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计大智慧职场大学问
13500500000009

第9章 交际心计学——你的人脉价值百万(2)

面对出人意料的状况,富兰克林该怎么办?有人劝他和那个议员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同时也写一篇演说进行回击。但是富兰克林没有这样做,他说:“这位新议员是一位十分有名望、有修养、有才识的绅士,我想,他对我可能有所误会,才做出这样的举动。当然,我并不想为了取得他的好感而在他面前摆出一副卑躬屈膝的样子,我要用另外一种更恰当、更有效的方法。”

原来,富兰克林听说那位新议员收藏了几部十分名贵而罕见的书,于是就写信给他,表示自己十分想读一读这些珍贵的书籍,希望他能答应。在信中,富兰克林丝毫没有提到反对演说的事,措辞优雅,对议员先生也很尊敬,充分体现了他的绅士风度。

果然不出富兰克林所料,议员一接到他的信,就派人把书送过来了。一周后,富兰克林按时归还了那些书籍,还附上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表达他衷心的谢意。

后来,二人再见面时,那位新议员竟然主动和富兰克林打招呼,而且十分客气,要知道,他以前是根本不会和富兰克林讲话的。分别之际,他还答应会尽他所能来帮助富兰克林,后来他们二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心底无私天地宽,即便是对手也可以成为朋友。柯林斯告诉我们:“虽然尊严不是一种美德.却是许多美德之母。”富兰克林完全可以和那位攻击他的议员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但那样做的话只会让事情越变越糟,不仅事情的真相无法揭示,二人的关系也会日益恶化。面对对方的攻击,富兰克林采取了克制态度,因为他知道批评是无用的,也是危险的,它会伤害到一个人的自尊心,并激起他的反抗。

充分尊重对方的尊严,在心理学的角度上讲,是激发了他人的自尊心。在维持他人自尊心的同时,富兰克林也使自己得到了对方的尊重,巧妙地化解了自己的危机。让我们记住斯迈尔斯的话:“友善的言行,得体的举止,优雅的风度,这些都是走进他人心灵的通行证。”他既然能成为你的竞争对手,就一定跟你实力相当,不好对付。退一步来说,就算你历尽艰辛终于将他打败,可是谁能保证某天他不会东山再起?到时候你又要提起十二分精神积极备战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不是打败他,而是像比尔·盖茨那样,友好地站到竞争对手的身边去,把他变成自己的朋友,实现双赢。

商业史上有这样一件让人津津乐道的事:

在西方许多家庭的餐桌上,习惯于同时摆上美国“水晶杯”公司和“细瓷”公司生产的水晶玻璃高脚杯和细瓷餐具,它们都是高档的名牌餐具。过去,这两家公司因为是竞争对手,关系一直不好。可后来他们经过协商,决定联合推销。

“水晶杯”公司利用细瓷餐具在日本市场的信誉,通过联合销售,将其产品打入日本等国;而“细瓷”公司则利用“水晶杯”50%的产品在美国的销售优势,使细瓷餐具占领了美国家庭与饭店的餐桌。结果,联合推销使双方相得益彰,两家的销售额均大幅提高。

1957年,当时还默默无闻的约翰·列侬在一次小型演出时认识了15岁的保罗·麦卡特尼。演出结束后,保罗批评约翰唱得不对,吉他也弹得不好,约翰很不服气。于是保罗用左手弹了一段漂亮的吉他,向约翰展示了他的天才,而且他能记住所有的歌词,这让约翰大为惊讶。约翰想,与其让这小子成为自己将来的敌人,还不如现在就邀他入团。就在这天,20世纪最成功的音乐搭档诞生了,约翰和保罗携手合作,组建了“披头士”乐队。这支乐队后来风靡全球,成为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乐队之一。

聪明的列侬比比尔·盖茨更有远见:在竞争对手还未成为竞争对手之前,快步上前站到他的身边,把他变成自己的朋友。

当你因为你的对手与你竞争市场而烦恼时,来学一学这些成功人士的经验吧,试着把对手变成自己的合作伙伴,让竞争对手成为朋友,以此,你的烦恼将迎刃而解,还会迎来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无事也要常登“三宅殿”

俗话说得好:“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有心计的人从来都有长远的眼光,未雨绸缪。这样在急用对方时,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

大学毕业后,陈涛进了一家民营软件企业,该企业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陈涛在那里主要负责行政文字工作。

与众多的大学毕业生一样,刚走出校园的那份稚嫩和天真同样深深地烙在陈涛身上。但陈涛是一个有心人,他说:“当时最大的体会就是,工作跟学习不一样了,很多事情自己都不懂。”然而正是陈涛这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成就了他作为职场新人的第一步辉煌。

跟其他应届毕业生一样,那个时候刚出校门的学生,朋友比较少,认识的人无非是以同学为中心。即便如此,陈涛还是积极地和他的大学、中学、小学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不时发个短信,偶尔打个电话联络一下感情。平时工作不忙了,他也总不忘叫朋友出来喝杯荼。

天生大方、豪爽的性格,使得陈涛总是寻找着各种各样的机会,以虚心学习的心态去跟同事、领导交往,后来,他的这种态度得到了办公室主任的高度赞赏。“办公室主任一直比较看好我,甚至非常细心地教导我”。正因为如此,陈涛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当时十几个同期进入公司的应届毕业生中比较出众的一位。

只用了两年时间,陈涛就从一个普通的办公室文员,晋升为总经理秘书,成为老总的得力助手;三年后,他毅然放弃总经理秘书职位,加盟当地最优秀的猎头公司,专为职场人士做“嫁衣”。而这一切除了他自身非常有能力之外,更少不了朋友的帮忙,紧密的人脉圈给陈涛带来了无限的价值。

人情投资最忌讳讲“近利”。讲近利,就有如人情的买卖,就是一种变相的贿赂。对于这种情形,几乎所有人都会觉得不高兴。即使勉强收受,心中也总不以为然。所以,不要做“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人,而是要做平时多“烧香”的人。

一般来说,优秀的人脉不是一日之功,那么,怎样才能在社会群体或工作环境中建立起强大的人脉呢?要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在别人有事时不计回报,

“该出手时就出手”,日积月累,留下来的就都是人缘。即便是平日里无事的时候,也不要疏于联络。

要想和同事、朋友、上司走得更近些,只要在闲暇时多一声问候,出差时多一个电话,用你无时无刻的关怀与对方经常保持联系,很快你们就会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甚至从他那里得到更大的好处也说不定。

黄冬外派出国后,刘大伟隔一段时间就打电话问好,而其他同事却没有这样做。黄冬回国后,不仅给刘大伟带来了礼物,后来他晋升为副总经理,把刘大伟要到了他的手下,那可是个极有发展前途的岗位。其他同事纳闷,以前刘大伟与黄冬的关系并不怎么样呀,甚至还不如我们这些人与黄冬亲热呀。

人与人相处,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维系关系。也许由于工作繁忙,你不会有很多时间与每一位朋友、上司或下属保持经常来往。那么,久不联系,关系自然就疏远了。这就需要你经常抽出一点儿时间打个电话,写封邮件,发个短信,给他们一个真诚的问候,使联系不至于中断,这都是表示你还把他们放在心上。

偶尔的一个问候就能把愉悦带给别人,这正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要诀。亲友虽然没办法经常在一起,但需要你想办法对他们表示思念与关怀。你要把熟人的一些重要日子记在心里,为防止遗忘,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对方有喜事,如有空儿要尽量当面祝贺,无法脱身时,也要想办法表达自己的祝愿。与久违的人交谈时,不要只顾着自己而不关心别人,要关心对方的工作、生活、身体等。

感情是在不断交往中加深的,要在相处中逐步体现出你的关心、热情和帮助。当你需要别人帮助时,才想起和人家联系,人家自然会认为你太过于现实;有了新朋友就不要老朋友,你的信誉度和真诚表现会越来越受到别人的怀疑。所以,要想把人际交往经验活学活用,就要做到无事也要登“三宝殿”。

让自己成为“圈内人”

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心计的人会把自己放在优秀人的圈子里,这样不仅能转换一个人的机运,还会为你求人办事打通一条渠道。因为在这个圈子里,你可以靠着别人的推荐、提供的信息和其他方面的帮助,获得难得的机遇。

埃德沃·波克被称为美国杂志界的奇才。然而,他的出生根本没有任何背景,他是在美国的贫民窟中长大的,一生中他仅上过6年学。6岁时,波克随家人移民至美国,边上学边打零工,什么样的脏活、累活都干过。13岁时,波克辍学了,到一家电信公司工作,这期间他省下车钱、午餐钱,买了一套《全美名流人物传记大成》,他想把自己放在这个圈子里。

接着,波克做了一件史无前例的壮举:他直接写信给书中的人物,询问书中没有记载的关于这些人的童年往事。例如,他写信问当时的总统候选人哥菲德将军,是否真的在拖船上工作过?他又写信给格兰特将军,问他有关南北战争的事。

年仅14岁、周薪只有6美元25美分的小波克,就是用这种方法结识了美国当时最有名望的大人物:哲学家、诗人、名作家、军政要员、大商贾、大富户。当时的那些名人要人们,也都乐意接见这位充满好奇心、可爱的波兰小难民。

从此,波克开始了他一生中的伟大事业,他努力学习写作技巧,然后向上流社会的名人毛遂自荐,替他们写传记。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波克需要雇用6名助手帮他写简历,当时,波克还未满20岁。

不久,这个传奇的年轻人被《家庭妇女杂志》邀为编辑。波克答应了,并且一做就是30年,将这份杂志变成了全美最高销量的著名妇女刊物。

只要你愿意,你就能认识更多的人,然后获得发展更多事业的良机。如果他们都是一流的人物,你经常与他们保持来往,这不是庸俗,而是你向上的助力。

怀特是俄亥俄州铁路局局长,当他的儿子开始上学时,他给儿子的忠告是:“在学校要和一流人物结交,有能力的人不管做什么都会成功……”你也许会觉得这句话太庸俗,但请别误会,把自己放在这个圈子里,把有能力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并不可耻。圈子里的朋友与书籍一样,好的朋友不仅是良伴,也是我们的老师。

你是否注意过,一个人常跟好发牢骚的人在一起,就学会了发牢骚;常跟爱发火的人在一起,就学会了发火;常跟不求整洁的人在一起,也会变得脏乱、不讲卫生;常跟品行不好的人在一起,就会变坏。遗憾的是,我们对自己身上发生的这种改变却熟视无睹,如同我们平时住在烟雾弥漫的城市里,习惯于污浊的空气一样。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里,稍不留神,就会受到他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农民牛永贵从外地买来一种新培育的玉米种子,据说这种新种子所培育出的玉米又甜又黏,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听闻这个消息,邻居们纷纷前来向他打听新种子的情况,牛永贵却担心一旦大家都种这种新品种了,就会使自己失去竞争优势。于是假装糊涂,说种子是省城一位亲戚送的,自己也不知道在哪里能买到。邻居们买不到新品种,只好继续种原先的种子。

牛永贵本来满心欢喜,谁知收获的时候,他却发现他种的新品种口感既不甜也不黏,和邻居家的玉米相比也强不到哪里。他认为是种子公司把劣质种子卖给他,便去种子公司理论。种子公司又去请教农科院的专家,经过专家分析鉴定,他买的种子实属新品种,原因是他的优良品种接受了邻居田中劣等玉米的花粉,从而产生了质变。

与植物相似,人也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美国伟大的作家马克·吐温跟一群年轻人说:“远离那些要减少你成功的人。”他还说:“那些真正伟大的人,会使你觉得你也可以变得伟大。”所以,如果你身边尽是消极的人,你也很难成为一个积极的人;如果你老是和那些混日子的人在一起,那你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勤奋的人。

人们都知道世界赫赫有名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是个成功者,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成功与学习模仿成功者有关。他把自己在各方面所羡慕的人规划成一个圈子,并以这里面的人作为理想的榜样,用“理想榜样”的行为和气质来要求自己。他喜欢学习模仿圈子里的洛克菲勒、摩根和其他金融巨子,留意圈子里这些人的一举一动,研究这些成功者的信念,模仿成功者的毅力,从而影响和促成他走向了成功,成就了辉煌。

俗话说:挨金似金,挨玉似玉,挨着木匠会拉锯。要想成功,就要让自己的圈子里没有太多的小人,多跟成功的人在一起。你如果发现某人表现突出,你心里要立刻跳出这么一句话:“他是怎么做到的?”这时你也会产生出追求卓越的希望,从你所见所闻的每件事里挖掘出成功的“金矿”

礼物加真情,赢得客户心

古人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要想用真情来收买客户,最好的办法就是和他成为朋友。像朋友一样去关心你的客户,偶尔买一些小礼物,这样才能得到客户的心,他才会把你当做朋友。你的朋友越来越多,你的生意才会直线上升,你成功的机会才会增大。

李辉毕业后留在北京一家银行工作,几年后,他已经升任该银行一家分理处的总经理。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分理处的业务量明显下降。作为总经理,为了改善这一局面,他提出了“要做工作先学会做人”,拿出像对待朋友的真诚来与客户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