己又没有什么大事,吃饭也用不了多长时间。在李琳的坚持邀请之下,杨小姐还是答应了李琳的请求。

她们来到餐厅后,很快就点好了餐。李琳为了让杨小姐高兴一点儿,点了一大堆好吃的。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李琳所预想的那样发展下去。当她们刚开始吃几口的时候,杨小姐就脸色泛白,手捂着小腹,表情非常痛苦。李琳连忙问:“杨经理,怎么了?”

杨经理说:“没事没事,我肚子有点儿不舒服,可能是吃这个海鲜吃的,没关系,你多吃点儿。”

李琳哪里还有胃口吃饭,她看着杨经理难受的表情,不要说提加薪的事情了,连吃饭的胃口都没有了。

最后,她们匆忙吃了一点,就结账离开了。

回家的路上,李琳郁闷了一路,到底是自己哪个地方做错了?自己的事情没办成不说,弄不好还把杨经理给“得罪”了。

直到李琳回到家,接到杨经理发过来的短信以后,她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杨小姐有“痛经”的老毛病,今天刚好犯了,下班的时候就已经很不舒服了。

这时候,李琳后悔也来不及了:自己真的是自讨苦吃,明明看见杨经理的脸色当时很不好,还要请人家吃饭;白白浪费了一顿饭钱,没办成事不说,还给杨经理找了不少麻烦。

李琳为什么请了客还没办成事?究其实质原因,正在于她不懂得揣摩人的心理,不会通过人的表情和语气揣摩其内心,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会“来事”。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说“人在江湖,应酬场合一定要懂一点心理学”的原因,如果我们懂点心理学,懂点心理策略,懂得揣摩人的内心,懂得通过一个人的外表、表情和语气等外部因素,去揣摩其内心世界,我们就会避免这样的尴尬。

当然,要想玩转应酬,要想真正通过请客吃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需要懂的策略和技巧还有很多,尤其是在请客吃饭的餐桌上,更需要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不管是点菜、安排座位,还是敬酒劝酒,都需要掌握很多的心理策略和交际技巧。大致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参考:

1.请客对象要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