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14439700000017

第17章 新时代的缩影(《浙江日报》等作品)(8)

一座新型的多科性的工业大学

——记院系调整后一年来的浙江大学

向新方向发展

旧中国的高等学校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深受欧美资产阶级思想的毒害,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的学校,无论在教学目的上,教材内容上,教学制度上都是和由工人阶级思想领导的,为国家建设特别是为工业建设服务的新民主主义的高等教育背道而驰的。解放前的浙江大学当然也不能例外。浙江大学在解放前就设有文、理、工、农、医、法及师范等七个学院的大学,因院设系,因人设课,形成院系庞杂,师资、设备分散,理论与实际脱节,试想:这样的学校如何能又快又好地培养大批为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呢?

解放以来,浙江大学与全国的高等学校一样进行了教师思想改造。就在这个基础上,随着一九五二年暑假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根据国家建设的实际需要,学校的具体条件和苏联高等工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浙江大学被调整为一个新型的多科性工业大学,现设置有机械、电机、化工、土木四个系,九个本科专业和七个专修科专业。本科专业学习期限四年,本科培养目标一般是培养适合我国具体情况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工程师(是毕业生的称号而不是职位),使学生具备作一个工程师的基本条件。专修科专业则是培养较高级技术员的,学习期限为两年。从此,浙江大学开始由一个无目标无计划、理论脱离实际的“通才”教育的旧大学转而走上具有明确目标、为国家建设培养大量专门人才的新型的工业大学的道路。

适应于国家对大量工业建设干部的迫切需要,新型的浙江大学已有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全校学生已达二千四百余人,为解放前浙江大学工学院最高学生数六百八十一人的三倍(当时全校人数也不过一千六百六十一人)。过去浙江大学工业学院毕业生人数最多的是一百七十八人,而仅在今年暑假,这所工业大学的毕业生就有三百八十九人。今年七月起,浙江大学已在杭州市郊选定地址开始兴建校舍,新校址的面积二千五百多亩,为大学路旧校址面积八倍多。现在,数以千计的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正在紧张地劳动着,一幢马蹄形的可容纳一千六百人的三层楼学生宿舍的工程已完成了一年。另外好几幢可容纳一千数百人的学生宿舍大楼也将今年十月里动工,在未来的四年中,将有许多崭新的校舍耸立在优美的西湖风景区内。那时,浙江大学将要发展到拥有六七千个学生的新型高等工业学府,每年将可向祖国输送千人以上的工业高级技术干部。

浙江大学的变化,不仅表现在学校向新方向日益发展和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上,更主要的是一年来展开了以学习苏联的先进教育经验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开始进行了教育本质的改革。

拟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专业培养目标是国家对培养建设干部的具体要求;教学计划是实现培养目标、完成培养干部任务的基本计划;而如何明确各项事业的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并根据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拟订或修订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便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去年开始订教学计划时,浙江大学行政领导上及教师们对于这一工作,虽然怀着很大的热情,但因缺少经验,对教学改革产生了贪多冒进的情绪,对于采用苏联先进教育经验存在着结合中国实际不够的偏向,反映在教学计划中,无论在培养目标,课程设备,各种课程的关联性,课程的要求、时数、先修后修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因而一度造成了学生负担过重、功课积压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教学。上学期,通过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在学习苏联与参考国内先进工业大学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修订了各项专业的教学计划。在修订中注意处处明确的培养目标出发,经过慎重的研究,来确定各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有的系并加强与厂矿企业部门及毕业学生的联系,吸收他们对于学生在校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的体会,以及对于教学计划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意见,以便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充实实际内容,使教学计划更进一步的切合实际。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各个教学研究指导组(以下简称教研组)和教师们还需制定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规定每门课程的目的,要求与内容要点,据今年七月份统计:全校八十九门课程中有百分之九十七点三已订出了教学大纲,其中大部分是根据实际需要,并参照苏联同类课程的教学大纲或参考国内其他高等工业大学的教育大纲制订而成的。在制订中,任课教师都主动和另一些有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取得联系,求得有关课程的教材互相配合,避免在讲课时相互脱节或重复的现象,为了保证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部分教师并订定了教学日历,规定了每种课程的进度和具体要求,到上学期止,全校已有百分之四十点四四的课程订出了教学日历。

努力采用苏联教材,改进教学内容

在教学改革进行中,开头最大的困难是缺乏新教材。浙江大学通过去年“中苏友好月”活动,在教师的迫切要求下,展开了俄文速成学习,经过一个学期业余时间的学习,全校教师一般都具备了初步阅读或翻译俄文专业教材的能力,大力鼓舞了学习苏联先进科学技术的信心,减少了缺乏教材的困难,据上学期统计,全校有一百二十六位教师正在从事阅读与翻译三十三种苏联教材。到上学期止,一年级大部分的课程和化工、机械两系不少的课程都开始采用了苏联教材,全校完全采用苏联高等工业学校所用的教材的课程已占全校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五点九五,较前学期增加两倍多。

教师们经过一年来的实践,都深刻体会到苏联教材的优越性,他们在研究和使用了苏联教材以后,都感到在苏联教材中贯穿着丰富的共产主义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科学性同时,在苏联教材中,也正确地反映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原则和教材本身的系统性。所有这一切,大大地优于英美教材,并与英美教材有本质上的区别。电机工程系有一位老教授曾这样说:“过去用的英美教材总是缺乏系统地把公式列了一大套;现在的苏联教材则是由浅入深,并且用很多巧妙的插图来解释理论和公式;书上用的插图又都是厂矿企业里实际装置的情况,使人很自然地跟着课本思索下去,条理异常清楚。这样,学生在课堂里就已经初步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再经过实验和生产实习,走出学校大门后,就当然可以担负一定的实际技术工作了。”

认真把学生教好

现在,浙江大学的许多教师都认识到:教任何门课程对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并初步地意识到:教学上任何疏忽或缺点都会影响到国家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干部的培养计划。化学工程系有一位教授就有这样的体会,在旧社会化学分析是一门“冷门”课,那时这门课程“学有所图”,教师、学生谁也不重视它;现在为了适合国家重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特别成立一个专业,专门培养工业分析人才。因此,他说:“现在我在这里教书,是真正在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明确了这个目的,就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如果再不认真把学生教好,那就辜负了国家对自己重托了!”教师们这种工作责任感,这种明确的教学目的,就推动他们积极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努力来教好学生。如力学、制图、电子管等教研组建立了预讲制度,由一人在组内预讲,讲后由大家根据教学大纲对讲课的重点、要求、步骤、方法等具体地进行讨论,物理、测量、数学等教研组还进行重点观摩教学,总结优缺点,以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这样,教师们对每课教材的目的,重点在课前细细体会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能很紧凑、很明确地讲完规定的课程。同时,教师们还注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进行辅导工作,收到了更大的效果。在辅导工作中还注意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订立学习计划,对程度特别差的还进行重点辅导。

努力学习,争取向祖国汇报优良成绩!

除了教师认真地进行教学,同学们还必须努力学习,才能完成学校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任务。浙江大学的同学们都深刻地懂得了这一点。他们都以饱满的学习情绪来完成祖国所交付给他们的,为国家工业建设而学习的重大任务。特别是许多从机关、部队中调来学习的同学,由于学业荒疏已久,原来的基础又较差,致学习上遇到很大困难,但他们为了要争取向祖国汇报优良成绩,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战斗的精神向科学进军,同时努力锻炼身体,提高政治水平。

在院系调整,专业设置以后,课程内容较前丰富了,同时由于教师和学生们改进了教学和学习方法,同学们在课堂教学中的接受程度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例如,据物理教研组的统计:一九五二年度第一学期获得“优”与“良”两等的学生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四,未经补考的不及格的数字是百分之十四。一九五二年第二学期获得“优”与“良”两等的学生比例就提高到百分之五十四,未经补考的不及格数字是百分之六。

积极培养和提高师资

积极提高现有师资和大力培养新师资,是贯彻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过去一年中,浙江大学许多教研组都通过集体备课,课前试讲、超前课、专人指导等办法来培养与选拔青年助教开课,到上学期,全校有助教二十三人开了课。此外,并选送教师去苏联留学,指派助教到国内其他先进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选派教师去厂矿企业,研究机关进修。目前新学年开始,浙江大学在师资培养与提高方面,除继续选派教师赴其他学校以及厂矿进修外,各系各教研组都遵照“老教师有责任指导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应向老教师虚心学习”的精神,按照各专业各课程教学的需要及现有的师资力量,拟订出提高与培养教师的计划,结合当前教学工作,专业课程的准备与科学研究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与培养师资。一位老教授满怀信心地说:“两三年后,许多新师资培养出来了。现有教师的水平也进一步提高了,那时我们的教学工作就将会获得更大成绩!”

稳步地进行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浙江大学一年来的工作证明:教学改革展开的过程,即是不断克服冒进情绪与保守思想的过程,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战胜各种非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的过程。现在,一九五三年度的新学年已开始,浙江大学全体师生员工正依照全国高等工业学校行政会议决议的精神,切实贯彻“整顿项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学习和运用苏联的先进经验,稳步地继续进行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以便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项孔言)

《浙江日报》,1953年10月1日

浙江杭县贺家塘小学解决了教师参加社会活动问题

浙江省杭县贺家塘小学校长宋冰,在参加了中央教育部各科教学大纲起草委员会小学语文组研究工作后,从北京回到了她分别半年的学校,她心里好生欢喜。但是当她了解了学校过去一学期来的工作情况和群众对学校的反映时,不由得使她轻松的心情忽然紧张起来。

当宋冰在北京工作的半年中,往往有干部或群众在上课时,到教室里来找教师帮助做工作,教师要求下课以后再做,他们都不满意,在外面反映:“过去宋校长一个人教书,要办儿童早班、妇女午班、儿童日班、成人夜班,还能天天和群众见面,帮助干部做工作,现在教师五、六个,反而不大关心村里的事,真奇怪!”副校长和教师们听到这些反映就慌了,干部或群众再来学校要求帮助工作时,就随时答应照做;而且不管有事没事,副校长每天照例跑乡政府一次,教师也天天晚上下村。这样,教学工作就受到很大影响:教师没有充分时间备课和批改作业,进修制度也始终无法建立。副校长终日忙于校外的事务工作,教导工作没做好,有时连上课也赶不到。全学期的工作计划直到学期过了大半年才订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学生学习纪律逐渐松弛,到后来,有的学生就索性不来了。因此学生家长又反映:“老师天天在外面跑来跑去,上课时,教师里学生的声音比老师还要大,这样如何教得好书?贺家塘小学变样了!”

宋冰回校的时候,教育行政部门正在进行克服学校混乱与忙乱现象的工作,宋冰就和教师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的文件和指示,结合着分析了学校一学期来的工作情况和干部、群众的意见,他们回想起三年多来的贺家塘小学,从来就是坚持办学要走群众路线和教育与实际相合的原则,正是这样,才使学校得到很快的发展,而现在,如果不从学校所处的农村的实际状况出发,更好地使学校与当地群众建立起密切而正确的关系来,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能的。同时他们也明白了: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学校教师决不能像宋冰在解放初期那样天天以和群众在一起的做法去参加社会活动,必须要在保证提高教学质量、服从于完成教学任务是前提下,适当地参加社会活动。学校所以产生混乱与忙乱现象,主要是由于乡村干部、群众和教师本身还没有透彻地了解到这个道理,因而干部和群众就用老眼光来要求教师,教师也就放弃教学工作去参加过多的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