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是三分水补七分食补
14111200000025

第25章 冬季大补技巧(2)

老年人患病以虚症为多,所以要多“补”。然而无论多么好的方式,只有“对症”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否则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老年人是否需要进补,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部分老年人,虽年事已高仍身强体壮,精神矍铄。这类老人,原则上不提倡进补。但绝大部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精血不断衰耗,脏腑生理功能减退,体内气血阴阳平衡能力及对外界反应能力降低。因此,有人认为“虚”是引起衰老的原因,也是导致老年人疾病的根本。所以适当进补可以起到预防疾病,抗老延年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病后、术后及平素体质较差、容易患病的老年人,适当进补更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平素身体虚弱,但无大病之人宜用平补或食补,即选择药性平和的药物或将药食同源之品做成药膳,在进食的同时进补,从而起到强身防病的作用,但要注意用量适当。

人到中年以后,由于新陈代谢功能逐渐减弱,排泄功能日益降低,废物停留体内,势必造成气血流行阻滞,影响身体健康。促使机体气血流畅,消除代谢废物,使脏腑、气血恢复和维持正常的功能,保持动态平衡,对中年人来说,是另外意义上的一种“进补”。专家发现,人体衰弱的主要原因不是”虚”,而是气血失畅失衡、瘀血作祟,所以主张以动养生。

6.老人便秘能不能冬季进补

老年性便秘属虚秘范畴,是指老年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超过48小时,且大便干燥或大便不干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

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老年人患便秘的比中年人多一倍,60%的老年人有便秘,且随年龄增长而症状加重,本病常继发于其他慢性病,也可因毒素长期存留体内,不能随大便排出而诱发或加重多种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胃炎、胃溃疡、结肠炎、痔疮、前列腺肥大等。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老年人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推动无力,肠蠕动无力所致。肠蠕动无力、腑气不通又使大量毒素存留体内,形成脾虚腑实的本虚标实的病理状态。

针对上述病理状态,老年性便秘的治疗,要补脏通腑,标本兼顾,补脏即补益脾气,增强脾的运化能力。通腑即使肠道内存留的多种毒素排出体外,但是要注意,通与补的比例关系,要补的恰当,通的合适,才能取得效果;反之补之过度则闭门留毒,通之太过则耗伤脾气,不能达到预期疗效。

7.中老年人如何补脾肾

人的寿命有一定极限。但生长发育可由精心培育而旺盛,衰老死亡也可随主观意愿而延缓。个体的禀赋各不相同,但都离不开后天脾胃的奉养,若能善于保护胃气,调节饮食化源,则先天活动之原动力——元气,就显得充沛,长葆健康。

当前对抗衰老主张最力的有补脾学说和补肾学说。补脾学说主张怡养性情,摄生适宜,劳逸均不可偏过,膏粱厚味要有节制,也可适当采用药补或食疗。例如人参的作用主要就是益气健脾,所含人参节甙可增加免疫功能和提高红细胞的奥古蛋白,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氧自由基被及时清除,而延缓老化。

补肾学说认为个体生长、生育、衰老由肾起主导作用,衰老与肾虚有本质联系,所以强肾可以延缓衰老。现代研究认为在大脑下面有一部分称下丘脑,像时钟一样控制生命的成长及衰老过程,有人就叫它“老化钟”,肾阳虚老人就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衰退。还有人研究发现,人体微量元素锌含量变化曲线与人体肾之盛衰的变化曲线是一致的,得出一些老年病可能与体内缺锌有关的结论。根据肾虚学说一些补肾药物被精心配伍,制成多种抗衰老方药。

当然如何冬季进补,该进补什么,还要您根据身体实在状况不同,辨明邪正虚实,权衡气血阴阳、具体考虑。进补季节传统多在冬天,但也不必过分拘泥。

8.老年人头晕眼花该怎样进补

头晕是一种常见而又常被忽视的症状。头晕的病因很多,可以是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服用药物不当或烟酒过度所致,也可能是其他严重疾病引起的。还有一些严重疾病,有时会出现不典型的情况,老年人的眩晕,多是由脑血管缺血性疾病引起的症状。此外,由于大脑皮质小血管的广泛硬化,引起脑供血不足,早期表现有头晕症状,头晕的特点是在体位转变时,容易发生头晕或头晕加重。其他如药物中毒、梅尼埃病(美尼尔氏综合征)、耳迷路炎、神经衰弱等,都可以引起眩晕。此外,脑肿瘤、脑干或小脑梗死等疾病,也可能是眩晕的原因。

老年人头晕眼花时进补必须分清不同的病因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属肝阳上亢、痰湿上扰引起的,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忌吃麻辣、腥昧、油腻以及烟酒刺激性食物;属气虚血亏引起的宜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

9.老年人睡眠不佳如何进补

老年人睡眠不佳,多数是由心气相心血亏虚所致,冬季进补是很重要的。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如谷物类、豆类及豆制品、蔬菜、瓜果、菌藻类、鱼类、瘦肉、家禽、牛奶等。平时可选用百合、莲子、山药、小米等煮粥服食。忌食浓茶、咖啡、肥甘厚味,如肥肉、动物脂肪、动物内脏及其他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甜食、咸食也应适当限制。

老年人睡眠不佳可以选用以下食物进行补养:

(1)莲子:莲子性味甘平,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心悸怔忡、睡眠不实并兼有脾胃虚弱者可用去心莲子、芡实各10g,加糯米适量,煮粥食用;心热梦多而失眠者,可用莲心30个,加盐少许,水煎,每晚睡前服。

(2)小麦:小麦性味甘平,具有养血安神的功效。治失眠的甘麦红枣汤就是用浮小麦60g,加入红枣15枚,甘草30g,加水2000g,煎至500g,分早晚两次服用。

(3)桂圆:桂圆性味甘温,具有养血安神、补益心脾的功效。失眠者可用桂圆肉和酸枣仁各9g,芡实15g,炖服,每天睡前服用。

(4)红枣:红枣性味甘平,具有滋养脾胃、润心肺、生津悦色、补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前人有“热用治不眠,生用治好眠”的经验。常吃红枣,可预防神经衰弱,增进睡眠质量。

(5)核桃:核桃是一种滋养强壮品,其性温,可治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多梦和食欲不振。

(6)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古书记载它“安五脏,利心志”,可治“夜少安寐”。晚餐烹黄花菜汤佐膳,能促人熟睡。

(7)小米:味甘微寒,可健脾除湿,和胃安眠。其色氨酸含量为谷类之冠,能刺激脑细胞分泌有催眠作用的5-羟色胺。晚餐喝小米粥,可有催眠功效。

(8)牛奶:除营养丰富外,还含有使人产生疲倦感的色氨酸,鲜牛奶中还含微量吗啡,有镇静安眠的作用。临睡前饮一杯热牛奶,对失眠者大有益处,可使下半夜睡得更加香甜,还可改善午夜后的低血钙,避免从骨组织中调用钙,延缓骨质疏松的进程。

10.妇女体弱与冬季进补

由于妇女的特殊生理情况如经期、孕期、哺乳期的需要,适当补一下是可以的,但也不能过于大补。如身体强壮、阳气素旺的妇女服用人参、鹿茸等会出现发热和出血等不良后果。尤其是孕妇,只要注意饮食,营养全面合理,就能满足胎儿的需要,如果滥服名贵补药补品,于己于胎都不利,有的还可能造成流产或致畸形。

怀孕后母体和胎儿均需营养,因此有些孕妇为了滋补身体,常吃人参、桂圆之类的补品,殊不知适得其反,过量或久服均有害无益。据对17例先兆流产者的调查,其中7人吃过桂圆,4人吃过人参,1人这两种均吃过。孕妇和补品间的关系应从孕妇的身体状态和这些补品的特性谈起。怀孕后由于月经停闭,脏腑经络之血都注于冲任以养胎,母体全身处于明血偏虚、阳气相对偏盛的状态,“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人参属大补元气之品,久服或用量过大易致阴虚阳亢,使得气盛阴耗,阴虚则火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