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被折腾的世界
1456300000050

第50章 当妥协成为习惯 (1)

第二十八章 当妥协成为习惯 (1)

奥巴马上任后,用得最多的词,就是妥协。这其中,有很多妥协不被外国人接受,有很多妥协不被共和党买账,而在富人减税问题上,甚至本党同志都很不待见他。这次妥协,竟然被参议院多数党(民主党)领袖哈里?里德怒斥为“投降”。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切还得从头说起。还是在2008年竞选总统时,奥巴马就曾信誓旦旦地说,他承诺只对年收入在20万美元以下的个人及年收入25万美元以下的家庭减税,也就是说,要坚决推翻布什对富人减税的“丑陋”做法。这在当时赢得了民众及党内同志的一致好评,毕竟,为富人减税是民主党一直强烈反对的政策。

等了很久,到了2010年年末,民主党人终于等到了可以让富人减税政策寿终正寝的机会,但让民主党人意外的是,奥巴马却忍不住要变卦了,并且还自圆其说地将这称为战术撤退。

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2010年12月2日,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提议,同意延长对中产阶级的减税政策,但不再对富人减税。两天后,这一提议在参议院被否决掉了,说不的,是对布什减税政策情有独钟的共和党人。共和党人此时可谓底气十足,因为2011年1月起,众议院就是共和党人的天下了。

支持率低得可怜的奥巴马准备做识时务的俊杰了。

经过一番磋商,奥巴马作出了让本党失望的妥协,将布什政府制定的减税计划原封不动地延长两年。用他的话说,“为了得到一些东西,我们不得不作出妥协,这个国家就是建立在妥协的基础上的”。还是奥巴马会说话,将妥协上升到国家基础上了,完全是继承传统的感觉。

不过,党内人士对此辩解是不以为然的。在他们看来,不是不可以妥协,但显然奥巴马“投降”得太快了,此时的奥巴马,已经不是2008年大选时的那个意气风发的人了,他现在都懒得再坚持了。这是让奥巴马曾经的支持者非常遗憾的地方。

你可以倒下,但不能不抵抗。

奥巴马2010年12月6日的表态,被媒体视为是共和党的一次“胜利”。

尽管还没有履新,但国会山外的共和党议员们已经意识到,未来两年大有可为,或者至少可以让奥巴马无所作为。

奥巴马的解释显得很虚弱。他对民主党人说:“我毫不怀疑,大家看到这个妥协的提案时,都会不喜欢。实际上,这里也有我不喜欢的东西,那就是对最富有的美国人继续减税。但减税计划只能实行两年。”

但问题是,两年后,奥巴马能保证自己还是总统吗?如果输掉了2012年大选,他又如何阻止对富人继续减税呢?

喜气洋洋的共和党人大方地给予了适当的回报,也即同意不削减某些福利,并同意削减工资税。也正是这项减免1200亿美元工资税的措施,才给华尔街带来一丝信心,部分经济学家开始上调自己对2011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

奥巴马的“投降”有点悲壮,为了换取带动经济成长、企业获利与刺激就业的条款通过,他多少有些忍辱负重了。与此同时,他也摆开了一个赌局,也即等着看减税能否刺激消费和企业成长。为此,他需要拿出一些时间应付已然出现的党内不和,这在过去两年里并不多见。

耐人寻味的是,这一妥协,也使得美国成为了唯一不收紧财政政策的大型工业化国家。但妥协的财政代价是巨大的,此后两年,美国政府赤字将因此增加1万亿美元,这对本已债台高筑的美国财政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也是美国媒体和业界十分担心的事情。一方面,过去两年的经济刺激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失业率顽强地徘徊在10%左右,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信心;另一方面,未来两年,奥巴马只有花钱计划和增加赤字的政策,却没有相应的减债计划,这对美国民众乃至国外投资者来说,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美国媒体对此作出了一针见血的判断,认为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做法,与美联储轮番出台的量化宽松政策有异曲同工之效。而有专栏作家则讽刺说,美联储和奥巴马已经笨得只剩下印钞了。

真正忧虑的,是其他国家。从历史上的经验看,许多时候,都是美国生病,他国报销药费。

这次也不例外,无论是量化宽松,还是万亿减税计划,带给世界经济的,都是巨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和更多的不确定性。这其实也正是奥巴马们进行妥协的实质,两党之间可能会有跷跷板效应,但这并无碍美国的成长,真正被妥协掉的,往往是其他国家的利益。

在美国问题上,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隔岸观火。

奥巴马妥协,美联储印钞,我们通胀。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曾经提到一个钝感力的问题。在他看来,“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事实上,“钝感力”和郑板桥倡导的“难得糊涂”有相通之处,也即“一个人如果对周围的人事太过在意,可能会迷失方向”。

在钝感力问题上,奥巴马与布什走了两个极端。

在布什一边,可谓是钝感力极强,即便满世界都说伊拉克战争是错误,他也不在乎,还是自娱自乐地说是正确的选择,未来会好的。奥巴马则不然,他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以至于因此而时常表现出朝三暮四的倾向。

执政有点像投资。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比的是人生境界,是心态及其滋生的灵感;而执政比的则是气宇和远见,一般的,当一个人太过在乎琐事,那么他的心,就很难放下大事情。事实上,很多时候,一些政治家就是太过在乎别人的看法,为琐事所纠缠,而忽视了最重要的问题。

天下事,自己不乱,谁也奈何不了你。

这也正是渡边淳一所强调的,“钝感力不等于迟钝,它强调的是对困境的一种耐力,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它是一种积极向前的人生态度。”由此,他宣称,“一个人谨小慎微、凡事看得过重的自寻烦恼的时代,应该宣告终结了”。

不仅是执政,其实对于时常为太多琐碎缠绕的现代人来说,钝感力也是

一个很好的理念,它会帮助人们赶走那些蚊蝇般的琐碎,让人集中精力在大问题上,集中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就奥巴马而言,他在执政的蜜月期里,走的是布什式的偏激路线,明明共和党和一半以上美国人反对医改,还在执意而为,结果,不仅失了民心,伤了两党关系,更错过了刺激经济和就业的大好时机。

在支持率“暴跌”之后,奥巴马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显得极为敏感,任何来自利益集团和媒体的呼声,他都重视得不得了,结果呢,被这些利益杂音牵着鼻子走,不仅委屈了包括中美关系在内的很多关系,还把自己搞得超级疲劳,也费力不讨好。

在美国这样一个利益多元,媒体意识形态多元的国家,不可能有哪个政策会俘获所有人的心。追求完美的结果,得到的却往往是更多遗憾。

太过敏感的人,会很累。心中充满了“小”,“大”就无处藏身了。

但仅仅赶走小事似乎还不是解决问题的全部,你还需要把更积极、更有意义的事情迎进来,毕竟人总是要关注一些事情的,强令大脑什么都不去想是很难的。这也正是为什么一些做事投入的人的快乐所在,因为一个人投入到更积极和有意义的事情上时,他会很自然地忽视其他一些事情,而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人会闲出病来。

事实上,即便生活的环境中有许多“蚊虫”在骚扰,但如果我们“跑动”起来,它们是很难有机会盯住你不放的。

体现在政治生活中,就是仅仅钝感是不够的,还需要做一些积极的事情,才能冲淡“风声”,进而为领导者做大事创造友好的氛围。毕竟,人再有定力,如果整天被蚊蝇包围,也还是会分心的。钝感而活跃,其实正是奥巴马的老师——林肯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

林肯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坎坷,不幸和不公会经常来敲门,但他始终保持了一种良好的心态,一种质朴的钝感力。为了驱除生活中的阴霾,林肯变得幽默起来,喜欢说笑话、自嘲,也嘲笑那些琐碎。

林肯很喜欢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钢铁厂里做事的德国老工人曾经跟其他的一些工人为战事问题发生了争执,结果被那些人丢到了河里。“当他走到我的办公室时,”富商说,“满身都是泥和水。我问他如何对待那些把他丢进河里的人?他回答说:“我只是笑一笑。”

后来,富商就把这个德国老人的话当做他的座右铭:“只笑一笑。”不过,在林肯看来,只笑一笑,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动起来。

于是乎,人们看到了十分活跃的林肯,即便是在白宫岁月中,林肯也是以走动式管理著称,很少见到他呆呆地发愣或沉湎于琐碎的时候。

在风风火火中,琐碎淡了,大事成了。

与奥巴马不同的是,小布什显得注意力太过集中了,八年任期,有将近七年的时间和伊拉克战争耗上了。这也是布什支持率大跳水的关键所在。

要说支持率跳水,奥巴马与小布什相比,还真是小巫见大巫。布什的八年执政生活,可以说是从“牛市”走向“熊市”的典型代表:支持率从90%多暴跌至卸任时的不足30%。其惨烈程度,只有他执政末期断崖式跳水的A股可以与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