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资源是“人脉”
13884200000072

第72章 别将朋友和生意混为一谈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年轻人经营人脉,既是为了满足自身精神世界的需要,也是为了获取有利的商机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因此,人们常说:先做朋友,后谈生意。只是,他们却往往会把友情和生意的界限弄混淆,或者将两者混为一谈。

我们所说的“生意”,大多是以利益最大化为中心,由此开展的物资交换、商务合作等事宜。而“朋友”,一般是以情感需求为纽带,进行交往和联络的双方。

有些人习惯将生意和朋友混为一谈,无论在哪个场合都喜欢称兄道弟、呼朋唤友。可实际情况是,人与人之间,有时既可以做生意,也能够做朋友;有时却只能做生意,没法做朋友;还有时,只能做朋友,不能做生意。

相对来说,生意需要理性客观的分析和判断,而友情却显得比较主观感性;做生意强调经济利益,交朋友则须重视真情实谊。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做生意也不可能太感情用事。20几岁的年轻人,必须懂得“在商言商”的道理:生意就是生意,人人都必须遵守这套自成体系的游戏规则,不要参杂朋友之间的私人感情,否则就会影响最终的判断。

今年刚满26岁的萧雅兰,给人的感觉总是非常温和恬静。但是,在同龄人还每天按部就班过着朝九晚五生活的年纪,她却已经有过一次独自创业的经历。可这唯一一次的开店经历就以失败告终,而且,不成熟的经营方式和过于感性的心态,也让她失去了最好的朋友。

开始创业、自立门户的那一年,她还只有23岁。参加工作没多久,她总显得有些心高气傲。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她出国继续深造的计划被迫中途搁浅。于是,心有不甘的萧雅兰,决心放弃清闲无聊的文职工作,独自打拼一番天地。

当时,她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乔伊。两个人感情深厚,马上就一拍即合,商量好以后不再给别人当打工妹,一起合伙做点生意。她们把未来想得十分美好,认为两个人是多年的好朋友,兴趣相投,加上志同道合,一定会成为配合默契的生意搭档。

由于是第一次创业,她们准备得非常充分。两个人做了整整两个月的市场调研,终于把目标锁定在当时热闹红火的礼品店上。萧雅兰认为,虽然从事这一行的人很多,但大都缺乏个性;如果从个性化角度出发,经营一间兼有休闲书吧和礼品店功能的小咖啡厅,就可以找到盈利点,从而尽快地让自己进入角色,走上顺利发展的轨道,并完成原始资金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过程,也为以后做其它生意打下稳固的基础。

于是,她俩各出了一半的本钱,在一所学校附近租了个店面,开始进行各项筹备。因为她们之间的感情很好,所以就没有细谈彼此的分工细则。

刚开始的时候,两人干劲很足,忙着办照、进货、装修,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然而在开张的第一天,萧雅兰认为乔伊的东西进价太高,乔伊听后很不高兴,就发生了口角。

后来,由于萧雅兰住得离店比较近,每天都早来晚走,而乔伊却常常迟到或者干脆请假在家。刚开始,萧雅兰并没有放在心上,既然两个人是好朋友,谁多干点、少干点也无所谓,自己有时间也可以多做一点。但她没想到,这反而让乔伊感到不舒服。

萧雅兰的大包大揽让乔伊觉得店里有没有自己都无所谓,就更加频繁地不来照看店面,也不管进货之类的事情。这种情况持续了半年后,乔伊逐渐觉得,自己投入了一半的股份,可店面却被萧雅兰一个人掌控。她感到不满,两个人之间的隔膜也就日渐加深。

年轻人即使和朋友合伙做生意,也必须注意:彼此一定要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因为合伙经营最忌讳职责不清、分工不明,一旦出现问题就很难区分清楚是谁的责任。朋友之间可以求同存异,但生意伙伴之间绝对不能含混不清。

既然是双方之间是分工合作的关系,事先就应该对各自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的划分。尤其在利润分配的问题上,朋友之间很容易闹矛盾,就必须遵循“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而且最好做到“亲兄弟明算账”。如果有必要,朋友之间也可以签定合作协议。

俗话说得好:生意归生意,人情归人情,不能混为一谈。只有这样,年轻人才能经营好自己的人脉,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只有这样,朋友关系也才会走得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