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计大智慧职场大学问
13500500000003

第3章 办公室心计学——职场艺术知多少(2)

再没有什么像亲见一个人全然忘记时间、地方与世界那样使我感动。那时,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集中全力去完成或大或小的事情,把易于分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人们做事情也是这个道理,能不能成功,就看你是不是全力以赴,是不是专心致志。人们常说“做事难,干事业更难”,但做成一件事其实并不难,如果穷尽我们毕生的精力做一项事业也不会太难。如果说有困难,那也是难在我们不够专注。如果认准了就去做,咬定青山不放松,总能做成一件事情。

无论做任何事情,

“三心二意”都是最大的障碍,不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你要做的事情上,而去想其他无关的东西,心猿意马,就难免会分散精力。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事业上,那么这项事业肯定是要失败的。

人生就像爬阶梯一样,必须一步一个台阶。做什么事情,即使是很小很小的一件事,也要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地去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件成一件,哪怕最终我们只做成了一件事,也总比样样都想做却样样都做不成好得多。

会说场面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场面话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高明的场面话,说的人舒服,听的人也舒服,使双方可以更快地互相认同。所以,一个人会不会说场面话,直接影响他的人脉财富。

场面话是打开交际大门、促进沟通和了解的金钥匙。两个初次见面的人,在交谈中多说一些场面话,能与不太熟悉的人马上攀谈起来,更快地熟悉彼此。即使是旧相识,如果很久没有见面了,也会先用场面话客套一下,然后才进入正题。

在《红楼梦》中,就有很多经典的场面话。在《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节,当刘姥姥找到周瑞的娘子时,就为我们演示了一场旧相识以场面话打开话题的好戏。

周瑞家的在内听说,忙迎了出来,问:“是哪位?”

刘姥姥忙迎上来问道:“好呀,周嫂子!”

周瑞家的认了半日,方笑道:“刘姥姥,你好呀!你说说,能几年,我就忘了。请家里来坐吧。

刘姥姥一边走,一边笑说道:“你老是贵人多忘事,哪里还记得我们呢。”

说着,来至房中,周瑞家的命雇的小丫头倒上荼来吃着。周瑞家的又问板儿道:“你都长这么大了!”

又问些别后闲话,又问刘姥姥:“今日是路过,还是特来的?”

刘姥姥便说:“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

在这一段见面的过程中,刘姥姥与周瑞的娘子之间说的话,大部分都是场面话。她们两个人的场面话,只是为了表示客气,然后又感叹一番。直到最后一句,周瑞媳妇才说到正题,打听刘姥姥来的意图。在这么一番场面话之后,周瑞媳妇的问题便显得很自然,假如没有这些场面话来做引子,周瑞媳妇开口就问刘姥姥是来干什么的,那样就会给人一种质问的感觉,不礼貌也不舒服。

场面话的确容易让人接受,让人听着心里舒服一些,有些本来不好说出口的话,经过场面话的处理后,听起来就很舒服了。但是,千万别当真!

如果你带着孩子参加同学会,老同学摸着孩子的头说“学习不错吧?这孩子看着就聪明。”你可千万别得意扬扬地炫耀起自己的孩子又学了多少生字、数学考试又得了满分、在学校多么受老师重视;要是有好久不见的朋友突然在街上遇见,夸你漂亮了、精神了,也万万不要分享起自己的“时尚圣经”,以免让人笑你不上道。

总想占便宜,就会吃大亏

职场就是名利场,公司所追求的就是利益最大化,无论明规则还是潜规则,都是为利益的实现而服务。对于那些习惯了公理、正义的人来说,要习惯职场的每件事情确实需要一个过程。在职场,吃亏总是在所难免,真正聪明的人知道什么亏得吃,而自以为聪明的人,一开始可能吃不到什么亏,但总有付出代价的时候。

失去了太阳,你还有星光的照耀;失去了金钱,你还会得到友情;当生命也离开你的时候,你却拥有了大地的亲吻。舍弃了虚伪,你就会获得真实;舍弃了无聊,你就会获得充实;舍弃了浮躁,你就会获得踏实。

老子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俗语也说,有得必有失。反过来,有失必有得。得到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失去了也不见得就是件坏事。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总有一些东西你会得到。短暂的痛苦若是换来长久的快乐,一时的付出若能得到永久的安宁,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谁又能说明智的舍弃不是一种更大的获得呢?

从前,在郑国的西北方向有一个小国,叫胡国。

郑武公时时关注着水草丰美的胡国,总想一举吞并它。可是,胡国有很多将士,因此,郑武公不敢轻举妄动。

后来,精通心理战的郑武公想出了一个计策。他派遣大臣携带厚礼,前去胡国求亲。胡君不知是计,欣然答应了。

等郑国公主出嫁的那天,两国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公主带去一大群陪嫁的美女娇妾,天天在内宫里欢歌醉舞,使胡君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

过了一些日子,郑武公召集文武百官,问道:“寡人准备用兵夺地,你们看看,哪个国家可以讨伐?”大家都面面相觑,不敢吱声。

有个叫关其思的大夫知道大王平素总是垂涎胡国,便上堂答道:“可以先讨伐胡国。”郑武公一听拍案大怒,厉声骂道:“混蛋,胡国乃我们兄弟邻邦,你竟敢怂恿我去讨伐,快推出去斩首示众!”

消息传到胡国,胡君越发信赖郑国,于是边防日弛,兵马不操。

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郑国出奇兵偷袭,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胡国。

如果一味贪图小恩小惠,被假仁假义所迷惑,就会像胡国一样,终不免遭受他国吞并。

许多人在交往中都唯恐自己吃亏,甚至总期待占到一点儿便宜,恐怕下场就跟胡国国君差不多了。

学会及时调整目标

任何事情都是充满变数的,目标也是一样。也许你慢慢就会发现,原来的目标不适合自己,自己的能力、兴趣同原来的目标一点都不吻合,又或者西瓜已经被抢光了,甚至连种西瓜的地都没给你留下一垄。那么,你就应该及时调整目标,没有必要死守着没有前途和意义的目标。

苏秦是战国时人,著名纵横家。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群雄争霸。苏秦来到当时的强国泰国,希望能在这里有所作为。苏秦通过“连横说”希望打动秦惠王,但是他的学说并没有受到秦惠王的支持,

“书十上说而说不行”。苏秦只好离开泰国。

苏秦并没有气馁,而是来到弱小的燕国,这时他不再讲“连横说”,而是改变方式,大谈“合纵”之术,终于打动燕文侯而一举成名,促成了六国之王结盟于洹水。苏秦也成了一人而佩有六国相印的风云人物,获得了荣华富贵。

苏秦的成功与否并不是在于他有没有才华,而是在于他能不能根据实际去做事。在秦国,虽然他的政策很有吸引力,但是君王没有兴趣,尤其是当时商鞅刚被车裂,秦国全国都在排斥外人,所以他失败了。但是他在燕国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使其适合于燕国的政策,所以他得到燕王赏识,并接受了他的学说,所以他成功了。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因为一生干着不恰当的工作而遭到失败。在这些失败者中,有不少人做事很认真,似乎应该能够成功,但实际上却一败涂地,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勇气放弃那耕种已久但荒芜贫瘠的土地,没有勇气再去找那肥沃多产的田野,所以,只好眼看着自己白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消耗了宝贵的光阴,但仍然一事无成。其实,他们早该知道,这完全是由于他们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但他们却仍然糊里糊涂,继续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

如果你以相当的精力长期从事一种职业,但仍旧看不到一点进步、一点成功的希望,那么你就应该反思一下:从自己的兴趣、目标、能力来说,自己究竟是否走错了路?如果走错了路,就应该及早掉头,去寻找适合自己、更有希望的职业。

如果你所从事的事业一直没有成功的希望,那就不必再浪费时间了,不要再无谓地消耗自己的力量,而应该再去寻找另一片沃土。

当然,在你重新确定目标、改变航向之前,一定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尤其不可三心二意,不可以既要抱着这个又想要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