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一半是天堂
14575500000061

第61章

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吃得满头大汗,喝得头昏眼花。大家感慨成伟在广州生活了这么多年不止收获了物质文化,还带回了精神文化。成伟说管他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只要自己的女儿以后有文化就好。大家在成伟幽默的回答中把目光投向了成伟12岁的女儿成诗萌,成诗萌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成伟夫妇依依不舍地送走了恭贺新家的人群后,他们在充满装修味的新房里度过了欣喜若狂的一夜。

艾薇一家从成伟家里出来时,如释重负。他们早上洗漱的时候终于可以不用排队等候了,他们终于可以不用忍受夜深人静的时候厨房如老鼠偷食般的响动了。倒是艾雄山有点闷闷不乐,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酒友却又得而复失地离开了。

成伟在饭桌上所说的希望很快就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第二天,成诗萌的班主任赵老师给成伟打来电话。赵老师在电话中忧心忡忡地说成诗萌的成绩不好,已经半个学期了还远远跟不上同班其它同学的学习步伐。

赵老师的电话让成伟心灰意冷。

成伟辛辛苦苦在广州奔波了十多年,为了女儿的学习狠下决心辞职回老家,而且几乎抛出了全部家底才买了房子并成功装修入住。他们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为了女儿能在城里的学校获得一个好成绩,从而为未来读到一个好大学和找到一个好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可是女儿的成绩却没有如他们期望的那样大有长劲,依然停步不前,还出现倒退。女儿的成绩让成伟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成伟恨铁不成钢的时候,若干年前的那些故事就浮现在了他的眼前。

若干年前,还没有生小孩的成伟夫妇像许多农民兄弟一样告别父老乡亲,怀揣理想挤上了南下的火车。他们在广州奋发努力,成伟用了一年时间就从车间里一个普通小工变成了主管,其工资也实现了翻倍增长。成伟的升职让他们夫妻的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他们开始了伟大而光荣的“造人计划”。可是,自从老婆冯桂燕怀上孩子后,他们的生活就发生了变化。成伟总是在工厂加班加点的工作,很晚也没有回家,成伟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照顾怀孕的冯桂燕。冯桂燕一气之下回到了娘家。冯桂燕说,在广州虽然是大城市,但早出晚归的老公形同虚设,她说她还不如回娘家,回娘家还有人照顾。

冯桂燕生下女儿成诗萌后,成伟跟老板请了三个月的假千里迢迢地回来了。

成伟抱着刚出生的成诗萌高兴得合不拢嘴,做了爸爸后的成伟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可是,成伟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爸爸。成伟竟然没给孩子换过一次尿布、洗过一次澡,最具深度的参与方式就是在冯桂燕给孩子换尿布时,偶尔递过一两次湿纸巾。

三个月的假期结束后,成伟回广州上班了。

老板追求利润,经常加班加点地生产。成伟在公司总是忙得不亦乐乎,已经变成了老板的赚钱工具。虽然成伟的收入也颇高,但他的生活完全充斥着铜臭,没有任何温馨感。成伟在广州早出晚归,一下班就睡觉,一起床就上班。他忙得完全忘记了故乡还有一个妻子和女儿。一个星期的一次联系也是冯桂燕主动把电话打到广州。

成伟在公司夜以继日的工作,忙碌一年也只有一次回家的机会。成伟的女儿成诗萌五岁的时候,成伟才回来了五次。

一提到爸爸,成诗萌还是有些怨气的。

冯桂燕常常开导成诗萌,让她体会当父亲的难处。她对成诗萌说,爸爸在广州打工就是为了挣钱,有了钱才能上学,上了学以后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找到好工作以后才能买到电视里那些好看的衣服。冯桂燕合乎逻辑的解释被成诗萌不讲情理地打断了,她说她从来就不认为自己还有一个爸爸,她说爸爸眼里只有金钱,没有她和妈妈。

五岁的时候,成伟回到家,乡下的外公外婆和妈妈让成诗萌喊“爸爸”。可成诗萌总觉得自己只是在面对一个陌生的叔叔,憋了半天就是叫不出来。不管成伟每年回家那一次在家里呆多久,成诗萌总是用“叔叔”、“叔叔”来对付成伟。成伟每一次都是高兴而来败兴而归。

在外面见多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例子后,成伟回到广州公司时,总是喜欢打听女儿的成绩。

有一次,成伟的手在车间被机器轧伤了心情不好,女儿成诗萌的成绩却考得不理想。成伟在电话中大声地骂了成诗萌。成诗萌忍不住哭了起来,她在电话中一反常态地反驳成伟,她说:“你都没有管过我,我考得好不好和你有什么关系。”成诗萌说完后就大声地哭着挂断了电话。结果,冯桂燕也哭了,冯桂燕抹着泪对成诗萌说,爸爸成伟的手一个星期前被机器轧伤了,怕诗萌担心,一直没有告诉她。成诗萌深刻反省似的哭着说“原来爸爸是爱我的”,然后扑进了冯桂燕的怀里。成诗萌在冯桂燕怀里含着泪说出了她的梦想,她说她的愿望就是爸爸回到她的身边,不挣好多钱都可以,只要爸爸在她身边就行。冯桂燕听着女儿的梦想深有感触,自己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

时光如流水。

转眼之间,成伟在广州已经奔波了十二年。不断从故乡传来女儿成诗萌学习成绩不好的消息和每况愈下的工作收入让成伟有了一种落叶归根的愿望。当公司老板无奈地召集员工开会,悲伤地宣布公司将分批解雇员工时,成伟已经和冯桂燕多次讨论决定回家乡。

成伟在公司解雇他之前辞职回到了故乡。

成伟一知半解地认为城里的教学质量一定比农村好。他听母亲说姨妈在天阳后,一回到故乡就和冯桂燕带着女儿来到了天阳县城,连姨妈的地址和电话号码都忘记了带上。幸亏幸运地碰到了参加完门球比赛的姨父艾雄山,并在热情助人的艾雄山的帮助下,一路坦途地

装修了新房,还经历了两次失业与再就业的司机生涯。

成伟恨铁不成钢的时候,仍然对女儿的学习抱着必胜的信心。但是苦于自己和妻子冯桂燕也没有多少文化,要不然他们早就充当女儿的课外导师了。

过了两天,成伟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电话打给了班主任赵老师。

赵老师语气诚恳而又夸夸其谈地表示,如果成伟信得过他的话,可以考虑把女儿成诗萌送到他组织的补课班来学习,保证成诗萌在短时间内跟上同班同学的学习步伐,并且考试成绩一跃而上。

赵老师振振有词地介绍让成伟有一点心动。

赵老师在成伟答应了参加补课后,才直截了当地说补课要单独收费。成伟委婉地说要和老婆商量一下,犹豫不决地挂断了电话。

成伟夫妇再三考虑后还是狠心决定参加赵老师举办的补习班。成伟和冯桂燕达成一致,就是再苦再累,再起早摸黑,砸锅卖铁也要让成诗萌上这个补习班。

从此以后,成诗萌不光是周末要到班主任赵老师家里去上课,就是平时放学后有时候也要留下来补课。

上学比上班还累。

成诗萌也过上了父亲成伟那种早出晚归的生活。