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神经内科临床处方手册(第二版)
13734100000030

第30章 神经系统营养缺乏性(3)

2.特效解毒措施抗蛇毒血清是中和蛇毒的特效解毒药。

3.辅助治疗抑制蛇毒引起的过敏反应。

4.对症及支持治疗维持呼吸平稳,正确应用呼吸机,防治休克、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继发感染等。

5.其他中医中药治疗进行抗毒。

【处方】

处方1中医中药抗毒,根据地理位置选用当地蛇药。

广东蛇药(或南通蛇药、上海蛇药)首剂10片以后每隔46h服5片35d为一疗程处方2激素抗过敏,选用以下任意一种:

(1)氢化可的松200400mg静滴qd连续用34d(2)地塞米松1020mg静滴qd连续用34d【警示】

1.注意鉴别毒蛇咬伤和非毒蛇咬伤。毒蛇咬伤的牙痕多为2个针尖大小痕,而非毒蛇咬伤的牙痕多为2行或4行锯齿状浅小牙痕,另外非毒蛇咬伤无局部水肿、渗血或坏死,也无全身中毒表现。

2.减少在毒蛇分布地区活动,夜间外出要携带灯火,穿着厚袜、长裤以保护足背、小腿等易被咬伤的部位。

(第十一节)神经系统放射损伤

在战争时期放射损伤可见于原子弹与氢弹爆炸后,在和平时期通常是由于工业事故和医疗上的放射治疗所引起,本节主要介绍放射治疗引起的脑、脊髓、周围神经损伤。

【诊断要点】

1.放射性脑损伤

(1)多见于颅内肿瘤、脑膜白血病或头皮顽固性溃疡进行大剂量放射治疗后5个月5年出现。

(2)早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以近期记忆减退最明显。

(3)临床表现与遭受最大剂量的脑部定位相一致。脑组织受损后可发生局部刺激症状(如癫痫)和破坏症状(如偏瘫)。

(4)头颅MRI示照射部位相应白质出现长T1长T2信号病灶,病灶边缘不规则,似火焰状有时可有占位效应,CT显示与之相应的低密度灶。

2.放射性脊髓损伤

(1)多见于鼻咽癌、食管癌、甲状腺癌、纵隔肿瘤、脊柱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后约3个月后发病。

(2)早期短暂型由纯粹主观的症状与很轻微的客观感觉障碍所组成。

(3)下运动神经元疾患型表现为上、下肢的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征象。

(4)急性截瘫或四肢瘫表现为受伤脊髓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5)慢性进展型早期以感觉异常最常见,患者诉手足麻木,或针刺蚁爬感,部分患者Leermitte征,然后出现一个或多个肢体的无力或瘫痪,进展性的感觉消失。晚期可有大小便障碍,体格检查提示脊髓部分性损害,有时表现为脊髓半切综合或完全性截瘫或四肢瘫。

(6)脊髓MRI检查早期脊髓肿大,白质内有长T1、长T2信号病灶,后期有脊髓萎缩。

3.放射性神经丛损伤

(1)乳腺癌放射治疗后5个月20年起病,平均为6.5年。

(2)肢体的感觉症状(疼痛、感觉异常、麻木)远较运动症状显着,但也有患者在感觉症状出现之前先发生肌肉无力。

【治疗要点】

1.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改善血脑屏障,稳定细胞膜及多酶体,改善血管通透性。

2.改善细胞代谢。

3.手术治疗是放射性脑坏死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当患者出现药物难以控制的进行性神经学障碍、影像学表现为局限性脑坏死伴有水肿和占位效应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处方】

处方1糖皮质激素治疗,以下任选一种:

(1)地塞米松10mg+NS250ml静滴qd

(2)泼尼松10mg口服qd

处方2能量代谢治疗:

(1)NS250ml+胞二磷胆碱0.50.75g+辅酶A100U+ATP40mg静滴qd

(2)肌苷10mg口服bid

处方3维生素辅助治疗:

维生素C50100mg口服tid

复合维生素B2片口服tid

【警示】

1.放射治疗引起的臂丛神经损伤与癌肿转移所引起的臂丛损害在临床上难以区分。前者疼痛不显着,预后相对较好;而后者疼痛明显,预后较差。对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可考虑进行手术探查。

2.注意放射损伤对血液系统、胃肠道等的影响,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第十二节)减压病

减压病是指因外界气压急剧降低而使溶解于组织、体液内的气体逸出形成气泡压迫组织或阻塞血管所致的一种职业病,主要见于从事潜深水作业的潜水员或沉箱工在工作过程中减压不当时,飞行员和高压氧舱工作者也有可能患该病。除气泡栓塞和气泡压迫症状外,还可由于气泡栓塞微循环引起血流缓慢,血细胞聚集,血小板发生聚合和破裂,促进凝血而加重组织缺血缺氧,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等一系列继发性病理生理变化。

【诊断要点】

1.有在高压环境中停留或未按规定操作减压的病史,急性减压病一般在减压后12h内发病。

2.迅急出现的脑、脊髓弥漫性或局限性损害表现,如头昏、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等表现较为多见;严重者可有短暂性昏迷、肢体抽搐等,截瘫亦可见到。此外,还常可出现其他脏器(肺、肠道、心脏)的栓塞、梗死。骨关节的缺血性坏死则为慢性减压病最常见表现。

3.排除外伤或其他潜水疾病,如缺氧、氮麻醉、二氧化碳中毒或氧中毒等。

4.对可疑患者可做再加压试验治疗。

【治疗要点】

1.对急性减压病,最妥当的是再加压治疗,即将患者尽快送入高压氧舱中,逐步将舱内压力升高到患者原来工作环境的气压水平,并停留一定时间,使氮气泡重新溶解于体液和组织中,待临床表现缓解后再有控制地逐步减压,减压时间一般不少于23h。

2.慢性减压病主要给予血管扩张剂、理疗、针灸等对症处理。

(第十三节)高温病

高温病是指由于高温环境引起的,以体温调节中枢的衰竭及全身功能失调为特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热晕厥,表现类似于单纯性晕厥,系因周围静脉扩张引起的血压骤然降低,脑部缺氧。体温可增高到39℃以上。热痉挛,表现为没有任何前驱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发生随意肌的肌束颤动,随后发生肌痉挛,伴有剧痛。系因患者在大量出汗后仅仅饮用大量水分而未补足盐分。

体温一般正常。热衰竭,是较之前两者更为严重的循环障碍,其病因为水分或盐分或两者均缺失。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昏、耳鸣、恶心、呕吐、反应迟钝、视物模糊,重者可出现惊厥、谵妄甚至昏迷。

缺水为主者体温可增高到39℃,缺盐为主者体温升高不显着。

中暑,是指在较长时间的日光曝晒或在高气温和湿度大的环境下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和循环衰竭,重者发生昏迷、抽搐甚至死亡。可先有全身无力、头痛、头昏、口渴、胸闷等前驱症状,之后体温突然升高达40℃以上,皮肤干热无汗、面色苍白、意识模糊、精神行为异常等。

【诊断要点】

1.季节或患者起病前所处环境高温。

2.体温调节失常及全身功能失调的临床表现。

3.排除其他能引起虚脱和低血压表现的,或引起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的疾病。

【治疗要点】

1.迅速撤离高温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热晕厥患者在平卧休息后常可自愈。

2.口服含盐饮料或静滴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

3.中暑患者还需通过物理降温(冰水擦浴、放置冰袋、吹风扇及冰水浴)、药物降温进行抢救。

4.防治并发症和支持治疗:重症的热惊厥、热衰竭患者及中暑患者还需积极防治休克、心率、脑水肿、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给予呼吸维持和给氧;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电解质紊乱等。

【处方】

药物降温,可选择一种:

氯丙嗪2550mg+NS500ml静注st用药过程中血压下降时应减慢滴速或停药阿司匹林300mg口服或鼻饲tidqid【警示】

1.高温病根据季节、气温和临床表现,一般不难诊断。但中暑应注意与夏季好发病乙脑、脑型疟疾、中毒性菌痢以及脑出血鉴别;热衰竭则应与消化道出血和宫外孕等内出血、低血糖及其他能引起低血压甚至休克的疾病相鉴别。

2.中暑好发于老年人、酗酒者、过度肥胖者、慢性疾病患者及进展性心脏疾病患者(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而某些药物可促进中暑的发生,如抗胆碱能药物、酚噻嗪、丁酰苯、阻滞剂、抗组胺药物、利尿剂、苯丙胺、安定类药物等,在上述人群中应慎用。

中暑还好发于农民、战士、运动员和锅炉、铸造车间的工人,对这类人群需做好生产活动过程中的防护,减少发病。中暑的死亡率高达50%,属急症,必须及时抢救。

(第十四节)高山病

高山病,又称高原病,是指对海拔3000m以上高原的低氧环境不能适应而发生的缺氧性疾病。常见于由平原移居或短期逗留在高原的人群。临床分急性高山病和慢性高山病两种。

【诊断要点】

1.进入高原地区以后发病。

2.出现一系列的缺氧性疾病症状,如急性高山病患者多在进入高原数小时后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症状(急性高原反应),一般经数天的适应后症状逐渐消失。也有少数人症状可逐渐加重,发展为高山性颅内压增高、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肺水肿等。慢性高山病常发生在4000m以上高山居住民,由于某些原因失去对缺氧的适应能力所致,临床表现与急性高山病相类似,但症状时轻时重,迁延持久。

3.临床症状随海拔的增高和降低发生加重或缓解,氧疗有效。

4.排除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

【治疗要点】

1.对急性型必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危重患者宜首先就地抢救,安静休息,避免体力活动;给予高流量吸氧(鼻导管法68L/min)或面罩吸氧、高压氧治疗。慢性型患者在病情允许时,应逐步锻炼及做呼吸操,以促进适应。经初步治疗若效果不佳,应及时转往低海拔处继续治疗。

2.急性高原反应经12周的休息后,症状一般可自行缓解。

较重者可给予镇痛、镇静、止吐等对症治疗,以及吸氧疗法或速尿利尿治疗。

3.高山性颅内压增高还可同时应用脱水剂,减轻脑水肿。

4.高山性肺水肿轻症可口服氨茶碱、利尿剂和泼尼松等;重症患者则根据病情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呋塞米、毛花苷C等。呼吸功能差者可使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道切开辅助呼吸。

5.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除吸氧治疗外,还可选择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急救时也可予静脉放血300500ml暂时缓解症状,争取转运时间进一步抢救。

【处方】

处方1脱水剂,根据病情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

(1)呋塞米4080mg口服q12h呋塞米2040mg静注tidqid

(2)20%甘露醇125250ml静滴q8hq6h

(3)50%GS50100ml静滴tidqid

(4)地塞米松1020mg+5%GS或NS250ml静滴qd

(5)乙酰唑胺125250mg口服q12h

处方2解除支气管痉挛:

(1)地塞米松1020mg+5%GS或NS250ml静滴qdbid

(2)氨茶碱0.25mg+50%GS20ml静注bid

处方3降低肺动脉压:

(1)氨茶碱0.25mg+50%GS20ml静注bid

(2)硝苯地平10mg舌下含化血压应不低于100/70mmHg

(3)加大吸氧流量,最为有效

处方4强心剂:

毛花苷C0.4mg静注st

(第十五节)电击伤

一定量的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可引起组织不同程度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发生死亡,称为电击。电击包括低电压(≤380V)、高电压(>1000V)、超高电压或雷击(电压10000万V、电流30万A)三种类型。意外电击常发生于违反用电操作规程者。雷击则常见于农村旷野。

【诊断要点】

1.有触电史(或之前正进行相关用电操作)、雷击史(或雷电天气时正身处旷野)。

2.触电后局部因电流通过而留下“出口”、“入口”,入口处较出口处损伤更为严重。局部炭化,形成裂口或洞穴,常深达肌肉、肌腱、骨周,损伤范围外小内大。在电流通过的途径中,肘、腋或膝、股等屈面可出现“跳跃式”伤口。高压电流损伤时常发生前臂腔隙综合征。由于触电后大肌群强直性收缩可发生脊椎压缩性骨折或肩关节脱位。

3.触电后造成的全身性损害轻者有恶心、心悸、头昏或短暂的意识障碍;重者昏迷、呼吸心跳骤停,不及时复苏则会发生死亡。

幸存者,可有定向力丧失、癫痫发作,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低血容量休克,急性肾衰竭等。

【治疗要点】

1.即刻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拨离电源。

2.对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复苏后还应注意心电监护。

3.防治急性肾衰竭,应用乳酸林格液恢复循环容量;静脉输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甘露醇利尿,预防肌球蛋白性肾病,每小时尿量应高于一般烧伤标准(如果出现肌球蛋白尿,尿量应维持在100150ml/h)。一旦出现急性肾衰,治疗方法同肾衰的常规治疗。

4.预防感染处理,早期全身应用较大剂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局部应暴露,用过氧化氢冲洗、湿敷,预防厌氧菌感染;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也是绝对的指征。

5.对于广泛组织烧伤、肢体坏死和骨折者,应请外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对肢体电击伤后深部组织损伤情况不明者,可应用动脉血管造影或放射性核素133氙洗脱术或99m锝焦磷酸盐肌扫描术检查,以指导治疗。

【处方】

处方1补足液体量:

乳酸林格液500ml静滴根据烧伤程度调整,早期补液量高于一般烧伤患者

处方2碱化尿液:

1.25%碳酸氢钠250ml静滴qdbid

处方3利尿:

甘露醇125ml静滴q12h根据尿量调整利尿次数和剂量,每小时尿量应高于一般烧伤标准

处方4预防感染:

(1)青霉素640万U+5%GS或NS250ml静滴bid

(2)破伤风抗毒素3000U肌注st

(秦海强郭怡菁闫福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