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天下为公(下)
13568100000009

第9章 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

林觉民,字意洞,福建闽县人,八岁时丧母,由叔父抚养。林觉民从小聪颖好学,自幼饱读诗书。1900年他进入福建高等学堂念书,接触到西方自由平等的社会政治学说、新颖奇巧的自然科学知识,眼界为之大开,思想趋于激进。19岁那年,林觉民遵父命与陈意映结婚。陈意映是一位美丽贤慧、又颇有见地的女子,对林觉民体贴入微,林觉民也非常爱她。第二年,他们生一男孩,取名依新,小家庭生活更充满乐趣。

林觉民非常爱自己的妻儿,但他没有因为留恋小家庭的幸福温暖而放弃革命的理想。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榨下,民族危难深陷于渊潭,人民颠沛在荒瘠的沟壑。林觉民在与同学们谈论国家形势、民族前途时总是怒目圆睁。婚后一年,他远涉重洋去日本留学。久有革命之志的林觉民,到日本后,加入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1905—1910年同盟会在国内多次发动起义,均遭失败,许多革命同志英勇牺牲。林觉民得知后表示“吾辈既以壮士自许,当仗剑而死”。1911年春,林觉民这位血气方刚的壮士压抑不住为祖国献身的强烈愿望,勇猛地冲上了民主革命的火线。广州起义前三天,他非常激动,多少年来讴歌革命、向往革命,当革命风暴即将来临的时候,不由得思绪万千,热泪如珠。林觉民在桌面上铺展一块洁净的手帕,挥笔写了一封脍炙人口、历久犹新的《与妻书》,他写道:“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林觉民率领百余名福州志士挺进广州城,林觉民臂缠白巾、手执武器,象一群出山的猛虎、搏击的雄鹰迅猛地攻进了督署。两广总督张鸣歧狼狈逃窜。经过彻夜战斗,革命党人寡不敌众,林觉民力尽弹绝,受伤被俘。在敌人提审时,他毫无惧色,正气磅礴地宣称“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将来国家安强……吾死瞑目矣。”第二年,年仅25岁的林觉民被一伙凶神恶煞的刽子手簇拥着,昂首挺胸,从容地走上刑场……黄花岗上的青松翠柏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也正为捐躯报国、引颈就戮的烈士感伤和哀泣。

林觉民这位年轻的烈士,用高尚的爱国主义理想与深挚的革命志士感情交织成一首不朽史诗,他那感人至深的绝笔书,为千秋后世留下了值得传诵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