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锦州
14341000000013

第13章 挥师千里下北宁线(1)

根据中央军委“确立攻占锦、榆、唐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的要求,辽沈战役从9月12日起,第一步,首先在锦州地区和北宁线上同时展开,以奔袭的动作,歼灭北宁路上,除山海关、锦州、锦西以外之各点国民党守军,切断关内外的联系。第二步,集中兵力攻取锦州,阻击增援的国民党军。

国民党军重兵把守北宁线

北宁线是东北与华北之间的交通大动脉,由于辽西走廊的特殊地理环境,使沿线遍布了大小不等的城镇,有些城镇还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古城堡等军事设施,可步步为营。辽沈战役开始前,北宁线上锦州至滦县段,一直是国民党重兵把守的地区。1945年11月26日,国民党的十三军、五十二军进占锦州地区,12月22日,******令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的直属部队特务团、通讯营、汽车队等由美舰运到葫芦岛后,进驻锦州。

在绥中、兴城、锦西、义县各地,建立了保安大队,收编了伪满残余及地方武装,以配合国民党正规军的守备,使锦州成了国民党军进入东北后的第一个大本营,进入东北的部队在这里进行调整。23日,五十二军一部继续向沈阳方向发起进攻,27日,十三军及五十二军一九五师向义县、北票、阜新进攻,同时五十二军二十五师向盘山、营口攻击前进。

1946年2月18日,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因患肾结核去北京治病,为不影响东北国民党军的士气,杜聿明秘密住进了北京白塔寺附近的中和医院(今北京人民医院),住院期间,为防止派人去东北接替,杜聿明推荐了郑洞国为副司令长官,并代理长官职务。20日,郑洞国与杜聿明进行了一次长谈后,于3月初到达了锦州,并指挥部队控制北宁铁路沿线的重要城市,准备伺机进占沈阳。3月13日,苏军从沈阳撤军,国民党五十二军正式接收了苏军在沈阳的防务,东北行辕及东北司令保安长官部,于3月18日后,由锦州移防沈阳。

1946年4月,孙渡带第一集团军及六十军、九十三军来到东北,第一集团军总部由上海经海运,移至锦州。六十军先进入东北后,在抚顺、鞍山一带驻防,集团军总部和九十三军在锦州地区驻防,第一集团军指挥十三军、七十一军、九十三军,葫芦岛、秦皇岛两个港口司令部及辽西地区的保安部队、交警部队、骑兵部队等,接替十三军,负责热河东部、辽西一带的防务,锦州成为辽西地区军事中心。1947年3月在四保临江战斗中,国民党调七十一军、驻热河的十三军八十九师参战,结果八十九师被歼,十三军军长石觉非常不满,恳请李宗仁将十三军划归北平行辕指挥,只有九十三军留在了辽西地区。1947年夏季攻势中,四平战事再度紧张,国民党将九十三军暂二十二师调去增援,九十三军部队只好收缩防务,被迫从赤峰、叶柏寿地区向朝阳、义县、阜新地区集中。5月,六十军第一八四师重建后,在梅河口被歼,第二次重建后,调到北镇整训。

1947年7月,陈诚到东北后,整编部队,将一部地方团队改编为正规部队。绥中的保安部队扩为暂编第五十师,热河保安四支队及锦州守备铁路的警察部队扩编为暂五十五师,由交警第一总队朱茂榛部改编为暂五十七师。此时,九十三军军部在义县,暂十八师、暂二十师在朝阳、北票、义县、阜新一带,暂二十二师北上后未参战,又回到锦州地区。9月,刚调到东北的四十九军及九十三军暂二十二师、暂五十师在锦西杨杖子地区被歼一部,为加强北宁线的守护与辽西地区的防务,10月,国民党军又将新六军第十四师、新二十二师调到了兴城至锦州一线。15日,又从关内调暂编第三军、第九十二军二十一师、九十四军四十三师、十三军五十四师到达锦州地区,但没有站稳脚,由于应付战事,又纷纷调出辽西。此时,守义县、朝阳之间铁路的交警三总队调驻锦州,不久,被陈诚调往营口,锦州市内只有一个兵团司令部驻守。

东北野战军冲过敌人的钱丝网

1948年1月,新五军在沈阳附近的公主屯被歼后,对******震动很大,由于卫立煌拒绝沈阳的部队南撤锦州,******将原范汉杰之第一兵团司令部改为冀热辽边区司令部,驻秦皇岛,范汉杰决定以锦州为中心,锦西、义县为外翼,兴城、绥中为维护锦榆间交通据点,重点守护北宁线。为了集中兵力,4月,范汉杰将暂二十师由阜新撤至义县,九十三军军部及主力撤回锦州,并成立了锦州警备司令部(也是九十三军军部,今站前新港旅社路南青山购物中心处),九十三军军长卢浚泉、副军长盛家兴兼正、副司令,以加强对市区的控制与城防守卫。又调陈诚嫡系部队五十四军的八师、一九八师,从胶东海运到葫芦岛,进驻锦州,同九十三军主力一起担负锦州城区防御任务。

九十三军在城北城西,五十四军位于城东。虽然增加了一个军,但范汉杰自感要打通沈锦间的交通,现有的兵力仍然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又回到山东筹兵,将烟台的第八军李弥部,由原4个师扩编为6个师,改编成由八、九军组成的兵团。5月间,把第九军调到锦西,第八军调到秦皇岛附近,准备整补训练后,归其指挥。由于苏北战场紧张,8月,第八、九军及烟台李弥兵团部被调到苏北战场。

这时,范汉杰向卫立煌请求,把沈阳地区各驻军中,缺额最多的师中的士兵,补充当地其他部队,把军官空运到锦州、锦西地区,另从苏北、上海等地运来新兵进行补充,组成新部队,接着,对新部队进行整训。主要有:新编第六军的暂六十二师刘梓皋部(1948年2月在法库被歼),驻锦西;七十一军八十八师黄文徽部(1948年3月在四平被歼),驻松山、高桥地区;第四十九军二十六师张越群部(1948年1月在新立屯被歼),驻山海关;第五十二军暂五十四师黄建庸部(1948年2月在辽阳被歼),驻绥中;暂六十师(辽阳地区保安部队改编),驻秦皇岛、葫芦岛各一个步兵团。东北“剿总”陆军训练处派人负责主持督训新编部队,南京陆军总部的美国顾问团,也派员到锦州等地区视察。这时,锦州地区的部队建制多而乱,战斗力不是很强。

国民党辽宁省政府派贺奎到锦州成立了辽西行署,负责各县民众组训和成立保安总队,准备成立两个师,但到10月间,由于各部队扩编,需要整补兵员量很大,与团管区征兵有矛盾等多种原因,只将绥中、兴城两地中队编一个大队,锦西编一个大队,锦州的3个中队编一个大队,以维持现状,就地整训,地方团队没能发展起来。

1948年7月,******将冀热辽边区司令部改为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由秦皇岛迁至锦州,下旬,范汉杰把驻锦州至山海关间的国民党军进行了一次大的整编,将补训后归建的部队,都留在了锦州地区,组建新八军和新五军,使在锦州地区和北宁线守卫力量有很大加强,第六兵团(司令为卢浚泉,下辖九十三军、一八四师)除暂二十师守义县外,其余均在锦州;新八军(军长为沈向奎,辖暂五十四师、五十五师、八十八师)驻锦州外围地区;五十四军(军长为阙汉骞,辖八师、一九八师、暂五十七师)驻锦西地区;新编第五军(军长为刘云瀚,辖二十六师、暂五十师、暂六十师,暂五十师为重建)驻山海关、绥中、锦西地区,从义县至河北滦县沿北宁线两侧,组成以城镇为重点的带状的防御区。

9月初,国民党军发现有大批解放军部队南下的迹象,冀察热辽军区部队向北宁线中段开进,预感形势不好,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决心集中3个军的兵力重点守卫锦州,制定了收缩兵力的计划。新八军由锦州外围集中于锦州东面紫荆山至南面松山地区,担任守备任务。九十三军附一八四师守备锦州北面和西南面,包括飞机场的守备,与新八军共同形成对锦州的环形防御体系。新五军由山海关调至锦州,为锦州指挥所的总预备队。五十四军集中守卫锦西、葫芦岛。这个计划报上后,卫立煌没有同意,又明令九十三军暂二十师不能撤回,新五军的调动待华北部队接防后再行动,不久,东北野战军在北宁线上展开行动,国民党军被牵制在各点上无法调动,范汉杰的收缩计划落空了,只将暂六十二师进至塔山,保障锦州、锦西间的交通,第八十八师由松山、高桥地区撤至锦州老城内,派出九十三军暂十八师守备锦州西的飞机场。卫立煌令,在新五军未到锦州之前,从沈阳空运一个军到锦州协防。

到1948年9月末,国民党军将锦州的守备部署再次调整:暂五十四师自锦州东紫荆山至东南松山一线防守;暂五十五师担任南山主阵地的守备;从沈阳空运的四十九军七十九师(欠1个团)担任大架山防守;第八十八师为锦州指挥所总预备队;暂十八师自女儿河车站至188高地(二郎洞附近)防守;暂二十二师防守二郎洞经合成燃料厂(今石油六厂)、黑山团管区(今石油六厂红星里处)、十二亩地(今五姓屯南高地)、配水池(今畜牧学校南,原自来水供水站)、大疙瘩(亮甲山)至省公署大楼(今空军第三飞行学院办公楼)北侧高地之线防守,东与暂五十四师阵地相接;第一八四师为六兵团预备队;暂二十师守义县;五十四军驻守锦西、葫芦岛地区;新编第五军驻守山海关与锦西之线。为了加强锦州的防守,将原师管区司令黄永安兼任锦州炮兵指挥官,除军、师直属炮兵营外,还有锦州指挥所直属的独立炮兵第十三团二营(105毫米榴弹炮7门)、野战炮兵第十六团二营(76.2毫米野炮12门)、战车第三团轻战车连(英式2吨战车7辆)、装甲汽车连(装甲汽车8辆)、铁道装甲车队等。

在义县与锦州间,有国民党热东挺进支队(热东地方团队)及伪团队千余人,老百姓称为“大耳朵队”“清剿队”,国民党军不让其进城,驻余积屯、七里河子、薛家一线,负责掩护锦义间交通运输,大部分散活动于民间,对百姓袭扰甚重。

在范汉杰的防区内还有葫芦岛、秦皇岛港口司令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政部在沿海各地设立10个港口司令部,司令为少将军衔,负责军事运输业务,为后勤机关,归南京直辖。后来各地成立后勤补给机构,港口司令部撤销了,由于国民党进军东北是先从秦皇岛登陆的,美军援华物资运抵此地交付,又在秦皇岛设立了港口司令部,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后方基地,一直派部队防守,又把秦皇岛、山海关划为东北军事境地,下令港口防务由港口司令部负责,驻军受港口司令节制,将秦、葫港司令部纳入了东北的指挥系统。1946年冬,杜聿明在秦皇岛设立了秦榆警备司令部,派长官部沈阳日俘侨管理处处长李修业为司令官,警备区域东起秦皇岛西至山海关,铁路以南归港口司令部负责,铁路以北由警备司令部警备,刚开始没有部队,临时由保安队担任守备,遭抚宁县大队夜袭,杜聿明得知后,将其撤销了。后来华北行辕见秦皇岛重要也想控制,就向南京方面提出要求,1947年7月经南京同意,在此处成立了一个秦榆要塞筹备处,归华北指挥,但搞建设用钱时,南京和北平互相推诿,谁也不管,结果不了了之。

1948年1月,范汉杰任冀热辽边区总司令,山海关、秦皇岛、绥中一带驻军归他直接指挥,秦、葫港司令部也在其中,范汉杰的指挥部开始设在秦皇岛港口司令部,后迁至锦州。

向辽西隐蔽开进

1948年3月,冬季攻势后,东北野战军主力集中到八面城、九台、四平、西安一线地区,防止长春国民党军突围,阻击沈阳国民党军北援。一部位于沈阳至锦州之间,监视国民党军的动向。第十一纵队于6月出击北宁线后,在河北建昌营、燕河营一带休整。

9月10日,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向所属兵团、纵队发出了辽沈战役的作战命令,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分批次、分路逐次向辽西集结,成功地将40万大军进行大调动,完成了决战锦州的布势和兵力集结,这在东北解放战争史上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为迷惑国民党军,东总命令无线电台全面实行佯动,在部队开进行动后的一个星期内,仍留在原地,照常与野战军司令部保持联系。部队开进过程中,除原在锦州、沈阳附近活动的部队电台外,一段时间内,各部队电台暂不与野战军司令部联络。为防止国民党军飞机的侦察,部队夜行晓宿,一旦遇有空情,部队立即原地向后转,造成北进的假象。

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距离远,为尽快达成战略企图,完成部队集结,采取了铁运和陆地开进相结合的办法。为保证部队铁运,到9月9日,共集中了1224辆车皮,其中棚车684辆,敞车、平车540辆,以吉林省梅河口为中心,由朝阳镇、四平、吉林、西安等站组成编组站,在部队上车的东丰、大兴镇、西安等站,部队下车的新立屯、西阜新等站都分别做了准备。9月10日晚,铁运开始,为隐蔽行动企图,列车西行驶过四平时,东总急令,原路返回,部队下车待命。到12日才开始军运,运行时,军车一律用货车代号,车门加锁,贴上封条,各车站见不到人影,听不到响声,连铁路员工都不知道车厢里装的是部队。从梅河口到阜新约710公里,为了防止国民党军飞机侦察,铁路员工晚上采取无灯操作,用手摸着扳道岔,组成64个军列,将北线先头部队安全隐蔽地运送到辽西前线。

第三纵队,是9月13日从西安、东丰地区乘火车铁运南下的,经一天一夜的运输,14日5时,三纵队司令员韩先楚、副司令员沙克带七师到达新立屯,15日,全纵队抵达阜新、新立屯一带,又经两个昼夜的秘密行军,迅速向义县开进。二纵五师归三纵指挥,于9月17日,由四平乘火车南下,19日,到达新立屯下车,经北镇、闾阳驿,向义县方向集结。

炮兵纵队主力,从吉林省的烟筒山、平岗、西安等地集结后,于9月19日至24日登车铁运,先头于21日8时陆续到达阜新、新邱等站卸载,并在海州和西阜新各设一处高炮阵地,负责对空掩护,16时,国民党派3架飞机在新邱、阜新上空盘旋,高炮部队组织了对空中火力,飞机离去,22日,纵直及一团进入义县附近地区。

南下作战的其他部队,第四、九、七、八纵队,按计划采取徒步开进的方式,分次陆续南下。第四、九纵队从北镇和鞍山最先向锦州地区开进。第七纵队参加完冬季攻势后,一直在四平地区休整。9月9日接到命令,12日出发,经法库、彰武、黑山,10天后到达北镇地区集结待命。第八纵队在四平以西八面城地区休整,9月12日开始南下,夜行昼宿,由三江口渡辽河,经康平、彰武、新立屯,9天行军450公里,21日,到达北镇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