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青岛
14341700000010

第10章 黄安舰回归(3)

刘振东已失去任何反抗的可能。王子良觉得刘振东夫妇平时为人还不错,有一定的爱国心,还不至于死心塌地地去为国民党卖命,于是将态度缓和下来说:“请你们放心,只要是不反抗,我们会绝对保证你们全家人的安全。如果刘副舰长支持起义的话,我们是表示欢迎的。”

刘振东此时方醒过神来,明白了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他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吞吞吐吐地说:“二位,我,我不敢反对。”

“那好,刘副舰长,时间不允许我们等待,为了使你做最后的抉择,同时也为了你和太太、孩子的安全,暂时需要委屈你们一下,请到锚链舱去吧!”

说罢,王子良使了个眼色,刘增厚不失时机地把刘振东夫妇押往锚链舱。与此同时,其他同志也已得手,将报务官宁德辉和报务员吴胜明押过来一同关押。

电报房被封闭,切断了舰上的对外联系。

紧接着鞠庆珍以检查是否拖锚为名,把两个武装值勤的水兵叫到船头,对他们宣布:“今晚要把舰开到解放区去,这是年青人的惟一出路,打内战当炮灰决不会有前途。更可恨的是海军总部不管我们的死活,把我们扔在这里,还克扣军饷。如果你们俩想投奔光明跟我干,把枪交给我,我们一起走。”

士兵们平时就挺爱戴这位航务官,这与他的人缘好有很大关系。人们感觉他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况且人家还在“海澄”号炮艇上干过副艇长呢。听鞠庆珍交底后,这两名水兵二话没说,就将枪交给了鞠庆珍,当即表示参加起义,并接受了协助起锚的任务。

起义进行得十分顺利,枪没响,弹没飞,要害部门已被迅速地掌握在起义骨干手中。

起义的消息也在舰上迅速传开,原来发展的积极分子纷纷前来要求参加起义行动,只有极少数不可靠人员还被蒙在鼓里。

少尉航海长鲁思远找到鞠庆珍要求说:“航务官,给我一份任务吧。你认为我能做什么,就让我做什么,一定完成任务。”

鞠庆珍吩咐他配合张杰迅速控制驾驶台,准备指挥军舰安全驶出青岛港口。

“是!”

鲁思远高兴地举手向航务官鞠庆珍敬礼,他为能参加起义而心潮澎湃。

此刻,鞠庆珍实际上已全权行使了舰长的权力。

其他人,如准尉帆缆军士长杨子良、轮机军士长张大发、准尉电工军士长周文竹、轮机上士班长黄兴湖、轮机士兵马书本、轮机中士王民宪、张金诺、王书恩、迟德贤、航海下士杨玉荣、信号兵朱洪、枪炮下士陈辉、航海兵王德明、枪炮下士万荣、轮机电工兵周裕谋、安守智、枪炮兵纪瑞祥等,都迅速地汇聚到了起义的旗下。对于个别不赞成起义的人员,也采取了果断的监护措施,关入士兵舱内,不准他们上来。至此,整艘“黄安”舰已完全控制在起义者的手中。

兵贵神速,这前后仅用了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

万事俱备,只待决策者一声令下,军舰就将启锚离港。

这将是一次不寻常的航行。

这将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航行。

它为那些不愿继续为国民党卖命的海军官兵,树起一面奔赴光明的旗帜。

一切准备就绪。

手表的指针指向晚8时50分。

鞠庆珍登上了驾驶台,以“黄安”舰新指挥员的身份,镇定自若地发布了第一道命令:

“全舰官兵,各就各位,准备起航!”

起义官兵精神抖擞地站在各自的战斗岗位上,这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起航,这是他们每一个人,人生命运的一次重大转折。

黑沉沉的大海,风仍在刮,浪还在涌,似乎在为这历史性的一瞬间壮行。

“备车!”

“起锚!”

“启航!”

随着这一串短促的命令,军舰微微一震,主机轰鸣,平稳起动,舰首劈开汹涌的海浪,向外海驶去。

启航后,张杰熟练地操纵着舵轮,从停泊在锚地的二十多艘美国军舰的间隙中,缓缓地行驶着。

从起义到启航,可以说是处在神不知鬼不觉当中。可能是太顺利了的缘故吧?顺境中总要生发出一点小变故来。否则,生活将会显得十分乏味。

这不,还未等走出美舰的锚地,“黄安”舰上有几名官兵冲上了甲板来反抗起义。他们之所以选择了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出来反抗闹事,目的很明确,无疑是想暴露“黄安”舰起义的行动,妄图让起义流产。

这一招虽然狠毒,可起义官兵早有防范,王子良、刘增厚等人还没等反抗分子实施阴谋,就把他们一一制服,关进了锚链舱里。刚刚平息了反抗分子的骚乱,一艘美舰向“黄安”舰发来灯光信号,询问去向。

舰上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人们的心几乎都一下子吊到了嗓子眼上。

可以说,美舰的询问,比反抗分子的闹事更令人担忧,这毕竟是在敌军重重的眼皮底下闯关,一念之差便会铸成千古遗恨。

鞠天珍一面让全舰官兵做好战斗准备,一面果断地命令信号兵朱洪道:“回答敌舰,此处风浪太大,避风去。”

信号灯在有节奏地闪动着,在漆黑的海面上显得格外刺目。

或许,那一刻,陆地上的人们根本不会去注意这些细节,可“黄安”舰上的起义官兵,却在经受着一场生与死的考验。

鞠庆珍手持望远镜严密地注视着美舰的动静,他平静沉稳的表情颇有大将风度,给全舰官兵无形之中吃了一颗定心丸。全舰起义官兵坚信,跟着这样的指挥者,任何关卡都会闯过去,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在话下。

美舰见到了“黄安”舰发出的信号后,就再也没有什么新的反应。

“黄安”舰顺利地闯过了这一关。

驶出美舰锚地后,“黄安”舰加快航速向外海驶去。为了防止被港口信号台发现制造新的麻烦,当驶过竹岔岛时,鞠庆珍及时下令实施灯火管制,甲板上的灯光全部熄灭,一片漆黑。

决策者的正确指挥,是起义成功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因素。

夜茫茫,海茫茫。

风声、浪声掩住了军舰的隆隆声。

浓重的乌云在夜幕中升腾着滚沸着,遮住了十五的明月。

水兵们手酸了,臂麻了。豆粒大的汗珠冒着热气从鞠庆珍高高的额头,滚落到雕塑般的下巴上。别忘了,这可是个冰雪未融的初春时节啊!

鞠庆珍平素英俊的面庞,此刻被一种内外的合力扭曲了,拉出一道道变形的、不规则的肌肉条块。如果换在平时,碰上如此恶劣的天气,早返航了。然而今天非同以往,他这是将一艘与人民为敌的军舰驶回人民的怀抱,以此给腐朽的国民党反动当局以沉重的打击。

几十里海路不亚于一次远征。

海上风浪越来越大,舰体剧烈地摇摆着,这种天气夜航凶险莫测。鞠庆珍凭着丰富的航海经验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强信念,沉着镇定地驾驶着军舰全速前进。王子良等起义骨干各自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全舰上下一条心,同风浪进行着英勇的搏斗。

波峰浪谷,肆虐的风疯了似的东冲西撞,呼啸着压向舱身,却丝毫也动摇不了军舰驶向解放区的航向。

凭着全舰官兵的大智大勇,军舰劈波斩浪,将青岛港远远抛在了身后。

次日凌晨4时许,天刚露微明。

“黄安”舰驶抵苏北解放区连云港外的东西连岛海面。

风神停止了淫威。

天破晓,满天云霞斑斓似锦,火红的太阳从东部海中跃出,将昨夜的阴霾驱尽。

“黄安”舰官兵涌向舰首甲板,上下一片欢腾,欢呼着起义成功,全忘记了昨夜的凶险与疲劳。

经与驻港解放军联络,于7时停靠码头,金色的阳光洒满了军舰。

“黄安”舰是国民党海军中最早起义的舰只。它早于“重庆”号(3月18日)起义一个多月,不仅给予国民党青岛海军一次沉重的打击,也给整个国民党海军当局划上一道狠狠的伤口。

据说十一绥靖区司令长官刘安祺,听到“黄安”舰起义的消息后,颓然倒在沙发里,足有一刻钟一言没发。

其实,他心里苦啊,还没与共军交锋,前后不到二十天,陆军方本壮率部投共,海军“黄安”舰驾舰出逃,这些消息实在是令人沮丧。部队士气低落,望风倒戈的失败情绪弥漫全军上下,看来,这青岛怕也要固守不住了。仗还没打,军心先散了,散了的军心是很难再收拢起来的。他心里纳闷,共产党的特工人员真会见缝插针,他搞不明白,怎么共产党的地下活动者竟如此之多,就像是人的影子,有人的地方总是有他们,怎么捉也捉不净。但从这一点上,他也悟出了人心向背的道理。

他坐在沙发上喃喃自语道:“这仗算是没法打了,一盘散沙,神仙也没有办法。”

当然,这仅仅是句无可奈何的牢骚话。

没法打的仗也要硬撑着,他身后还站着个******,他不敢背对党国不忠的罪名。

刘安祺没有退路。

他拿起案头上那份******为****新华社撰写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这是从****广播的播放中收听后打印出来的。他一眼又看到了献词最后庄严宣布的那段话:“中国人民解放军将渡江南进,把解放战争进行到底。”

他心中暗暗想道:“几百万大兵压境,南京恐怕也顶不多久了。”

真叫他说对了,南京亦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日子,比解放青岛的日子还早了四十多天呢。

连云港解放区一片欢腾。

新海连特区警备司令部政委苏羽等领导同志登上“黄安”舰,向起义官兵表示欢迎和慰问。同时电告胶东、华东两级军区。

华东军区接报后,立即打电报向中央军委报告。

2月16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同志,亲自起草拟写了中央军委致华东局的祝贺电文,高度评价起义成功,电文全文如下:

饶康张:

庆祝你们争取敌军舰黄安号反正的胜利。

这是实行毛主席所规定之1949年争取组成一支可用的海军的首先响应者,请转知该舰全体人员予以嘉奖。并请注意下列各项:

一、该舰全体人员均须留用,除反动而又为群众所检举者外,目前不要更动一人。我们可派一军事代表,带几个政治工作人员去宣传党的政策,解释时局和人民解放军的生活,以巩固其情绪,增加其认识。

二、粮菜水炭供给及人员生活,必须予以足够保证,一般的说可以比我们的陆军稍为提高一点。

三、请向舰上人员查明该舰续航能力,可否一直径行航抵葫芦岛,以及如何绕过青岛附近敌海军巡逻区,等项电告。

四、威海卫军港及荣成港有无防空设备,如黄安号转泊该处的安全程度如何,亦请一并查告。

军委

1949.2.16

新海连特委书记谷牧等领导人,接见于全舰起义官兵,并在连云港召开军民欢迎大会,庆祝“黄安”舰起义的重大胜利。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新海连特区警备司令部向起义有功人员鞠庆珍、王子良、刘增厚、孙露山等人颁发了嘉奖状,舰上全体官兵每人发给一枚首创起义纪念章。

“黄安”舰没费一枪一弹,即将军舰驶出了青岛港,首开了国民党海军起义的先河,舰上还装有一大宗军火(炮弹),对后来建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提供了第一艘军舰。

“黄安”舰的起义成功震惊了国民党当局,南京当局指示国民党空军,派出飞机连日侦察轰炸,妄图炸毁它。打不着鹿也不叫鹿吃草,国民党不甘心共产党拥有这艘军舰。

敌人的这一手我军早有防备,当“黄安”舰一到达解放区后,我方立即采取了隐蔽保护措施,使敌人的破坏阴谋未能得逞。卑鄙无耻的伎俩用尽后,为了欺骗民众掩人耳目,国民党在青岛《大民报》上谎称:“黄安”舰驶抵渤海湾,被空军侦获炸沉云云。

起义初,“黄安”舰在新海连特区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新海连特区警备司令部海防大队服役。鞠庆珍被任命为“黄安”舰少校舰长,不久,又任命为新海连特区海防大队大队长。王子良、刘增厚、孙露山和刘彦纯及其他起义人员,都分别晋级任职。原副舰长刘振东已被教育争取仍任副舰长职。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后来,国民党舰只起义时有发生,最为突出的是巡航在江阴至湖口段的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的起义。

4月27日,在长江笆斗山、草鞋峡一带的江面上,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领九艘军舰和十六艘炮艇,正式宣布起义,起义的军舰和炮艇上,第一次升起了鲜艳的红旗。

北京。

******主席得知国民党第二舰队起义的消息后,兴奋异常。

几十年武装斗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从钻山沟到进农村,再到夺取城市,但始终没有自己的海军和空军。林遵的起义,对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可以说是又翻开了新的一页。毛主席兴奋地对身边的人说,“好哇!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海军啦!”

国民党海军自“黄安”舰起义后,又有巡洋舰“重庆”号起义,这次,林遵的率舰大规模起义,实在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

******对朱德、******说:“我看我们可以成立自己的海军啦,就叫华东海军。让张爱萍当司令兼政委,让林遵将军当副司令,你们看行吗?”

稍后,又将语气加重说:“新中国有上万里海岸线,我们不能没有海军。”

不久,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华东海军司令部在南京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兼政委,林遵任副司令。

一年后,当华东海军司令部在南京江面举行盛大的阅兵和新舰命名典礼时,参加典礼的军舰已有三十多艘,炮艇近四十艘;一支新型的人民海军已初步形成。

“黄安”舰加入人民解放军海军舰队的组编后,被命名为“沈阳”舰。在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战史上,记载着它的战绩,成为一艘英雄战舰。该舰曾参加过解放沿海岛屿的战斗,在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中,运载登陆官兵立下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