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天下为公(下)
13568100000029

第29章 高士其生命不息,笔耕不止

高士其(1905—1989),福建省福州人。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原名叫高仕,后来改为高士其。他说,去掉“人字旁”表示不做官,去掉“金字旁”表示不要钱。

高士其1925年由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毕业后,抱着美好的愿望留学美国。在这期间,他的姐姐不幸患“虎烈拉”(霍乱)病逝,深深的悲痛使他毅然放弃化学专业,转入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专攻细菌学。当他想起福州鼠疫盛行时,死者无数,连棺材都卖光了的情景,就把那些置人于死地的病菌、病毒咒为“小魔王”。他想到有多少人像他姐姐一样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就决心向“小魔王”开战,一定征服它。

1927年暑假以后,高士其成为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的研究生。第二年,他被聘为芝加哥大学细菌学实验室助理。高士其是一个勇敢的探索者,他研究的课题是“食物毒细菌”。他为了研究“食物毒细菌”对人类究竟是怎样危害的,竟然亲自吞食了一种病菌菌液,然后详细记录种种自我感觉。他说:“即使中毒也值得,只要我的试验对消灭这种病菌有所贡献,打仗嘛,总要付出代价,同‘小魔王’打仗也是如此,伤亡总是难免的。”

后来,他真的受伤了。在解剖一只接种了甲型脑炎病毒的豚鼠时,不慎割破了手指,病毒进入他的体内。经过医生的努力,他保住了生命,可是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耳朵聋了;脖子硬了,头难以转动;手脚不听使唤。当时,仅仅23岁的他,就被病魔夺去了青春的活力。但是,他并没有退却,仍然以顽强的毅力继续与“小魔王”作斗争,终于读完了全部医学博士课程。

1935年回国后,高士其由于病情加重,身体处于半瘫痪状态。他只好从事科学普及读物的创作工作。他读书,只能看,不能翻页,书放在一个特殊的架上,看完一页,秘书给他翻一页;看得时间长了,眼球还往上翻。至于写作嘛,就更困难了。手不能握笔,只能用“高语”口授,让秘书一字一句地记录。有时秘书也听不懂他使用的专业名词,他就用发抖的手勉强握住一只“6B”软铅笔,吃力地在纸上写出几个歪歪斜斜的字,他自己说,这是“天书”。总之,除了那副善于思考的大脑和一颗赤诚的心,高士其的全身几乎没有一个零件是正常的。

解放后,高士其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作品,象烂漫的山花,在全国各种报刊上竞相开放,成为广大读者深深喜爱的科学食粮。1949年到1965年,他写作了约60多万字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创作了两千多行诗,出版了《生命的起源》、《和传染病作斗争》、《我们的土壤妈妈》等十几本书。他写的科学小品,短小精炼,生动活泼,题材广泛,丰富多彩。“从电子到宇宙,从微生物到人类,从火到原子能,从石器到自动化工厂”,无一不在他的笔下生辉。

高士其刚刚得病的时候,一个外国医生曾断言,这个人活不到3年!然而,3年、5年、10年、20年……半个世纪过去了,高士其不但依然健在,而且为人民、为科学写下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做出了那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贡献。

“春蚕到死丝方尽”,高士其身残志坚生命不息,笔耕不止,一心为人类多创作精神食粮的精神,永远激励人们奋进、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