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计大智慧职场大学问
13500500000028

第28章 职场驭人心计学——恩威并重,赏罚分明(1)

想做优秀的领导者,就要学着大胆放权,事事亲历亲为的“管家婆”,是不可能成为具有大将之风的将领的。领导者应该把自己手中的大部分权力分给各主管以及每个员工,这不仅能让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且能为自己省下宝贵的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敢于放权,充分信任下属

胆小的领导总是喜欢大小权力一把抓,大小事情统统自己动手,员工只能当他的助手,造成自己整天忙得像只无头苍蝇。而高明的管理者恰恰相反,他们能信任自己的下属,敢于把权力下放,让他们来帮助自己分担工作中的琐碎事务。

本田第二任社长河岛决定进入美国办厂时,企业内预先设立了筹备委员会,聚集了来自人事、生产、资本三个专门委员会中最有才干的人员。做出决策的是河岛,而制订具体方案的是员工组织,河岛不参加,他认为员工组织会比自己做得更好。比如,位于俄亥俄州的厂房基地,河岛一次也没有去看过,这足以证明他充分授权给员工。当有人问河岛为何不赴美实地考察时,他说:“我对美国不很熟悉,既然熟悉它的人觉得这块地最好,难道不该相信他的眼光吗?我又不是房地产商,也不是账房先生。”

本田的第三任社长久米在“思域”车的开发中,也充分显现了对员工的授权原则。“思域”开发小组的成员大多是20多岁的年轻人,有些董事担心地说:“都交给这帮年轻人,没问题吧?”,

“会不会弄出稀奇古怪的车来呢?”但久米对此根本不予理会,他大胆放手让这些年轻人去干。就这样,这些年轻技术员开发出的新车“思域”,车型高挑,打破了汽车必须呈流线型的“常规”。那些故步自封的董事又说:“这车型太丑了,这样的汽车能卖得出去吗?”但年轻的技术人员坚信:如今年轻人就是想要这样的车。果然,

“思域”一上市,很快就在年轻人中风靡一时。

想做优秀的领导者,就要学着大胆放权,事事亲历亲为的“管家婆”,是不可能成为具有大将之风的将领的。领导者应该把自己手中的大部分权力分给各主管以及每一个员工,这不仅能让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且能为自己省下宝贵的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但授权也要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正如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所说:“用他,就要信任他;不信任他,就不要用他。”在松下幸之助创业初期,他也凡事亲历亲为,事必躬亲,等到有了数百名员工的时候,有人建议松下把外边的事情交给掌柜去做。起初,松下对此很不以为然,但随着经验的积累,他才慢慢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深义。他说:“在某些情况下,主帅身临阵前确实有其必要。然而,一般而言,派遣部将在外担当军事行动指挥,似乎比较合理。如此可使主将不必亲受生死的压力,而能冷静下判断、做决策,以指挥众人,使事情更顺利地进行。”

管理专家柯维说:“授权并信任才是有效的授权之道。”大部分管理者不敢授权,是因为他们对员工的能力缺乏信任,不相信员工能够独立工作。对于员工的工作,他们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和指点,让员工按照他的规则办事,如此一来员工就会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受到了怀疑,感到不自信,进而感到自己被轻视或抛弃,从而产生愤怒、厌烦等不良的抵触情绪,在工作中就会消极怠工。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潜能,管理者必须摈弃这种“管家婆”式的做法,让员工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比如,你陪新手去开车。如果你担心他开不好车,担心他方向盘掌握得不好或者油门踩的不好,不给他充分授权,不让他上路开车,他怎么能开好车呢?相反,你能够大胆授权,对任何员工来说,这都是一件非常快乐而富有吸引力的事,它极大地满足了员工内心的成功欲望,因信任而自信无比,灵感迸发,工作积极性骤增。

还有一些管理者喜欢把困难工作留给自己去做,他们觉得自己亲自去做会更有把握。但是,一个领导者如果任何事都亲自过问,下属也乐意把问题上交,统统由你去处理。这样便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领导者会十分辛苦,下属则总是推脱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下属就没有任何学习成长的机会,管理者也永远不会有轻松的时候。

当然,大部分管理者之所以不敢授权,除了怕下属的能力不够之外,还怕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因而造成损失。但是,如果没有失误,又哪里会进步呢?再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你决定授权给他,就要充分信任他,允许他犯错误。

不敢放权的人,也不会发掘出企业增长的潜力。只有不贪权力、胸怀博大的领导者,才能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自主意识,进而使他们更高效地工作。

杀鸡骇猴,以儆效尤

如果一个员工很明显地做错了事,或者违反了公司的纪律,其他员工都认为他该受到严厉的批评,而管理者却只简单说了一句“以后小心一点”,便原谅了他的过错。那么,等下回另外一个员工再犯同样的错误时,你也就无法批评他了,这样就会让员工滋长“特殊”习气。

相反,如果你能在众人面前大声地批评这名员工,其他的员工亦会引以为戒。此即所谓的“杀一儆百”,其意并非真的处罚一百人,而是借处置一人来使他人反省。

一家百货公司的营业部主任,平时即对采购部科长的应对态度太过懒散颇为不满,但由于对方的身份是科长,因此无法当面予以指责。虽然这位主任曾经与自己的上司讨论过,然而由于上司是位好好先生,因此问题仍然无法得到解决。

就在营业部主任思索如何利用机会与对方直接谈时.分发部的一位职员因未遵守制度而发生问题。

营业部主任便借机大声批评那位犯错的职员。他特意在采购部科长面前批评:“不是只有今天,这种情形已经发生过许多次了。”

此时采购部科长并未表示任何意见,然而弊端在不久之后便改善了。

在职场上,最常见的几种“杀鸡吓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既讲道理,又讲实力

古人讲: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凡事要师出有名,在心理上才有一往无前的气势,所以不讲道理不行。但是,你没有跟对手抗衡的实力,对手跟你蛮不讲理,你也拿他没办法。所以光讲道理也不行,还要讲实力。这样准备文武两手,就能镇住对方。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晚年在宋国授徒讲学。

有一次,著名巧匠公输班为楚惠王制造出了一种攻城器械——云梯,准备攻打北方的小国宋国。墨子这时已是90高龄,得知此事后,仍不辞辛苦,经过10天长途跋涉赶到楚国都城,试图阻止这场侵略战争。

墨子是大学者,讲道理是最拿手的,所以他径直去找公输班讲道理。他故意以赠千金为条件,让公输班帮他去杀一个人。公输班也是大师级人物,岂能替人当杀手?他非常恼怒,宣称自己“义不杀人”。

墨子顺势责问他:楚国本来地广人稀,你们却要动用稀缺的人口去掠夺多余的土地,不能说是明智之举;宋国没有什么罪过,这样兴师侵犯,不能算是仁义;你公输班讲仁义,连一个人都不愿意杀,却要帮助楚王去杀害一大批无辜的宋国人,怎么能说得过去呢?

公输班无言以对,彻底折服了。

但是打不打仗,还是国王说了算。墨子又去跟楚惠王讲道理。他问:如果一个人拥有华车、锦衣、佳肴,却要去偷别人的破车、布衣、粗荼淡饭,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呀?

楚王说:这一定是个偷窃狂。

墨子又趁势问:楚国方圆五千里,而宋国只有五百里,就好比华车与破车;楚国有云梦、大泽,渔产丰富,而宋国连野兔、鲫鱼都没有,就好比佳肴与粗荼淡饭;楚国盛产各种名贵木材,而宋国连棵像样的树都没有,就好比华衣与布衣。可是强大的楚国却要去攻打弱小的宋国,不是偷窃狂又是什么呢?

楚惠王自知理亏,但他打算蛮不讲理。他说,楚国拥有云梯,一定可以攻下宋国。

墨子为了说服楚王,只好跟他讲实力。他用衣带围成城池,用筷子模拟攻城器械,与公输班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沙盘演练,结果公输班穷其所有,仍无法攻下城池。楚王的野心被墨子彻底挫败了。就这样,墨子不费一兵一卒镇住了楚国,为后世留下一段佳话。

二、先给对方来个“下马威”

滕田是日本著名企业家。一次,他去拜访美国的商务部长。简短交谈后,部长忽然站起来,对滕田说:“请你看一样东西。”

滕田正在猜测是什么东西时,部长从桌子旁边拿起一条长绳,朝十米开外的一把椅子掷过去,绳端的活扣准确地套住了那把椅子,滕田不禁惊得目瞪口呆。

部长对他说,自己是牧童出身,小时候天天练习用绳扣套牛。滕田心里暗暗佩服,觉得部长是个了不起的西部牛仔、真正的男子汉,怪不得他的一举一动是如此与众不同。在此后的会谈中,滕田在心理方面一直处于劣势,很多话题不由自主地附和部长的意思,没有信心坚持自己的意见。

后来,滕田说:我见过很多大人物,但部长先生那种气势真了不起,我不知不觉地受到他的控制。

当今职场上,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主张,如果各行其是,管理者不能树立权威,工作就很难进行下去。所以,必要时必须杀鸡骇猴,以做效尤。

时刻保持自己的威信

所谓“官有官威”,管理者只有保持自己的权威,才能在无形中让员工对你有尊敬之意。

《孙子兵法》中写道:“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意思是说,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有以上五个方面的素质,其中“信”占有重要位置。取信于民才有权威,才有影响力。

商鞅开始变法,泰国朝野上下无人相信。于是商鞅命令手下人在京城南门立一长木,并贴一告示:“有将此木携至北门者,赏十金。”围观者甚众,但没有一个人相信商鞅的许诺会兑现,因此没有人去动这根不算重的木头。第二天,商鞅命令手下人把告示改成“有将此木携至北门者,赏五十金”。围观的人更多了,但还是没有人去扛这根木头。后来一游手好闲者为出风头,把南门的木头轻松地扛到北门,谁知刚放下木头,商鞅就命令手下人把50金送到此人手中。这件事在整个京城很快传开了,大家都知道秦朝变法了,与过去不一样,朝廷说话算话了。从此以后,秦朝令必行、禁必止,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南门立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以信可树威,可以塑造领导者的形象,可以迅速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

领导者还可以以绩树威,因为以绩树威是树威的根本。领导的知识再渊博,能力再强,但最终没干出实绩,员工还是不买你的账.不听你的话。只有说实话,有绩效,才最有说服力,领导者的威信才能真正树立起来。

青岛电冰箱厂厂长张瑞敏,凭着自己较高的才能,清楚地看到电冰箱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就要创出牌子。而要创出牌子,产品质量必须百分之百地可靠,为此他提出了名牌战略,使“琴岛一利勃海尔”冰箱成为名牌。为了实现这一战略,他强化质量意识教育,健全了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和专检制度,结果冰箱的质量大大提高,迅速打开了市场。

这时,很多人都向他提出要尽快提高产量。但是张瑞敏却清醒地认识到,从当时工厂的管理能力来看,加大产量很难百分之百地保证质量。因此他宁可一时失去一部分销量,也不能盲目扩大产量而砸了牌子,要继续抓质量。

果然,可靠的质量使企业获得了众多的荣誉:1987年,首次在国际上中标;1988年,获得我国冰箱行业第一枚金奖;1990年,跨入一级企业的行列,

“琴岛一利勃海尔”通过美国UI认证、欧洲CB认证。

有一次,德国某公司拟购一批此型号冰箱,但是一些代理商对冰箱的质量不信任,因为日本、韩国生产的冰箱都还没有成批进入德国市场,他们认为中国的家电类产品质量不可能超过日本、韩国。青岛电冰箱厂的代表提出,可以将商标等标志揭去,把青岛生产的冰箱和德国产的冰箱混在一起,请代理商们挑选、辨认。这些代理商经过反复的检查试验后,挑选出了一种,结果正是“琴岛一利勃海尔”。可靠的质量使德国人一次就定购了10000台。

通过此事,青岛冰箱厂的冰箱在国内外更加畅销,国家、企业和职工也都增加了收入。该厂职工认识到,这些成就的取得和厂长张瑞敏的才能是分不开的,从此以后,职工们对张瑞敏更加信任,他在职工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

在有了绩效的同时,你还要具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阅历,这样才能树立威信。知识和经验是一种力量,是一种丰富的权力资源,被下级及他人视为有知识者,肯定可以赢得尊敬和信任。比如,在乡镇企业里,一个学过企业管理的厂长可能要比不懂管理学的厂长吃香得多。

当然,只有书本知识而没有实践经验可不行,反过来,只有杂乱经验却没有理论知识也不行,要把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这样经验也就成了知识的重要部分。但是,作为领导不要过分地依赖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听不进别人任何意见。这些知识、经验有可能成为领导者的包袱,丧失下级的信赖和支持。

或许有些领导会认为,做领导越平易近人,越和员工打成一片,越能赢得员工的尊敬。但是,即使你再“民主”,再“平易近人”,也需要有一定的威严,要适当地端点架子。当众与员工称兄道弟,就会使人觉得你与他的关系已不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哥们儿了,这样只会降低你的威信,于是,其他员工也开始对你的命令不当一回事。正所谓“临之以庄则敬”,领导只有与员工保持一定距离,给员工一个庄重的面孔,这样才可以获得他们的尊敬。

另外,管理者还要注意自己的讲话方式。领导跟员工讲话,一般说要亲切自然,不能让员工过于紧张,以便更好地让对方领会自己的意思。但是在公开场合讲话,譬如面对许多员工演讲、做报告,要威严有力,有震慑力。

但不管在哪种情况下,管理者讲话都要一是一、二是二,坚决果断,切忌含糊不清。跟职员交谈时,即使职员一方处于主动,管理者听取对方谈话也切忌唯唯诺诺,被对方左右。如果对方意见与己意见相左,可以明确给予否定;如果意识到员工意见确是对公司、对自己有利的,也不要急于表态。

多思考、少说话,也可以用“让我仔细考虑一下”或“容我们研究、商量一下”来结束谈话。这样在回去之后,员工不会沾沾自喜,而会更加谨慎;管理者也可以从容利用时间仔细考虑是取是舍,这在无形中增加了管理者的权威,总比草率决定为好。

一个领导者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去树立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威信缺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短处,有意识地去弥补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威信缺欠。但无论如何,必要的威信是不能少的。因为一个毫无官威可言的领导,是无法服众的,是无法在众人面前树立威信、赢得尊敬的。

善治军者,赏罚有信

在职场中,激励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公平、公正,赏罚分明。如果一些有功的下属犯了错,管理者就对其手下留情,久而久之管理者就会失去威信,并使整个团队失去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