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易经大全会解
1396200000078

第78章 《周易》卷之三 (9)

[古者节]此原《易》象所由立以为下文制器尚象之本。昔包羲作《易》,虽妙契阴阳,具作《易》之本,尤疏观造化、验消息之桃,观象于天而得日月。寒暑往来升沉之故。观法于地,而究山川流峙陵谷变迁之迹。观鸟兽之文,而辨柔毛刚鬣希革毛毨之类。观天地之宜,而考春耕秋获高忝禾稻之宜。近取诸身而五形五性呼吸动静之用,无不明;远取诸物而飞潜天乔牝牡荣悴之情无不悉。要不外阴阳之消息而已。夫一阴一阳者,对待之体,交易之义,所由彰;或消或息者,流行之用,变易之义,所由著。于是据此阳息而阴消,画奇象阳,而乾、坎、艮、震之卦作;据此阴息而阳消,画偶象阴,而巽、离、坤、兑之卦作;即阴阳之理微而为神明之德者。八卦成列,则器载天道,无不有以贯通之。即阴阳之迹显而为万物之情者。八卦成列则象效于形,无不有以比类之。八卦立而微显毕该,即制器尚象,何必不本于是哉?

《存疑》天地间不过阴阳消息两端,《易》之为书,亦只是交易、变易两端。圣人仰观俯察,近取远求,皆所以验乎比,而卦爻之变易、交易,皆以取法乎此也。《蒙引》天地之宜,与天之象、地之法不同,以天地所宜于人事者言,如云顺天之时,因地之利耳。始作八卦,总六十四卦,只是八卦也。故下文有十三卦之象。

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两目相承,而物丽焉。

[作结节]圣人作《易》,而物情物理皆具,则其备物致用立成器以利天下者,疑亦有取诸《易》矣。太古未知鲜食,包羲氏教民缉麻为绳,结为大纲小罟,用之佃于山林,渔于川泽。疑取诸《离》。盖离象为目,上下皆离,犹纲罟之两目相承,离德为丽,阴丽乎阳,犹禽鱼之丽纲罟也。

《大全》朱子曰:盖取诸等字,乃模样是恁地,非观离而始有此也。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二体皆木上入下,动天下之益,莫大于此。

[包牺节]上古未知粒食,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使锐而为耜,揉木使曲而为耒,耒以运耜,耜以起土,以为耨,以教天下,使知树艺之利。疑取诸《益》。盖益象二体,皆木,耒耜皆木为之,益德上入下动,犹耒上使之入而耜动于下,且天下之益,莫大于耒耜之利,益之名义更合也。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日中为市,上明而下动,又借噬为市,嗑为合也。

[日中节]神农教民,当日之中,互相市易,招致天下之民于各市地,聚集天下之货于各市厘,以有易无,有无各得其所。疑取诸《噬嗑》,盖卦德上明下动,日中则上明,为市则下动。又卦名噬之音似市,嗑之音似合也。

《大全》都丹阳曰:五十里为市,而各致其民,则天下之民无不致矣。市各聚其货,则天下之货无不聚矣。《蒙引》此市字是市易之市,非市井之市,作活字看。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乾》、《坤》变化而无为。

[神农节]神农氏美而黄帝、尧、舜继作,风气渐开,人文渐著,向时朴陋之习,民必厌倦思变矣。于是因时立制,以通其变,使民欢欣鼓舞而不倦,然其所以通变者,不过因时势之自然,处以道之当然,神而化之,则以合民之情,自令其民安之以为宜,惟其宜之,是以使之不倦也。所以然者,盖《易》之理事势至于穷极,则人心自然思变于此,有更革之术以通之,然后民情安之而可久,三圣人因穷之当变而通之,是以自天祐之,民宜不倦,而吉无不利也。以黄帝、尧、舜通变之实言之,上古未有衣裳之制,三圣人制上衣下裳而垂之,礼义蔚兴,人文丕变而天下治,疑取诸《乾》、《坤》,盖乾象为天,坤象为地,乘时变化,非有作为。圣人衣裳之制,亦因时制宜,何为之有?所谓通变而使不倦,神化而使民宜者,此也。

《大全》朱子曰:垂衣裳而天下治,是大变他以前的事,通其变须是得一个人通其变,若听其自变如何得?《蒙引》通其变四句,是暗指衣裳之事,《易》穷则变,以理言穷,以时言变,主人事吉利不在通久之后,特引成语以赞之,此乾坤当天地言。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木在水上也,致远以利天下,疑衍。

[刳木节]三圣人因民阻于川泽之不通,于是刳木使中虚而为舟,剡木使末锐而为楫,舟以载物,楫以运舟,斯不通者济矣。疑取诸《涣》卦象,上巽下坎,木在水上,与舟楫之济不通者何异乎?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下动上说。

[服牛节]又因民阻于陆道之不通,于是因牛之性顺服而驯之,以引重;马之性健,乘而驾之以致远,斯徒行者,享安逸之利矣。疑取诸《随》卦德下动上悦,牛马之引重致远,象下之动;人服之乘之,象上之说也。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豫,备之意。

[重门节]御暴无资,无以防民害也。于是筑城郭立重门以防于外,时巡省设击柝以警于内,严为之备,以待夫暴客之未至。疑取诸《豫》卦名,取豫备之义也。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下止上动。

[断木节]民有粒食之养,未知精食之利,于是断木为杵,使可以舂。掘地为臼,使足以容粟。于是脱,而食于是精,万民得此以济。疑取诸《小过》,盖下艮德止,而臼之止于下,似之。上震德动,而杵之动于上,似之也。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睽乖,然后威以服之。

[弦木节]远攻无具,无以制非常也,于是弦木使曲而为弧,剡木使锐而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之不轨,疑取诸《睽》卦,名人情乖异,宜除戎器以服之也。

《蒙引》弦木,以丝弦木也。剡,斩木而削之,使末锐也。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壮,固之意。

[上古节]上古民居之制未备,冬惟穴居,夏惟野处,风雨交侵。后世圣人易以宫室之制,有栋而直承而上,有宇以两垂而下,以避风雨。疑取诸《大壮》,盖取壮固不摇之意也。

《蒙引》宫,统言所居室,宫中之房舍。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送死大事而过于厚。

[古之节]上古送死之制未立,埋葬惟裹以薪叶,无封土树木之仪,丧哭之期,任情而无定数。后世圣人,易以棺椁,不致土亲肤而速枋,则封树之礼,丧期之数,从可知矣。似取于《大过》,送死大事,宜过于厚也。

《蒙引》丧期,丧哭之期,非丧服之期。彼时全未有服,任情厚薄而已。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明决之意。

右第二章

此章言,圣人制器尚象之事。

[上古节]上古民淳事简。事系于己,惟结绳以记之,事关于人,执结绳以验之,不必过为防虑,而天下治。后世民伪事烦,非结绳所能理矣。圣人易之以书契,言不能记者,文书以识之;事不能信者,契约以验之,由是百官之功罪可稽,而事以治,万民之情伪可核,而情以察,似取决《夬》。盖夬者,决也。书契之作,正以明白决去小人之欺也。圣人制器尚象如此,或取卦德卦象,而神明之德存;或取卦名卦音,而万物之情寓,无不可以见《易》道之大也。

来注:结绳而治,非君结绳而治也。言当此百姓结绳之时,为君者于此时而治也。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易》卦之形,理之似也。

[三章全旨]《存疑》此章论卦爻之象,及卦爻之词。刘石芝曰:首节言伏羲之《易》,立象以尽意,次二节言文、周之《易》,系词以尽言,末节通承先后天之《易》,而言其前民之用也。

[是故节]此承上章尚象之意,而并及词占,举全体而言也。具故伏羲作《易》,刚柔摩荡,而有三画六画之《易》。《易》者非他,只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形象也。是形象非他,所以像乎天地间之物理尔。

《蒙引》象只就卦画言,正与象在其中之象同,兼卦爻言象,总是象。天下之情与天下之动,各有神明之德焉,万物之情焉,说得甚广。

彖者,材也。

彖言一卦之材。

[彖者节]文王于是观全体之象,而系彖词。彖者非他,即言此象之材质也。诸卦德体象变所具不一,有本然之能事,有各足之分量,而彖□发挥之,材有淑慝,词因有险易而象之全体形矣。

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效,放也。

[爻也节]周公于是观一节之象,而系爻词。爻也者,即通此象之变以效天下人事,云为之动者也。天下之情伪利害,其动不齐,有顺乎理而得者焉,有逆乎理而失者焉,而爻悉仿效之,动有当否,因有险易而象之,一节形矣。

《蒙引》动字对上材字,以材贴彖,彖非无动,统论六爻全体于材为切,以动贴爻,爻非无材,析言逐节之变于动,尤切耳。或以爻为效者,非爻有变,变之义故为动,故谓道有变动,故曰爻。天下之动,内上有得失,未有吉凶,彖者,材也,亦然。故下曰吉凶生云云,此处全未可说出吉凶悔吝。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悔吝本微,因此而著。

右第三章

[是故节]合而观之,有先天之《易》而象以形,有后天之《易》而词以备,由是吉凶在事,虽纷纭而难知,而或以象告,或以情言,则得失之报明,而人不疑于趋避,是吉凶由象词而生也。悔吝在心,虽几微而难辨,而成列于卦,显设于词,于词则小疵之辨明,而人不惑于从违,是悔吝由象词而著也。所通志务成务者,不在是乎?

《蒙引》:《易》之所作,只是要有吉凶悔吝,故终以此句。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

震、坎、艮为阳卦,皆一阳二阴,巽、离、兑为阴卦,皆一阴二阳。

[四章全旨]《蒙引》此章专论六子卦画,首段言其画数之多寡,二段言其画数之所以多寡。三段是言数之多寡,而及其德行之不同也。

[阳卦节]卦画有阴阳,彼乾坤为阴阳之纯,其画本无多寡外此。震、坎、艮为阳卦,宜多阳矣。今乃一阳二阴,而反多阴。巽、离、兑为阴卦,宜多阴矣。今乃一阴二阳而反多阳,卦画相反,其类如此。

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偶。

凡阳卦皆五画,阴卦皆四画。

[其故节]所以然者,何也?凡阳卦皆五画,惟五画则二偶一奇,而以奇为主,此阳卦之所以多阴也。凡阴卦皆四画,惟四画则二奇一偶,而以偶为主,此阴卦所以多阳也。

《蒙引》不可指定奇字为五画,偶字为四画,奇偶二字在四画、五画之外也。凡一、三、五、七、九皆奇,二、四、六、八、十皆偶。《注疏》少者多之,所宗一者,众之所归,阳卦二阴,奇为之君,阴卦二阳,偶为之主。来注:阳卦以奇为主,震、坎、艮皆一奇,皆出于乾之奇,所以虽阴多亦谓之阳卦。阴卦以偶为主,巽、离、兑皆一偶,皆一出于坤之偶,所以虽阳多,亦谓之阴卦。若依旧注,则下文阳一君二民,非二民乃四民矣。阴二君一民,非一民乃二民矣。潘友硕曰:以半画为一画,公《易》无此例,似从注疏之说为当。

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君谓阳,民谓阴。

右第四章

[其德节]卦分阴阳由于奇偶之形,而卦形所在,实通神明之德。其德行何也?阳道尊贵而统阴,有君道焉。阴道卑贱而承阳,有民道焉。阳卦一阳二阴,是以一君而统兆民,天下一统,其道大而公,君子之道也。阴卦一阴二阳,是以二君而统一民,天下分裂,其道小而私,小人之道也。

《大全》柴中行曰:为阳卦者,未必皆君子之道。为阴卦者,未必皆小人之道。此特借阴阳二卦之体,以明君子、小人之道不同耳。非可一例成卦也。《蒙引》二字不必限定,两个是多意,凡卦画所在,即德行所在,兼君子小人。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此引《咸》九四爻词而释之,言理本无二,而殊涂百虑,莫非自然。何以思虑为哉?必思而从,则所从者亦狭矣。

[五章全旨]《大全》胡云峰曰:上传七爻,下传十一爻,皆象传之《文言》也。学《易》者可触类而通其余矣。

《易曰节》此章错举十一爻词,如上传,示人拟议之例也。谓《咸》九四云云,是言天下之事,一感一应之为往来,理之自然何切切焉。容吾之思,目思之深而虑哉?盖感应之理。天理,同是此个,发将出来,便有千蹊万径,如在父子,则为亲,在君臣,则为义,率由之途,不能不殊焉。人心只是一个,用将起来便有千条万贯,如遇父子则思亲,遇君臣则思义,经书之虑,不能不百焉。人亦惟因物付物,以事处事,不待安排,何用如此憧憧往来而思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