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舌不是感染性疾病,而是一种发生在舌黏膜浅层的慢性剥脱性舌炎。地图舌可以出现在舌面的不同部位置,病变部位、大小和形状经常变化,具有游走性的特点,又叫游走性舌炎。地图舌多见于儿童,特别是体弱的婴幼儿,随着年龄增长可以自愈,也有极少数一直延续到成年。地图舌的病因并不明确,可能与遗传、体质、局部刺激、肠道寄生虫或消化不良等胃肠功能紊乱、B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缺乏有关。
地图舌的主要特点是在舌表面黏膜突然出现以丝状乳头为主的舌乳头萎缩、消失。病变起初为点状,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红色光滑区,好象舌黏膜剥脱掉一片似的;而病变周围的丝状舌乳头则角化增生,表现为增厚、稍隆起的黄白色边缘,因此在舌面正常黏膜与病变区黏膜问轮廓清晰,形似地图状。由于丝状舌乳头可以边剥脱边修复,故剥脱区的大小、形状可能经常变化,有时只有一片剥脱区,有时是多个剥脱区同时存在,甚至相互融合波及整个舌面。地图舌一般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病变区较大时对刺激性的食物如辣的、酸的食物比较敏感,可有轻度烧灼感或刺痒感。有部分患儿还合并裂纹舌,在舌背上形成较深而弯曲的沟。地图舌对健康并没有太大影响,有一定的自限性。但有时会间歇性发作,有的病程可以长达数年,甚至到成年,但大多数患儿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愈。
治疗地图舌没有特效药,患地图舌时应当注意分析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消除可能的病因如不良刺激及口腔局部病灶;注意合理饮食;调节脾胃功能,预防肠道寄生虫,并保持口腔卫生预防继发感染。对症状明显的患儿可局部涂擦5%金霉素鱼肝油糊剂,口服B族维生素,1~2片,每日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