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萧劲光回忆录
13835000000047

第47章 走政治建军的道路

留守兵团是一支来自五湖四海的部队,建立之初,就受到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亲切关怀,明确了按照古田会议决议的精神,走政治建军道路的根本方向。今天回忆起来,感到还是有些经验可以总结的。

我一生做过军事工作,也做过政治工作,也有过军政工作一肩挑的时候。从个人的爱好上说,我酷爱军事工作,我带的部队,总是希望她充满生龙活虎的朝气。还是在我担任军委参谋长的时候,部队刚进延安,由于长期艰苦的生活,指战员们的体质较差,部队文化生活也很单调。我在部队大力提倡开展军事体育活动,土法上马,自建场地。带领部队跑步、做操、越障、射击、投弹、跳高、跳远、打球。每天除了正常训练以外,晚饭后部队都到操场上去活动。记得在一个满天星斗的晚上,毛泽东同志来到我的住室。我向毛主席报告了最近一段的工作和今后的工作打算。毛主席听了以后,亲切地对我说,搞体育活动很好,很必要,使部队有生气,有战斗力。但在这同时,还要重点抓一抓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党的建设,深入到下边支部去,解决部队的思想问题。于是我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去做,收到很好的效果,他得知以后很满意。这件事给我教育很深,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时时提醒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紧紧抓住政治思想教育这一环。

为了使留守兵团的干部战士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度的革命自觉性,我们从第一次兵团首长会议起,就在部队建立了政治教育制度,规定政治教育内容,适时地进行时事政治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部队的思想实际,纠正错误思想,明确政治方向。我们针对干部战士的不同程度分别进行教育,特别抓了干部教育。当时,留守兵团的营以上干部普遍组织了政治学习小组,以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联共(布)党史,以及党中央文件、毛泽东同志的时事政策讲话为主。兵团经常组织干部轮训、短训,使兵团各级领导干部思想统一、方向明确,对下级实施教育能具有一定的水平。在连以下干部战士中,每星期上四次政治课,以兵团政治部编的《政治课本》为教材,学习浅显的马列主义基本常识和党的基本知识。同时也结合形势任务学习毛主席的著作、讲话,党中央的有关指示。

在留守兵团建立初期,部队教育的重点是统一战线的问题。开始,是进行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意义的教育。记得在改编之初,我们接受了国民党的统一编制,领取了国民党发的军服。当摘下红五星军徽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不少干部战士思想不通,人民群众中议论也很大,个别战士甚至为此开了小差。对不少人来说,统一战线是个新名词,对它的性质、意义认识不清。转这个弯子的确花了不少气力。兵团政治部专门编了《统一战线教程》的课本进行教育。对干部们,几乎天天讲统一战线,从国内的民族矛盾讲到国民党营垒中的矛盾,从东北军、西北军的转变讲到西安事变,从蒋介石顽固反共讲到不得不接受我党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宣传统一战线建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认识我党我军在统一战线中的作用,才转过这个思想弯子。从1937年底到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前后,我们针对党内反对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斗争,结合六中全会的传达,在部队主要进行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思想的教育,既反对统一战线中的“左”倾关门主义、又反对右倾投降主义,这一教育,为以后的反摩擦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当时思想教育最经常的一项内容是增强团结的教育,从留守兵团内部关系来说,有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的团结问题,上级和下级之间、干部和战士之间的团结问题。这是我们经常讲、反复讲的问题。因为部队来自各个方面,有长征过来的,有陕北本地的,后来还有不少内地来的知识分子。我们提出,外来干部要向本地干部学习,本地干部也要向外来干部学习;新来的知识分子干部要向部队原有的干部学习实际工作经验和作战经验,工农干部要向知识分子干部学习文化,学习理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留守兵团还吸收了一部分进步的国民党军官。对他们,我们用其所长,在使用中团结、教育他们。1938年,延安发生了张国焘逃离边区、投降蒋介石的事件,留守兵团运用这个反面教材,进行加强党的团结统一的教育,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主席提出的“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一党的纪律,教育干部、党员,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部队的团结统一。坚持团结,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坚持正确的干部政策,反对“任人唯亲”的不公道不正派的作风,坚持“任人唯贤”的公道正派的作风。留守兵团第一次党代会上,我们制定了以“能否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衡量干部的方针。对干部,坚持放手使用又给予适时的指导;给予学习机会以提高工作能力;检查工作以帮助总结经验;批评错误,耐心说服教育以帮助改正,同时关心照顾他们的困难。特别是对于犯错误的干部,我们总是坚持批评教育从严,组织处理从宽,给以改正错误的机会,因而,留守兵团上下级的关系始终是融洽的,有一个比较好的团结的基础。

毛主席十分重视团结问题,他和我谈过很多次话,谈得最多的是团结问题。

有一次,我和毛主席一起过延河去杨家岭,走到女子大学下的河坝时,我向他说了这样一件事。女大有一个女同志在石坎下洗衣服,我们有个战士把一块石头踢了下去,打了她的头,双方争执起来。这个女同志说战士是有意打的,战士说是无意打的,这件事到现在还没解决好。毛主席听了以后说,不管怎样,我们的战士要做自我批评,毕竟是打了人家的头了嘛。他说,遇到问题首先要批评自己,然后再去批评别人,别人也才能做自我批评,这要成为一个原则。凡处理内部的团结问题,都要这样做。我们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去做工作,圆满地处理了这个问题。

在内部团结中,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军政、军民团结问题,给予了很多的指示。我们也将之作为对部队进行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之一。记得刚到陕北的时候,我们南方籍的战士对陕北的风俗民情不太了解,有些事情影响了军民团结。举一个小的例子,我们的战士向当地群众借门板,必须说清楚是“借门板”,而不能说“借板子”,后一种说法陕北群众认为是一种侮辱性的说法。凡做错了事,我们首先教育自己的部队向群众赔礼道歉,说明情况,做自我批评。同时为了搞好军民团结,我们在春播、夏收、秋收等农忙时节,带领部队积极进行助民劳动;还协助地方卫生部门为地方群众防病治病;逢年过节,检查群众纪律,组织联欢会,请群众看戏,密切军民团结。

为了配合部队的政治思想教育,留守兵团政治部出版了自己的小报《烽火报》,建立了自己的烽火剧团。各连队都有自己的墙报壁报,连队的俱乐部工作也很活跃。战士们自制乐器、自编小剧本、演戏、唱歌。还自制体育器材,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战士们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活动,调节了情绪、陶冶了情操。留守兵团每年“八一”都开运动会,检阅部队军事体育的成绩。党中央的领导同志、当地的群众都来观看,非常热闹。逢年过节,部队都有文娱晚会。后来,还开办了部队艺术学校,培养专门的文化艺术人才。至今回忆起来,部队那种生动活泼的气势还历历在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前方的需要,留守兵团部队的一些干部、战士调到前线去了。前方的形势发展很快,引起留守兵团的一部分干部不安心后方工作,急于上前线,这在当时是一个普遍的思想问题。不少干部找到我,有的是直接要求走,有的是流露了这种思想。针对这些思想,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教育大家服从革命需要,克服个人主义。同时号召大家充分利用根据地的和平环境,加紧学习政治、军事、文化,掌握更多的本领,以适应飞速发展的革命形势的需要。

在留守陕甘宁的八年中,正是依靠这些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使留守兵团始终保持了旺盛的斗志、坚强的团结、忘我的精神和正确的方向,取得了剿匪、河防、反摩擦、大生产等各项工作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