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灵异乘凉志异
14365200000038

第38章 狂犬故事

范双琳这一闹可谓得不偿失,段老三嫖妓搞得人尽皆知,名声大臭,连带网吧生意也一落千丈。

段老三把这口气全撒在范双琳身上,打打骂骂变成了家常便饭。连夫妻房事都没了往常的温馨,小两口搞得倒像强奸一样。范双琳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总是旧创未愈新创又生。范双琳腿上被吉娃娃咬的伤口隐藏在许多伤口中,也就没有特别留意。也许是段老三的粗鲁产生了奇效,过了一个月,范双琳竟然怀了孩子。

这段时间,范双琳常常发高烧,身体非常虚弱,而且不喝水不喝汤,天天便秘。而范双琳腿上被吉娃娃咬的伤口,依旧没有愈合,并且有化脓溃烂的趋势。

范双琳这才不敢自己用云南白药胡搞,直接去了医院。

医院确诊,范双琳得了狂犬病。

她已经错过了打疫苗根治的时机,也就是说,很可能没救了。

这消息让范双琳和段老三都震惊不已,段老三痛哭流涕,也许这个时候,他才体会到老婆对于自己的意义。

接下去的三个月,范双琳表现出狂犬病人的典型症状,低热、头痛、全身发懒、恶心、烦躁、恐惧不安,对声音、光线或风之类的刺激变得异常敏感,稍受刺激立即感觉咽喉部发紧。小腿的伤口周围,也有麻木、痒痛的异常感觉,手脚四肢仿佛有蚂蚁在爬。

过一阵变得更严重,甚至听到流水的声音或者别人说到水,也会出现咽喉痉挛。有时候神志清醒,大部分时间精神失常,说胡话。

段老三四处求医,求偏方,然而为时已晚。

所有接触过范双琳的医生都觉得很奇怪,一般狂犬病患者从发病到死亡很快,一个星期左右。而范双琳居然拖了近四个月。这在狂犬病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其它特殊患者多半特殊在潜伏期长,然而从发病到死亡终究还是一星期左右。范双琳是潜伏一个月,发病三个月。岂不是怪到透顶。

这几个月里,段老三用绳子把范双琳捆住,强行给她挂水补水,一出现痉挛就立即停止,他忏悔着自己的胡搞,期盼着奇迹的出现。

可是奇迹终究没有出现,范双琳随即全身瘫痪,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都出现衰竭,从她被咬那天算起,到死亡,整整历经120天,四个月。

范双琳死了,然而,怪事还在后面。

作为一个现代人,死亡地点一般都发生在医院。

范双琳虽说明知无救,大限来临之际还是被段老三送进了医院抢救,其实说是抢救,不过是让其在医生面前死去而已。

范双琳所在的是哪家医院恕不言明,咱们称呼其为Z医院吧。Z医院是靖江市的大医院,设有重症监护室,范双琳就是在这里停止心跳的。

去过重症监护室的人都知道,人虽然死了,但是在呼吸机还没取下的情况下,尸体也会呼吸,胸口一起一伏的。

段老三看到这种情形,不停地叫:“我老婆没死我老婆没死,怎么也不肯签死亡证明书。”

医生无奈,叫来护士,取掉死者身上的呼吸机,以便让尸体不再“假呼吸”,让段老三接受范双琳的死亡现实。

可是当护士拔掉呼吸机的时候,范双琳的肚腹还是在微微颤动。段老三更不干了,大叫医生不负责任,见死不救。签死亡证明的医生也懵了,搞不清楚什么状况,连忙叫来主治医生。

主治医生是了解情况的,他过来一看就对段老三说:“你老婆肚子里有胎儿。”

段老三一听这个情况,马上又从“救救我老婆”的哭声变成“救救我孩子”。

主治医生摇摇头,说三个月的胎儿即便是做手术取出来,也是无法存活的。

段老三哪里肯信,直骂医生扼杀小生命。

主治医生想想也是,再怎么说,死者肚子里的小生命还活着呀,不能见死不救,干脆,死马当活马医吧。主治医生连忙叫来妇产科的医生,联合会诊,拿出一套最安全的方案,便要剖腹取子。

故事说到这里,可能大家猜都猜出来了。

没错,跟你们想象的一样,怪事就出在这胎儿身上。

当范双琳的尸体腹腔被打开后,所有在场的医生护士都傻眼了,有一个小护士差点当场吓晕过去。

范双琳子宫里包裹的不是成型的胎儿,而是一窝小狗仔。

任何人都可以看出那是狗仔,因为有两只狗仔肉红色的皮肤上已经有一层淡金色的绒毛。

我妈把这个故事讲完,我差点在饭桌上当场呕吐。胡知道同学还在追问:“那这狗仔拿出来了吗?”真服了他!

我妈说:“谁敢拿啊,医生护士赶紧就把肚子给缝上了。”

胡知道同学还不放弃:“照说……这是有科研价值的啊。”

我在他腿上死掐了一把,胡知道同学啊一声叫起痛来,一桌人马上问他怎么了,胡知道同学不好意思招供出我们的小动作,支支吾吾说:“啊呀,那个,妇产科医生能见到的怪事真不少啊。”

胡爸爸赶紧接儿子的话:“那到是,我们村的驻队赤脚医生马良才,以前也给人家接生过,他碰到的一件怪事才是怪得没谱呢。”

我马上精神抖擞,不再去研究范双琳为什么被狗咬一口就会生出一窝狗仔的原理(想研究也研究不来啊~),聚精会神地听胡爸爸讲另一则接生的奇事。

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八十年代中期。

那个时候,赤脚医生马良才刚刚新婚,被镇里从别的村转到胡家埭(那时候还叫胡庄生产大队)做驻队医生。

赤脚医生,即是乡村里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说得通俗些,村民叫那些光着脚丫下田种地的医生做赤脚医生。我国解放初至八十年代末期,乡村大多都有赤脚医生。那个时代,国家贫穷,医科专家奇缺,一时培养不出那么多有医学方面专业的医生,只有培训一批略懂医术的赤脚医生来应急所需。贫穷落后的年代,生病人也尤多,更需要赤脚医生的治病。因而,那个年代,在乡村里,赤脚医生就应运而生了。在乡村里,选拔赤脚医生,一般是从以下二条件来选的。一是从医学世家中挑选,二是从高中毕业生略懂医术病理中挑选。挑选出来后,集中到县卫生学校培训一年半载,结业后回到乡村算是赤脚医生了。

那时候的医生不像现在的医生,现在的医生即便是驻村也有个小诊所,患者要跑去小诊所就诊。80年代的医生要有服务精神得多,哪家有病人有患者,医生就要背起贴着鸡蛋般大的红十字的药箱出诊,披上洗得惨白的白大褂上门服务。

我小的时候,每当有流行病来袭,总会有赤脚医生上门当防疫针。小孩子怕打针,赤脚医生便会千方百计哄我们,或是给我们讲故事,或是为我们唱歌,有时甚至买上一颗糖送给我们,等我们的注意力分散时,一针落去,还未等我们哭叫,针又拔出来了。所以小时候的我们见了赤脚医生,既爱又怕,大都会缩进

母亲的身后,伸出头来,怔怔地盯着赤脚医生身上的红十字药箱——那里面,既有糖果,更有针筒。

呵呵,闲话不多说了,话说胡知道他们村里的马良才医生刚刚结了婚,还沉浸在新婚的喜庆和兴奋里,每天一早就拉着老婆亲热睡觉,早上日上三竿也不见起床。

这一天,马良才同样和老婆早早睡下了,两个人盖着被子亲热不够,从天没黑一直折腾到晚上十一点多钟。正精疲力尽准备安歇的时候,外面响起了敲门声。

马良才问:“谁啊?”

那时候的房子都是小平房,中间堂屋,两边卧室,前后对穿风,所以没啥隔音效果,屋里屋外声音大一点都能听见。

外面有个男人气喘吁吁,急急巴巴地说:“马医生救命,我媳妇就快生了。”

是个接生的活,马良才起劲了。

那年代的赤脚医生没有固定的薪金,有的只是每月拿大队一些补贴,还有患者家给的很少的出诊费和药费(基本上是成本价)。这微薄的补贴和出诊费,根本上解决不了他们的生活,因而,他们最喜欢接到喜活。

给孩子接生就是喜活,不但有出诊费,一般还有主家给的红包。

马良才顾不得疲累,马上披衣下床,朝外面喊:“大兄弟别急,我穿上衣服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