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14439700000007

第7章 历史转折点的记录(《东南日报》作品)(3)

山雨欲来风满楼

政局酝酿变动

内阁总辞职

这一周来,国内局势的变动竟有出人意表的快速,由于军事上的节节失利,东北风云变色,华北华中顿形告急,美英两国曾数度通告各该国侨民考虑撤离华境。在政治方面,由于施行刚满七十天的财经管制方案宣告失败,政院另行公布了一个不得已的改善经管补充办法,作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以致引起立院监院以及舆论界对行政院的纷纷责难。行宪后的首任内阁就在这四面楚歌中发生极度的动摇,使国内的政治陷入一个极其混乱的局面。

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变动不在本文所谈范围之内,这里就政治上的变动作一报导。

如所周知,这次内阁的动摇是因改革币制的失败所引起的,所以我们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必须一提目前经济上的问题。这次改革币制失败的原因,固然正如翁院长二日在立院宣称:系政府军费开支太大,致使通货膨胀。(据翁院长报告,八月份东北中央银行付出东北流通券约值金圆一亿元,占全国支出三分之一),但这是一个客观的形势,即使再好的经济措施在这个客观形势下亦是不易收到成效的。所以我们撇开客观情势不讲,就这次经济措施的本身来说,政府事前未有充分准备,事后又无决心,结果对豪门巨富未曾撼动毫毛,中下产阶层吃了大亏,照政治原理,政府主持国事,是受人民委托,办好办坏,对人民都应该有所交代。翁文灏、王云五两位负责长官,当然应该感觉到政治家的责任,要对人民有所交代。所以这一次翁内阁的总辞,实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翁文灏第一次辞呈,是托李惟果飞平晋谒总统请示财经补充方案时奉陈的,第二次在三十日晚总统官邸会议席上提出,第三次在一日下午中政会举行时提出。二日晨翁氏晋见总统,又痛陈非辞不可之苦衷,下午在立法院会议中复宣布决心辞职。三日晨翁氏在政务会议中,仍表示渠将继续向总统辞职。

由于翁氏辞意之坚,三日京中人士就何人将继起组阁,作纷纷推测,并传翁氏曾向总统推荐继任人选,四日新闻报有这样一则电讯:“京中各方关于此一问题,自极注意,一般对于翁氏之辞职,如果复得蒋总统之允准,则其继任人选为谁一点,尤其关切,若干立法委员颇支持新自联合国大会归来之王世杰,但亦有表示如王被提名,则将投不同意票者,亦有立委颇支持吴铁城者,西北长官公署秘书长刘孟纯日前来京,颇引起一部份人士联想及张治中有继起组阁之可能,惟若干方面认为在目前情形之下,张氏出长政院之可能性甚少,此外何应钦、陈立夫,亦均成为一部分人士推测之对象。至于张群虽有认为有可能,但张氏最近曾表示无意重作冯妇。”可见幕后紧张逐鹿的情形。

虽然翁院长一再声明,此次辞职仅为其个人行动,三日晨在政务会议中复表示:“际此时局中枢不能一日无人主持,渠主张由副院长张厉生代行其职务,各政务委员亦均留任。”(新闻报南京三日电)但依照宪法规定,现在的行政院为行宪后首届责任内阁,从责任上及名义上,各政务委员皆有与院长同退之必要。行政院长既已辞职,则全体阁员均应同时辞职,所以在三日政务会议后,各部会首长向翁院长提出总辞呈。在这个局面下,如果政院来个总辞,影响所及是很大的:第一,在我们这个争名夺利的国家内,热中于只做官不做事的政客很多,如果内阁一垮台,大家会丢了一切事不干而来钻营内阁的一席地的,而目前的局面,全力应付军事、经济上的困难已属捉襟见肘,那再经得起一番政治上的纷争。第二,照宪法的规定,下一届内阁不能继续执行上届内阁之施政方案,今财经改革补充办法甫行公布,而内阁辞职,将无人执行,这是事实上的困难。

然而,现实的困难是不能阻止必然的趋势的,据本报昨晚南京急电称:翁院长坚辞已蒙总统批准,继任组阁者以张群呼声最高,亦有孙科之可能。虽然换不出什么新花样来,但责任内阁总算是名副其实了。在中国,这一点也似乎是难能可贵的。

和平的呼声

正当国内政治、军事、经济都呈极度紧张之时,首都大学教授刘不同、倪青原等五十余人发表公开函件二封,一呈总统,一电******,向双方呼吁停战。这两封公开函件只有很少的报纸转载过,这里记者为便于读者明了真相,把该二封******的内容略要转载于此。

“自政治协商会议破裂以后,内战已经打了三年,不但问题不能解决,即使再打三年,也不见得有任何结果。人民何辜,惨遭涂炭,再打下去,势必同归于尽。有人寄幻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然而大战不见得短期内即能爆发,而且爆发之后,徒然有害于中国,无利益可言。这种迷梦诚属可笑。中国自己的事,只有靠自己来解决。各党政见尽管不同,然而何必一定要兵戎相见,拼个你死我活?为人民计,为国家计,故呼吁双方迅即停战,恢复政治协商。”

这个呼声的起源,是早在上星期日首都各大学教授联谊会在政大开会时对时局问题交换意见时决定的,而直到前天才发表,这个意义是相当深长的。

政局将变动

行文至此,见本日晚报载,昨日上午总统在官邸召集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西北军政长官张治中,参谋长顾祝同,政院秘书长李惟果诸人,举行会商。并传总统决定于日内召集各省主席晋京,共同商讨当前军政大计。从这些刺目的消息看来,首都政局随着军事,经济的变动而在酝酿变动,颇有可能。然而无论局势变到如何地步,无论继续戡乱还是恢复和谈,但最基本的条件还是注意收拾人心的,时至今日,诚如南京中央日报所说:“享有特权的人,享有特权如故,靠着私人政治关系而大发横财的豪门之辈,不是逍遥海外,即是倚势豪强如故,人事上也褊私如故,似乎没有国人置喙的余地。”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没有一个人不是痛心疾首。今天要平民怨,壮士气,裕财政,足军用,增生产,安定经济,挽回大局,唯一的办法,厥为“罢黜一切害民之官,严办豪强特权之辈,将千千万万人民的负担,放在极端少数豪门巨富的身上”。(孔言)

《东南日报》,1948年11月7日

一切等待明天

蒋夫人三项要求。美派舰队至沪保侨。孙科力疾从公。

美援经过

自国军的宿蚌胜利之后,战局似乎已呈胶着状态,表现出一个“外弛”的场面来。因此政局也似乎在这时“安定”起来,但尽管有“弛”与“安”的表面,但骨子里却是“似松实紧,似安实危”,这在每个人心里都是清清楚楚的。从这种局面和这种情绪之下,就产生出目前整个大局的彷徨。

当然,目前第一件为国人所注意的事,就是美援谈判的发展,这里我们只要看一周来蒋夫人在美活动的情形及美国官方的反应,就不难反映出美援问题的前途:“蒋夫人三日与国务卿马歇尔会谈三个小时又十五分钟,吁请美国援华。现在并无迹象表示蒋夫人已获得任何援助的诺言。事后她对记者说,访问的结果使她受到鼓励。”(合众华府电)蒋夫人二次访问马歇尔的结果仅仅是“使她受到鼓励”。四日,“蒋夫人无应酬,她将在李斯堡马歇尔的别墅中休息。”(合众华盛顿电)再看,四日的路透社华盛顿电:“据此间中国官员宣称,蒋夫人正向美国要求自共产主义中拯救中国,她提出一项计划,估计中国在此后三年中约需美援三十亿元。计划内容包括四点,已由中国大使顾维钧交杜鲁门总统。蒋夫人的目的在使美国依着她所提计划采取行动。”

但美方的反映如何呢?六日合众华府电:“美国会领袖对中国官员提出的三十亿美元三年计划无积极表示。国会主要议员私人谈称,即使行政当局作此建议,议会亦不致在目前决定如此庞大的援华计划,行政当局的态度与议会相似。”

六月为珍珠港事变七周年纪念的前夕,蒋夫人特在华府发表她抵美后首次的公开声明,呼吁从美国历史中学习怎样去拯救文明,但竟没有得到美国朝野热烈的反响。

延期会晤

最奇怪就是杜鲁门的态度,三日合众华府电:“美政府人士明白表示,在中国国民党能在对共作战中有效使用美援以前,须有剧烈改革。杜鲁门总统虽然在二日曾说,将在蒋夫人回中国前和她会面,但蒋夫人与杜鲁门的会晤日期迄未排定。”

但六日合众华府电却说:“蒋夫人在战时曾为中国赢得了美国的同情和援助,本星期她与杜鲁门总统会晤时,将再从事她最大的努力。在周末的时候,有人猜测她与杜鲁门将在六日或七日会晤。但至六日傍晚,据说两个人的会晤日期可能为八日。”

接着,“白宫七日宣布,蒋夫人定十日访问杜鲁门总统。预料此项会晤将为交际性质,而不是一个检讨问题的会议。”(八日大公)

好不容易把会晤日期拖三延四的决定了,但竟说这个会晤为交际性质而不检讨问题,这不是等于开玩笑吗?虽然“纽约九日广播:华盛顿讯:杜鲁门总统顷告记者称,本星期五招待蒋夫人之茶会中,渠将与蒋夫人讨论中国要求美国增加援助一事。”但“或问此次茶会后总统是否将与蒋夫人续作会商,总统称尚未定夺。”(以上皆见十日申报)足见此次杜鲁门的态度是如何的勉强了。十日蒋夫人和杜鲁门已经会晤过了,直到笔者执笔时为止,还没有获悉他们会晤经过的详情,不过我们知道,这次蒋夫人将提出三项要求:(一)美国每年援华十亿美元,以三年为期,此项援助主要为军事性质,(二)请美国派遣更强有力之顾问团来华,并请派一声望卓著之将领,来华协助政府与共党作战,(三)请美国重申中、美二国之间团结一致。

这三项要求就等于重申她四日所提出那套计划,美国方面对那计划的反响,虽不足作为杜鲁门对此三项要求的反映的推论根据,但纵使会商的结果,有了重要的新方案,也甚难获得美国全面援助,但也许还要等待明年八十一届国会重开,才可以作最后的决定,不能马上就会有所行动的。何况美国援华的先决条件仍是说要等南京方面的“剧烈改革”,但到现在政治上似乎还没有一些“剧烈”改革的迹象。

美军赴青

但最近有两个事实的发展,更值得吾人注意的。

其一,即为:“美军炮兵营已由关岛空运抵青沧口机场,确实人数,美方极秘密。”(五日新闻)与美军陆战队来沪一事。七日合众华盛顿电称:“国务部某人士七日上午透露,已向上海发出关于保护美人生命财产各步骤的训令。他指出美海军部有运输船只泊于黄浦江,以撤退愿意离开的一切美人。”八日大公报这样报道:“据本市美海军当局表示:如果本市局势严重,美海军随时可以上岸保护美侨及其财产,并可以不征求当地政府的同意。据海军当局人员说:海军陆战队性质等于警察,依据国际公法,可不征求当地政府的同意,上岸保护侨民。”但九日新闻报记者特往访美在沪权威人士探询此事究竟。据美方权威人士表示,彼极不愿外间对于美海军陆战队来沪事再予宣传。理由有二:(一)时局并不严重,目前尚无派遣海军陆战队来沪之必要,更谈不到上岸保护上海美侨生命财产,因根本上海美侨生命财产目前并不感受任何危险。(二)即使在时局严重之时,美海军陆战队有来沪之必要,彼等之任务仅为保护旅沪美侨生命财产(十日新闻),直到十日美西太平洋海军司令白吉尔中将上午在上海记者招待会中始正式宣称:“渠正调遣海军陆战队乘运输船立即至沪,以保护美人生命财产。”并称:“陆战队不致住在岸上军营;但将留在运输船上,仅在美人生命财产受威胁时登陆。白氏解释称:并无在中国内战中有任何干涉之意。”(合众上海电)日来虽然声明得清楚,但“白氏拒不估计将来沪之陆战队人数,但揣想现在青岛之陆战队主力于必要时可抵上海。”我们对这个声明,难免不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但如果以为这就是表示美国在华会直接采取军事行动,那未免太神经过敏了。因为美国这一类的军事行动足以直接催促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这个场合里,美国目前还不至于在华作未成熟的冒险行动,就算美国此时不避对苏一战,但因美国的军事力量一部分从此被中国的泥潭吸住了,会影响到美国以欧洲为决胜场所的基本策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