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cintischemicattacks,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的、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在24h以内完全恢复,但常有反复发作,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如已有TIA发作而不予治疗,则约有1/3的患者在数年内有发生完全性脑梗死的可能,有1/3的患者经历长期的反复发作而损害脑功能,其余1/3的患者可能出现自然缓解。目前TIA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多数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病、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
【诊断要点】
1.好发于中老年人(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
2.起病突然,多于5min左右达到症状高峰,大多无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短,通常为5min1h,最迟在24h内完全恢复而无任何后遗症状或体征。
3.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症状常按一定的血管支配区域刻板地出现。
4.颈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为对侧单肢或偏侧肢体发作性轻瘫,也可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优势半球(通常为左侧)颈动脉缺血可有失语,有时发作性偏瘫伴有瘫痪对侧的短暂单眼失明或视觉障碍。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为眩晕、恶心,大多不伴有明显耳鸣。如有脑干、小脑受累,可出现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交叉性或双侧肢体瘫痪和感觉障碍;如枕叶视皮质受累可出现短暂性皮质盲;如下部脑干网状结构缺血可有跌倒发作。
【治疗要点】
1.病因治疗对已发现的病因进行积极治疗。
2.药物治疗减少及预防复发,保护脑功能。
3.外科治疗对颈动脉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或血栓形成者,可行动脉内膜剥离术。
4.血管内介入治疗适于颅内动脉或颅外颈内动脉狭窄患者。
【处方】
处方1抗凝药物,可酌情选用下列药物之一:
(1)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立远清)0.1ml/10kg皮下注射bid10d为一疗程
(2)低分子肝素钠(法安明、栓复欣)200IU/kg皮下注射qd或100IU/kg皮下注射bid610d为一疗程
(3)华法林2.53mg口服qd
处方2降纤药物,任选一种:
(1)巴曲酶(东菱迪芙)第1d,巴曲酶10U+NS100ml静滴1次;第3d、5d分别再使用巴曲酶5U+NS100ml静滴1次一疗程共使用3次,剂量和疗程可根据病情酌情增减
(2)降纤酶首先降纤酶10U+NS100ml静滴qd连用3d;然后改为降纤酶5U+NS100ml静滴qd连用4d7d为一疗程,剂量和疗程可根据病情酌情增减
处方3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任选一种:
(1)肠溶阿司匹林75150mg口服qd
(2)噻氯匹定(抵克力得)125250mg口服qd或bid
(3)氯吡格雷(波立维)75mg口服qd
(4)西洛他唑(培达)50100mg口服bid
处方4脑血管扩张剂和扩容剂,可同时使用:
(1)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qd1015d为一疗程
(2)羟乙基淀粉代血浆(706代血浆)500ml静滴qd1015d为一疗程
(3)前列地尔(凯时)1020g+NS10ml静注qd1015d为一疗程
(4)倍他司汀(培他啶)注射液20mg+5%GS或NS500ml静滴qd1015d为一疗程
处方5脑保护剂,可任选一种:
(1)尼莫地平2040mg口服tid
(2)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5mg口服qn
(3)桂利嗪(脑益嗪)2550mg口服tid
处方6中药活血(可根据病情任选):
(1)丹参注射液30ml+5%GS或NS250ml静滴qd1015d为一疗程
(2)脉络宁30ml+5%GS或NS250ml静滴qd1015d为一疗程
(3)葛根素0.4g+5%GS或NS250ml静滴qd1015d为一疗程
(4)金纳多20ml+5%GS或NS250ml静滴qd1015d为一疗程
【警示】
1.注意完善检查以明确TIA的病因,积极进行病因治疗,预防再发。
2.症状在24h内完全消失定义为TIA,这仅仅是人为的规定,事实上如症状持续超过3h则脑部可能已经出现梗死性病灶。
3.对于频繁反复发作的TIA,如常规治疗仍不能完全终止发作,可根据病情增加联合用药或增大药物剂量、延长治疗疗程,但联合用药时要谨慎,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4.使用上述药物时注意事项:低分子肝素:观察出血倾向,注意一定要皮下注射,切勿肌注;华法林:应从小剂量开始应用,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并据此调整药量,INR控制在2.0左右为宜;降纤药物:每次静滴时间在1h左右,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治疗期间血浆Fg小于1g/L应暂停使用;肠溶阿司匹林:注意胃肠道反应及消化道出血;噻氯匹定:注意观察有无白细胞减少,应定期检查白细胞计数。
(第二节)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cerebralthrombosis)是指脑动脉的主干或其分支因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类动脉炎等血管病变所致的脑梗死,占所有急性脑血管疾病的60%80%。其发病机制与血脂质代谢异常、内皮细胞受损、高血压、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根据影像学表现可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无症状性脑梗死;根据病程进展过程可分为完全性卒中、进展性卒中、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急性脑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保护缺血区域的神经元是治疗的关键。
【诊断要点】
1.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者以中、老年人多见,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由动脉炎所致者以中青年多见,可伴有结缔组织病、螺旋体感染等。
2.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起病,不少患者在睡眠中发病。
3.神经系统症状多在数小时、半天甚至12d内达到高峰。
4.部分病例病前有头昏、头痛、肢体麻木、眩晕、TIA等前驱症状。
5.根据受累血管的不同,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也有所不同。
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主要表现为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主侧半球病变常伴有失语,非主侧半球病变伴偏瘫失认症,额叶与胼胝体受累可出现精神障碍,如大面积梗死则可有意识障碍;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主要表现为眼肌麻痹、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交叉性瘫痪或四肢瘫、皮质性失明、眩晕、共济失调,常因病情危重而出现肺水肿、消化道出血、高热,甚至死亡。如双侧脑桥基底部受累可出现闭锁综合征(lockedinsyndrome),如小脑后下动脉受累可出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syndrome)。
【治疗要点】
1.基础治疗床头抬高20°30°,保持气道通畅,改善缺氧,适当降低过高的血压,控制血糖,降血脂,纠正脑灌注不足(如严重腹泻、大出血或降压药过量)及发热。
2.特异性治疗以溶解血栓、恢复和改善脑灌注、预防血栓扩展和新血栓形成为目的。
3.并发症的治疗常见的并发症有颅内压升高、急性肺水肿、癫痫、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脑心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抑郁症、焦虑症等。
4.康复治疗病情稳定24h后开始,对患者的语言、肢体运动及吞咽功能进行锻炼,可配合理疗、针灸、按摩等方法。
5.外科治疗颅内压升高明显而内科治疗效果差者可行开颅减压治疗。
【处方】
处方1溶栓药物,任选一种,有条件首选tPA:
(1)尿激酶100万150万U+NS100ml静滴1h左右静滴完
(2)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0.9mg/kg总量<90mg首剂为总量的1/10静推随后余量+NS100ml1h左右静滴完
处方2人尿激肽原酶(凯力康、尤瑞克林),适用于轻中度急性血栓性脑梗死,应在起病48h内开始用药。
NS50100ml+尤瑞克林0.15PNA单位静滴30minqd21d为一疗程
在开始注射的15min内应缓慢,整个滴注应控制在30min左右滴完。如果出现血压明显下降,应立即停药,并进行升压处理。本品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存在协同降压作用,应禁止联合使用。脑出血及其他出血性疾病的急性期禁用。
处方3降纤药物,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处方4抗凝药物,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处方5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处方6扩容剂,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处方7脑保护剂:
(1)脑复康48g+NS250ml静滴qd1014d为一疗程
(2)脑蛋白水解物(施普善)1030ml+NS250ml静滴qd1020d为一疗程
(3)胞二磷胆碱5001000mg+5%GS或NS500ml静滴qd23周为一疗程
(4)依达拉奉(必存)30mg+NS100ml静滴30minbid1421d为一疗程
(5)三磷酸胞苷二钠(美络宁、斯替吡)100mg+5%GS250ml静滴qd2周为一疗程
(6)丁苯酞(恩必普)0.2g口服qid1012d为一疗程
处方8脱水降颅内压药物,可联合使用:
(1)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滴q12hq6h
(2)20%人体白蛋白10g静滴qdbid
(3)呋塞米2040mg静推q12hq6h
(4)甘油果糖500ml静滴qdbid
处方9血压管理下列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根据临床需要短期使用。
(1)盐酸乌拉地尔(压宁定、优匹敌):静注或静滴均可,患者须取卧位。亦可在静注后持续静滴。静注:缓慢静注1050mg乌拉地尔针剂,监测血压变化,降压效果应在5min内即可显示。若效果不够满意,可重复用药。持续静滴或使用输液泵:本品在静注后,为了维持其降压效果,可持续静滴,通常将250mg乌拉地尔加入到250500ml的NS、5%或10%的GS液体中。如使用输液泵维持剂量,可加入20ml注射液(相当于100mg乌拉地尔),再用上述液体稀释到50ml。
静脉输液的最大药物浓度为每毫升4mg乌拉地尔。输入速度根据患者的血压酌情调整。推荐初始速度为2mg/min,维持速度为9mg/h(若将250mg乌拉地尔溶解在500ml液体中,则1mg乌拉地尔相当于44滴或2.2ml输入液)。静滴或用输液泵输入应当在静注后使用,以维持血压稳定。血压下降的程度由前15min内输入的药物剂量决定,然后用低剂量维持。
(2)盐酸尼卡地平(佩尔地平):盐酸尼卡地平10mg加入NS100ml中(0.1mg/ml)缓慢连续输液泵输注,为了逐渐降压,开始治疗时以50ml/h(5.0mg/h)的速度滴注。如果在该剂量下未获得满意的降压效果,那么输注速度可每15min增加25ml/h(2.5mg/h),最大增至150ml/h(15.0mg/h),直至获得满意的降压效果。获得目标血压后,输注速度应减至30ml/h(3.0mg/h)。
(3)多巴胺20200mg+5%GS250ml静滴剂量和浓度可根据血压情况调整。适用于脑梗死、特别是分水岭梗死后的脑低灌注状态。应用多巴胺美必须先纠正低血容量。
处方10中药治疗,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处方11对神志不清的患者,可选用下列促醒药物:
(1)纳洛酮注射液0.40.8mg静注q2hq4h或纳洛酮注射液2.44.8mg+5%GS或NS250ml静滴qdbid
(2)醒脑静注射液3040ml+5%GS或NS500ml静滴qd
【警示】
1.溶栓、降纤、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最好不要同时使用,以免增加出血的风险。
2.大面积脑梗死者应加强脱水治疗,不宜溶栓、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容治疗,以中性治疗为主。
3.出血性脑梗死者应停用溶栓、降纤、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4.注意脱水药物的副作用,甘露醇停用时需逐渐减量以防反跳。轻症或老年患者无颅高压征象时无需脱水治疗。
5.要严格掌握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适应证及禁忌证,以免增加出血风险。
6.避免过度、快速降压,对于不准备进行溶栓的患者BP>220/120mmHg或MAP>130mmHg时可缓和降压,对于准备溶栓治疗的患者血压应小于185/110mmHg,降压治疗时,应密切观察随访血压,及时调整降压药的剂量、速度。建议不要舌下含服钙拮抗剂,以免导致血压急剧下降。
7.分水岭梗死时注意补充血容量,必要时静滴多巴胺提高血压,以改善脑灌注。
8.输液时少用或不用GS,如果使用GS应采用5%GS,以免因糖无氧酵解而加重脑损害。
(第三节)脑栓塞
脑栓塞(cerebralembolism)是指各种栓子(固体、液体、气体)随血流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的颈部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而产生的脑梗死,约占脑梗死的15%,左侧较右侧多见。只要栓子的来源不消除,脑栓塞就可能反复发生,10%20%的脑栓塞患者在发病后10d内再发第2次栓塞,有2/3的复发发生在第1次发病后的1年之内。脑栓塞的栓子来源可分为心源性(心脏疾病或其手术)、非心源性(动脉源性、脂肪性、肿瘤性及气栓子)和来源不明的栓子三类,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于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狭窄。
【诊断要点】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多见。
2.多在活动中骤然起病,常无前驱症状。
3.常于几秒钟或几分钟内症状达到完全性卒中高峰。
4.部分患者起病时可有短暂意识障碍或抽搐。
5.约4/5的栓塞累及颈内动脉系统,以大脑中动脉堵塞多见,表现为面瘫、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抽搐等;1/5的栓塞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表现为眩晕、复视、共济失调、交叉瘫、四肢瘫、皮质盲、吞咽困难等。多发性或大面积栓塞可出现昏迷、严重脑水肿、脑疝形成甚至死亡。
6.个别患者因栓塞反复发作或继发出血,病程呈进行性加重或阶梯式恶化。
【治疗要点】
1.病因治疗治疗原发病以防再发。
2.梗死灶的药物治疗以消除脑水肿、防止栓塞部位的继发性血栓形成、改善脑的微循环及脑保护为目的。
3.对症治疗控制抽搐、促醒、保证营养、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预防并治疗并发症。
4.对栓子的药物治疗(1)血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2)气栓取头低、左侧卧位,如为减压病应行高压氧治疗。
(3)脂肪栓可用右旋糖酐静滴、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吸入5%碳酸氢钠溶液治疗。
(4)炎性栓子抗感染治疗。
(5)虫栓驱虫治疗。
5.外科治疗患者有严重的脑水肿或继发脑疝时可考虑去颅瓣减压术,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可行栓子摘除术。
【处方】
处方1脱水降颅内压药物,同脑血栓形成。
处方2抗凝药物,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处方3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处方4脑保护药物,同脑血栓形成。
处方5血压管理,同脑血栓形成。
处方6中药治疗,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处方7控制抽搐药物,同癫痫。
处方8促醒药物,同脑血栓形成。
处方9针对脂肪栓子的治疗。
(1)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qd(2)5%硫酸氢钠250ml静滴bid【警示】
1.心源性脑栓塞的梗死区极易出血,且血栓不易被溶栓药物溶解,因此一般不予溶栓、降纤治疗,根据病情慎用抗凝药物。
2.抗凝药物对预防心脏血栓所致的脑栓塞效果较抗血小板药物好,为首选。
3.华法林要终身服用,且定期监测凝血时间,要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
4.如患者拒绝抗凝治疗,可选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5.大面积脑栓塞的患者以中性治疗为主,禁用抗凝药物。
(第四节)脑出血
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是指脑血管破裂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以动脉出血最为多见。脑出血可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本节主要讲述自发性脑出血。其病因包括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动脉瘤、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脑淀粉样血管病变、脑动脉炎、血液病、脑肿瘤、溶栓或抗凝治疗等,其中绝大多数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约70%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在基底节区,脑叶、脑干和小脑出血各占10%。而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脑淀粉样血管病变、肿瘤等所致的出血多位于脑叶,以顶叶最常见。
【诊断要点】
1.高血压性脑出血多见于5070岁患者。
2.通常在白天情绪激动、用力排便或活动时突然发病。
3.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病情达到高峰。
4.常无前驱症状,少数患者可有头昏、头痛、肢体麻木或乏力。
5.临床症状因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不同而不同,轻者仅有轻度头痛或轻微的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重者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神志不清、鼾声呼吸或呼吸不规则、消化道出血、体温升高,并很快死亡。内囊出血除“三偏”症状外,常见双眼向病灶侧凝视。桥脑出血大多数症状较重,出现四肢瘫、去大脑强直、双侧瞳孔呈针尖样,如两侧瞳孔散大、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体温骤升或突然下降则预示死亡。脑室出血可继发于脑实质出血也可为原发性,小量脑室出血仅有头痛、脑膜刺激征,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类似,而大量脑室出血多迅速陷入深昏迷,伴四肢弛缓性瘫、去大脑强直状态、频繁呕吐,很快死亡。
【治疗要点】
1.病因治疗控制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者可输血或补充凝血因子,药物所致者应立即停药,肿瘤或血管畸形者可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2.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3.一般治疗绝对卧床、保持安静、情绪平稳、大便通畅;予冰帽局部物理降温,减少脑耗氧量;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治疗并发症;对症治疗。
4.外科治疗中至大量出血、病情中等严重、脑室出血或内科治疗效果不佳、颅压明显增高者宜行手术治疗,有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穿刺血肿吸除术、脑室引流术等。
5.康复治疗。
【处方】
处方1脱水降颅内压药物,同脑血栓形成。
处方2止痛药物,在降颅内压的基础上应用,任选一种:
(1)散利痛1片口服prn
(2)去痛片(索米痛)0.5g口服prn
(3)曲马多50mg口服prn
处方3镇静药物,控制患者烦躁或躁动,任选一种:
(1)地西泮2.55mg口服tid
(2)阿普唑仑(佳乐定)0.40.8mg口服tid
(3)羟哌氯丙嗪(奋乃静)2mg口服tid
处方4脑保护剂,同脑血栓形成。
处方5促醒药物,同脑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