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把心安顿好
1375900000039

第39章 小时评

心态好是最好的养生

在今天的中国,打着养生旗号的骗术最容易成功,往往骗倒一大片。在图书畅销榜上,也是养生书独占鳌头,经久不衰。我推测许多人的心态可能是,没别的事可关心了,或者关心了也没用,就关心自己的身体吧。可是,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养生上,养生几乎成了人生的全部目的和意义,这么紧张兮兮的一种心态,真的能把生养好吗?

曾经有人问我的养生之道,我说是抽烟、喝酒、熬夜。这当然是半开玩笑,虽然我说的是事实。我始终认为,人的身体是受心灵支配的,心态好是最好的养生。怎么做到心态好?我的体会是,一定要有自己喜欢做的事,快乐地工作是养生的良药。当然,也不妨有一些健体的运动,但心态要放松。我敢肯定,一个人太在乎自己的身体,这个身体一定会出毛病。

从富到贵的路有多长?

富豪做慈善事业,这在美国已经成为牢固的传统,而在中国尚处在步履维艰的阶段,究其原因有二。

一是个人修养。美国民间公益事业开创人卡耐基有言:"拥巨资而死者是可耻的。"之所以可耻,是因为上帝给了你机会,让你发财了,但你竟如此不负责任,没有在生前做好用所发之财造福社会的安排。出于这样的责任感,美国富豪们普遍遵循前半生挣钱、后半生花钱的逻辑,并从花钱中获得更高的道德上的满足。相比之下,中国富豪们对于这个性质的满足仍是相当陌生的。

二是社会环境。在法治不健全的环境中,中国企业家必须花费大量精力来和权力部门周旋,做企业尚且心猿意马,能有闲心好好做慈善吗?美国企业家是在一个健全的法治环境里运作的,一门心思做企业就是了,做大了,钱多了,闲心油然而生,要折腾比钱更伟大的事了。高贵是需要闲心的,即一种安宁、从容、自信的心境,而这不但有赖于个人修养,更有赖于社会环境。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没有法治社会,就不会有真正的市场经济,而没有市场经济,就不会有真正的慈善事业。

一个人、一个民族从穷到富还比较容易,从富到贵就很难。所以,我们的路还长着呢。

幼儿教育体现文明程度

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现在入幼儿园比上大学难得多,是所有教育阶段中最难的。事实的确如此。据报道,现在的幼儿园分三类。第一类是公办的,有政府财政支持,条件好,但数量大为减少,比如北京只占10%,必须托门路、找关系、拼背景,能进去的基本上是官员子女和条子生。第二类是民办的,收费高,天价园不必说,一般的每月也在二三千元以上,普通家庭不堪其重负。第三类是所谓黑幼儿园,没有合法地位和办园资质,但农民工和贫困家庭的子女除此别无选择。

幼儿教育是人一生教育的起点,其重要性不必多说。大家讨论的结论也很明确、很一致,就是必须让幼儿园重归公益定位,政府负起责任来,大力开办公立幼儿园和扶植民办幼儿园。当然,这需要钱。谁都知道,政府不差钱,拿一些出来办幼儿教育决非难事,就看想不想了。

在任何一个文明国家,孩子的教育和福利都是最受重视的。这很自然,你是一个文明人,你在管理国家的时候,一是有人性的,必定会爱孩子,要让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二是有眼光的,知道孩子身上寄托着国家的未来,要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从政府对幼儿教育是否重视,最能看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基尼指数腾飞

据官方报道,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基尼指数已超过04的警戒线,2006年升至049。在联合国有完整统计数字的150个国家中,只有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到10个国家基尼指数超过049,中国排在了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前10名。

中国经济在腾飞,基尼指数也在腾飞,财富越多,贫富差距就越大。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财政分配上国富民穷,在收入分配上两极分化,历来是社会不稳定的两个主要因素。要改变这种状况,唯有靠财政分配和收入分配的真正民主化,让公众有知情权、发言权和监督权,政治体制改革依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为祖宗和子孙悲哀

在席卷全国的开发热潮中,我们看到两个并存的普遍现象。一方面,大量文物建筑和自然风景遭到毁坏,从此在大地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档别墅群等。另一方面,各地纷纷建造伪古董设施,牵强附会地认领历史人物乃至神话人物的出生地或丧葬地,借此大事经营旅游业。两种行为唱主角的都是地方政府,目的都是钱。在前一场合,文物部门只能发出微弱而往往不被理睬的声音,在后一场合,一些地方文物部门还帮助造假。

我常常想喊叫:人怎么可以这样明目张胆,一面毁掉历史,一面伪造历史,既亵渎了祖宗,又欺骗了子孙?

一个以历史悠久为荣的民族,遭遇一个猖狂拜金的时代,竟是这般光景。

我为祖宗悲哀。我为子孙悲哀。说到底,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实质上的不公正

在报上看到好几起这样的案例了:贫困的农村夫妇生下一个患重病的婴儿,为医治花光了钱,乃至借了债,无力继续医治,最后把病儿遗弃,因此遭到了法律的制裁。

遗弃当然是犯法的。但是,设身处地想一想,这些贫穷的父母还有别的法子吗?即使不遗弃,他们也只能中断治疗,结果孩子仍是死路一条。走投无路之际,他们的想法可能是,政府或好心人会收留孩子,给予治疗,孩子会有一线生路,总比带回家百分之百等死好。

覆盖城乡的医保体系的建立尚任重道远,在此之前,政府有责任建立过渡性的救助体系,让贫困家庭的重病患儿得到减免费医治。否则,类似的案例还会不断发生,而法律的惩处更凸现了实质上的不公正。

不杀贪官

法律界权威人士提供了一组数字:现在全世界有将近50%的国家已废除死刑;5%只在军事犯罪和战时犯罪中规定死刑;20%虽有死刑规定,但近十年未执行过;剩下的国家则主要对杀人罪才适用死刑。

如此看来,文明国家废除死刑已基本上是一个事实,而对杀人罪之外的任何罪都不判死刑就更已是国际的共识了。

在中国,近二十多年来,经济罪大约是仅次于杀人罪的死刑罪名,而在相关案例中,官员受贿居多数,杀了一些贪官。我要老实承认,我非常痛恨贪官,可是,每一个贪官被杀,我仍不禁会动恻隐之心。谁都明白,今天官场腐败的根源在制度,法治缺失造成了权力寻租的巨大空间。事实业已证明,制度问题不解决,死刑的威慑并不能遏制腐败。贪官当然必须受到惩处,但罪不至死,应该给出路。昨天任他鸡犬升天,今天令他家破人亡,这样的法律有失厚道。事实上,一个贪官被判死刑还是死缓、无期,其间的界限是十分模糊的,起决定作用的很可能是法律之外的因素。因此,哪怕是为了法律的公正,也应该堵死这个漏洞。

以命偿命是古老的复仇原则,多少有一点道理。以命偿钱却是毫无道理的,未免太高估了钱,太看轻了命。我的观点是,应该加快废除死刑的步伐,首先在较短时间内废除杀人罪之外的一切死刑。

农民住进社区后怎么生活

在席卷全国的城镇化潮流中,大量村庄被拆迁,无数农民搬离农舍,成为住进简易楼房的社区居民。我的问题是,这些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他们今后怎么生活?年轻人进城打工了,农民工的境遇是另一个问题,且按下不说,留下的人怎么生活?

人是不能什么事不做的。这些农民从来务农、种菜、养鸡,这不但构成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构成了他们生活的意义。现在,搬进了社区,这些事不能做或不准做了,而又没有别的事可做,其状况就像植物离开了土,鱼离开了水,叫他们怎么适应?北京一个地方,为此成立了"公民学校",专门教农民适应社区生活。可是,在我看来,这种抽去了内容的抽象的生活,是个活人都没法适应。

我的质疑是,第一,城市化不该这样搞,消灭城乡差别不是要消灭农村,而是要实现农村设施和农民生活的现代化。第二,农民社区也不该这样建,社区的规模和房屋的布局应该使农民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农家生活。当然,这两条都违背政府的开发热望,不可能实行,就算我白说吧。

教师素质堪忧

最近发生在我周围的两件小事--

某幼儿园,开饭时,一个三岁男孩肚痛,不想吃饭。年轻的女老师看见了,训斥道:谁哭就让他去医院,别回来!男孩止哭,忍着肚痛吃下饭。妈妈来接,男孩大哭着扑进妈妈怀里,当天晚上发高烧。

某中学,一个初一学生考试成绩长期居全班之末。班主任下最后通牒,令他去医院开一个脑残证明,否则必须退学。结果,家长只好让孩子退学。

中国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教师之素质可见一斑。

医院使我对人性悲观

天下父母都知道,孩子生病是最让人揪心的。可是,现在,最让中国父母揪心的却是带孩子看病。花几小时挂上号和轮到就诊,医生也许只朝孩子看两分钟,就开出一堆单子,然后不理睬你了。孩子最容易感冒发烧,处置一定是输液,中国这个第一输液大国,大部分抗生素是输进了孩子的血管,不知给幼小的身体埋下了怎样的隐患。居然还有名牌儿童医院规定必须带着孩子挂号,让生病的孩子承受大人也不堪承受的折腾。看一看中国的医院,我无法不对人性感到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